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脏疾病的门静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门静脉系统的介入治疗在一些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瘤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以及选择性门静脉栓塞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些介入疗法的途径、方法及疗效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栓子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良、恶性门静脉栓子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其中1例合并血栓)和3例经CT、实验室检查及抗凝治疗证实的门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13例门静脉瘤栓患者,超声造影动脉期见瘤栓呈线条状或点状快速增强,门静脉期管腔呈充盈性缺损.1例瘤栓合并血栓形成患者,动脉期栓子部分快速增强,部分始终未见增强,门静脉期管腔呈充盈性缺损.3例门静脉血栓患者,动脉期未见栓子增强,门静脉期管腔呈充盈性缺损.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良、恶性门静脉栓子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 (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0 8例对疑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分别行最大强度投影 (MIP)和表面遮盖法 (SSD)CTP成像。结果 :MIPCTP能同时显示 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 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 ,了解门解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CTP有助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TIPS)术前定位、Budd Chiari综合症的诊断和术后随访。SSDCTP立体感强 ,但不利于细微结构和癌栓的显示。结论 :CTP是门静脉和肝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为4例门静脉血栓和32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瘤栓的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与诊断.结果: 3例血栓和32例瘤栓诊断正确、1例血栓误诊为瘤栓.4例血栓T1WI和T2WI呈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的高信号无变化,多时相动态扫描各期无增强;肝实质内未见肿块或结节.瘤栓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轻至中度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的程度下降,31例瘤栓的肝实质内见单发或多灶肿块.结论: 门静脉血栓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准确鉴别血栓和瘤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静脉瘤的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CT确诊的5例门静脉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MR和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门静脉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是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局限性扩张,好发部位为血管交汇处,可伴有其它血管畸形.5例中肝内型3例、肝外型2例.2例合并有肝硬化,其中1例伴有门静脉高压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另1例伴有原发性肝癌(HCC);3例无肝硬化征象者,1例伴有门静脉双干畸形,1例伴有脾肿大但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表现,1例未发现其它伴发病变.结论:超声、CT和MRI均可对本病做出定位、定性诊断,MSCTA能提供更为直观地三维图像,因而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TIPSS技术在门脉癌栓性门脉高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TIPSS技术在治疗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中的技术特点及禁忌证。方法 16例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9例门静脉主干完全堵塞,7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有不同程度栓塞;6例合并门脉海绵样变;1例单纯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单纯顽固性腹水;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顽固性腹水。结果 16例中11例患者成功行TIPSS治疗,技术成功率约68.8%,门脉压力从术前4.9kPa降至2.4kPa,平均降低2.5kPa,腹水减少或消失,症状缓解。平均生存136d。5例失败。结论 TIPSS是治疗门脉癌栓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门脉海绵样变是该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门静脉造影(CTP)对门静脉系统的显示能力,评价其在该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疑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进行了CTP检查,其中经手术治疗者47例,常规血管造影者12例,以此为对照,对肝脏肿瘤定位及门静脉癌栓、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和不同疾病的CTP表现做一分析。结果:CTP能清晰成像门静脉系统,精确定位肝内病灶(100%),CTP原始图像和多轴向投照容积重建(MPVR)检出门静脉癌栓的准确率达100%,并可检测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范围和估计严重程度,以及显示多种疾病。结论:螺旋CT门静脉造影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门静脉瘤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门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对20例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进行CT引导下门静脉瘤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每周1~2次,1~3次为一疗程,每例1~2个疗程,疗程间隔1个月,治疗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20例中,17例(85%)瘤栓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例(10%)瘤栓消失,15例(75%)瘤栓缩小或无进展,3例(15%)无效。结论CT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瘤栓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治疗病例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的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CTP)的最佳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正常和108例疑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作了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法(SSD)CTP成像。使用不同的准直、延迟时间及扫描方向将正常组随机分为六组,定性和定量分析各组图像的差别。结果准直3.0~5.0mm,延迟时间45~50s,自足端方向扫描MIPCTP能同时显示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CTP有助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术前定位、Budd-Chiari综合症的诊断和术后随访。SSDCTP立体感强,但不利于细微结构和癌栓的显示。结论CTP是门静脉和肝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病历简介患者,男,43岁。既往体健,偶感上腹不适来院做常规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声像图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回声均匀,门静脉主干内径约10mm,其右支起始部探见管腔呈囊状扩张,最大横径约17mm(图1),远端门静脉分支内径正常。彩色多普勒示囊状扩张的管腔内血流呈漩涡样表现(图2),频谱多普勒示门静脉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肝门静脉瘤。2讨论肝门静脉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在国内外的报道较少。诊断标准为肝外门静脉扩张横径超过20mm,肝内门静脉扩张横径超过15mm[1]。其病理组织学基础是门静脉瘤壁的内膜及中膜变薄,结构破坏。发生原因包括先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并与常规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所有21例门静脉显示满意,均显示了癌栓所在部位门脉阻塞征象,13例显示了肝门部侧支血管。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尤其在显示侧支循环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的患者预后较差 ,其介入治疗是否进行栓塞多有争议 ,现就我院 2 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肝动脉单纯灌注化疗(以下简称灌注化疗 )和灌注化疗加栓塞 (以下简称化疗 +栓塞 )两种方法的疗效作回顾性分析对比 ,给以评价。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 2 3例 ,全部病例均由B超及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 2 2例 ,女 1例。年龄 4 2~ 68岁。灌注化疗 11例 ,化疗 +栓塞12例 ,灌注化疗药用顺铂、氟脲嘧啶、阿霉素三联 ,栓塞用阿霉素碘化油乳剂 ,其中 6例加用明胶海绵颗粒。肝内癌灶以一叶为主 ,占…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及CT门静脉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及其门静脉血管造影(CT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43例门静脉癌栓形成的患者作了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30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MPR)和CTP成像,15例患者治疗的作了CT随访。结果:螺旋CT轴位和MPR图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的CT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23%在动脉期癌栓有不均匀强化;间接征象包括门静脉管壁强化(42%)、侧支循环形成(100%)、门静脉海绵样变(44%)及周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癌栓位置、管径及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的情况。CT扫描可很好地显示门静脉癌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结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和CTP图像,可以便完整的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合并门静脉癌栓。由于门静脉癌栓可导致肿瘤细胞在肝内播散和转移,并加重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从而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治疗的难点之一,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文就目前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 ( 3DDCE MRP)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 3DDCE MRP检查 ,观察其门静脉癌栓在 3DDCE MRP上的表现 ,并与常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 2 6例门静脉显示满意。 3DDCE MRP均显示了癌栓所致相应部位门脉阻塞征象 ,2 1例示肝门部侧支血管 ,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结论 :3DDCE MRP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尤其在显示由此引起的侧支循环方面有很大优越性。不足在于不能显示癌栓近侧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肝癌门静脉癌栓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多层螺旋CT(MSCT)3D成傈的诊断意义。方法:搜集57例门静脉3D成像资料,包括6例正常,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42例肝癌门静脉癌栓,4例肝门部淋巴结肿大,所有病例来源于肝脏常规双期扫描。对比剂按1.5~2.0ml/kg,注射流率2.5~3.0ml/s,门脉期延迟时间60~70s。对肝癌形成的42例门静脉癌检进行轴位和3D成像观察,并行两组对照。结果:根据癌栓不同部位分为门脉左支(13例)、右支(20例)、主干(9例)3种类型。3D成像与轴位对显示门静脉癌栓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3D对显示主干栓塞形成的侧支循环优于轴位。结论:门静脉癌栓MSCT3D成像可较好地多方位显示癌栓部位及类型,CT3D成像和物位结合可更好地对门静脉癌栓做出判断,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张红志  郭凡   《放射学实践》2011,26(6):659-66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彩色多普勒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HDII彩色超声诊断仪对3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门静脉癌栓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的彩色多普勒状况,分为4种情况:①癌栓内无血流信号;②癌栓内有少许血流信号;③门静脉癌栓周围出现动静脉瘘;④癌栓与管壁之间出现动脉血流。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有其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殊变化,对区分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高压患者多层螺旋CT在体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探讨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系统管径、肝脾体积、肝实质强化与病因及肝功能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对126例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提示门静脉高压患者和47例非门静脉高压者进行门静脉CTA,并进行胃左静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径测量,肝脏、脾体积测量及门静脉期肝实质和门静脉主干CT值的测量,并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门静脉高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门静脉内径分别为(13.73±3.36) mm和(13.61±1.90) mm,脾静脉内径分别为(10.30±3.28) mm和(9.23±1.39) mm,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分别为(10.83±2.03) mm和(10.46±1.32) mm,胃左静脉宽度分别为(5.10±3.49) mm和(1.48±1.59) mm,肝脏体积分别为(1189.46±305.36) cm3和(1322.40±283.81) cm3,脾体积分别为(809.37±471.14) cm3和(255.53±110.35) cm3.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在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相关血管形态、肝脾体积及肝实质强化等多方面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观察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对门静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形成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门静脉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行MPR、MIP、VR等,观察并记录肝胆系统情况及门静脉瘤的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及有无合并症等。结果:1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胆道系统结石等;均为单发,肝外型10例,肝内型4例,以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交汇处多见(9例),且以囊状扩张为主(11例),CT表现为与门静脉同步强化的囊状或梭形瘤样扩张,大于邻近段正常门静脉,可合并门静脉栓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腹主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门静脉瘤虽较少见,但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为与门静脉同步强化的囊性或梭形瘤样扩张。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栓塞化疗后 ,易引起肝功能衰竭。我们回顾分析了首次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化疗的 32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及肝功能变化。材料与方法患者 32例 ,男 2 9例 ,女 3例 ,年龄 36~ 78岁 ,平均 5 7岁 ,经病理学或血清 +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经DSA血管造影、MRI、CT或B超检查发现门静脉癌栓 :门静脉主干癌栓 9例 ,其中DSA间接门静脉造影发现杯口状阻断 5例 ,但 9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可见门静脉血流 ;门静脉左支癌栓 14例 ,其中主干癌栓 9例 ,分支癌栓 5例 ,癌栓占门静脉管径百分比为 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