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羽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117-118
目的 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KP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52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大部分病例有较明显诱因;原发性36例,其中有家族史者6例,散发30例;继发于甲亢者16例.经过口服和静脉注射钾后,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血清钾及心电图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HOKPP.继发性HOKPP者要加强原发病治疗,避免各种诱因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洋  贠江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28-129
目的 总结重症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HOKP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重症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诊治.结果 全部符合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诊断标准(血清钾<3.5 mmol/L).经过口服和静脉注射钾后,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结论 血清钾及心电图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HOKPP.继发性HOKPP者要加强原发病治疗,避免各种诱因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田昭凤 《黑龙江医药》2002,15(6):476-476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KPP)为临床上常见疾病,我院从1998~2001年期间收治HOKPP患者15例。分析发现上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等为HOKPP的常见诱因,可以出现肌肉酶学的改变。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未用多途径超常规补钾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3岁,首次发作HOKPP11例,其余为多次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2小时~7天,平均为2天,原发性HOKPP11例,甲亢2例,肾病1例。1.2 发作诱因上呼吸道感染、腹泻11例,过度劳累7例,饱眠及过食  相似文献   

4.
周期性麻痹(PP)是以周期性发作的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肌肉疾病,多数伴有钾离子代谢异常,分为低钾性、高钾性和正常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KPP)最为常见[1].我院1996年~2002年收治HOKPP 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期性麻痹(PP)是以周期性发作的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肌肉疾病,多数伴有钾离子代谢异常,分为低钾性、高钾性和正常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KPP)最为常见川。我院1996年~2002年收治HOKPP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与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的异同点、临床特征,以便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择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45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中,原发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28例(A组),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17例(B组);两组患者在性别、临床表现、诱因、肌酸激酶、补钾时的剂量与血钾水平均没有关系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两组患者的高代谢症状、血钾水平、反弹性高钾血症的出现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有其临床特点,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补钾。补钾剂量不可以根据发病时血钾水平定量,以及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在补钾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弹性高钾血症,所以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并积极根治甲状腺毒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200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检验资料、心电图及肌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病高峰有两个,分别为清晨和下午;肌酶增高者占56%,但与肌肉疼痛无明显关联;腱反射活跃者多为甲亢继发,占21%;肌电图异常者占54%;心电图异常者占50%;血象增高者占60%。结论对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误诊原因。方法24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诊的甲亢患者,分析发病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过程。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诊,初诊均追查病因,以至误诊为单纯型周期性麻痹;最终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给予抗甲亢治疗后随访0.5~1年低血钾性麻痹未见反复。结论本组病例均以低钾性麻痹为首诊,较容易误诊,所以在治疗低钾性麻痹的同时应急查甲功、复查血电解质以指导诊断和治疗,以免误诊。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TPP)后需进行抗甲亢治疗,如此才能够防止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继发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42例继发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作回顾性总结.结果4 2例患者中,原发病确诊为甲亢31例,肾小管性酸中毒者5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4例,药物所致者2例,确诊后大多先以口服钾剂补钾,症状缓解后进一步查明病因并作相应处理,绝大部分病例停止发作,小部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继发性周期性麻痹早期往往被误诊为周期性麻痹而只作对症处理,病情反复甚至进行性加重,前者除有原发病的表现外,血钾变化较明显或非一时性低血钾,低血钾难以纠正,尿中排钾正常或增多等特点,只有早期发现并治疗原发病,症状才有望彻底消除或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1996~2008年收治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予口服及静脉滴注补充氯化钾,继发性者同时治疗原发病,肌力于2h~5d恢复正常,补钾总量10~25g。结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发作停止后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我院诊治22例患者,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2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6岁,以青壮年发病为主,1例有家族史。12 临床表现 ①诱因:12例有明确诱因,受凉6例、疲劳3例、应用激素2例、长期口服降压药1例。②前驱症状:下肢肌肉酸痛5例,头痛2例,四肢麻木1例。③临床类型与伴发症状:单纯低钾性周期性麻痹16例、家族性遗传性周期性麻痹1例、继发性周期性瘫痪5例,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以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HP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我科收治的28例以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THPP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诱发因素有饱餐或饮酒、上呼吸道感染、或无诱因。多在夜间发病。发病平均年龄29.5岁,男性居多75%(21/28)。均以发作性双下肢对称性进行性麻痹为首发症状来诊,28例均合并血钾降低,补钾和抗甲亢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上遇到青年或中年男性以低钾周期性麻痹就诊,不论有无诱因和典型的甲亢症状,均应查甲状腺功能,以免延误治疗。治疗上补钾、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消除诱因能防止THPP的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宁德地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发生的诱因及特征,提出干预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52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宁德地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多发,其中以饱餐酗酒为首发诱因,其次为地塞米松及解热镇痛药应用。38例周期性麻痹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论宁德地区基层医疗单位及私人诊所在应用地塞米松或解热镇痛药时应把握适应证,以免诱发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对周期性麻痹患者应做好健康宣教避免暴饮暴食,并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14.
危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36-136
目的 探讨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 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67 例HoP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HoPP 54例,继发性14例,其中甲亢11 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多在夜间睡眠中或凌晨清醒后发病.常表现为四肢迟缓性的肌无力,重症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及呼吸肌麻痹.电图特征:ST段下移, T波低平、倒置、QT间期延长及u波出现, 血钾低于2.5 mmol/L者均有心电图的改变, 67例患者经静脉及口服补钾,联合安体舒通治疗、呼吸肌麻痹者给呼吸机支持呼吸后症状完全消失,本组无一例死亡.结论 HoPP以青年男性多见,发作多有诱因;血钾越低越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和心电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心电图检查发现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低钾周期性麻痹患者为散发,均为青壮年,均以下肢开始进行性四肢无力就诊;心电图检查示异常心电图,100% U 波增大,提示临床血钾低(血清钾均低于正常值)。结论心电图检查对低钾周期性麻痹诊断敏感度较高,对明确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低钾麻痹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及血清肌酶改变。方法:回顾分析46例低钾麻痹患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我院低钾麻痹的常见病因有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急性肠炎、利尿剂的副作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等。部分患者尤其有肌肉疼痛者肌酸磷酸肌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且和肌力、血钾水平有明显的关系,患者肌力正常后肌酶也恢复正常。结论:低钾麻痹患者肌酶升高和肌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 综合分析58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主要症状及体征,重要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病人均有低钾、瘫痪、补钾后迅速恢复等特点,16例心电图有P-R间期、Q-T间期延长、QRS增宽或ST段低、T波变平、U波出现等改变,6例有浅感觉减退,18例肌张力正常,11例腱反射增高,38例腱反射降低,有5例出现尿潴留,有1例出现呼吸肌麻痹。结论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上有低钾、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心电图改变等典型症状,也可有浅感觉减腿、腱反射增高等特殊变化,诊断上须注意与格林-巴林综合征、急性脊髓炎等疾病鉴别。治疗上主要是迅速补钾。  相似文献   

18.
低钾性麻痹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钾性麻痹患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综合分析某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低钾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诊断周期性麻痹3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8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2例,所有患者在补充钾盐及病因治疗后症状消失,血钾恢复正常.结论 对频繁发作的低钾性麻痹患者应注意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持续难纠正的低钾性麻痹应做更详细的检查.  相似文献   

19.
张梅  余成敏 《云南医药》2002,23(6):477-478
周期性麻痹是急诊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弛缓性骨骼肌瘫痪或无力。本文总结 1995年 3月~ 2 0 0 0年 6月收住的 11例低钾麻痹致呼吸肌麻痹行机械通气的病人资料 ,并对机械通气在低钾麻痹致呼吸肌麻痹救治中的临床意义作一讨论。临床资料 本组全部为男性 ,年龄 2 0~ 30岁3例 ,31~ 4 0岁 6例 ,4 0~ 4 5岁 2例。有甲亢病史 6例。诱因为“感冒”输入葡萄糖而发病 6例 ,运动后出汗 3例。临床表现全部病例为四肢渐进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下肢重于上肢 ,全部病人肌力 0~ 1级 ,发病初所有病例有肌肉酸痛、麻木 ,呼吸浅快 >30次 9…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低钾性周期性麻痹100例,高钾性周期性麻痹1例。原发陛75例(1例有家族史),继发性26例以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为多,肾脏疾患次之。起病症状以下肢无力为主。伴胸闷憋气10例,伴吞咽困难、构音障碍2例,意识丧失2例。ECG检查异常率为77.1%。治疗:除1例肌力好转后仍静脉和口服补钾症状加重高血钾外,其余效果良好。结论①周期性麻痹是神经系统急症,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甚至恶性心律失常,具有致命陛,应予高度重视;②继发性周期性麻痹以甲状腺和肾脏疾病引起者多,应常规行甲状腺和肾脏的检查;①心电图(ECG)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它较查血钾更简便快速,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和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并及时抢救治疗;④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补钾一般口服,静脉补钾少补勤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