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现存医籍中,<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禁针穴,禁针穴的提出是有形态学依据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针灸甲乙经>记载的绝大多数禁针穴,其周围有重要脏器、血管、神经,若针刺损伤它们会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禁针穴与局部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故针灸工作者只要熟悉禁针穴局部解剖结构,正确掌握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绝大多数禁针穴是可针刺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手五里穴禁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鸿谟 《中国针灸》2003,23(8):496-496
手五里穴是历代针灸医籍皆定为禁刺的穴位。笔者拟就这一禁忌的科学依据及其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手五里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位于上臂上 2 / 3与下 1/ 3的交点水平 ,屈肘位时 ,当曲池穴上 3寸处。该穴可以治疗肘臂挛急疼痛、瘰疬、疟疾、咳嗽、吐血、嗜卧、身黄等症。它在针灸临床上的重要性 ,不仅次于该经的合谷、曲池 ,亦比其上方的臂、下方的肘较少应用。这样一个现在看来很不重要的穴位 ,为什么古书皆强调其禁刺呢 ?颇能引人深思。查手五里穴禁刺之说 ,起源于《黄帝内经》。但当时所禁 ,主要为“迎而夺之”的泻法 ,强调反复提插次数…  相似文献   

3.
《素问》和《针灸甲乙经》等古医籍中记载了一些禁针慎针腧穴。选取鸠尾、神阙等八穴,从形态学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灸学是中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古代禁针穴同样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为后人提供了不走或少走弯路的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古代禁针穴有必要再探索、再认识、再整理,使其应有的作用得到发挥。纵观历代医籍,在对禁针穴的认识上,大多是古人云禁,后人亦云禁,而很少深入探讨禁针穴形成的原因和机理,更未结合解剖学知识加以剖析和整理。本文试从以上诸方面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四花”穴,为古代治疗骨蒸劳瘵之著名灸穴之一,记载于多种古代医籍中,现代针灸医籍中将此收入经外奇穴类。关于“四花”穴的定位,在古代诸医籍中记载并不一致,主要有二种,一是以《外台秘要》、《苏沈良方》所载为代表。其“四花”穴的四个点呈棱形分布的定位:一是以《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为代表的呈正方形分布的定位。而现代针灸医籍及文章中,在收载和引用此“四花”穴时,多从后者,或有甚者将两者混为一谈;故有必要从文献角度加以考察,以求正误。一、“四花”穴出处的考察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四花”穴的名称及定位系唐·王焘《外台秘要》一书,此书  相似文献   

6.
肖少卿 《中医杂志》1991,32(11):18-19
针刺透穴治病之法始见于扁鹊,其后《肘后备急方》、《玉龙歌》等医籍中亦有此记载。本人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透  相似文献   

7.
正禁灸穴道要先明,脑户囟会及神庭,络却玉枕,角孙穴颅息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忌,水分神阙并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并青灵,更加臂上三阳络二十二穴不可针。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同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古医籍中四黄散方药情况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现代临床。方法:查阅古代文献,对古典医籍中记载的四黄散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现代医著及名家临床应用四黄散的经验,总结了现代四黄散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应用体会。结果:古典医籍中记载了八种不同组方的四黄散,其组方及主治范围各不相同,但均是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外伤肿痛及其他各种痛证的良药。结论:挖掘、整理传统古方四黄散,为传统古方在现代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古人在长期应用针灸疗法与疾病做斗争的同时,总结出许多针灸禁忌规律,特别是历代医家关于禁针、禁灸穴论述颇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见于明·高武所撰著《针灸聚英》中"禁针禁灸穴歌",及《针灸甲乙经》所载的禁针、禁灸穴位.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古人对解剖、生理知识的理解,决定了其认识的局限性.古人所说的禁针禁灸穴,临床时只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并且运用正确的针刺施灸方法,不但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反而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对古代医家所提出的禁针禁灸穴,我们既要引起重视,又不应被其所束缚.对其所谓的"禁"不能单纯理解为禁用,可理解为"慎"、"小心",只有结合现代解剖和生理知识加以辨证分析,才能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之上有所前进和突破.现就历代医家关于禁针禁灸穴的论述以现代针灸临床应用的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刺人迎穴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迎穴首载于《内经》,该书记载了用人迎穴治疗多种病证,但通篇未言人迎“禁针”,“禁灸”。因而有医家认为《内经》时代人迎穴是否可针尚需考证。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最先立该穴为“禁不要灸”,“针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晋之后的著作尚袭这一禁忌,但直到宋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