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慢性盆腔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静脉滴注,一天一次,7天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疗程以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的85.11%(P<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6.36±2.78)d短于对照组的(10.56±3.34)d(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14.89%vs17.0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杨小兰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0):794-795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辅助治疗,对照组只用抗生素单一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3例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用中药水经导尿管插入肛门行保留灌肠。结果: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总有效率97%。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是值得推广的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9年7月至1993年2月共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91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者6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9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67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作为观察组;24例西药静脉抗炎治疗,为对照组。年龄26岁—49岁,均有宫腔操作病史。  相似文献   

6.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7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采用5%GS250ml加入头孢呋新0.75g及0.5%甲硝唑100ml每天两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再配合中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剂保留灌肠,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有效率为59.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用红藤汤保留灌肠法对6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39例。治疗组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同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并与对照组单一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中药水经导尿管插入肛门行保留灌肠。结果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2 0 0例 ,总有效率 97%。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是值得推广的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患者予甲硝唑配合丹参、鱼腥草针剂等保留灌肠联合超短波治疗(治疗组),60例患者用口服甲硝唑及环丙沙星治疗(对照组),随访6个月,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3.3%,显效率80.2%,尤其对疼痛缓解快,副作用小。结论肠道给药联合超短波温热效应,提高局部药物有效浓度,改善盆腔微循环,加快病理产物、致痛物质的清除,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散,疼痛缓解快速。  相似文献   

11.
12.
慢性盆腔炎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部分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慢性盆腔炎起病缓慢,病情反复顽固不愈。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吴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19-120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中药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以口服抗生素1周,结合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结果总有效率93.3%。结论抗生素辅以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且相对于单用抗生素组见效快,疗效更好更持久。  相似文献   

14.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慢性盆腔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生素滴注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无效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在直达病灶的同时迅速改善盆腔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分析改进法中药保留灌肠加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0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4例采用改进法保留灌肠加热敷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药热敷的方法,可以通过局部热刺激,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增生组织的软化,有利于炎症消退以及炎性物质的吸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二者结合使用,相辅相成,显着提高疗效,具操作简单安全,不会增加患者额外经济负担,患者也乐于接受,可以坚持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用中西药物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10 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 ,把中药煎成汤 ,放置约 3 7℃后 ,加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甲硝唑等 ,临睡前保留灌肠 ,7d为 1个疗程。对照组 5 0例 ,用瑞科沙、甲硝唑静脉滴注。结果 :使慢性盆腔炎治愈率明显提高 ,复发率明显降低 ,简单易行 ,疗效确切。结论 :用中西药物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通过临床验证疗效可靠 ,治愈率高 ,效果好方便易掌握。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 80例 ,其中 4 0例加用中药灌肠治疗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见表 ) :表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  别例 数年 龄 (岁 )平均年龄 (岁 )体  温 B  超并发症治疗组 4 0 19~ 4 2 2 9± 1正常或低热子宫直肠窝少量渗出液无对照组 4 0 2 1~ 4 330± 1正常或低热子宫直肠窝少量渗出液无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按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本科教材第 5版诊断标准 [1] 确诊。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妇科灌肠液保留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奥硝唑静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妇科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灌肠液保留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穿黄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翠玲 《广东药学》2000,10(3):56-57
  相似文献   

20.
超短波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单纯中药保留灌肠为对照,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72例,其中超短波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和单纯中药保留灌肠组各36例,观察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第3天进行疗效评价,超短波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痊愈22例、显效12例、进步2例、无效0例,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1.1%和94.4%;单纯中药保留灌肠组痊愈11例、显效15例、进步7例、无效3例,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0.6%和7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同时联合超短波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