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3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进行了分型研究,以30株噬菌体全部裂解者为1型;以噬菌体序号2~30裂解者为2型;以噬菌体序号3~30裂解者为3型;以此类推。结果: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分为30型、463个亚型及28个不规则反应亚型。该分型方案为菌株的噬菌体分型提供了模式。  相似文献   

2.
792例伤寒临床特征与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县1987~1991年间发生的伤寒792例进行临床与防治分析。结果,发病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72岁,有向低移趋势;6~10月为发病高峰,传播途径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边远山区多发,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寒颤、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相对缓脉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噬菌体型别为E9型,提示我县伤寒发病是一个型别为主。药敏试验结果,对氟哌酸、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等抗生素均敏感。急性期中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均减少或消失。肥达氏反应连续4周(次)观察,每次效价都有显著递升。本组83.71%的病例均进行系统的全程足量治疗,以减少复发或带菌的机会,并对疫区的健康人群采取以伤寒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安市鼠伤寒沙门氏菌(STM)噬菌体的分型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市106株STM噬菌体的分型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噬菌体以7774型(54株)和4774型(24株)居多,占73.58%。对47株STM噬菌体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耐10种以上抗生素的有13株,耐5~9种抗生素的有26株,耐4种的有8株。结论噬菌体分型技术可对STM噬菌体进行准确定型。  相似文献   

4.
陈运芳  林庆东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608-1608,1638
目的 评价伤寒临床表现和伤寒沙门菌对各种抗菌素的反应。方法 对1996~2001年住院的44例成人伤寒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伤寒沙门菌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性很高,对环丙沙星有一定耐药性。结论 在伤寒治疗中不要滥用药物,应通过药敏试验来选择适当的抗菌素以阻止伤寒沙门菌耐药株出现。  相似文献   

5.
从1985年开始我国出现了明显的耐氯霉素伤寒菌株(CRST),贵洲省收治853例,均属耐药菌株感染[1],1987年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兴化市及太湖流域周围城市等局部地区相继发生水型暴发流行、该省以往常见伤寒杆菌噬菌体分型为A、D、E、0,从未见过ui型菌株,1987年198株向型占90.4%,EI型4.04%,K型4.04%、E9,36、35各占0.51%。同年和下一年对182株伤寒杆菌药敏试验、山型有明显的耐药,对氯霉素(cm)、氨学青霉素(Am)破胶(Su),耐药率为90%、耐药谱包括Cm,庆大霉素(Gm),链霉素(Sin)、Su[2],1987年浙江的湖州,湖北…  相似文献   

6.
湖州地区伤寒杆菌耐药性监测及噬菌体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湖州地区伤寒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噬菌体型别分布及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1987~1999年湖州市中心医院和湖州市防疫站分离的766株伤寒杆菌进行了耐药性监测,对1987~1988年(33株)和1998~1999年(43株)伤寒杆菌进行噬菌体分型及对1999年30株伤寒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 湖州地区1998~1999年与1987~1988年流行的伤寒杆菌噬菌体型别大体相同,主要为M1、A、E1、D1、D7型;但M1型菌析出率明显下降(χ^2=5.20,P〈0.05),并出现两种新的型别(D9型及M4型)。伤寒杆菌对氯霉素的敏感率从1990年起已恢复至90%以上,但新近发现的5株多重耐药伤寒杆蓖对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均为M1型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鼠伤寒沙门菌的L型变异对噬菌体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12株鼠伤寒沙门菌分型噬菌体对3株体外诱导的鼠伤寒沙门菌L型及其原菌做噬菌体敏感性检测。结果:裂解原菌的噬菌体大多不能裂解其L型菌,只有少数噬菌体能同时裂解原菌及其L型菌。结论:鼠伤寒沙门菌的L型变异可引起噬菌体受体的丢失,从而导致对相应的噬菌体不再敏感。  相似文献   

8.
黎海舰  滕增喜 《右江医学》1991,19(3):104-105
通过对50例散发性伤寒的细菌药物敏感度试验及其与临床疗效关系的统计分析,发现全部伤寒杆菌株对氯霉素均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和 SMZ-TMP 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2.5%和52.6%。48例分成三组分别采用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8%、72.7%和33.3%。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的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一致性较高。提示散发性伤寒仍应以氯霉素为首选抗生素。但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临床疗效差,不能单独使用治疗伤寒。有3例采用氟哌酸治疗亦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耐氯霉素伤寒并发中毒性心肌炎53例临床分析王民宜(江苏省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1987年江苏省发生了耐氯霉素伤寒水源暴发流行,本文对其中并发中毒性心肌炎53例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耐氯霉素伤寒诊断依据:①血培养阳性,药敏示对氯霉素耐药或血培养阴性氯霉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婴幼儿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临床特点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05例住院治疗的婴幼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05例中,治愈87例,好转15例,死亡3例,病死率2.86%;药敏试验显示对土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唑酮、先锋霉素V、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均严重耐药;对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B、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多在支气管肺炎等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原发病基础上发病;临床表现多样性,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治疗时抗生素的选用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72~1985年住院的119例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典型临床表现者较50年代减少;(2)氯霉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均不降低肥达氏反应的效价;(3)“H”和“O”抗体均非保护性抗体;(4)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能缩短热程。讨论了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年来重庆地区伤寒、副伤寒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5年间收治的伤寒、副伤寒病例.结果:伤寒病例比重有下降趋势,副伤寒病例比重则从1999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5.6%.临床以发热、相对缓脉、脾大,血白细胞下降、腹泻为主要表现,玫瑰疹、表情淡漠较少见,大多数病人的热型以不规则或弛张热为主,典型的稽留热仅占25.6%.常见的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和支气管肺炎.伤寒、副伤寒对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很好的敏感性.结论:部分病例临床表现已不典型;近年来副伤寒比重有上升的趋势;氟喹诺酮类药物仍为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In a review of all the typhoid fever cases in the available Chinese literature, the following summary may be given. There were 35 cases of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reported by Dr. H. J. Smyly of P.U.M.C. in 1920, 40 cases of typhoid fever by Dr. Lee S. Huizenga of Nanking University Hospitalin 19''3, :256 cases of typhoid fever by Dr. S. H. Zia of Peiping in 1928, and: zoo cases of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by Dr. J. H. Wylie of the Taylor Memorial Hospital at PaotiW;fu in 193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甲型副伤寒住院病例的药敏试验结果及临床特点,并与近年伤寒病例做对比。结果甲型副伤寒组消化道症状较伤寒组明显,更易并发肝脏损害,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亚胺培南,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好。结论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好。  相似文献   

15.
王兴  杜晓刚 《中医学报》2020,35(2):232-235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主要症状为发热,同时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其他证候类型的一类疾病群。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各类疾病。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黄帝内经》作为第一个里程碑奠定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理论基础。张仲景《伤寒论》的问世便是第二个里程碑。明清时期温热病学说的成熟则为第三个里程碑,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温病条辨》。这期间中医对于外感热病诊断和治疗一直在不断完善,从刚开始认为其病因为"伤寒之类也",到论述狭义伤寒和广义伤寒的区别,从六经辨证的出现、完善到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从《黄帝内经》《伤寒论》时出具系统化的伤寒治疗体系,到明清时期温病独立成科。中医学基本思想为辨证论治,近年来各种亚型流感频发,中医可以在明确致病因素前采用对症治疗,解决了西医治疗的后发性缺点,在疾病的初起阶段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78例伤寒、副伤寒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10年广州地区伤寒、副伤寒的流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间我院伤寒、副伤寒的住院病例。结果78例病例中,伤寒63例(80-8%),副伤寒15例(19.2%)其中副伤寒甲13例、副伤寒乙2例,副伤寒病例占构成比从1997~2001年的8.3%(3/36)上升至2002~2006年的28.6%(12/42)。男性41例、女性37例,全年均有散发。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是伤寒、副伤寒的主要临床特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均较少见。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亦不少见。血/骨髓培养阳性率33.3%,肥达反应阳性率82.1%。伤寒、副伤寒对氟喹诺酮类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平均热退时间(5.3±2.5)d。结论近年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有下降,副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伤寒、副伤寒多呈不典型临床表现,最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亦不少见。  相似文献   

17.
对从贵州省安顺地区伤寒暴发流行患者分离并经药敏试验获得的111株多重耐药性伤寒沙门氏菌,做了接合性R质粒的检测。接合性R质粒检出率在氨苄青霉素(AP)、羟氨苄青霉素(AO)、氧哌嗪青霉素(PR)、四环素(TC)、卡那霉素(KM)和缝霉素(SM)6种抗生素耐药标记菌株中最高,均达98%以上,氯霉素(CM)耐药标记菌株的检出率为75.7%。并且证实流行菌株R质粒的基本耐药性传递类型为。AP、AO、PR、TC、KM,CM、SM和AP、AO、PR、TC、KM、SM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Typhoid fever, caused by Salmonella typhi,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S. typhi is essential for early diagnosis. This was a study to p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o identify the S. typhi using flagellin gene related primer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Mymensingh Medical College, Mymensingh between July, 2010 and June, 2011, including 82 individuals of different age and sex. Of them, 62 were clinically suspected cases of typhoid fever and remaining 20 were apparently healthy controls. Cultures as well as PCR of blood specimens were performed for each of the cases. Among the 62 suspected typhoid fever cases, 8(12.9%) were blood culture positive and 55(88.7%) were PCR positive for S. typhi. All culture positive cases were positive by PCR and among 54 culture negative cases, 47(87%) were positive by PCR. Neither of the healthy controls was positive by PCR or blood culture.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PCR using blood culture as gold standard were 88.7%, 100%, 100% and 74% respectively for typhoid fever. In this study, the PCR appears highly specific, very sensitive and superior to blood cultur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yphoid fev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4~2007年南宁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南宁市报告的伤寒副伤寒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及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004~2007年南宁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330例,年均发病率1.26/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伤寒2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2/10万、副伤寒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县(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占报告病例数的54.54%。结论南宁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不能掉以轻心。仍需采取对农民、学生和流动人口等高危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加快农村地区改水改厕工作,改善人民群众卫生条件和加强疫情监测等综合措施来进一步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我区伤寒(含副伤寒,下同)传播因素,探寻流行原因,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调查及现场调查,对设定的流行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其危险程度。结果喝生水习惯、喝冷饮习惯、饮用水源、病前一月在外就餐、病前一月与伤寒病人接触的危险性有统计学意义;诊断是否规范影响伤寒报告的数量。结论2000年以来我区伤寒呈流行态势;不安全的饮水、饮食,不规范的诊断、治疗是我区伤寒流行的主要原因,实施针对性干预后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