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湿疹病人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干预组进行整合式心理治疗,对照组仅予电话随访,2周1次,督促病人规律用药和定期随诊。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评分和血清神经肽测评结果。[结果]整合式心理治疗前,湿疹病人在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疹病人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整合式心理治疗后,干预组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附加因子等方面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VIP检测结果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整合式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促进病人心理健康,减轻疾病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病情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干预组进行整合式心理治疗;对照组仅电话随访,每2周1次,不涉及心理干预内容,主要是督促患者规律用药和定期随诊。比较治疗前后两组SAS、SDS量表评分和病情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SAS和SDS的评分与皮损严重程度(EASI)和瘙痒程度(VAS)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治疗后,干预组SAS、SDS、EASI、VAS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整合式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减轻疾病症状,促进疾病康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病因复杂的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于2004-01/2004-06选择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45例慢性湿疹患者为观察对象(慢性湿疹组),对照组为与慢性湿疹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5位慢性湿疹患者家属。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该量表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入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狂、精神病性、附加因子等10个症状因子,采用1~5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在调查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让两组调查对象对照量表的每一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真实的自我评定,独立完成。组间的差异用t检验分析。结果:慢性湿疹组和对照组均完成量表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现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89&;#177;0.46),(1.32&;#177;0.47),t=5.81,P〈0.01];[(1.93&;#177;0.47),(1.52&;#177;0.48),t=4.09,P〈0.01],[(1.80&;#177;0.45),(1.43&;#177;0.41),t=4.08,P〈0.01].[(1.55&;#177;0.38),(1.36&;#177;0.44),t=2.19,P〈0.05];[(1.83&;#177;O.50),(1.35&;#177;0.40),t=5.03,P〈0.01]。结论: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差,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等方面。心理健康状况对慢性湿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病因复杂的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于2004-01/2004-06选择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45例慢性湿疹患者为观察对象(慢性湿疹组),对照组为与慢性湿疹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5位慢性湿疹患者家属。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该量表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狂、精神病性、附加因子等10个症状因子,采用1~5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在调查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让两组调查对象对照量表的每一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真实的自我评定,独立完成。组间的差异用t检验分析。结果:慢性湿疹组和对照组均完成量表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现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89±0.46),(1.32±0.47),t=5.81,P<0.01];[(1.93±0.47),(1.52±0.48),t=4.09,P<0.01];[(1.80±0.45),(1.43±0.41),t=4.08,P<0.01];[(1.55±0.38),(1.36±0.44),t=2.19,P<0.05];[(1.83±0.50),(1.35±0.40),t=5.03,P<0.01]。结论: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差,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等方面。心理健康状况对慢性湿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病人的作用,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方法:通过临床观察体会分析得出。结果:良好的心理对病人的治疗大有裨益。结论:要求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病人得到安慰。从而让病人增强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6.
慢性盆腔炎病人个性相关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CPID)病人个性相关性及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治疗及制定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情况调查表对CPID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以SCL-90总分为应变量,以EPQ 4个维度及一般情况调查表中16项预测因素为自变量,筛选心理健康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 CPID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降低,性生活满意度、神经质维度、与伴侣的关系、经济状况、病程、疾病症状是影响CPID病人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结论改善CPID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从个性、配偶支持、疾病症状、经济状况等方面着手,除发挥医护人员的作用外,也应关注配偶对病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一个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生物医学往往重视药物和手术治疗,轻视心理治疗,重视躯体功能治疗,轻视身心整体治疗。加强心理治疗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医疗工作的新要求。临床心理医疗对疾病的发展、治疗以及康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病人个性相关性及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治疗及制定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一般情况调查表对CP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以SCL-90总分为应变量,以EPQ 4个维度及一般情况调查表中16项预测因素为自变量,筛选心理健康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CP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降低,性生活满意度、神经质维度、与伴侣的关系、经济状况、病程、疾病症状是影响CP病人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结论]改善CP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从个性、配偶支持、疾病症状、经济状况等方面着手,除发挥医护人员所起的作用外,也应关注配偶对病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病人个性相关性及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治疗及制定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I,-90)、一般情况调查表对CP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以SCL-90总分为应变量,以EPQ4个维度及一般情况调查表中16项预测因素为自变量,筛选心理健康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3CP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降低,性生活满意度、神经质维度、与伴侣的关系、经济状况、病程、疾病症状是影响CP病人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结论]改善CP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从个性、配偶支持、疾病症状、经济状况等方面着手,除发挥医护人员所起的作用外,也应关注配偶对病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春兰  袁利  陈永华 《护理研究》2005,19(5):415-416
[目的 ]评估心理干预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 ]对 2 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心理干预 ,用SCL -90自评量表对干预前后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并与国内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SCL -90评分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且干预后与国内常模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湿疹患者的发病诱因及治疗中存在的情绪问题及相关因素,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对策。方法采用ZUNG自我评定抑郁量表(Self-Rated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量表(Self-Rated Anxiety Scale,SAS)和自行设计问卷对124名患者的主观感觉及自我保健知识进行评估、测试。结果66.1%的患者存在抑郁心理状态,67.7%的患者存在焦虑心理状态。其中,以中等抑郁、焦虑为主,且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有关(P<0.01)。仅有38.7%的患者对湿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结论对湿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减少疾病复发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咨询需求,探讨影响ICU护士心理咨询需求的内在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及心理咨询需求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30名ICU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ICU护士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有72.31%的ICU护士对心理咨询表示不同程度的需要;经多因素分析,合同关系和值夜班情况影响ICU护士的心理咨询需求(P0.05);焦虑、抑郁程度与需求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ICU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及值夜班情况和合同关系对心理咨询的主观需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健康分析与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观察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在40-80岁的70例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5级评分法,按照DavisJM的划分,对其入院时以及接受4周心理干预后分别进行评分。结果70例脑卒中偏瘫患中,年龄在40~55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另一年龄组(P〈0.01)。经过4周心理干预,中度以上的抑郁发病率由入院时的48.5%降为22.9%(与心理干预前相比,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其中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及时采取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心理干预6个月末再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并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或0.01);心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1),但总分及抑郁、焦虑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问题尤为显著,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与家庭负担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亲属应激量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等对128名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家属亲属应激量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分值均较高,尤其是40岁及以上者,亲属应激量表总分及维度分、焦虑和抑郁评分与疾病家庭负担、家属年龄、住院次数等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问题,疾病家庭负担较重,心理应激与疾病家庭负担、家属年龄、住院次数等密切相关,需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6·7"纵火案中烧伤伤员12个月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8例"6·7"纵火案中被烧伤的伤员进行调查。结果 "6·7"纵火案中烧伤伤员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与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1或P0.05);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常模(P0.01);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调查的18例烧伤伤员烧伤12个月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提示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较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促进伤员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于患者入院3 d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于患者出院前再次对家属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家属入组时症状自评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0.01);心理干预后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或0.01),仅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总分及其他因子分与国内常模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家庭支持度和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粉莲  姚丽英  李剑松  蔡旭  李博 《护理研究》2006,20(16):1433-1435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83例SLE住院病人作为SLE组,选择性别、年龄、学历等与SLE组基本匹配的8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评定,SLE组评定时间为入院后1周内及心理干预后3个月,评定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结果]SLE组的总分、10个因子得分以及这些因子的阳性例数都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SLE组干预后3个月其总分、10个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SLE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差,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