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针刺治疗中,常因操作手法不同,在同样疾病,同样穴位的针刺条件下,所产生的疗效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论古今中外的针灸学者,都非常重视针刺手法的研究,本文特试予探讨有关针刺手法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阎润茗主任医师针刺手法溯源、提插捻转开合补泻手法、擅长取背俞、四肢交叉取穴以及临床医案解析等研究,阐述了阎润茗针刺补泻手法和取穴的特点,强调了取穴和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 (指毫针针刺手法 ,下同 )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包括基本操作手法和补泻方法。而进针得气后的补泻手法是治疗中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仅就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1 针刺补泻手法种类于书庄[1] 收集了多种古今的补泻手法。其中基本补泻法 :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呼吸、开合、九六等 ;综合针刺手法有 1分层 (部 )补泻法 :烧山火、透天凉 ,2补泻结合法 :阴中隐阳、阳中隐阴 ,3捻转补泻法 :龙虎交战 ,4捻转提插补泻法 :子午捣臼 ,5捻转升降行气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原 ,6…  相似文献   

4.
针灸作为中医学之瑰宝,针刺行针手法更是其中精髓,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关键要素即为针刺手法。从上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开始运用现代化科技技术对针刺手法量化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究,作者对针刺手法的采集、手法参数数据的挖掘、针刺手法量化器材的研制、针刺手法仿真以及实际应用的研究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并且提出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李凌鑫  孟智宏 《中医杂志》2012,53(14):1182-1184
基于临床研究和实践并通过回顾文献和针灸经典的方法,对针刺手法、针刺刺激量和针刺补泻等几个针刺研究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观点,以期与相关研究者商榷.  相似文献   

6.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然而其作用规律、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郭义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江教授团队,长期以来围绕针刺手法作用规律及神经电信息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构建了常见针刺手法的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解析了针刺手法操作过程,实现了针刺手法的科学表征;揭示了基于神经电信息的针刺手法部分作用规律;刻画了针刺手法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明确不同针刺手法诱发神经电信息编码存在差异,是针刺手法效应差异的机制之一。研究成果为针刺手法的科学性奠定了提供了实验依据,对针刺手法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207-210
脊髓损伤是常见致死、致残原因,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困扰,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针刺对脊髓损伤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在其治疗中扮演重要地位,故该文从选穴规律、针刺手法、针刺方法等方面总结近年来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特点,发现针刺治疗脊髓损伤选穴灵活,多取俞募穴、背部穴、八髎穴、远近配穴以及辨证选穴;针刺方法多样,可用电针、芒针、耳针、温针等;针刺时可在进针时辅以一定手法、配合单式及复式补泻手法等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刺手法的形成与发展(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95博士生王飞针刺手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针刺手法是指针刺操作全过程中的施术方法,包括进针前的准备、治神、揣穴、循切,以及进针后的操作和出针等各种手法;狭义的针刺手法是指毫针从进针后到出针前的一系...  相似文献   

9.
“烧山火”、“透天凉”的针刺手法 ,是在《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满则泻之者 ,针下寒也 ,气虚乃寒也”基础上 ,经过不断整理和挖掘 ,将针刺的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开阖、呼吸等单式补泻手法综合在一起 ,而组成的“热补”、“凉泻”针刺手法。笔者在研究前人操作方法的基础上 ,对“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作了改进 ,实践证明其具有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且同样能产生针下热或针下寒的感觉 ,从而达到热补、凉泻的目的。现介绍如下。1 热补法 不分天、人、地三部 ,将针一次插入所需深度 ,得气后 ,紧…  相似文献   

10.
针刺手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针刺手法的效应差异、手法量化研究以及相关手法测定仪器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多数研究表明,不同针刺手法存在着不同的临床效应,其量化研究和相关仪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对针刺手法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严密的定性定量实验分析工作较少。因此,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研究不同针刺操作手法的客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统一针刺手法、提高针刺技术的可重复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刺手法是决定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针刺手法仿真采集系统获取的专家针刺手法数据为基础,根据针刺手法的特点,研究以针刺手法参数分析为核心的聚类算法,设计和实现针刺手法参数的聚类分析软件,从而对针刺手法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的探索研究,并探讨针刺手法的内部规律,希望藉此为针刺手法的定量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刺手法是决定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针刺手法仿真采集系统获取的专家针刺手法数据为基础,根据针刺手法的特点,研究以针刺手法参数分析为核心的聚类算法,设计和实现针刺手法参数的聚类分析软件,从而对针刺手法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的探索研究,并探讨针刺手法的内部规律,希望藉此为针刺手法的定量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研究莫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的针刺补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青  余瑾  靳瑞 《中国针灸》2007,27(4):303-305
整理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对现代针刺补泻手法特点的论述,古代针刺手法补泻重点在于针下出现寒热的结果,现代针刺手法受到神经学说的影响以刺激量为要,以酸麻胀痛等的神经感应为标准。靳老认为古今手法是作用身体不同层次的反应,古代手法作用效应在脏腑深层,现代手法作用效应在经筋浅层,如二者互参可提高疗效,但要特别注意针刺补泻不等同于刺激量大小,还要与刺激时间、技巧等综合运用因素密切相关。古代补泻的真旨——针下寒热是人的整体性的综合反应,是针刺补泻的深层次,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研小组在成功研制"ATP-Ⅰ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的基础上,又通过提出新的算法、充实所分析的针刺手法物理参数种类、完善针刺手法比较和评价的方法,设计出新的针刺手法物理参数分析软件"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该系统对针刺手法波形的分析方法更为科学,对针刺手法物理参数的分析也更加齐全,针刺手法的比较和评价方法更切合实际应用,从而更能满足针刺手法教学规范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手法参数和量化研究为切入点,查阅近8年来国内外针灸工作者的研究进展。从针刺手法参数的量化方法研究、针刺手法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影像技术与针刺手法研究的结合等方面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并提出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经络、针刺、穴位的图像可视化研究也一直是针灸手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针刺手法研究在原有的生化、生理、数据挖掘分析的基础上,与成像技术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中风后足内翻的针刺方案,查阅近20余年相关文献,从穴位、针刺方法、针刺时机等方面,分析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因素。发现选穴上应注意穴位与解剖的关系;依据中风后足内翻发生时机等特点,不同时期可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案;针灸与康复的联用可提高疗效;患者机能状态、选穴配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角度深度、补泻手法、刺激量等)与疗效的关系非常复杂,目前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需进一步提升。认为针灸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针刺效应,与患者机能状态、穴位配伍、针刺手法等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重点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穴位及针刺手法进行优化,注重联合康复疗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针刺补泻是针刺产生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经云"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补泻反则病益笃",可见正确熟练掌握针刺补泻方法对临床针灸师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难点。从古至今,针刺补泻手法众说纷纭,特别是一些复式手法更是存在争议,比如烧山火、透天凉、赤凤迎源、苍龟探穴等接气法,《针灸逢源》之高武、《针灸问对》之汪机,斥这些手法为"巧立名色,无稽之谈"。孰是孰非,让后学者无从师是,这严重阻碍了  相似文献   

18.
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针刺对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的研究临床开展较多,国内针刺手法种类多样,但许多手法很难普及如贺氏针灸三通法、石氏醒脑开窍针法等。2006-06—2007-02,我们分别观察了临床常规针刺手法、电针刺激及单纯针刺不行针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9.
针刺手法刺激量与针刺效应密切相关,是针刺补泻的重要环节。从针刺手法量化的理论探讨、临床实验研究和量化参数采集分析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研究方向。针刺手法量化研究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针刺临床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谈正交设计在针刺手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1问题之提出针刺临床及研究,皆离不开针刺手法。谈针刺就必须谈针刺手法。针刺手法的临床实践及研究,其思路、方法和观点、结论,无疑将对针灸的继承和发展产生重大的直接影响。但对针刺手法研究现状作系统分析发现[1],在针刺手法研究这一基础研究领域中,存在着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