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百日咳聚集性发病的传播方式,为预防和控制百日咳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鼻咽拭子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百日咳鲍氏杆菌DNA,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百日咳鲍氏杆菌特异毒素IgG和IgM抗体。结果此次百日咳家庭聚集性发病的传播方式为成年人→婴幼儿→成年人。结论成年人在百日咳的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同时应加强对百日咳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2.
2012年天津市北辰区发生1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发病,一家三口均被感染,出现二代续发病例,在核实病例诊断后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调查 1.1一般情况 2012年7月12日天津市传染病医院报告1例百日咳临床诊断病例,并收入院治疗.患儿,女,3月21天,于2012年6月21日接种过1剂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患儿母亲,26岁,幼时曾接种过百日咳疫苗;患儿奶奶,50岁,无百日咳疫苗接种史,2人均为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21日至7月13日,长春市发生一起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聚集性发病事件,由于国内外鲜见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暴发疫情,为了追溯感染来源,查找病因,国家、省、市和区4级疾控中心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工作,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天津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更多证据,并对前期基于有限证据和经验实施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一起发生在集体单位内的聚集性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结果 自第一例指示病例于1月15日发病后,该单位相继发现10例确诊病例,且疫情从单位传播到4个家庭内,致7人发病。17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5(19~79)岁;其中10例职工病例全部为男性,7例家庭聚集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职工病例中,8例办公地点在CW车间,2例在行政办公楼。病例的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 d,其中职工病例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5 d,家庭聚集病例为4 d。初期发病未实施隔离措施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4 d,发病期间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2.5 d,发病前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0.5 d。结论 COVID-19传播过程中存在单位和家庭聚集性,在疫情发生初期,准确、迅速的采取封控措施完全可以阻止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大范围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百日咳IgG抗体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对北京军区近4年来自7个省市的360名入伍新兵血清进行百日咳IgG抗体检测,统计分析其阳性率。结果入伍新兵血清百日咳IgG抗体各年间无显著增高趋势,阳性率为92.16%~100.00%,平均97.50%;IgG抗体阳性率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浙江省(100.00%)、山东省(100.00%)和河南省(100.00%)较高,内蒙古(92.16%)和湖北省(96.67%)较低;入伍前工作与否,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入伍新兵人群中百日咳IgG抗体阳性率为92.16%~100.00%,无逐年显著增高或降低趋势,无明显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学校乙型流感聚集性疫隋的原因和特征,为学校流感疫隋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高州市某城区小学近期有多名学生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的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9名症状典型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该校先后有10名学生出现高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集中分布于1幢教学楼一层的一个班级,9名病例的咽拭子样本有6例检出乙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学校聚集性疫情,发病原因与首发病例发病后仍旧回校上课,同班学生与其密切接触造成传播有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接种流感疫苗是控制流感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描述武汉市首起猴痘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置过程,为今后猴痘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咽拭子、肛拭子、疱疹液、血样标本,采样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及基因测序。结果 2例病例于2023年6月2日在武汉市某酒店发生一次高风险暴露行为。首发病例于6月5日出现米白色丘疹,6月11日于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就诊,其疱疹液样本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属西非系B.1分支。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该起猴痘聚集性疫情可能由隐匿性男男性行为传播引起。猴痘在中国同时存在境外输入和本地传播的风险,对猴痘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一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模式。【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聚集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发病日期、隔离日期等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这起聚集性疫情中确诊病例1例,此病例共接触36人(家庭内12人,家庭外24人),家庭内2人核酸检测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结论】COVID-19传播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易造成家庭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百日咳家庭聚集性发病的传播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天津市百日咳发病率显著上升,报告发病率(1.03/10万)与2009年(0.18/10万)相比上升了472%,同时监测到未到免疫接种年龄或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婴幼儿(67.77%)为高发人群[1].天津市在加强个案管理的同时,开展了续发病例的主动监测,并监测到20起家庭聚集性发病事件.为此本研究对家庭内百日咳聚集性发病的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吉安市发生的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名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其相关呼吸道标本,采用RT PCR方法开展H7N9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首例患者于2016年4月1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途径为活禽市场暴露和与禽类接触;其母亲4月5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可能途径有2种:(1)禽肉处理;(2)母亲与首例病例的密切接触。经过对患者的积极处置和救治,2名患者已出院,此次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此次疫情所涉及的2例病例确认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首发病例通过禽类暴露而感染,续发病例因共同暴露感染可能性大,但无法完全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里高中学甲肝疫情暴发的原因,探讨里高中学甲肝暴发流行的原因、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甲肝的流行提供有效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症状体征,采集血样进行甲肝抗体(抗HAV-IgM)及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结果实验室检测19份血样,抗HAV-IgM阳性19例(100.00%),ALT增高17例(89.47%)。结论本次甲肝群体流行是由于学校备用水源被甲肝病毒污染而引起。提示学校应经常开展爱国卫生教育,改善卫生设施、提供卫生安全饮用水,加强卫生监管,更好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水痘是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发病特点,在冬季和春季出现2次发病高峰。本研究分析大连市暴发的一起较大规模水痘疫情,为水痘暴发疫情处理应对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1-01-2016-12-24红旗小学68例水痘患儿,对所有水痘患儿进行个案调查和描述性分析,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计算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红旗小学累计发现水痘患儿68例,罹患率为4.28%,分布在6个年级22个班级,罹患率最高的班级为6年级5班(23.81%,10/42),有2次发病高峰,年龄6~12岁;男童罹患率为4.53%(39/860),女童罹患率为3.97%(29/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症状以发热和皮疹为主,均为轻型水痘病例;水痘疫苗接种率为72.14%,无免疫史或患病史的罹患率为7.57%,有免疫史或患病史的罹患率为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P0.05;疫苗保护率为44.78%,效果指数为1.81。B楼罹患率为5.4%(57/1 058),高于A楼的2.1%(1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P0.05。有明确水痘疫苗接种史者,接种间隔≤3年无发病,间隔11年发病率最高,为16.67%,发病率随疫苗接种间隔而升高,r=0.88,P0.05。结论提高水痘疫苗2剂次接种率,并尽量缩短疫苗接种时间,建立有效免疫屏障,是预防和控制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冯霞  程益良 《中国校医》2018,32(12):895
目的 通过分析1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特点、发病危险因素及水痘疫情的流行规律,为学校水痘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访问、现场查看、电话访问、传染病报表、因病缺课日志报表等流行病学方法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此次暴发疫情共发生水痘病例18例,总体罹患率为1.75%;疫情波及1个年级2个班级,各班罹患人数相等,男女生之间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寄宿生与走读生罹患率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此次水痘疫情发生在秋冬季节,通风条件差,学生面临高考升学压力大,身体免疫力低,没有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及时治疗隔离病人,提高易感人群的水痘免疫,加强晨、午检制度及传染病上报制度,加强水痘的健康教育,是学校水痘防控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1起学校食源性肠炎沙门菌暴发事件的危险因素,提出控制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事件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可疑食物的调查;采集部分病例、厨工肛拭子和环境拭子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血清学分型鉴定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6月9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12日,事件历时4 d,流行曲线提示该次事件符合点源暴发模式。共报告病例61例,均为寄宿生,走读生和教职工均无发病,其中男寄宿生发病12例,罹患率为3.9%(12/309),女寄宿生发病49例,罹患率为10.7%(49/460),女生的罹患率明显高于男生(P〈0.0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6月9日早餐的鸡蛋三文治为引起发病的危险食品(OR=21.70,95%CI为8.50~55.50)。采集患者肛拭子25份、食堂厨工肛拭子14份、食堂冰箱和环境拭子11份,分别有19、5、1份样本检出同一血清型的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分析结果表明该25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具有完全相同的PFGE图谱。结论该事件为1起肠炎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可疑中毒食物为6月9日早餐的鸡蛋三文治,卫生监管部门应重视对各类以鸡蛋为原料的食品的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天津环城某区一起小学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学校流感发病规律,为制定学校流感暴发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流感样病例暴发处置指南2012版》,2017年12月4日区CDC开始对该学校流感疫情进行调查,采集10份患者样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检测。结果本次流感暴发共发现病例83例,总罹患率4.33%,男女罹患率分别为4.44%和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P>0.05)。病例分布于一二三年级的11个班,三年级2班罹患率最高为37.78%,一年级5班罹患率最低为2.17%,各班级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70,P<0.05)。一年级罹患率最高为25.56%,二年级罹患率最低为2.56%,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0,P<0.05)。采集10名发病学生的咽拭子标本,4份为乙型(Yamagata)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3名病例中仅1人接种流感疫苗。结论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是易发生流感暴发的重要场所,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积极落实日常消毒卫生管理制度,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暴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了解某小学一起群体性眼部刺激性反应事件原因,为及时采取控制类似事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病因推断的原则,对事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病例均为一年级学生,共计108例,罹患率为33.5% (108/322),主要症状为眼部痛、痒(99.1%).发病高峰在事发当日10:00-11:00,事件波及6个班级,各班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7,P=0.00).事件由校内不规范消杀工作所导致.学生撤离事发场所,彻底清洁事发教室,发病迅速终止.结论 该事件为一起由杀虫剂引起的群体性眼部刺激性反应事件,科学开展消杀工作可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潘桂秋  苏石汉 《中国校医》2019,33(5):346-348
目的 对广西苍梧县某初中发生的1起风疹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初中风疹暴发疫情的病例个案资料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8年4月27日—5月20日,共发生风疹病例51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4.08%。实验室检测20名学生的咽拭子和血液标本,其中18份咽拭子风疹病毒核酸阳性,18份风疹IgM抗体阳性。发病学生中仅2名学生接种过麻腮风疫苗,其余学生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空白。 结论 落实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尽早开展含风疹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是预防控制风疹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蔡甸区一起乙型流感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了解流感发病趋势,总结学校防控流感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武汉市某中学流感样病例(ILI)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017年10月19~24日期间,通过病例搜索共发现9例ILI,均为X班学生,班级罹患率为21.43%。采集病例咽拭子9份,其中7份检出乙型流感病毒(B-Yamagata系),阳性率为77.78%。结论确定此为一起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聚集性疫情。开展晨检、消毒、病例隔离、追踪及落实返课程序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尤为重要,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与四价流感疫苗上市或成为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连云港市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和流行特征。 方法 对连云港市某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调查数据完成描述性及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采集病例肛拭子、呕吐物以及厨房冷菜、荤菜刀板涂抹样、22日三餐食物标本、直饮水滤芯涂抹样,用PC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2018年5月22日10:00—5月24日4:00连云港市某学校3 720名学生中共计发生急性胃肠炎80例,罹患率2.15%,其中男生罹患率2.14%(52例),女生罹患率2.17%(2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部罹患率3.89%(35例)高于初中部的1.19%(24例)和高中部的2.61%(21例)。5份肛拭子、1份呕吐物以及厨房冷菜刀板涂抹样核酸检测诺如病毒GⅡ阳性。5月22日晚餐中食用京酱肉丝(含生黄瓜丝)是发病的危险因素(OR=6.00,95%CI:1.30~27.70),并且随着该菜食用比例的增加,急性胃肠炎的发病呈明显升高趋势(χ2=5.561,P=0.020)。 结论 此次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学校应重视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清洗、消毒工作,确保水果及凉菜的安全卫生,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疫情调查处置,了解疫情发生发展特点,分析引起暴发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对学校教室、食堂、饮水等开展卫生学调查,标本送实验室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 本次疫情共有病例20例,均发生在六(2)班,其中1例为该班班主任,班级学生罹患率为40.43%;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吃寿司是本次疫情危险因素,采集6份粪便/肛拭子标本检测,4份标本诺如病毒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由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爆发疫情,吃寿司可能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