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甲皱循环是反映在机体微循环状态。我们对孕晚期孕妇310人做甲皱循环测定,以便了解妊娠晚期孕妇的微循环状态。1资料与方法在哈医大一院选择30名未孕、健康的生育年龄的妇女,250名妊娠28周以上的正常孕妇和60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做甲皱循环测定。340例分三组:非手组30例,正常妊娠组250例,妊高征组60例。检查均在上午进行。测定前避免剧烈活动,坐位休息5min后取左手无名指涂香柏油,然后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研制的XD系列微循环测定仪进行测定、共测15项指标:微血管形态8项,微血管流态5项,微血管周围状态2项。微循环积分…  相似文献   

2.
正常妊娠、妊高征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明春 《广西医学》2007,29(4):505-506
目的 研究正常妊娠、妊高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正常妊娠30例、妊高征60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妊高征妇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各项指标均比正常妊娠妇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妊高征患者病情观察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9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血液流变性测定与正常孕妇、正常非孕妇比较结果,显示红血球压积低,血沉块,血象及全血粘度上升,表明血液处于高凝、浓缩状态。其中20例妊高征作了甲皱微循环检查,显示不同的微循环障碍,以血管张力减弱尢甚。本文通过血液流变性检查和甲皱微循环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指标,供进一步了解病情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高征孕妇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正常100例妊娠期妇女、100例妊娠期患有高血压患者及100名正常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的检测,比较其检测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不同,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在正常妊娠组合正常对照组之间的结果显示无差异,妊高征组的血液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妊娠组,结果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孕妇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的指标,有助于预测妊高征疾病的发生,并且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对妊高征患者的高血压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测定妊高征患者组和正常妊娠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差异(P<0.05)。结论妊高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妊娠组有明显变化。妊高征患者在诊治过程中除应做内科、妇科的相关检查外,必须重视做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和妊高征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参数,为妊高征的预测、诊断建立一个新的窗口。方法:采用无创妊高征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MP-PIH),序贯监测孕早、中、晚期正常孕妇200例,非孕妇80例,妊高征(轻、中、重)患者78例。结果:正常妊娠组比非孕妇组在妊娠早期血液动力学就开始发生变化,MAP、HR、CO、CI升高(P<0.05),而TPR、V下降(P<0.05)。妊高征相比正常妊娠组,MAP、HR、TPR、V均升高,CO、CI下降(P<0.05)。轻度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微循环两者无明显差异,而中、重度妊高征组比正常妊娠组微循环有明显改变,ALK下降、ACT、TM时间延长(P<0.05)。结论:用MP-PIH监测系统有助于围生期心功能及微循环监测及妊高征的筛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7.
对5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支(TAO)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及甲皱微循环检测,并以健康者作对比观察。结果:①TAO组多项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指标高于健康人组(P<0.05);②TAO临床分期之间其流变学各值亦有明显差别(P<0.05),③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各值亦存在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92.7%,截肢率为7.3%。表明血液流变学检测能反映临床病情轻重,可作为临床分期、中西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的检测为活血化瘀治疗、判定疗效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23例正常孕妇及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定量观察结果。妊高征患者存在着一系列的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组织水肿、毛细血管痉挛、淤血和管袢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正常孕妇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比临床症状出现要早,消失较晚。微循环观察对妊高征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利尿剂治疗过程中的25例臌胀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提示:臌胀患者甲皱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总积分及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纤维蛋白元、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HS)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对98例妊高征患者与50例正常妊娠妇女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未孕组比较全血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ESR、FIB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全血低切、全血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ESR、HCT、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结论常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PHS患者的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55例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多项指标明显异常;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说明甲营养不良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甲皱微循环障碍,经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后,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愈好转率100%,提示:甲皱微循环检查可作为甲营养不良的诊断指标之一。甲皱微循环异常是该病发病的病理学基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105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表明EHF在病程早期血液粘稠性增高,全病程血液粘稠性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晚期血液凝固性有所增加。提示血液粘度的异常可能是EHF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似可作判断EHF的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14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55例健康人的甲襞循环变化,结果显示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在管袢清晰度,变异程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袢周状态均较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病程在5年以上的与5年内的患者比较,有微血管病变的与无微血管病变的患者比较,在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治疗前后比较,在形态,流态有显著差别。提示: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有助于了解NIDDM患者的病情,改善微循环可能为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不同时期微循环血液流变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不同时期甲臂微循环、血流流变性动态变化,为AMI患的康复期拟定二级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XDM-300B型显微镜及SA-B型血液流变检测仪分别测定AMI后不同时期及相应对照组的甲臂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结果:(1)AMI后1个月、3个月甚至半年管攀内血流仍缓慢,呈粒流、粒缓流,出现不同程度细胞聚集及管攀周围轻重不等渗出。AMI后1个月甲臂微循环异常显,积分值升高。(2)AMI后1个月,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也高于AMI后3,6,12,24个月及36个月。纤维蛋白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在AMI后1年仍高于正常值。结论:AMI后体内循环环及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5.
观察72例气血两虚、血淤和阴虚血热血液病人的甲皱微循环,并以25名正常人为对照。采用济南医用光学仪器厂802—A 型体表多部位微循环观测仪。结果40例气血两虚病例管袢不清24例,管袢缩短0.11±0.058,管径变细18例,色淡28例,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14例血淤组袢顶淤血7例,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指出甲皱微循环可作为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6.
观测结果表明,健康成年人甲皱襞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女性组甲皱管袢的数目、长度、管径和顶宽值均小于男性组,但微血流速度增快显著;甲皱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及加权积分值明显低于男性组,且以管袢模糊、袢周渗出和出血为其变化特点。此外,对上述甲皱微观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甲襞微循环技术观测手针合谷穴面咽止痛穴治疗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目的在于观测手针组与对照组治疗MPD前后管袢长度、管径、血流速的变化,并与正常组管袢各值比较来判断疗效。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手针治疗后管袢的各变化值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临床也观察到MPD患者经手针后疼痛症状逐渐消失,下颌开闭及侧向运动逐渐恢复正常。结果证实手针合谷穴和面咽止痛穴治疗MPD和改善血液循环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可作为临床保守治疗MPD的首选方法。甲襞管袢值可作为鉴别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前后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变化。方法:对60例正常妇女(CON)、60例无症状围绝经期妇女(PM)、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PMS)在治疗前检测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并进行组间比较;另外对PMS妇女在中西结合治疗后进行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检测,并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结果:PM组和PMS组分别与CON组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M组和PMS组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MS组中西药结合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使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指标有显著的改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脾气虚证患者甲襞微循环状况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58例脾气虚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状况,发现脾气虚患者存在明显甲襞微循环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在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明显等。服用健脾益气方药后,脾气虚证消失,上述变化得到纠正,说明甲襞微循环可以做为评价药物疗效、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