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健脾为主辨证治疗对脾虚为主不同中医证候类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型、功能的影响.方法:CHB患者60例,中医诊断符合脾虚肝郁、脾虚湿热、脾肾两虚等证候,每组20例,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离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测定DC表型;ELISA法测定DC分泌IL-10含量;同步检测患者生化指标及HBV DNA水平;各组患者分别予健脾法为主的中药辨证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重复指标检测.结果:CHB患者DC体外诱导增殖能力较正常人下降,DC成熟表面标记物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不同中医证候类型患者DC表面标记物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脾虚肝郁组CD8O、CD1a、HLA-D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脾肾两虚组(P<0.05);CHB患者DC培养上清液中IL-10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脾肾两虚组DC培养上清液中IL-10含量显著高于中脾虚肝郁组(P<0.05).治疗后各组DC成熟度及分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脾虚肝郁组CD80、CD86、CD1a表达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脾虚湿热组、脾肾两虚组CD80、CD86、CD1a、HLA-DB表达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而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除脾虚湿热组CD80表达高于脾肾两虚组外,各型DC表面标记物与IL-1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CHB发病过程中,脾虚为主不同中医证候患者DC的表型及功能低下并存在差异,中药辨证治疗可改善DC表型及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度及其占单核细胞的比例,探讨CHB患者DC免疫治疗的机制。方法选取20例CHB患者和10例健康人,分别采集外周抗凝全血2 mL,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0、CD86、CD83的表达量及单核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结果两组DC表面CD80、CD86、CD83分子表达无差异(P>0.05);CHB组较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表面分子 CD14表达明显增多,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HB组CD80、CD86、CD83三者表达之和占CD14的比例明显高于CHB组,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存在单核细胞增多、成熟DC减少现象,恢复DC功能是治疗CHB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功能的变化,探讨补肾清毒法治疗CHB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血清HBV DNA>105拷贝/mL且无其他肝脏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CHB患者49例。其中补肾清毒法治疗组28例,核苷类似物治疗组21例,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均从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HLA-DR、CD80、CD83、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DC的自体淋巴细胞反应,ELISA法测定IL-12、IL-10的水平。结果:CHB患者DC的扩增数量、速度低于正常人。CHB患者治疗后HLA-DR、CD80、CD83、CD86的表达均高于治疗前,补肾清毒法组HLA-DR、CD80、CD86表达率高于核苷类似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DC自体混合淋巴反应中刺激能力较治疗前升高,但仍低于健康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和正常人DC上清液中IL-10的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液中IL-l2的量两组经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清毒法能改善DC的表型表达率和抗原递呈能力及其分泌功能,部分恢复CHB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树突状细胞(DC)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缺失。胸腺肽α1(T-α1)是一种生物学应答调节物质,对CHB的临床治疗有较好疗效。目的:研究T-α1对CHB患者外周血DC分化和功能成熟的影响,寻求改善DC功能的途径。方法:从12例CHB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培养DC。培养过程中应用不同浓度T-α1干预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TT)实验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从PBMC分离培养得到的外周血DC呈现典型树突状形态。CHB组DC表面标记物CD80、CD86、人白细胞位点DR抗原(HLA-DR)水平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T-α1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相应空白对照升高,尤以0.5μg/mlT-α1的作用为著(P〈0.05),可使CHB组上述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T-α1能促进CHB患者外周血DC分化和功能成熟,在CHBDC疫苗的研究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含非甲基化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ODN)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CD14磁性分选微珠分离CHB患者外周血高纯度单核细胞;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hIL-4)诱导扩增DC;以CpG-ODN刺激DC成熟,并与肿瘤坏死因子(TNF)-n比较,评价其对DC表达表面分子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CD86、CD1a,分泌IL-12p70以及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non—ODN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比较,CpG-ODN能明显提高CHB患者外周血DC表面分子HLA—DR、CD86的表达,使IL-12分泌增加,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亦显著增强(P=0.017和0.023),但不能明显提高CD1a的表达;CpG-ODN的上述刺激作用接近或略逊于hTNF-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G-ODN与hTNF-α一样能够促进CHB患者外周血DC成熟进而增强其抗原提呈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健脾法、补肾法和健脾补肾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4例CHB患者和10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进一步分离提取培养DCs,采用大鼠健脾、补肾和健脾补肾药物血浆进行干预。检测DCs细胞表面分子CD1α、CD80、CD86及藻红蛋白(HLA-DR)分子的表达。[结果]CHB组DCs表面分子CD1α、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3组药物血浆干预后上述DCs表面分子表达率均有升高。其中,补肾药物血浆干预后DCs表面分子CDlα、CD80、CD86、HLA-DR表达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CD1α、CD86及HLA-DR表达率的提高较另2组明显(P<0.05)。[结论]健脾法、补肾法和健脾补肾法均能调节CHB患者DCs细胞免疫功能,以补肾法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青春型双歧杆菌对过敏性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alls,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从15例过敏性哮喘儿童和15例非哮喘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未成熟DC.与青春型双歧杆菌共培养48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6和HLA-DR分子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自细胞介素(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结果经双歧杆菌刺激后,哮喘儿童DC表面CD86表达明显增高(P〈0.05),DC分泌IL-12和IFN-γ水平明显增高;而双歧杆菌刺激对非哮喘儿童的CD86和HLA-DR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使其DC分泌IL-12及IL-10水平明显增高。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既可以通过上调CD86的表达,促进DC成熟;又可刺激DC分泌IL-12和IFN-γ,改变Th2优势分化,纠正Th1/Th2失衡,这可能是益生菌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时,DC-SIGN在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活化中介导的作用。方法将α-甘露糖苷酶抑制剂-基夫碱作用于HepG2.2.15细胞,收获上清中的高甘露糖型HBV颗粒,并于第5 d加入到外周血单核细胞衍生的DC培养基中,培养至第7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la、CD83、CD80、CD86、HLA-DR分子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2的水平。结果高甘露糖型HBV组,与天然的HBV组相比,DC表面CDla、CD83、CD80、CD86、HLA-DR分子的表达增加,分泌IL-12的水平升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亦明显增强,且上述效应均可被DC-SIGN特异性抗体所阻断。结论 DC-SIGN识别高甘露糖型HBV后可以促进DC的成熟和活化,天然的HBV可能利用α-甘露糖苷酶参与的去甘露聚糖修饰来逃避DC-SIGN的识别,从而诱导DC功能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清热解毒法与疏肝健脾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成熟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CHB患者和10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培养使DCs增殖、成熟,大鼠清热解毒和疏肝健脾药物血浆干预;检测DCs表面HLA-DR、CD-1α、CD80及CD86的表达,DCs培养上清液IL-12的水平及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干预前后DCs功能的变化。结果:清热解毒药物血浆、疏肝健脾药物血浆干预后CD80表达率升高,且疏肝健脾组大鼠CD80表达率的提高要超过清热解毒组,而HLA-DR、CD-1α、CD86的表达水平在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含药血浆干预后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提高,但两组药物血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含药血浆干预前后DCs分泌IL-12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清热解毒法和疏肝健脾法都能促进CHB患者DCs功能的恢复,疏肝健脾法对CHB患者DCs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归纳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中医虚实属性,分析其与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1)1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HBV-ACLF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期、中医证候等,归纳其中医虚实属性,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另选同期健康研究生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25highCD127low表达率,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诱导培养的DC表型CD1α、HLA-DR、CD80、CD83、CD86表达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V-ACLF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与CD8+细胞比值及DC表型CD1α、HLA-DR、CD80、CD83、CD86的表达率均显著降低,CD4+CD25highCD127low表达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BV-ACLF患者中,与实证组比较,虚证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与CD8+细胞比值及CD4+CD25highCD127low表达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虚证组比较,实证组患者DC表型CD1α、CD83、CD86分子表达率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BV-ACLF虚证组、实证组患者均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下降及DC活化功能不足,其在虚证组更为显著;DC表型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可以作为HBV-ACLF患者中医虚实属性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究不同HBV DNA载量的CHB患者外周血DC表型及功能变化,探讨HBV在DC成熟障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血清HBV DNA>10~5拷贝/ml且无其他肝脏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CHB患者28例。所有病例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24周。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HBV DNA并经肝穿刺明确肝组织病理状态。将治疗前患者设为高载量组(HBV DNA>10~5拷贝/ml),共28例;治疗后患者设为低载量组(HBV DNA<10~3拷贝/ml),共25例。从患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用流式细胞仪测定DC表型,MTT法测定DC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ELISA法测定DC分泌IL-12和IL-10的量。同时以1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DC在体外经细胞因子的刺激可明显增殖,但CHB患者DC的扩增数量、速度低于正常人。DC表面标记:正常人的HLA-DR、CD86、CD80和CD83表达阳性率均大于80%,显著高于两组CHB患者;不同HBV DNA载量的两组CHB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HB患者的DE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的刺激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HB患者和正常人DC上清液中IL-10的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纯DC培养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液中IL-12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分别明显低于正常人DC。结论在HBV持续感染期间,CHB患者DC的表型变化及功能下调与外周血HBV DNA载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解毒法中药复方对慢性HBV携带者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研究分为两个试验组。治疗组纳入30例慢性HBV携带者,对照组纳入1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补肾健脾解毒法中药复方、安慰剂干预48周,观察两组人员治疗前后DC的成熟表面标志物、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其细胞因子(IL-12、IFN-γ)的变化。结果:基线时,治疗组患者的DC成熟表面标记物HLA(人白细胞抗原)-DR、CD86、CD80和CD1α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1.34%、55.78%、42.63%、4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52%、83.26%、76.81%、84.90%(P〈0.01);DC诱导MLR的能力、MLR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表达水平全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治疗组DC成熟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对DC诱导MLR能力也有显著提升,MLR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但DC诱导MLR能力及IFN-γ的表达水平未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或0.01)。结论:补肾健脾解毒法中药复方能促进慢性HBV携带者的DC成熟并改善其免疫功能,从而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以抑制/清除HBV。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AM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和常规治疗加瑞舒伐他汀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抽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DC。检测DC表型(CD86)、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DC吞噬功能和凋亡细胞数、MLR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患者DC表面CD86的表达明显增高,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增强,经DC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致炎症细胞因子(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a)增多,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0)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瑞舒伐他汀前CD86的表达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相关(r=0.63,P〈0.01);瑞舒伐他汀抑制DC功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血hs-CRP水平;且CD86与hs—CRP水平正相关(r=O.59,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C功能亢进,瑞舒伐他汀抑制斑块炎症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DC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树突状细胞(DC)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的存在状况,DC成熟度及功能状态与DC或PBMC中HBV ccc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分离29例CHB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PBM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衍生的树突状细胞(MoDC)经聚肌胞苷酸刺激后表型变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了解MoDC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CHB)重症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CSHB组患者37例、CHB组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的外周血,分离PBMC,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化的PBMC,体外培养诱导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聚肌胞苷酸刺激为成熟树突状细胞(mDC).流式细胞术检测iDC及mDC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83、CD86、CD80的平均荧光强度(MFI);ELISA测定聚肌胞苷酸刺激后12、24、48 h的MoDC培养上清液中IL-12、IL-6、TNF-α分泌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3组iDC表面HLA-DR、CD83、CD86、CD80的M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HB组患者mDC表面HLA-DR、CD83、CD86、CD80的MFI与CHB组、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低下(F值分别为59.73、13.95、34.80和73.02,均P<0.05).聚肌胞苷酸刺激12、24、48 h时IL-12分泌量为:健康对照组>CHB组>CSHB组(F值分别为151.34、126.65、72.76,均P<0.05),其中24 h时分泌量最高,分别为(48.2±7.6)、(56.7±11.8)、(97.8±16.2)ng/L.IL-6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分泌量为:CSHB组>CHB组>健康对照组(F值分别为92.50、86.89、64.57,均P<0.05),其中12 h分泌量最高,分别为(1698.3±340.4)、(965.8±231.7)、(697.8±213.6)ng/L.TNF-α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分泌量为:CSHB组>CHB组>健康对照组(F值分别为58.66、122.36、44.73,均P<0.05),24 h表达量分别为(19 672.7±4214.7)、(9946.1±2586.5)、(6659.2±955.8)ng/L.结论 CSHB患者MoDC成熟障碍,表现为IL-12分泌低下,而IL-6及TNF-α分泌亢进,可能是加剧肝脏炎性反应致重型肝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