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自1935年W ipple首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胰头、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十二指肠等恶性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其中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1],因此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所在。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9年11月共31例患者应用改良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9~72岁。术后经病理证实胰头癌10例,胰体部癌6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胆总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7年1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PD)49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例,重建方式以Child方式52例,以Whipple术式5例。结果病理类型胆总管下段癌13例,胰头癌21例,乏特氏壶腹部癌11例,十二指肠癌6例,胰岛细胞瘤2例,慢性胰腺炎4例。57例中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77%,其中胰瘘2例(3.5%),胆瘘1例(1.75%),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病死率3、5%,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胆瘘的防治在于术中选择正确的胰肠、胆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的预防徐祥文张学功马荣生我院1988~1996年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8例,术后无胰瘘发生,现将预防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病人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6~61岁。胰头癌5例,壶腹部癌9例,十二指肠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6年来按Child方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例胰头癌。结果:3例出现胰瘘,7例无并发症,11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应重点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特别是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探讨应用胆胰双支撑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瘘的价值。②方法 本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其中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20例,胰胃吻合重建消化道16例。胰腺残端与空肠或胃吻合方式采用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吻合。有31例于胰管内置入直径约1mm硅塑管作为桥袢引出体外或肠腔、胃腔内,26例于胆肠吻合口上的肝总管或胆总管下段另行戳孔置入T型管引流。③结果 36例中发生并发症有6例,占16.7%,其中姨瘘2例,占5.5%,无胆瘘并发症。④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双支撑引流能有效地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胆瘘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向民  陆寿者 《铁道医学》1997,25(3):159-160
总结预防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胆瘘的体会。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1995年10月38例吸毒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术后胰瘘3例,非手术治愈。无胆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32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分为无胰瘘组和胰瘘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白蛋白、总胆红素、病变部位、胰肠吻合方式、胰液引流、胆汁引流及术后胰液引流量的差异。结果胰瘘组术后胰液引流量多于无胰瘘组,十二指肠癌、远端胆管癌、壶腹部癌术后胰瘘发生率高于胰头癌。提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主要与残留胰腺的质地有关,捆绑式胰肠吻合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0%左右,病死率达50%[1].为了减少和预防胰瘘的发生,Whipple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几经改变,但均未达到满意的效果.我院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采用胰胃吻合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3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外置插管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黄林  张兴  杨立健  刘良  宁冬兰 《广西医学》2005,27(3):391-392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仍在10%左右,发生后死亡率50%。如何预防手术后胰瘘成为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根本措施在于肿瘤切除后胰空肠吻合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技术的改进。作者在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外置插管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癌、胰头癌22例,未发生胰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宁冬兰  劳贤邦 《右江医学》2005,33(5):559-560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仍在10%左右,发生后病死率为50%。如何预防胰瘘成为减少手术死亡的关键,根本措施在于肿瘤切除后胰空肠吻合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技术的改进。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22例壶腹癌、胰头癌患者采用外置插管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发生胰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8~72岁。壶腹癌4例,胰头癌18例。全组无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150~600 ml,手术时间4小时10分~6小时20分,术后无胰漏病例,每日胰导管…  相似文献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手术方法,该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其中胰瘘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胰瘘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技巧、残胰处理方法、胰液分泌控制、营养支持等多种因素有关。我院普通外科1996年1月~2008年12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7例,无手术死亡及胰瘘并发症发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处理措施及胰瘘的治疗方法。方法:15例患者中胰头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端侧双层吻合胰肠重建。术后2例胰瘘患者行早期手术通畅引流及肠内营养等综合治疗。结果:15例中术后出现胰瘘2例,再手术处理,其中1例因心血管意外猝死,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及全身衰竭死亡,其余1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早期通畅引流,支持治疗、手术操作的不断改进和经验积累是治疗胰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大的手术之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胰瘘引起的出血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假性动脉瘤、胰肠吻合口瘘及胆肠吻合口瘘等众多因素有关。预防和处理胰瘘出血是胰腺外科的难点,也是胰腺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本文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出血的危险因素、防治策略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胰头癌切除术预防早期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头癌切除术预防早期并发症的体会周国如王毅仝桐柏县人民医院外科(474750)1临床资料本组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共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1~68岁,平均53岁。均为一期切除,未发生胰胆吻合口瘘;现将有关预防并发症的体会报告如下:手术方式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胰胃吻合术式在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0例因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采用胰胃吻合术式重建消化道的病例资料。术后通过监测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判断胰瘘的发生。结果术后10例患者均无胰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采用胰胃吻合术式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明显减少了胰瘘的发生率,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手术中最复杂、并发症最多的手术之一,其中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预防和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对胰肠吻合方式进行了较多的改进和探索,但均不够理想。我院外科于1998~2004年对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应用袖套式胰肠吻合并胰液外引流方法.无一例发生胰瘘,取得满意效果,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87年12月至1998年12月,11年间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因乏特氏壶腹癌施术者36例(59%),胰头癌13例(213%),总胆管F端癌4例(6.6%),原发性十二指肠癌3例(4.6%),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3例(4.6%),其他2例。发生并发症11例(18%),其中胰瘘4例(6.6%),胆瘘2例(3.3%)。分析讨论丁切除范围和胰、胆瘘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的大型手术,消化道重建后胰瘘是其最重要的术后并发症。预防胰瘘的发生是胰腺外科关注的热点问题。1994年以来,我科在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时,用胃胰吻合来重建消化道,有效地预防胰瘘的发生,临床应用1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9.
生长抑制素在治疗胰瘘和预防胰腺手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长抑制素治疗5例胰瘘和18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结果表明生长抑制素具有明显抑制胰液、胆汁、胃液等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对促进手术后胰瘘的愈合具有十分满意的疗效。对少数高危的胰头癌患者,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生长抑制素,术后病程平稳,未发生消化道瘘并发症。提示生长抑制素有助于治疗胰瘘和预防胰腺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经验。方法对2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采用Child方法重建消化道,均行主胰管内安置支撑导管。结果本组仅有1例发生胰瘘,胰瘘发生率为3.5%。结论固定术式,精细的胰肠吻合操作,主胰管内置管支撑引流、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术后胰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