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损伤检测生化标志物中肌钙蛋白 I(c Tn 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c Tn I的释放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6 1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2小时、2 4小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 (CK)、CK- MB、c Tn I,并采集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并发症等相关因素 ,并与 35例仅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相比较。 CK>2 0 0 u/ l,CKMB>5 .6 ng/ m l,c Tn I>1.5 ng/ ml为心肌损伤临界值。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 c Tn I、CK、CK- MB均在正常范围。除 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支架置入术 ,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死亡。术后 1例患者 CK升高 ,心电图证实为 Q波心肌梗死 ,其余患者 CK均在正常范围。成功进行支架置入术的 6 0例患者中术后 c Tn I及 CK- MB均升高 18例 ,c Tn I升高而 CK- MB正常 19例 ,CK- MB升高而 c Tn I正常 1例 ,CK- MB及 c Tn I均正常 2 2例。术后 c Tn I升高组同 c Tn I正常组比较 ,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无显著性差异 ,术前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及术中夹层、远端栓塞、急性闭塞并发症在 c Tn I升高组发生率相对较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c Tn I及 CK - MB均升高组的术后 c Tn I、CK- MB水平较 c Tn I升高、CK- MB?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肌红蛋白 (Mb)检测 ,对射频消融术 (RF-CA)所致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3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分别于 RFCA前、电生理检查后、术后即刻、术后 1d、2 d采外周静脉血 ,采用美国德普公司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 CK- MB、 c Tn I、Mb。结果  CK- MB术后 1d较术前增高 (P<0 .0 1) ;c Tn I与术前相比术后 1d、2 d明显增高 (P<0 .0 5 ) ;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 Mb明显增高 (P<0 .0 1)。结论  RFCA所造成心肌损伤属微小心肌损伤 ,可使血清心肌损害标志物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CK- MB、c Tn I、Mb可用于 RFCA对心肌损伤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肌酸激酶 (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 CK- MB)及心肌肌钙蛋白 T( c Tn T) 3项指标对射频导管消融术 ( RFCA)所致微小心肌损伤 ( MMD)的诊断价值 ,探索利用 c Tn T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的简便方法。方法 :对30例行 RFCA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上述 3项指标的动态监测。结果 :RFCA前 ,30例患者 CK、CK- MB、c Tn T均在正常范围。 c Tn T在 RFCA后即刻显著升高 ,由 RFCA前的 ( 0 .13± 0 .0 5 ) μg/L 升至 ( 0 .5 7± 0 .47) μg/L ,4h达峰值 ( 1.10± 0 .98)μg/L ,72 h恢复至 RFCA前水平。 RFCA后即刻 c Tn T浓度平均升高达 ( 5 .2± 3.1)倍 ,明显高于 CK、CK- MB的升高倍数 ( P <0 .0 1)。 c Tn T达峰值时较 RFCA前升高 ( 11.8± 6 .5 )倍 ,明显高于CK、CK- MB的升高倍数 ( P <0 .0 1)。 c Tn T和 CK- MB于 RFCA后 4h左右达峰值 ,明显早于 CK达峰值的时间( P<0 .0 1)。 RFCA后 c Tn T升高超过界值者占 93% ,显著高于 CK、CK- MB升高超过界值者的比例 ( P<0 .0 1)。结论 :RFCA后 c Tn T达峰早 ,即刻及峰值升高倍数明显高于 CK与 CK- MB,是检测 RFCA所致 MMD的优良指标 ;RFCA所致 MMD可由动态监测得出的 c Tn T峰值来判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诊断指标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建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MB(CK- MB)与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测定的方法 ,并通过与CK、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 DH)比较阐述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 6 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2 8例 ,稳定性心绞痛 17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9例。建立 CK- MB单克隆抗体吸附测定与 c Tn I EL ISA双夹心测定的方法。同时观察血清 CK- MB、c Tn I、CK、AST、L DH在 AMI等疾患中的变化。结果 :血清 CK- MB单克隆抗体吸附法与 c Tn I EL ISA双夹心法回收率分别为 97%~ 113%、94.6 %~ 10 5 .6 %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3与 0 .990 ,分别与琼脂糖电泳法及国外实验室检测法对比结果基本一致。 AMI胸痛发生后 12 h内血清 CK- MB的敏感性最高 ,12~ 2 4h的敏感性与 CK、c Tn I相当 ,高于 AST和L DH,而 2 4h后血清 c Tn I的敏感性最高 ;血清 CK- MB与 c Tn I对 AMI诊断的特异性和诊断有效性明显高于CK、AST、L DH。结论 :血清 CK- MB单克隆抗体吸附法与 c Tn I EL ISA双夹心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CK- MB与c Tn I两个指标相互补充 ,对诊断 AMI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红蛋白 (Mb)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患者近期、远期心脏事件的预后评价。方法 对 6 4例 U A患者进行血清 c Tn I和 Mb定量测定 ,同时测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MB(CK- MB)活性 ,分组比较标志物升高与近期、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近期 (30 d) c Tn I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 .3%和 2 8.6 % (P<0 .0 0 5 ) ,远期分别为 2 .4 %和 2 0 .0 % (P<0 .0 5 )。近期 Mb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 (5 .0 % vs 2 0 .8% ,P<0 .0 5 )亦有显著差异。 c Tn I和 Mb对预测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的灵敏度分别为 85 .7%和71.4 % ,阴性预测值为 97.7%和 95 .0 %。远期预后判断中 ,c Tn I的灵敏度为 80 .0 % ,阴性预测值 97.6 %。校正性别、年龄等基线特征、冠状动脉病变及标志物升高等因素后 ,c Tn I是近期及远期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比数比 (OR值 )分别为 8.5 5 0 (P<0 .0 5 )和 4 .777(P<0 .0 5 )。结论  c Tn I联合 Mb是评估 U A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c Tn I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是 U A患者近期、远期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一直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的血清学重要指标 ,但由于其灵敏度及特异度不高 ,诊断时间窗口窄 ,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心肌损伤最佳检测指标。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学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AMI时 c Tn I半定量检测与常用心肌酶指标的变化。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AMI患者 5 2 (男 3 3 ,女 19)例 ,年龄 44~ 78(63± 12 )岁 ,均符合 WHO诊断 AMI的标准。对照组 2 0例 ,其中高血压 10例 ,正常人 10例 ,年龄 14~ 70 (60± 11)例。所有观…  相似文献   

7.
袁莉  王世端  江岩  李筱琴 《心脏杂志》2004,16(3):228-231
目的 :通过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G)患者 ,围手术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肌酸磷酸激酶 (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MB(CK- MB)变化的观察 ,探讨 OPCABG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情况。方法 :选择 2 0例全麻常温下进行 OPCABG患者及 2 0例同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 (对照组 )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以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液 ,并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哌库溴铵维持麻醉。在麻醉诱导前、术后 1h、2 4h、4 8h4个时间点抽取血样测定 c Tn I、CK、CK- MB值。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顺利 ,OPCABG组无一例转为体外循环。两组患者术前 CK、CK- MB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 1h开始升高 ,术后 2 4 h达峰值 ,与麻醉前比较 ,均 P<0 .0 1;术后 4 8h明显下降 ,但仍高于麻醉前水平 (P<0 .0 1)。 4个时间点两组 CK、CK- MB值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OPCABG组 c Tn I值与术前比较 ,术后 1h开始升高 (P<0 .0 1) ,2 4 h达峰值 (P<0 .0 1) ,术后 4 8h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麻醉前水平 (P<0 .0 1) ;而肺叶切除组术后 c Tn I值始终不高。术前、术后 1h两组 c Tn I值差异无显著性 ,但 OPCABG组术后 2 4 h、4 8h值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组 (P<0 .0 1)。手术全程及术后 4 8h动态心电图未发现心肌梗死 ,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 I(c Tn I)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患者 2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组 31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组 11例 ,危重病患者 87例 (非心血管疾病 )。AMI组患者系列采血测定血清 c Tn I和 CK- MB,U A与 OMI组、危重患者组均入院后次日晨取血 1次。结果 :c Tn I与CK- MB诊断 AMI的敏感性均为 10 0 % ,c Tn I诊断 AMI的特异性高于 CK- MB(P<0 .0 5 ) ;AMI时 c Tn I浓度高峰时间与 CK- MB平行 ,持续时间明显延长 (P<0 .0 1) ,溶栓患者高峰时间明显前移 (P<0 .0 1)。结论 :c Tn I诊断 AMI敏感性高 ,其特异性高于 CK- MB。且在血清中出现早且持续时间长。其峰值时间改变可用于判定 AMI的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连续观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VMC)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 CK- MB)和心肌肌钙蛋白 ( c Tn I)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等的变化 ,探讨 VMC心肌细胞受损的机制。方法 :对 32例急性期和 1 2例迁延期及慢性期 VMC患儿血清 c Tn I、CK- MB,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肠道病毒 RNA,柯萨奇病毒 ( CBV)特异性抗体 Ig M( CBV- Ig M)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 PI) ,补体 C3,左室射血分数 ( LVEF)进行测定。结果 :1急性期 VMC病程 <2周时 ,血清 c Tn I,CK- 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均 P <0 .0 1 ) ,CD3 ,CD4 ,CD8,CD4 /CD8,CD4 9,CD56细胞 ,PI,C3接近正常水平 ,血清 CBV- Ig M、外周血淋巴细胞 CBV- RNA检出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χ2 值分别为 1 .667和 8.53,P值分别 >0 .0 5和 <0 .0 5) ;2病程 4~ 8周时 ,血清 c T-n I、CK- MB水平再次出现显著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CD3 、CD4 、CD8、CD56、L VEF均显著降低 (均 P<0 .0 5) ,CD4 /CD8升高 ( P <0 .0 5) ,CBV- Ig M及 CBV- RNA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 c Tn I、CK- MB是小儿急性 VMC时心肌损伤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病程早期血清水平的升高可能为病毒的直接作用 ,晚期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心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 CK活性正常但 CK-MB活性升高或正常将病人分为 CK- MB异常组 (n=42 )和正常组 (n=42 ) ,比较两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阳性发生率、左心室收缩功能、住院期间和一年内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一年内心绞痛复发率。结果  CK- MB异常组中 CK - MB于症状出现 3~ 4h开始升高 ,12~ 17h达峰值 ,2 0~ 34 h回到正常 ;CK- MB异常组与 CK - MB正常组比较 ,c Tn T阳性率增加 (P<0 .0 1) ,左心室收缩功能差 ,住院期间和一年内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一年内心绞痛复发率均增高 (P<0 .0 5 )。结论  CK- MB活性升高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和具有较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房间隔缺损 (ASD)、肺动脉瓣狭窄 (PS)和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共 4 8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浅低温 (31~ 34℃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 ;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 (2 8~ 30℃ )体外循环下手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 2、6、2 4小时采集血标本 ,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PK- 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 )、心肌钙蛋白 I(c Tn I)含量 ;分别在心内操作开始和结束时剪取小块右房组织 ,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并测定线粒体横截面积 ;同时观察术中体外循环情况 (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 )。结果  1实验组较对照组的体外循环时间短 (P<0 .0 1) ,阻断时间长 (P<0 .0 5 )。2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 CPK- MB活性低 ,SOD活性高 ,MDA、c Tn I含量低。3心内操作完毕后 ,实验组较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小 ,线粒体肿胀轻。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测定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方法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跳液组(A组),温血停跳液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围术期多时点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cTnl、CK及CK—MB的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cTnI、CK及CK—M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开放主动脉后1h至术后24h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术后24h、48h B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CK—MB在开放主动脉后1hB组低于A组(P<0.05)。cTnI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时间呈直线正相关(P<0.05)。结论cTnI判定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优于CK、CK—MB,对围术期心肌缺血损伤的诊断、预后及心肌保护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董解菊  姚磊 《心脏杂志》2002,14(1):33-34,37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和心肌酶谱在心肌损伤前后含量的变化与其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观察 2 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 (MVR)患者手术前、手术后 2 h及 2 4h血清 c Tn T和心肌酶谱变化。另制备家兔心肌损伤模型 ,检测动物模型伤前和伤后 4,8,2 4h血清 c Tn T的变化特点。结果 :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 c Tn T含量、心肌酶谱活性在术后 2 ,2 4h较术前显著升高 (P<0 .0 1) ,其中血清 c Tn T含量术后 2 h增加倍数高于其他指标。家兔心肌损伤模型伤后 4,8,2 4h血清 c Tn T含量较伤前升高非常显著 (P<0 .0 1)。结果 ;血清 c Tn T含量及心肌酶谱活性均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有意义 ,c Tn T的心肌特异性及早期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肌钙蛋白 T(CTn T)和肌钙蛋白 I(CTn I)的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 ,对 36例施行手术的心脏病患者 ,分别在术前及术后即刻、1天、3天、7天进行血清 CTn T、CTn I和心肌酶 (CK、CK-MB)的动态检测。结果显示 ,患者组转流前 CTn T、CTn I与对照组均呈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 CK、CK- MB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术后即刻各指标均呈明显升高 ,2 4小时 CTn T、CTn I达到高峰 ,明显高于 CK、CK- MB(1~ 3倍 ) ;术后 7天 CK、CK- MB均降至正常 ,而部分患者 CTn T、CTn I仍处于较高范围。认为 CTn T、CTn I是心外科手术中心肌保护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特异指标 ,其变化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并对预后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武晓东 《心脏杂志》2003,15(5):480-480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为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但因其缺乏严格特异性 ,并且升高持续时间短 ,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1 ] ,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 ,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 [2 ]。作者探讨 c Tn 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心内科按 WHO诊断标准确诊为 AMI的住院患者 2 8(男 17,女 11)例 ,平均年龄 6 5 .4 (38~ 80 )岁。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住院患者 30 (男 18,女 12 )例 ,平均年龄6 7.6 (42~ 84 …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电击后 ,病人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 MB同工酶 (CK- MB)有所升高 ,易被认为心肌受损。我们对电击伤的病人同时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Tn I)浓度 (一种比 CK- MB更特异、敏感地反映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 )并不升高。报告如下 :  例 1 男 ,2 8岁 ,雷电击伤 ,昏厥自醒 ,轻度胸闷 ,心电图正常 ,CK(正常值2 2~ 2 70 U/L) 4 47U/L,CK- MB(正常值 0~ 35 U/L) 5 4U/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 ISA)法测 CTn I(正常值 <0 .4ng/ml) 0 .35 ng/ml。  例 2 男 ,46岁 ,照明用电击伤 ,昏厥自醒 ,全身不适 ,心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方法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跳液组(A组),温血停跳液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围手术期多时点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cTnI、心肌肌酸激酶(CK)及其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术前两组的cTnI、CK及CK-M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开放主动脉后1h至术后24h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术后24h、48hB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CK—MB在开放主动脉后1hB组低于A组。cTnI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cTnI判定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优于CK、CK—MB,对围手术期心肌缺血损伤的诊断、预后及心肌保护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 I(c Tc I)、肌酸激酶 MB同工酸 (CK- MB)质量水平的演变 ,探讨其对 AMI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  选自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住我院的 AMI患者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48~ 78岁 ,均为胸痛发作 6小时内入院。其中 14例行溶栓治疗 ,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所有受试者在入院后即刻采肘静脉血 ,以后每隔 1小时采血 1次 ,直至胸痛发作后第 9小时 ,并于第 7天采血 1次。酶法测定肌酸激酶 (CK)与 CK-MB活性 ,免疫分析法测定 CK- MB质量和 c Tn I…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在老年人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心肌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例老年急性重度CO中毒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4例,对照组96例。实验组在血清h FABP呈阳性后立即给予心肌干预;而对照组则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 Tn I)及肌红蛋白(MYO)心肌损伤标志物呈阳性后立即给予心肌干预。分析实验组h FABP呈阳性的开始时间,对照组CK、CK-MB、c Tn I及MYO呈阳性的开始时间及两组心肌干预5 h后CK、CK-MB的浓度和CK、CK-MB含量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入院后h FABP呈阳性的开始时间<3 h,而对照组患者CK、CK-MB、c Tn I及MYO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呈阳性的开始时间均>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肌干预5 h后CK及CK-MB的浓度均下降了50%(P<0.05)。实验组CK及CK-MB恢复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CO中毒心肌损伤发生后患者血液h FABP含量会迅速升高,检测h FABP含量有利于老年人急性重度CO中毒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床边快速肌钙蛋白 T( c Tn T)定性检测试纸条及血清心肌酶谱指标对 3 2例 60岁以上的老年性心肌损伤患者进行同步对照观察。方法 用床边快速 c Tn T定性检测试纸检测以 c Tn T在血中超过 0 .2 ng/ ml时 ,15 min内在测定区可出现色带为阳性结果作为标准 ,血清心肌酶谱指标采用反应温度为 3 7℃的酶动力学观察肌酸激酶 -同工酶 ( CK-MB)的水平。结果  3 2例心肌损伤的患者均显示 c Tn T其敏感性 ,特异性均高于 CK-MB( P<0 .0 1) ,而且诊断时间延长较 CK-MB( P<0 .0 1)明显。结论 运用床边快速 c Tn T定性检测试纸条可以作为对症状不典型、心电图中无明显心肌损伤及梗死显示的疑似可能存在心肌微小损伤的老年患者早期诊断以及判断心肌损伤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