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以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判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寻求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方法:本次实验我们采用分组对比的实验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0例,并选取肝组织正常的对照者80例。分别将他们三组并命名为观察组,非正常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根据不同的病理指标观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在三组患者血清以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运用。结果:经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及正常肝组织的对照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水平分别为(238.24±117.55)、(72.36±30.18)、(37.52±16.21),所以在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浓度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要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及正常肝组织对照者;在检测手段方面我们发现,单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9.22%、特异性为88.33%。单一甲胎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67.43%、特异性为80.46%。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87.55%、特异性为97.72%。所以两者的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任意单一检测。经检测甲胎蛋白(AFP)阳性肝癌血清中GPC-3阳性率为95%,而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中GPC-3阳性率为65%。结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而检测GPC-3也有助于提高AFP阴性患者肝癌的确诊率,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朴云峰  吴洪磊 《吉林医学》2003,24(6):486-488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和远东地区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我国是肝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因此对肝癌早期治断的研究有特殊意义。最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作为一种新的肝癌肿瘤标记物被国外许多作者提出,现综述如下:1分子结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s,GPC)是一类分布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聚糖,是通过一个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lo,GPI)连接在细胞膜上的,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中已经发现了六个家族成员(GPC1~6)。蛋白聚糖是一类由核心蛋白和糖胺聚…  相似文献   

3.
甲胎蛋白(AFP)是最早诊断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肝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约1/3的早期肝癌AFP阴性。AFP异质体3是AFP中与肝癌相关的组分,高敏检测法对早期肝癌诊断的敏感性高于AFP。高尔基体蛋白73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对AFP阴性的早期肝癌有很高阳性率,且与AFP有互补作用。异常凝血酶原、骨桥蛋白与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早期肝癌有较高敏感性,且AFP阴性者也有较高阳性率。上述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肝癌是当今世界常见肿瘤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肝癌诊断及治疗都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新近发现的磷脂酰肌醇蛋白3-Glypican3(Gpc3)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就近几年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癌是当今世界常见肿瘤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肝癌诊断及治疗都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新近发现的磷脂酰肌醇蛋白3-Glypican3(Gpc3)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就近几年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叶婵琦  李琼  单建贞  阮健 《浙江医学》2020,42(20):2249-2252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由硫酸乙酰肝素糖胺聚糖链和内在核心蛋白组成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它在细胞生长、胚胎发生和分化等细胞信号传导中具有重要作用。GPC3已被证实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GPC3在HCC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阐述了GPC3如何通过Wnt和其他信号通路(包括YAP和Hh)调控HCC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申东  李莉  高建 《重庆医学》2013,(25):2969-2971,2974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27(HSP-27)、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诊断PHC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2例PHC组织、30例肝硬化组织、25例肝脏良性占位组织及31例肝炎组织中GPC-3、HSP-27的水平,并分析其与PHC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HSP-27和GPC-3均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硬化、肝脏良性占位、肝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有关,但GPC-3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无关。结论 HSP-27、GPC-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肪前体细胞因子1(delta drosophila homolog-like1或delta-like1 homologue,DLK1)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HCC150例、肝硬化50例、肝炎组织50例和正常肝组织10例中DLK1和GPC3的表达。结果 DLK1和GPC3在HCC﹑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K1和GPC3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展密切相关,DLK1和GPC3之间具有相关性,两者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27(HSP27),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诊断原发性肝癌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32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组织、30例肝硬化组织、25例肝脏良性占位组织及31例肝炎组织中GPC3、HSP2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HSP27其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为56.25%(18/32),GPC3在肝癌中的阳性率为87.50%,HSP27和GPC3均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硬化、肝脏良性占位、肝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有关,但GPC3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无关。结论 HSP27、GPC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密切联系,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A)患儿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阐明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urvivin和Caspase-3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0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15例肝硬化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HCC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P〈0.01);Survivin蛋白的表达强度与HCC的分化程度及肿瘤的大小明显相关(P〈0.01),分化愈差和肿瘤愈大,Survivin蛋白的表达愈强。Caspase-3蛋白在HCC中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P〈0.01),HCC分化愈差和肿瘤愈大,Caspase-3蛋白表达愈弱(P〈0.01)。统计学分析显示在Hcc、癌旁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强度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在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Survivin蛋白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蛋白的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增殖.加速细胞的恶性转化和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筛选赣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近5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43例(术前均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应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并对比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比分析GPC3和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1.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与在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PC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GPC3与AF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GPC3对肝癌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更高(P<0.0005).结论 1.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AFP相比,GPC3具有更高的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标志物应用于肝癌的临床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2.GPC3表达强度与肝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miR-200c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肝细胞癌手术组织标本52例,3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qRT-PCR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及对照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00c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miR-200c平均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癌旁对照组织中miR-200c平均表达量约为肝细胞癌的2.90倍.miR-200c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恶性程度、肿瘤分化程度以及AFP表达有关,miR-200c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HBsAg、肿瘤大小、是否合并肝硬化等无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肿瘤大(OR=2.44,95%CI:1.22~10.36)、血清AFP高(OR=2.39,95%CI:1.78~5.34)、肿瘤分化程度低(OR =3.08,95%CI:2.29~6.03)是肝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R-200c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临床进展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肝细胞癌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及诊断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P16、PRb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4 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46例肝癌组织中P16及PRb的阳性率分别为45.6%和56.5%,均明显低于相应癌周组织89%、91.3%和正常组织100%的水平(P<0.01);(2)P16与PRb呈负相关;(3)P16与肿癌的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包膜密切相关;PRb仅与前者有关.结论(1)P16、PRb在肝癌中有较高的缺失率,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2)P16与PRb呈负相关,验证了P16与PRb在细胞周期调节中的负反馈学说;(3)P16、PRb与肝癌的大小、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及具有完整包膜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可考虑将其作为评价肝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Glypican-3mRNA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lypican-3mRNA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48例肝细胞癌肿瘤组织,相应39例癌旁组织和31例非肿瘤肝组织,采用RT-PCR检测Glypican-3mRNA的表达。结果:48例肝细胞癌肿瘤组织中有37例(77.1%)检测到Glypican-3mRNA表达,其中过度表达率为62.16%。而在相应的癌旁组织和非肿瘤肝组织中表达缺失。肝细胞癌Glypican-3mRNA表达与其瘤体大小和病理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AFP值、HBsAg及包膜状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lypican-3mRNA在人肝细胞癌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可作为诊断肝细胞癌的肿瘤特异性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P53等多种癌基因与肝细胞肝癌(HCC)分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HCC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P21,C-erbB-2、EGFR基因表达。结果:60列HCC标本中有基因表达41例,其中P53、P21、C-erbB-2、EGFR基因表达。结果:60例HCC标本中有基表达41例,其中P53,P21,C-erbB-2、EGFR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结论:肝细胞癌基因表达与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64排容积cT增强后多期扫描图像,然后利用薄层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结果154例肝细胞癌中,(142/154)例在动脉晚期呈高密度,(138/154)例显示供血动脉。(8/154)例在门静脉期呈等或高密度,(146/154)例在门静脉期呈相对低的密度。(154/154)例在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32/154)例显示门静脉癌栓,(8/154)例显示下腔静脉瘤栓。结论64排容积cT增强多期扫描及3D重建不仅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表现特征,而且提高了肝细胞癌的检出率,还能直观地显示肝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受侵情况,在临床早期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特异性甲基化PCR(MSP)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组织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p16、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组织中p16和p15基因启动子区分别有53.3%(16/30,P〈0.05)和46.7%(14/30,P〉0.05)甲基化,5例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基因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及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者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中有协同性(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p16、p15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发生频率很高,可能对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邱丽华  唐光才  漆军 《医学综述》2007,13(8):625-627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特别是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延长其生存期的关键,本文对小肝癌的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小肝癌的早期检出。  相似文献   

20.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使用DEN诱发大鼠肝癌,整个诱癌过程分为非特异性药物反应、非癌性增生性改变和肝癌发生3个阶段。非癌性增生性改变表现为由各种异常肝细胞组成的增生结节和小胆管腺瘤样增生,从实验过程和形态学看,增生性改变与癌肿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依分化程度,肝癌的超微结构呈多样性改变。在1例胆管细胞癌中发现与APUDoma所见不能区别的致密核心颗粒,推测为1种特殊类型的胆管细胞癌。作者认为,DEN诱发的肝癌具有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两种组织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