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罗马尼亚迈多医疗中心接诊的PD患者42例,使用颈椎、胸椎部针刀松解法进行治疗。颈椎部相关棘突松解的治疗点一般选择棘突两侧距后正中线1~2 cm处,颈椎部相关关节突关节松解的治疗点为后正中线两侧旁开1.5~3 cm处,胸椎部松解的治疗点位于后正中线两侧旁开1.5~2.5 cm处T 1-T 5关节突关节点及棘突点。治疗结束后根据改良Webster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效31例,占73.8%;有效11例,占26.2%。总有效率100%(42/42)。结论:针刀松解法治疗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针刀治疗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 ,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男 36例 ,女 30例 ;年龄在 15~ 6 1岁之间 ;病程半年~ 3年。1 2 症状体征 后枕部麻木、疼痛、跳痛 ,有时牵及头顶痛 ,甚至波及前额及眼眶 ,有紧箍、压迫等感觉。多伴有颈项不适、头昏、耳后部酸胀不适 ,压之舒服。2 治疗方法2 1 患者坐位或俯卧位 (胸下垫薄枕 )。于枕骨隆凸下 3~ 5cm ,正中线旁开约 2 .5cm、5cm处压痛点进针。刀口线与枕大神经 ,枕小神经走行方向一致 (与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 ) ;左手拇指按压疼痛点或变形组织 ,针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刀后侧入路治疗颈椎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取30具骨骼标本和2具尸体,以其棘突中点连线为后正中线,上、下小关节突外缘为边线,两侧上、下位椎板重叠内缘交点相连为横线,分别测量横线、边线至后正中线的距离以及小关节突的宽度。在尸体上距后正中线旁开10 mm处垂直插入针刀达相应间隙椎板后缘,固定针刀,沿针刀逐层解剖,观测入路行径。结果:横线至后正中线间距为9.2~17.8 mm,而边线至后正中线距离为20.4~28.7mm,小关节宽度为8.9~13.4 mm。取距后正中线旁开10~20 mm处为进针点,进针角度以矢状面0°,水平面向下倾斜0~20°插入,不会引起意外损伤。结论:针刀后侧入路治疗颈椎病是一种可行安全的入路。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笔者采用"寰枢三针"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不错疗效。寰枢三针共2个穴位(见图1),用4寸(0.35mm×100.00mm)针灸针3根。第一穴从枕后隆起下方后正中线旁开约1cm处进针(左右各1针),针尖方向为耳尖下方2~3cm触及枢椎横突尖处,针尖至横突点时,引起局部扩散性胀感为主要针感。第二穴从枕后隆起下方后正中线旁斜方肌的外侧缘进针,针尖方向为对侧同穴。留针时间30min。现举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人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甲状软骨上缘下1.5cm与前正中线上侧4cm交点处作为麻醉穿刺点行颈丛阻滞,临床应用83例,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在针灸临床中,发现在人体的小腿部位有反应及治疗全身多种病症的环状反应区。通过临床探诊51种病症,共1380例,治疗观察32种,病症共384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在探诊和治疗上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很值得推广,特报道如下。环状区的位置及功能:在内、外踝上方约10cm处水平环绕小腿一周为该区,先在该区域内定A、B、C、D、四个基准点,A点:在内踝尖至跟腱后缘连线之中点直上方;B点:在跟腱后缘正中直上方;C点:在外踝尖直上方;D点:在胫骨前缘。将环状区分为1、2、3、4四个区段,1区:在A点至D点区段内,主要诊治人体后正中线及后正中线外侧5cm以内从头到足区域内的各种病症。2区: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超声影像下颈部多裂肌的解剖学特征和位置,观察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以颈痛为主诉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穴位局部横断面的层次结构特征,测定C_5、C_6夹脊穴处多裂肌横断面上下边缘距皮肤表面的深度以及多裂肌横断面内外边缘距脊柱棘突的水平距离,计算多裂肌的深度和位置。根据多裂肌位置测定结果,标记多裂肌体表投影位置,然后对C_5、C_6夹脊穴进行埋线治疗。观察埋线后7、14 d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程度(PPI)]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男性颈椎病患者多裂肌埋线时,深度应该控制在2.5~3.5 cm,距正中线的距离控制在1.0~3.0 cm;在进行女性颈椎病患者多裂肌埋线时,深度应该控制在2.0~2.5 cm,距正中线的距离应控制在0.8~2.8 cm。患者治疗后7、14 d的PRI、VAS及PP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4 d的PRI、VAS及PPI评分与治疗后7 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疗效确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方便、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 ,甲状软骨上缘下 1.5cm与前正中线处侧 4 cm交点处作为麻醉穿刺点行颈丛阻滞 ,临床应用 83例 ,麻醉效果可靠安全 ,并发症少。1 一般资料本组甲状腺手术患者 83例 ,年龄 2 1~ 50岁 ,体质量 4 2~ 80 kg,ASA ~ 级。其中甲状腺囊肿摘除术4 6例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32例 ;甲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5例。2 方  法患者头颈中立位 ,肩下垫一小枕 ,嘱患者抬头 ,找出患侧胸锁乳突肌前缘 ,甲状软骨上缘下 1.5cm与前正中线外侧 4 cm交点作为麻醉穿刺点 ,用 7.5号针头穿刺 ,穿刺针进皮下后向内倾斜 15°再进针 ,使针尖经…  相似文献   

9.
治疗方法:Ⅰ针刺点选择:①首先选择坐骨神经干的针刺点,位于坐骨结节外缘与髂后上嵴作一连线,再与股骨大转子尖部作一水平线(通过臀中裂上端)两线相交处,也可在股骨大转子尖部与坐骨节作一连线中、内1/3处。②腓总神经干针刺点,位于腓骨小头下方背侧1~1.5cm 处(此处触之有索条样感,伴有压痛)。③胫神经干针刺点,位于腘窝中央横纹的正中处。  相似文献   

10.
马连启 《河北中医》1998,20(4):248-248
胃下垂为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和劳作.笔者将1995~1997年针刺治疗胃下垂44例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44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19例,女25例;25~40岁21例,41~60岁23例.44例均有腹胀、下坠感,并伴有纳差、腹痛、倦怠、失眠、腹泻、便秘、反酸、呕恶等.治疗前X线钡餐透视,胃下极均在髂嵴连线下>6cm;其中1度(胃下极过髂嵴连线下6~7.5cm)8例,Ⅱ度(胃下极过髂嵴连线下为7.6~10cm)21例,Ⅲ度(胃下极过髂嵴连线下10·1cm以上)15例.2 治疗方法2.1 针具 选用26~28号的3~6寸毫针;2.2 选穴:巨阙(腹正中线上剑突下1.5寸处)、肓俞(肚脐旁开0.5寸处).  相似文献   

11.
选取15块发育正常的形态结构完整的成年女性骶骨标本进行骶后孔与骶正中嵴距离、相邻骶后孔中心间距离的测量,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作为八髎穴体表定位的解剖学客观依据。发现上髎与骶正中嵴的平均距离为(2.08±0.19)cm,次髎与骶正中嵴的平均距离为(1.75±0.12)cm,中髎与骶正中嵴的平均距离为(1.59±0.15)cm,下髎与骶正中嵴的平均距离为(1.56±0.15)cm;S_1-S_2平均间距为(2.36±0.31)cm,S_2-S_3平均间距为(1.98±0.23)cm,S_3-S_4平均间距为(1.71±0.18)cm。认为临床八髎穴定位首先要确定次髎穴。  相似文献   

12.
经脉温度特性的红外热像图显示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张栋  付卫星 《针刺研究》1996,21(3):63-67
本文应用红外热像方法对43例健康人体躯干的体表温度进行了观察,目的是了解无大中血管纵向分布的前后正中线(督任二脉循行部位)上温度分布的特点。结果显示:自然状态下,57.1%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和7.7%的腹部正中线上具有纵向分布的高温线(带);在分别对命门穴和中肮穴艾灸后,70.4%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及56.0%的受试者腹部正中线上温度升高,并可形成较自然状态下更长。连续性更好的高温线(带);背中线上的高温线及艾灸后出现的升温线较长,最长可达约50厘米,而腹中线上的该线则较短,一般在10-30厘米左右。结果提示:循躯干前后正中线分布的高温线(带)似是督任二脉温度特性的客现显示,而该线(带)的形成可能与致密结缔组织或微循环的某种特异性调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胸部CECT揭示的解剖特征对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指导意义,利用三维重建图像选择锁骨上新径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行颈胸部CECT病例73例,男性37例、女性36例,年龄19-86岁,BMI17.50-31.16kg/m~2。以其CT薄层描影像为基础,利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锁骨下静脉与锁骨、第一肋等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确定锁骨下静脉穿刺新径路。测量锁骨上新径路的安全穿刺窗口内各定位点与体表标记的距离。结果锁骨上新径路确实可行,其定位方法为:前正中线旁开5-6cm,锁骨后0.5-1cm,水平进针,与正中线平行,针尖朝向患脚侧.进针深度大约1.5-2cm。结论根据颈胸部CECT影像选择的锁骨上径路可用于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遗尿症取穴:百会、夜尿点(双),定位在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治疗3次无效者辅以头针足运感区(双),定位在头顶前后正中线中点旁开左右各1cm,向后引3cm长,平行于正中线(其区相当于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中的顶旁横一线)及足针14号穴(双),定位在足...  相似文献   

15.
任忠厚  李志龙 《陕西中医》1998,19(6):271-271
采用三棱针点刺腕部正中线以上八等份处,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总有效率95.3%。提示本法有疏肝和胃、理气散结、通乳消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患例阳白透鱼腰、攒竹、太阳、头维、中渚和内庭穴,同时激光照射患侧眉毛正中约1cm处,治疗了23例眶上神经痛患者。治疗10次后,痊愈19例,显效4例。  相似文献   

17.
小儿骶椎隐性裂致腰痛者临床上少见,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遇到3例,均为女性;年龄8岁2例,9岁1例;出现腰痛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年;均以不能久坐。端坐30分钟以后即感腰部酸痛,弯腰时症状加重为特点。脊柱外观无特殊,X线片示S_1棘突缺如,椎弓根距离较上椎加宽约0.3cm左右,两侧椎弓于正中线处呈一漏斗状间隙。经采用手法治疗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6 4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者 6 2岁 ,最小者 1 9岁 ,平均年龄 31岁 ;病程最短者 2 0天 ,最长者 5年 ;发于腰背部者 4 6例 ,发于颈肩部者 1 3例 ,发于其它部位者 5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肌肉疼痛、痉挛、皮肤麻木 ,重者伴运动障碍。体检有局部性压痛 ,X线及实验室检查大多正常。2 治疗方法(1 )取大蒜适量 ,去皮 ,捣烂成泥 ,装入 4cm× 1 0cm布袋中 ,置于与病变部位对应的后正中线上 ,以约 4 0~ 5 0℃的湿热毛巾敷于其上 1 5分钟 ;(2 )取吴茱萸、附子、肉桂、干姜、川芎、独活、威灵仙、全蝎、冰片各 1 0g ,花椒 30 g ,细辛…  相似文献   

19.
秋冬后各种腰腿痛均与受风寒、肾虚、外伤等关系密切。现提供以下几种方法供读者参考。一、打开穴道,舒通经脉。督脉经过腰部后正中线,督脉的经穴长强(在毛骨尖下与肛门连线中心)、腰俞(在骶管裂孔中)、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等,有通经行气、祛寒止痛的作用。后正中线旁开0.5寸华佗夹脊穴,是治疗腰及下肢疼的要穴。而后正中线  相似文献   

20.
本病又称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主要侵犯脊神经、颅神经的炎性脱髓性周围神经病,病原尚不十分明了,临床上除周围神经受侵外,亦可累及脊髓和脑干,严重病例可因呼吸肌瘫痪致死。笔者所治疗的3例都是儿童,均符合现代神经病学的诊断标准,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选用0.35mm×25mm 不锈钢毫针,取穴以大椎、华佗夹脊穴局部常规消毒,针大椎穴向上斜刺0.5寸,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再用50cm 长的芒针2根,局部常规消毒,从背正中线第1胸椎旁开0.5寸外一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