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可行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统计2002~2006年度5年间津南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孕产妇管理及辖区各产院分娩的孕产妇总数和围产儿死亡数,对5年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监测16 693例围产儿,死亡181例,平均死亡率10.84‰;死因前4位依次为死胎72例、畸形54例、早产20例、新生儿窒息16例;高危孕产妇中围产儿死亡率远高于正常孕产妇。结论:围产儿病死率的下降是围产保健、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正确处理和新生儿医学发展的共同结果。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提高产儿科质量管理、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抢救技术水平,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施春亚  徐婉飞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407-2408
近4年来.宁海县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2003年开展产前筛查后,7d内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今后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认真做好围产保健、产前诊断及高危新生儿监护,加强对乡镇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监测能力,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孕产妇系统保健、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 ,对盐都县 1991~ 1998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依据盐都县妇幼保健所 1991~ 1998年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统计表及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凡孕满 2 8周胎儿出生 (体重≥ 10 0 0 g)至 7天内死亡者为围产儿死亡。2 结果与分析2 .1  1991~ 1998年盐都县合计出生 6 542 9人 ,围产儿死亡 1370例 ,围产儿死亡率为 2 0 .94‰。其中新生儿死亡 6 70例 ,新生儿死亡率为 10 .2 4‰ ;死胎 334例 ,死产 36 6例。历年围产儿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新生儿死亡率则波动较…  相似文献   

4.
182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近10年北京协和医院作为三甲医院在围产保健方面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协和医院17 532名围产儿中死亡的个案资料。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9.29‰,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11.03‰,平均10.38‰。孕产妇年龄<25岁者及>35岁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出生体重<2 500 g者围产儿死亡率达8.47%,是正常体重儿的32.8倍。足月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为最主要的死因,医源性早产中最主要的死因则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占47.8%)。死胎前三位的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出生缺陷、脐带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地三级预防,加强对农村地区及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瑜  杨大维  柴艳  王丽娟  梁正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4016-4018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2 ~ 2011年间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针对少数民族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根据2002 ~ 2011年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孕产妇和围产儿主要高危因素及死亡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2002~2011年柯尔克孜族孕产妇死亡率为169.9/10万,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5.7%‰,死亡孕妇中住院分娩率低(27.3%);产科出血、新生儿窒息分别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原因的首位,围产儿死亡与孕妇孕期保健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提高少数民族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科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凌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64-3966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717例围产儿死亡的基本情况,为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2009~2011年发生的717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北京市朝阳区产科医院的活产数为116 077例,围产儿死亡71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6.18‰,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北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占总死亡率的42.96%,外地户籍围产儿死亡占57.04%;死胎占65.83%,死产占8.09%;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6.08%。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为先天畸形、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早产、脐带因素等。结论:实行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对外地孕产妇实行属地化管理,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充分发挥朝阳区危重孕产妇及高危围产儿救治网络的应急救治作用,不断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海县2000年~2007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0年~2007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较2000年下降了6.81‰,早期新生儿死亡人数占围产儿死亡人数的50.47%,臀位助产和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最高,在死亡围产儿中母亲是高危孕产妇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危者.[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和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提高接产技术和新生儿抢救、护理技术,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及病例,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总数74例,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4.34‰,7年间年围产儿死亡率保持逐年下降趋势。在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48例,7 d内新生儿死亡26例。2孕产妇25岁及35岁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出生体重2 500 g围产儿死亡率为4.32%是正常体重儿的33.23倍。3在7 d内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早产儿死亡16例,足月新生儿死亡10例;其中自发性早产占主要因素(23.07%),其次为出生缺陷(19.23%)。医源性早产中,出生缺陷和严重内外科合并症为主要因素(各占11.54%)。4死胎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脐带因素(35.41%)、出生缺陷(20.83%)、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8.76%)。5围产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为孕妇接受产检次数。本市居民组平均产检次数为(8.53±2.67)次,外来居民组为(5.84±4.5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预防并积极干预早产降低早产发生率、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尽早发现胎儿畸形及时终止妊娠、提高助产技术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婧  袁月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782-2783
目的:了解该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和变化特征。方法:在鞍山地区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1994~2003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差别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①10年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1998年前5年到1999年后5年,鞍山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由36.47/10万下降至15.64/10万,下降幅度为57.12%。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6.71/10万下降至9.66/10万,下降幅度为63.83%;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41.37/10万下降至17.85/10万,下降幅度为56.85%。②全市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城市和农村的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略有差异。③1994~2003年鞍山地区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无明显下降。其他原因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1994~2003年鞍山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年间鞍山地区和农村产科出血死亡率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07年间深圳市盐田区各医疗单位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10.3‰,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降到6‰以下。13年间围产儿死亡前3位为:出生缺陷、新生儿疾病、胎儿因素,近7年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第1位原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新生儿护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天河区2003~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5年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0.05‰,2003年为12.01‰,2004年为10.54‰,2005年为8.41‰,呈逐年下降趋势;围产儿死因分类中死胎占67.66%,3年中呈上升趋势;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各占11.52%与20.82%,3年中逐年下降;围产儿死亡人群集中于外地流动人口孕产妇,75.84%未经正规的产前检查,两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的围产期宣传与保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10县市1993-2005年围产儿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10县市围产儿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自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的围产保健监测数据库;研究对象为10个县市单胎妊娠满20周的围产儿532454人,计算围产儿死亡率,描述其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中国10县市1993-2005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7.7‰(4118/532454);北方农村、南方农村、南方城市围产儿死亡率依次降低,分别为11.7‰(610/532454),7.6‰(3006/532454),5.9‰(502/532454),不同地区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P<0.005);1993-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趋势检验χ2=911.364,P<0.005)。结论1993-2005年10县市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不同地区、季节及人群的围产儿死亡率有差异;应提高农村地区孕产妇保健水平和保健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罗红裔  王劲  傅桂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62-4163
目的:进一步寻找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1996年~2005年成都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前后5年围产儿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农村围产儿死亡率降低速度较城市慢。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新生儿疾病、诊断不明、先天畸形等;死胎、死产主要死因为诊断不明、宫内窘迫、脐带缠绕等;早期新生儿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等。结论:10年来成都市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各项干预措施是有成效的。在今后围产期保健工作中还需加大农村妇幼卫生工作力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刘玉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62-6163,6166
目的 分析迁西县孕产妇系统保健与围产儿死亡情况.方法 对2008~2011年迁西县妇幼卫生信息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常住(户籍本地及暂住一年以上非户籍)及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及围产儿死亡情况.结果 (1)在同一年度内常住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在同一年度内常住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流动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围产儿死亡原因在各年度顺位顺序各不相同,但是整体分析出生缺陷、胎儿因素及母亲因素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4)4年间随着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呈现逐渐下降情况,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与围产儿死亡率之间具有负相关(r=-1.121,P<0.05).结论 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水平,重点加强流动孕产妇系统保健,是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关键.  相似文献   

15.
对有完整记录的58145例住院分娩产妇涉及产科质量的主要指标进行了描述性及分析性研究。结果显示:孕产妇死亡率为8.6/10万;围产儿死亡率为10.4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为10.4%;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0%;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14%;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7‰;早产发生率为3.2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6%。同时统计结果显示: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围产儿死亡率前10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后10年下降趋势不明显;另外,分析性研究还表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同时剖宫产率在不同月份也存在差异。根据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文章阐明了该院新形势下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为:继续巩固围产保健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有关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的病因学研究;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剖宫产率;预防和减少各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全面提高妇幼保健综合质量,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及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产Ⅰ期标准,对我院8年间164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9.59‰。164例中:新生儿死亡占47.56%,死胎占42.68%.死产占9.76%。总新生儿死亡率为4.56‰,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新生儿死因以畸形、缺氧综合征及呼吸道疾病为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降低孕产妇、围产儿和婴儿死亡率, 保障母婴安全, 减少出生缺陷及残疾儿发生是嘉定区妇幼保健工作重点。方法: 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建立了妇产科、儿科、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协作组。调查研究,统一认识, 对基层 18个乡卫生院接产点调查, 1991年起由 3所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及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区接产。具体做法主要有完善制度, 职责明确, 做好产科门诊管理及产时保健与监护。结果: 产科质量管理逐步走向轨道。孕产妇、围产儿、婴儿死亡率有所下降, 围产儿死亡率由 1994年的 8 96‰下降到 2003年的 6 70‰, 孕产妇死亡率 10年平均 5 55 /10万; 新生儿窒息发病率逐年下降, 从 1994年的 5 51%下降到 2003年的 2 91%; 在 265例围产儿死亡中外来孕产妇中围产儿死亡 140例, 占 52 8%,提示要加强外来孕产妇管理。结论: 加强了产科质量管理, 体现了“以产妇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 有效地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开展探索分娩镇痛等产时服务适宜技术,发挥专家组作用, 提高孕产妇和围产儿、婴儿死亡的评审质量, 减少创造条件可能避免的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 严格执行市卫生局妇基处、市所规定的各类规范要求, 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江苏省如东县1986、1987年围产保健资料,对孕产妇产前检查方案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前检查次数与围产儿死亡率呈相关,1~4次组围产儿死亡率下降明显,5~9次趋于平稳,10次以后稍有下降。建议我国甲类农村地区除5%左右重度高危孕妇外的绝大多数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次数以5次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3年间在本市内系统管理的525例高危孕产妇的干预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本市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5.14%,高危因素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有剖宫产史、年龄≥35岁、妊娠合并糖尿病、臀位、贫血等。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对高危孕产妇科学、规范管理,给予最佳的保健服务,是保证良好的妊娠结局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卢莹 《预防医学论坛》2000,6(2):166-167
[目的 ]采取有效的围产期保健措施 ,进一步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方法 ]对东阳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 14 48‰ ,早产儿、出生缺陷儿、低体重儿死亡率与正常围产儿死亡率相比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χ2 =10 3 4 62、447 67、92 0 73 ,P <0 0 1) ;≥ 3 0岁组孕产妇及经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与 <3 0岁组孕产妇及初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 χ2 =2 0 85 ,P <0 0 1) ;7d内新生儿死因以缺氧窒息居首位( 4 4 3 5 % ) ;农村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 ( χ2 =13 3 5 ,P <0 0 1)。 [结论 ]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重点在农村 ;必须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 ,特别是孕早期 ( 13周内 )保健 ,及时纠正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