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高血压病发病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入选NAFLD的患者125例(NAFLD组);体检正常者105例(正常对照组)。NAFLD组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分为两个亚组:A组(ALT≥40IU/L)60例;B组(ALT〈40IU/L)65例。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BG)、血尿酸(SUA)、血脂、C反应蛋白(CRP)、血清ALT水平,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组高血压病发病率、血清FBG、UA、CRP、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IMT明显增加,HDL—c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与B组相比,A组SUA[(360.2±118.3)umol/L比(420.8±111.3)umol/L]水平明显升高、IMT[(0.76±0.03)mm比(1.29±0.06)mm]明显增加(P均〈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ALT水平与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r=0.419、0.381,P〈0.05)。结论:①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高血压发病有关;其血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可能是促使高血压病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按是否合并脂肪肝分组(脂肪肝组37例,非脂肪肝组29例)。记录所有患者的血压、体重指数、生化指标、颈动脉B超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压水平相近(P>0.05),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肝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脂、体重指数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加(1.13±0.25 vs 0.96±0.24mm;P<0.01)。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发生率在脂肪肝组显著增加(P<0.05),脂肪肝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病变重于非脂肪肝组冠心病患者(P<0.05)。结论:合并脂肪肝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冠心病发病率增加,提示脂肪肝的并存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因素。[方法]选取经B超诊断符合酒精性脂肪肝的99例、无脂肪肝的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结果将152例患者分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酒精性脂肪肝组(A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酒精性脂肪肝组(B组)、既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亦无脂肪肝组(C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无脂肪肝组(D组);对各组年龄、血脂、载脂蛋白、体质指数(BMI)、血糖、尿酸(UA)及肝肾功能进行比较。[结果]B组患者年龄高于A组和C组,D组年龄高于A组;A组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均明显高于C组,A组TG和VLDL较D组明显升高,B组TG明显高于C组和D组;A组、B组载脂蛋白B较C组明显升高;A组UA较B组、C组和D组均明显升高,B组UA较C组和D组均明显升高;B组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C组,A组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均明显高于C组和D组,B组γ-GT高于C组和D组,B组碱性磷酸酶高于A组;A组肌酐明显低于C组。[结论]酒精性脂肪肝有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提早发生的倾向,可能与其引起的BMI、脂质、UA增加及肝肾功能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4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18例非脑梗死患者(非脑梗死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分析入组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关系,观察不同等级的斑块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高龄、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症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较非脑梗死组明显增加;有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症等因素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发病率升高,脑卒中发病率则显得降低,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升高。作者通过调查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作者从92例日本冠心病患者中最终选择符合要求的5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患者于1989年1~3月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B 超检查及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HDL 胆固醇水平的基础检查,并记录吸烟史;于2年后再复查颈动脉 B超。B 超扫描范围为锁骨上至颈动脉分叉上15mm 之间的颈内动脉;每个粥样斑块的最大轴向厚度累计所得称为每例患者的斑块积分;2年间斑块积分的变化值称为△plaque。根据△plaque 将患者分为三组;粥样斑块进行性组17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及炎症反应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05~2013-04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彩超检查颈动脉显示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93例(观察组),不伴有颈动脉斑块39例(对照组)。均常规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观察组血清TC和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两组的hs—CRP、TG及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高TC和高LDL-C可能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而hs-CRP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尿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72例,健康体检者62例为研究对象。测定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G)、尿酸(S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等生化指标并行肝脏B超检查。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Ⅱ型糖尿病组BMI、SUA、ALT、AST、TG、FBG、FINS、HOMA IR、HbA1C、Ualb/UCr均高于对照组;与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Ⅱ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抵抗及SUA水平更重;相关性研究表明,FBG、HOMA IR、HbA1C与SUA呈正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尿酸血症,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SUA是否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10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代谢综合征58例,单纯肥胖32例,健康体检4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血糖(FB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自(HDL)等生化指标并行肝脏B超检查.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同时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并用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脂联素与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MI、ALT、TC、TG、FBS、FINS和HOMA均较正常对照组高,HDL和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胰岛素抵抗程度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更严重,脂联素水平更低.单纯肥胖组ALT、TC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有下降趋势.非酒精性脂肪肝ALT异常组与ALT正常组比较,脂联素水平下降.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存在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脂联素水平降低;合并代谢综合征者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脂联素水平更低;合并ALT异常时脂联素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间门诊就诊和健康体检者中,抽取患及未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各86例,分析其与年龄、腰围(WI)、体重指数(BMI)、血压、谷丙转氨酶(ALT)、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GLU)、尿酸(UA)之间的关系。结果 NAFLD组有较高的ALT、TG、LDL-C、GLU、UA水平,与非NAFL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FLD组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BMI、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糖与脂肪肝关系密切,OR分别为7.795(P〈0.01)、5.782(P〈0.01)、1.673(P〈0.05)、3.575(P〈0.01)、3.871(P〈0.01)、2.396(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糖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来蕾  段徐  叶显华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I0001-I0001,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按是否合并脂肪肝分组(脂肪肝组37例,非脂肪肝组2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non-H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5例ACS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49例无冠心病者,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三种类型。酶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计算non-HDLC/HDLC比值。结果与无冠心病组和SAP组比较,ACS组non-HDLC/HDLC比值升高(P0.05或P0.01);与无冠心病组比较,ACS组HDLC水平降低(P0.05);与SAP组比较,ACS组non-HDLC水平升高(P0.05)。与无冠心病组比较,ACS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升高(P0.001);与无冠心病组和SAP组比较,ACS组软斑块发生率升高,纤维斑块发生率降低(P0.05或P0.01)。ACS患者钙化斑块组、纤维斑块组和软斑块组non-HDLC水平、non-HDLC/HDLC比值依次升高,且钙化斑块组与软斑块组间non-HDLC水平、non-HDLC/HDLC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non-HDLC水平、non-HDLC/HDLC比值对ACS患者颈动脉软斑块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060(95%CI为0.604~0.841,P0.01)、0.669±0.062(95%CI为0.548~0.790,P0.01)。结论 non-HDLC/HDLC比值升高是ACS患者发生软斑块的危险因素。non-HDLC/HDLC比值可作为ACS患者颈动脉软斑块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影响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伴有脂肪肝(DFL)组108例,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NDFL)组139例,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DNASH)组52例.与DFL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腰臀比值、血压、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NDFL与NDNAS组比较,HOMA-IR差异无显著性.影响DFL的因素众多,主要因素是腰臀比值、甘油三酯;脂肪肝可能是糖尿病前的一个阶段,DFL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安全性、对血脂斑块生长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总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B超检查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6例)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辛伐他汀80mg组(强化治疗剂量)、40mg组与20mg组(常用处方剂量)。于服药后12周及24周复查血脂,B超复查颈动脉斑块,并对心血管事件作随访登记。结果辛伐他汀80mg、40mg与20mg均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其中80mg剂量组在降TC和降LDL-C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20mg剂量组,40mg剂量组疗效介于两组之间,三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80mg剂量组的颈动脉斑块缩小,而40mg剂量组及20mg剂量组无颈动脉斑块缩小。三种剂量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剂量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明显优于常用处方剂量;强化治疗剂量可以逆转颈动脉斑块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27例发病时间≤7 d、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264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3例。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综合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晨起空腹血浆Hcy浓度。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①327例患者中,99例为IMT正常,40例为IMT增厚,188例为粥样斑块形成。在188例斑块形成的患者中,易损斑块组82例,非易损斑块组106例。②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血浆Hcy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6、22.3、28.6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分别为40.4%(40/99)、70.0%(28/40)、75.5%(142/188)。除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间HHcy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组间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易损斑块组血浆Hcy浓度和HHcy发生率分别为28.9μmol/L和82.9%,高于非易损斑块组的23.4μmol/L和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浓度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4~1.25)结论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之升高。H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老年人的临床特征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2010年5月-2010年6月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 054例老年体检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发现154例ALT升高,其中54例有乙型肝炎或者酒精摄入过量,最终100例入选本组研究。被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D)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进行体格检查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脂质代谢、ALT及糖尿病等调查。结果在10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50%有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无脂肪肝的患者相比,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糖尿病史(P=0.019),并有较高的BMI(P=0.013)和甘油三脂(P=0.022)。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BMI和糖尿病为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BMI(OR=1.454;95%CI∶1.139~1.856;P=0.003)和糖尿病史(OR=3.378;95%CI∶1.343~8.494,P=0.01)。结论具有ALT升高且无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通过临床表现如糖尿病史和高BMI可以预测出超声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80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为观察组,78例同期无脑梗死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血压、血糖、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年龄、血压、血糖、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脑梗死多为腔隙性梗死或小梗死,多灶性多见。结论年龄、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可能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86例,根据合并症分为两组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105例为对照组,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81例为观察组,均行血糖检测、血压检测、血脂检测、颈动脉超声检测、肝功能检测.结果:观察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细胞黏附因子-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细胞黏附因子-1均呈明显正相关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较高,二者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观察该类患者的症状与病史、血清转氨酶水平、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NASH相关因素、影像学表现。患者多有肝区隐痛,好发于40-50岁的男性;ALT平均117.6U/L,AST平均98.4U/L;HBeAg阳性6例;HBV-DNA阳性8例,平均含量4.1×104copie/ml;多数肥胖,7例患Ⅱ型糖尿病,9例患高脂血症;有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慢性乙型肝炎重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临床特点不同于单纯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酶学指标与血脂的变化。方法在1383例体检者中,选择经超声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56例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235例无指标异常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把两组人员肝功能酶学指标和血脂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GG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6);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28、0.02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仅存在明显的肝功能异常,而且血脂代谢也异常紊乱。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颈动脉斑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将8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颈动脉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颈动脉有斑块组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颈动脉硬化的多因素分析表明,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之一。结论 纤维蛋白原可能在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