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凋亡、黏附及侵袭行为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MTT法及AnnexinV / PI 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L-OHP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分别以MTT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L-OHP对HepG2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力的影响。结果 在(10.0~40.0)mg/L浓度的L-OHP作用下,HepG2细胞增殖明显降低,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5.0 mg/L以下浓度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2.5~10.0)mg/L的L OHP可使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无毒剂量(2.5 mg/L)的L-OHP作用时,HepG2细胞的黏附力明显下降(P<0.05),30、60、90 和120 min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29.2%、27.3%、26.6% 和24.8%;HepG2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迁移、侵袭抑制率分别为53.68% 和54.38%。结论 L-OHP既可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又可通过抑制肝癌细胞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发挥抗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迁移、黏附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对HepG2细胞迁移、黏附及侵袭力的影响,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处理HepG2细胞后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对比药物作用后HepG2细胞黏附率、侵袭及侵袭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0.25μg/ml药物浓度作用细胞30、60、90和120min后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48.11%、33.81%、28.97%和16.83%。HepG2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迁移、侵袭抑制率分别为64.19%和58.19%。MMP-9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 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三氧化二砷(As2 O3 ) 对肝癌Hep G2 细胞体外黏附、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对转 移基因RhoC 表达的影响,探讨As2O3 抑制肝癌细胞转移的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MTT 法、Transwell 检测As2O3 对Hep G2 细胞黏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采用RT2PCR、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As2O3 作 用前后Hep G2 细胞中RhoC 基因的表达及变化。结果 As2O3 作用后Hep G2 细胞黏附率、侵袭及侵袭 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 0. 05) 。As2O3 作用4 、6 、8 天后RhoC2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 P < 0. 05) 。Hep G2 细胞中RhoC2mRNA 表达和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 r = 0. 92 , P = 0. 046) 。结论  As2O3 可明显抑制Hep G2 细胞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并可通过下调RhoC 基因的表达而抑制其 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3K/Akt/mTOR双靶点抑制剂NVP-BEZ235在体外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0、0.01、0.1、1.0μmol/L NVP-BEZ235 处理HepG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NVP-BEZ235处理24、48、72和96h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Transwell侵袭实验、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NVP-BEZ235处理48h后的细胞周期分布、穿膜细胞数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NVP-BEZ235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升高增殖抑制率(P<0.05);除0.01μmol/L处理24h的晚期凋亡率外,0.01、0.1、1.0μmol/L NVP-BEZ235处理24、48h的早、晚期凋亡率均高于0μmol/L(P<0.05);0.01、0.1、1.0μmol/L NVP-BEZ235处理48h的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0μmol/L,穿膜细胞数、MMP-2 mRNA和蛋白水平及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均低于0μmol/L(P<0.05),且各浓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VP-BEZ235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促进其凋亡和阻滞细胞在G0/G1期并降低MMP-2表达。  相似文献   

5.
Xu KS  Wang HF  Qian W  Wang BH 《癌症》2007,26(1):32-37
背景与目的: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探讨COX-2短发夹状RNA(shrt hairpin RNA,shRN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COX-2表达及细胞粘附侵袭力的影响.方法:以人COX-2 mRNA编码区中两条不同序列作为RNA干扰靶点,分别构建两个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WBH1和WBH2,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分别观察转染后24 h、48 h、72 h和96 h 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检测抑制效果.MTT法观察HepG2细胞与Matrigel胶粘附性的变化.Transwell小室实验以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量评估HepG2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变化.结果:质粒在HepG2细胞的转染率约为60%.质粒WBH1导人细胞24 h、48 h、72 h和96 h后,COX-2mR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18.5%、88.6%、52.8%和42.4%(P<0.01),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10.3%、80.5%、45.3%和39.0%(P<0.01).转染WBH2质粒的HepG2细胞COX-2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转染后48 h,转染WBH1质粒的HepG2细胞与Matrigel胶的粘附率为(6.0±0.4)%,与空白对照组(11.4±0.2)%相比明显下降(P<0.01),抑制率为47.4%.转染WBH1质粒的细胞穿膜数为(8.2±1.5),与空白对照组(22.8±1.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抑制率为63.7%.转染WBH2质粒的HepG2细胞粘附率和穿膜细胞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shRNA真核表达载体明显干扰HepG2细胞的COX-2表达,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体外粘附侵袭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TanⅡA单独及联合应用10.0 mg/L的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24、48和7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不同浓度的Tan ⅡA单独及联合10.0 mg/L的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48 h后,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所选各种浓度Tan ⅡA均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值均<0.01),10.0 mg/L Tan ⅡA作用细胞72 h后,其抑制率及凋亡率分别达47.17%和45.63%.与单用5-FU相比,联合应用TanⅡA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增加(P均<0.01),10.0 mg/L TanⅡA联合5-FU作用细胞72 h后,其抑制率及凋亡率分别为65.51%和57.28%.不同浓度的Tan ⅡA单独及联合应用5-FU作用48 h后,突变型p53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均<0.01).结论:Tan ⅡA可显著增强5-FU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该效应可能与其抑制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泛素样修饰蛋白1假基因3(lncRNA SUMO1P3)促进肝细胞癌(HCC)HepG2细胞对索拉菲尼(SR)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C细胞HepG2,采用持续接触浓度递增诱导法建立SR耐药细胞HepG2/SR,以HepG2细胞作为对照,qPCR 法检测 HepG2/SR 细胞中 SUMO1P3 的表达。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在 HepG2/SR细胞中分别转染si-SUMO1P3和si-NC;在HepG2细胞中分别转染pc-SUMO1P3和pc-DNA,后经5 μmol/L的SR处理24 h,q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SUMO1P3表达水平,CCK-8法、Transwell实验和FCM分别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和凋亡水平,WB法检测细胞中cyclin D1、Bcl2、BAX、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SR耐药细胞HepG2/SR,HepG2/SR细胞中SUMO1P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HepG2 细胞(P<0.01)。在 HepG2/SR 细胞敲减 SUMO1P3 后 ,与 si-NC 组比较 ,si-SUMO1P3 组细胞中SUMO1P3的表达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cyclin D1、Bcl2、MMP-2和MMP-9表达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和BAX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HepG2细胞过表达SUMO1P3后,与pc-DNA组比较,pc-SUMO1P3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cyclin D1、Bcl2、MMP-2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和BAX的表达均降低(P<0.05 或 P<0.01);与pc-DNA+SR组比较,pc-SUMO1P3+SR组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cyclin D1、Bcl2、MMP-2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和BAX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lncRNA SUMO1P3可通过调控HCC细胞的周期、凋亡等多种信号通路分子诱导细胞对SR的耐药,从而影响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与诱导细胞对SR的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26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miR-26a表达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qRT-PCR检测转染后miR-26a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AE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miR-26a表达质粒后,HepG2细胞miR-26a表达明显增高(P<0.01),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AEG-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过表达miR-26a,可抑制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EG-1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RhoC/ROCK-Ⅰ信号转导通路的封闭对卵巢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hoC及ROCK-Ⅰ在不同卵巢癌细胞系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将ROCK-Ⅰ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SW626与Caov-3细胞后,检测转染前后ROCK-Ⅰ蛋白的表达,Boyden小室观察各株细胞转染前后侵袭及运动能力的变化,MTT比色法测定转染前后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RhoC和ROCK-Ⅰ在4种卵巢癌细胞中呈不同程度表达,其中RhoC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侵袭力和迁移能力呈正相关,r=0.95,P<0.01,转染ROCK-Ⅰ ASODN后,细胞内ROCK-Ⅰ的表达明显减少;细胞的侵袭能力受到明显的抑制,10 μmol/L组和20 μmol/L组SW626细胞的侵袭能力分别为对照组的(75.6±3.8)%和(54.7±2.9)%,Caov-3为(68.8±4.7)%和(50.0±4.5)%;转染两种浓度ASODN的SW626与Caov-3细胞的随机运动能力分别为对照组的(80.0±1.3)%、(63.7±1.9)%、(72.0±1.3)%和(55.9±2.5)%;定向运动能力分别为对照组的(83.9±1.4)%、(64.1±1.3)%、(72.5±3.4)%和(54.5±1.9)%.结论:RhoC/ROCK-Ⅰ信号转导通路与人卵巢癌细胞的体外侵袭与迁移密切相关,阻断ROCK-Ⅰ的表达可有效地抑制卵巢癌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奥沙利铂单药和两药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分为6组处理:奥沙利铂(0.5 μg/ml)组(O)、索拉非尼(2.0 μmol/L)组(S)、同时联合用药(奥沙利铂 0.5 μg/ml,索拉非尼2.0 μmol/L)组(O+S)、奥沙利铂(0.5 μg/ml)序贯索拉非尼(2.0 μmol/L)组(OS)、索拉非尼(2.0 μmol/L)序贯奥沙利铂(0.5 μg/ml)组(SO)和加入100 μl普通培养液的阴性对照组(C);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技术、迁移与侵袭实验,观察奥沙利铂、索拉非尼单药和两药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的作用。结果 MTT法显示,48 h后用药组对HepG2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O+S组的细胞抑制率最高,为(72.13±0.99)%,均明显高于O组、S组和SO组(P<0.01),但与O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O+S组处理HepG2细胞48 h的凋亡率最高,达65.33%,但与O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实验表明,O+S组的细胞迁移抑制率为(71.67±6.66)%,均明显高于O组、S组和SO组(P<0.01),但与O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和OS组均表现为两药协同作用(P<0.01),SO组则表现为两药相加作用(P<0.05)。细胞侵袭实验表明,O+S组的细胞侵袭抑制率为(76.00±5.57)%,明显高于O组、S组(P<0.01);O+S组与OS组均表现为两药协同作用。结论 同时联用奥沙利铂和索拉非尼或序贯应用两药较其各自单药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抑制作用更强,其中先用奥沙利铂序贯索拉非尼与同时联用奥沙利铂和索拉非尼的协同增效作用相似,均优于先用索拉非尼序贯奥沙利铂。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