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细菌性阴道病(BV)的抗病原治疗多选用具有抗厌氧菌谱作用的甲硝唑和克林霉素,但治疗后常并发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为预防阴道念珠菌病必须寻求兼抗真菌的广谱抗菌制剂。为研究碘氧化物阴道栓剂治疗育龄妇女B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67例年龄17~35岁BV患者纳入研究。1组:42例未接受特异性治疗的急性BV患者。2组:25例长期、复发性BV,以及BV合并生殖器炎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前、后临床资料,阴道涂片细菌显微镜检查及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对比评价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经碘氧化物阴道栓剂(含碘氧化物0.2g)治疗后全部患者状态改善:BV的不…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阴道炎是老年妇女常见病,国内报道绝经妇女中其发病率为26.3%~31%,与国外报道的30%相近,此病常见于自然绝经及卵巢去势后妇女[1],严重影响妇女绝经后的生活质量,我院采用了乙艹底酚联合纳米银软膏阴道置药同时口服甲硝唑的方法治疗老年阴道炎,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42例,患者年龄43~67岁,绝经时间0.5~2 a。病史最短1周,最长2 a,用药前常规行白带常规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病及子宫颈癌,排除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3.
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病和对照组(包括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正常育龄妇女)两组,进行白带常规检查,观察乳酸杆菌的阳性率,分析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作用。结果30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55例,阳性率18.33%,pH值为5.2±0.68,1000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680例,阳性率68.00%,pH值为4.1±0.25,9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43例,pH值为4.2±0.59,阳性率47.78%,50例正常育龄妇女中阴道乳酸杆菌50例,阳性率100.00%,pH值为3.9±0.32。结论乳酸杆菌能提高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细菌性阴道病(BV)的抗病原治疗多选用具有抗厌氧菌谱作用的甲硝唑和克林霉素,但治疗后常并发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为预防阴道念珠菌病必须寻求兼抗真菌的广谱抗菌制剂。为研究碘氧化物阴道栓剂治疗育龄妇女B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67例年龄17-35岁BV患者纳入研究。1组:42例未接受特异性治疗的急性BV患者。2组:25例长期、复发性BV,以及BV合并生殖器炎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阴道病 (BV)是由阴道加德纳菌与某些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妊娠合并BV可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近年来我们采甲硝唑片 4 0 0mg3日疗法阴道用药治疗孕妇BV ,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及依从性。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2 0 0 1年就诊于本院门诊的孕妇BV患者 ,随机抽取 84例妊娠 2 0~ 34周BV患者。诊断标准为具备以下 4项指标中至少 3项者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 :(1)白带增多 ;(2 )阴道分泌物PH >4 5 ;(3)线索细胞阳性 ;(4 )氨试验阳性 ;其中线索细胞阳性…  相似文献   

6.
呼巧玲  杨鹏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114-4115
目的:分析细菌性阴道炎在已婚妇女中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的各项因素及具体防治措施.方法: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的6 715例已婚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和BV检测,观察其清洁度和细菌性阴道病的分布特点.结果:6 715例已婚妇女的阴道镜检查结果中有1 021例患有阴道炎,其中细菌性阴道炎212例,占20.76%.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与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有密切联系,分泌物的清洁度越好,患者发生细菌性阴道炎的几率越小(P<0.05).同时,患者的年龄越大,发生细菌性阴道炎的几率越大(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炎在所有患病人群中占20.76%,且与阴道清洁度和患者年龄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乳酸菌阴道胶囊、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己烯雌酚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观察组(乳酸菌阴道胶囊)、对照组1(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对照组2(己烯雌酚)各60例患者,观察各组用药后治疗效果和阴道pH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最高,观察组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阴道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林  王定玉  贾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45-5047
目的:了解阴道炎患者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发生率和发病的原因。方法:采用快速检测法对3 443例阴道炎患者进行BV的检测,同时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进行阴道清洁度、霉菌及阴道滴虫感染的观察。检查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不同年龄组间BV发生率的差异分析。结果:阴道炎患者BV的发生率38.11%(1 312/3 443),明显高于霉菌20.88%(719/3 443)、阴道滴虫3.60%(124/3 443)的感染率(P<0.05)。≤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和>50岁年龄组BV的发生率分别为39.69%、41.02%、40.10%、34.84%和20.25%,组间比较41岁以上组BV的发生率低于40岁以上组,以>50岁年龄组BV的发生率最低(P<0.05),其他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清洁度Ⅰ~Ⅱ和Ⅲ~ⅣBV的发生率分别为44.09%和30.98%。BV患者中,同时伴有霉菌感染者占22.56%(296/1 312),阴道滴虫感染患者占5.49%(72/1 312)。结论:泸州地区阴道炎患者以BV为主,亦有合并霉菌和阴道滴虫感染的病例,BV的发生有年龄差异,与阴道清洁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同时实施HPV和阴道微生态检测的5159例患者资料,患者年龄20~65岁。按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组,高危型HPV阳性组953例,HPV阴性组4206例,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环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18.5%,感染者阴道微生态失衡中细菌性阴道病(BV)168例(17.5%)、滴虫性阴道炎(TV)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8例(2.9%)、需氧菌性阴道炎(AV)83例(8.7%)、混合性阴道炎16例(1.7%)、清洁度异常193例(20.3%)。混合性阴道炎以BV与VVC混合感染为主、其次为BV+TV混合感染。与HPV阴性组比较,BV、VVC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AV、混合性阴道炎、清洁度异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中,混合性阴道炎以BV与VVC混合感染为主、其次为BV+TV混合感染;BV阳性为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VVC阳性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早孕人工流产妇女中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的检出率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早孕人工流产妇女,取阴道分泌物做生理盐水湿片镜检筛查滴虫性阴道炎,同时将阴道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筛查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阴道炎。结果:516份阴道分泌物标本中,BV、念珠菌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分别是33·53%、9·11%和4·07%,BV合并念珠菌阴道炎、BV合并滴虫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分别为5·62%和2·13%,BV同时合并念珠菌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1·55%。结论:在早孕人工流产妇女中BV检出率最高。提示临床医生应重视人工流产术前进行常见阴道感染、特别是BV的检查,以避免因漏诊而引起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1.
陈云洁 《中国校医》2022,36(11):858-859+864
目的 研究普罗雌烯阴道胶丸联合定君生治疗绝经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就诊60例绝经一年以上且具有老年性阴道炎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定君生治疗,观察组采用普罗雌烯阴道胶丸联合定君生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阴道健康评分、阴道微生态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4.705,P=0.030);观察组阴道健康评分为(15.54±3.36)分,高于对照组的(12.17±2.43)分(t=4.451,P<0.001),阴道微生态评分为(3.72±1.01)分,优于对照组的(5.83±1.54)分,(t=6.275,P<0.001);观察组分泌物异常消失时间为(8.46±1.15)d,短于对照组的(11.22±1.43)d,(t=8.238,P<0.001)、观察组阴道干涩消失时间为(8.68±1.52)d,短于对照组的(11.31±1.63)d,(t=6.643,P<0.001);6个月内复发率为3.3...  相似文献   

12.
13102例阴道分泌物常规联合BV三联法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妇女阴道炎流行情况及年龄、季节等因素对各类阴道炎发生及病原学分布的影响。方法:对妇科门诊13102例阴道分泌物行白带常规联合BV三联法检测。结果:13102例患者中BV、假丝酵母菌属和滴虫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10.4%和1.2%;患者清洁度Ⅲ~Ⅳ度的BV检出率显著高于清洁度Ⅰ~Ⅱ度的患者(P<0.001);患者年龄20~39岁人群为阴道炎发病高危人群,而各年龄段感染病因均以假丝酵母菌属和BV感染为主;BV、假丝酵母菌属、滴虫和BV合并假丝酵母菌属阳性检出率季节间存在差异(χ2>9.488,P<0.05),各类阴道炎阳性检出率夏季最高。结论:假丝酵母菌属、BV是阴道炎患者的主要病原感染原因,同时育龄妇女是各类阴道炎发病的高危人群,而夏季尤其要注意对各类阴道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阴道炎多联检测在妇科阴道疾病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16例阴道分泌物进行多联检测(pH值、过氧化氢浓度、白细胞脂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用Amsel方法检测,并对其中正常阴道组、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和BV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多联检测,BV的发病率高达27.2%,滴虫性阴道炎占12.5%,霉菌性阴道炎占9.0%。结论:利用多项目联合检测法检测阴道分泌物,能快速、简单、客观而有效的对阴道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倍美力软膏与抗生素联用对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雌二醇含量。观察组采用倍美力软膏与甲硝唑、头孢氨苄联用;对照组仅采用甲硝唑和头孢氨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年龄组中老年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60岁以上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激素水平降低是老年性阴道炎主要的发病机制。倍美力软膏与抗生素联用,对老年性阴道炎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阴道炎3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探讨老年性阴道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85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甲硝唑片;B组用甲硝唑片+欧维婷软膏;C组用甲硝唑片+欧维婷软膏+活菌胶囊(定君生胶囊)。结果:3组患者用药后阴道炎症状均有改善,阴道健康评分分别由8.59±1.37、8.67±1.68和8.81±1.72提高到12.30±2.85、14.15±3.55和15.37±3.27(P0.05);3组的阴道炎症状评分分别由9.89±2.37、9.97±2.68和10.21±2.72降低到5.55±1.65、4.35±1.32和3.87±1.07(P0.05)。组间比较,C组用药后症状改善优于A、B组,B组优于A组。结论:甲硝唑片+欧维婷软膏+定君生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组,甲硝唑片+欧维婷软膏的疗效好于单用甲硝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海岛地区孕妇各种阴道炎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舟山医院孕检的妇女3554例为观察对象,年龄17~45岁,采用镜检联合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检测需氧菌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滴虫性阴道炎( TV)。分析当地月份、孕期、年龄对各种阴道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孕妇阴道炎年发病率为44.3%,AV年发病率为27.7%,高发月份8月(40.7%);VVC发病率6.5%,高发月份6月(9.6%);BV发病率9%,高发月份4月(16.0%);TV发病率1%,高发月份10月(2.4%)。不同孕期AV、BV、TV各自的发病率无明显异常,而VVC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99,P<0.05)。孕妇不同年龄段BV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7.78,P<0.01),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海岛地区孕妇4种阴道炎发病率一年中变化较大,而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分别只对VVC和BV的发病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妇科门诊阴道炎病原体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患者阴道炎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172748例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阴道炎患者44541例(25.78%),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33473例(19.38%),细菌性阴道病7738例(4.48%),滴虫阴道炎3330例(1.93%),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二者(P〈0.0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逐年下降(P〈0.05);秋冬季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夏季(P〈0.05);〈20岁组、20~49岁组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50岁组(P〈0.05)。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逐年上升(P〈0.05);春季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三季(P〈0.05);〈20岁组、20-49岁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50岁组(P〈0.05)。滴虫阴道炎检出率逐年下降(P〈0.05);春季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三季(P〈0.05);≥50岁组检出率明显高于〈20岁组、20-49岁组(P〈0.05)。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最常见的阴道炎;各类阴道炎多好发于生育期年龄;阴道炎的发病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8.
女性生殖道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素文  申南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80-1383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混合性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2004年7月~2005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和生殖调节门诊就诊的接受6项病原学血检查的并且至少有1项检查结果为阳性的240例患者,按照病原学检查诊断分为单纯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并按一定的方案进行治疗和复查,且询问相关病史,比较两组的有无症状情况、新发和复发感染情况、治疗后转阴情况以及各种混合感染的构成比。结果:单纯感染组临床有无症状情况与混合感染组无显著性差异(P=0.206>0.05);单纯感染各组间临床有无症状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衣原体临床最具隐匿性;混合感染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P=0.025<0.05);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以及滴虫性阴道炎混合感染率分别为53.12%、53.85%、70.83%、72%、33.33%,衣原体和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率最高。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滴虫均易与细菌性阴道病发生混合感染。结论:临床症状的有无与是否为混合感染无关,而与其病原体的种类有关;混合感染与单纯感染比较具有治疗时间长易复发的特点;细菌性阴道病易于同其他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徐龙强  隋静  刘广燕  李云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393-1394,1397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探讨阴道炎病原体感染与当地季节变化的关系。方法采集妇科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以生理盐水涂片法进行滴虫和假丝酵母菌的检测,以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结果①在9187例送检样本中,共检出滴虫196例(2.1%);检出假丝酵母菌2229例(24.2%);细菌性阴道病阳性2690例(29.3%)。②在4185例阳性检出标本中,滴虫、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分别为4.7%、53.2%和64.3%;细菌性阴道病分别合并滴虫和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占22.2%。③全年1~12月滴虫、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的检出率分别为1.1%~3.0%、15.8%~30.8%和23.1%~43.3%,滴虫检出率在不同月份之间比较无差异,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不同月份之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5,126.03,P均﹤0.001)。1~12月滴虫、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圆分布分析平均角分别是168.1°±74.2°、186.9°±74.2°、258.2°±78.2°(P均﹤0.05),三者的高发时间分别是6月20日左右、7月9日左右和9月19日左右。结论本地区阴道炎患者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较高,高发时间在7~9月份,提示本地区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可能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