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59-8660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10-2009-12于玉田县医院诊治的66例慢性丙型肝炎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均以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B两组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P>0.05);两组治疗前后ALT水平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胰岛素抵抗疗效显著,对患者糖代谢影响轻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娄红梅  刘秀玲  王春艳 《临床荟萃》2006,21(24):1805-1806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HC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有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各地区感染率有一定差异。急性HCV感染者约80%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C),在20年间约20%可发展为肝硬化,每年约有1%~4%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CHC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疾病,及早发现和治疗CHC患者已受到重视。CHC治疗目的包括根除或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内炎症和纤维化,最终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抗病毒是CHC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PEG干扰素α-2a(40ku),180μg,肌注,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900~1200mg/d,口服,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中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在治疗12周时有13/15例出现血清ALT正常,血清HCV-RNA阴性(<80拷贝/mL),早期应答率为86.6%;在治疗结束时有13/15例患者血清ALT正常,血清HCV-RNA阴性(<80拷贝/mL),完全应答率为86.6%;在治疗结束后24周有3/13例患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持续应答率为76.9%,复发率为23.1%;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WBC、血红蛋白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大多不影响治疗。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部分脾栓塞术后予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3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睥栓塞术后1个月,予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采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方案(LADR)治疗.α-2b干扰素初始剂量为2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加利巴韦林600 mg/d,分3次口服,治疗1~3个月后,根据病情逐步将α-2b干扰素剂量增加至300-500万U/;K皮下注射及利巴韦林800-1 000 mg/d,分3次口服,疗程72周,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结果:部分脾栓塞术能有效纠正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的脾功能亢进,32例患者有29例耐受尚好并完成72周全疗程,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为69.0%,持续病毒学应答为62.1%,Child-Pugh评分明显改善.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消除脾功能亢进后,采用LADR方案抗病毒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呈世界分布,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0.1%~10%,平均3%,约1.7亿~2亿人感染HCV[1].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率为3.2%,约3 800万人感染HCV[2].目前,我国丙型肝炎患者多应用普通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取得良好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预测因素。方法对55例高病毒载量(HCVRNA>1×105拷贝/ml)慢性丙型肝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35μg或180μg/次,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900~1200mg/d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检测HCVRNA定量,4周血清HCVRNA检测不到为获得RVR。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RVR的影响因素,并比较治疗前不同病毒载量患者RVR的比例。结果 RVR与基线病毒载量呈负相关(B=-1.292)。基线HCVRNA≥1×105拷贝/ml且<1×107拷贝/ml者快速应答率为86.49%(32/37),基线HCVRNA≥1×107拷贝/ml者快速应答率为61.11%(11/1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571,P=0.043)。结论基线HCVRNA水平可作为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RVR的预测因素,治疗前HCVRNA<1×107拷贝/ml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它们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抗病毒治疗对它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30例正常人、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4、8、12、24周血清中IL-18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和HCV RNA(定量PCR法).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其值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抗病毒有效者,在治疗4个时间点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完全应答组较无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改变更显著.结论:细胞因子IL-18和IL-10与慢性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和肝脏损害密切相关.干扰素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8例为A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1例为B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结果 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795,P0.05),2组治疗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0/2004年临床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用干扰素-α-1和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疗程12个月,随访6个月;对照组25例,服用护肝药物。结果:治疗组完全效应为43.8%,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对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郭丽琳  雷学忠 《华西医学》2012,(9):1431-143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大多数患者转为慢性感染,若不及时正确地进行治疗,相当比例患者会产生严重临床后果,丙型肝炎患者一旦确诊应积极行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毒基因型及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应答情况来预测疗效并相应调整治疗方案,成为目前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2例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丙型肝炎(下称丙肝)是一难治性疾病,易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到目前为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是丙肝的标准治疗,是治疗丙肝的首选药物,其疗效确切.亚洲人群接受丙肝标准治疗的疗效要好于其他人种,有70%~90%患者能够得到临床治愈[1],对预防和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我科2008-01-2011-06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丙肝患者,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间及剂量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血红蛋白均降至100 g/L。将其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严格组(n=45)和放宽组(n=45),严格组当血红蛋白≤100 g/L时减量,血红蛋白≤80 g/L时停药;放宽组当血红蛋白≤80 g/L时减量,血红蛋白≤60/L时停药。观察两组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复发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等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停药后随访观察6个月,放宽组患者的SVR明显高于严格组,复发率低于严格组,TBil、AST、ALT和γ-GT与严格组患者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种类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放宽利巴韦林剂量调整可以提高患者的SVR,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患者的肝脏指标有所改善,并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治疗组24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18例,采用IFNa-2b(赛若金)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两组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剂量均为800~1200mg/d口服,总疗程为48周.分别于治疗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12周时,治疗组早期应答率83.3%,对照组应答率50.0%;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应答率87.5%,对照组应答率61.1%;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完全应答率87.5%,对照组完全应答率55.6%;治疗结束后24周,治疗组持续应答率75.0%,对照组持续应答率44.4%.主要副反应为不同程度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部分患者出现脱发,皮疹皮肤瘙痒,失眠,抑郁等症状,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影响治疗.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副反应两者无明显差别,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对照组16例,用安福隆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安福隆3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两组利巴韦林的剂量均为750~1050mg·d~(-1),疗程均为48周。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88.1%,对照组持续应答率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15.
李金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83-6283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根治的特点,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等,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而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功能,目前正广泛应用于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我院2008-01-2009-12住院治疗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0例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具有较高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72.0%)和丙肝病毒(HCV-RNA)转阴率(56.0%),随访半年后,治疗组ALT持续复常率(56.0%)及HCV-RNA持续转阴率(4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联用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836-283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组(观察组)和普通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液病毒学和生化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亚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30-1931
选取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7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单纯的干扰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39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3%;对照组37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8.4%。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计213例,在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水平,观察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结果 213例患者累计甲状腺功能异常60例,占28.17%;其中治疗前甲状腺功能异常19例,占8.92%,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41例,占19.25%,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综合治疗后均完成抗病毒疗程。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见,经治疗后不影响继续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患者随机化分配入组。治疗组皮下注射PEG-IFNα-2a 50 mg,1次/周;对照组皮下注射IFNα-2b 300万U,3次/周;两组均同时口服利巴韦林300 mg,3次/d;治疗期持续24~48周。结果:两组治疗终点应答率分别为73.3%和60.0%(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1.8%和66.7%(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