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海上作战特点,依托战救平台,在平战时作训中应用院前救治流程,通过伤情判断、分类分区救治、战救平台现场急救措施的实施及战救药品器材的补给保障,使伤员从一线救护中得到确定性的救治,提高了海上伤员的营救能力。笔者主要针对依托海上战救平台实施战伤院前救治流程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突发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年来15批85例伤员救治情况,内容包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伤情快速、准确分诊,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快捷、有效的急救绿色通道,争取抢救时间。结果 15批85例伤员全部得到正确的救治,无1例漏诊、误诊,延误病情,最后评价达到预期目标。结论熟练的抢救技能、正确有效的救治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有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院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现场急救的护理管理经验,包括住院病人的安全转移、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地震伤员的分类救治、急救物资的紧急供应、急救现场心理干预、伤病员的后续转运等,认为做好现场急救的护理管理在应急医疗救护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煤矿创伤伤员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巫彩奕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694-695
目的探讨对煤矿创伤伤员采取一体化救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制订一体化救治流程;完善指挥、通讯、运输系统;健全三级急救组织;培训各级护理急救人员。结果 1 049例创伤伤员安全转运到医院急诊科、专科病房或ICU。伤员死亡率为0.67%;伤员及事故单位对出诊、急救满意度达98.00%;投诉率为零。结论对煤矿创伤伤员实施一体化救治模式,建立了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降低了伤员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成批伤员往往发生在较大的交通、火灾、工业等事故中,具有突发性,病情危重,情况复杂等特点。手术室在成批伤员的手术救治中,如何合理地根据伤员的轻重缓急及时有效地完成救治任务,特别是在同一时间开展多台不同的急救手术,手术室的急救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我院2001年11月23日晚8时“撞车事件”中一次性救治11例遇难伤员,  相似文献   

6.
卢敏  王红梅 《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41-42,47
通过对3103名地震伤员的现场分类管理,认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建立分类组织、明确分类人员职责、选择合理分类场所和佩戴分类标志可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使需要急救的轻、重伤员各得所需,使急救和后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场将伤员分类后分别送至紧急救治组、延期治疗组、期待治疗组.采取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3种基本形式,避免了伤员多而工作忙乱、救治效率低的问题,为地震灾害中成批伤员分类急救提供了一种程序、规范、高效的分类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院前急诊措施的发展和完善,120急救中心被人们越来越充分利用,以及110巡警的协助和交通工具的便利,各种严重创伤伤员被及时迅速的送到医院救治,给伤员带来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和生存希望。同时也给医院如何及时有效地救治严重创伤伤员,降低伤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创伤救治技术和应急能力,充分发挥急诊科的急诊急救功能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103例地震伤员的现场分类,认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建立分类组织、明确分类人员职责、选择合理分类场所和佩带分类标志是使大批伤员能得到及时、合理救治的前提。现场将伤员分为3类:一类是紧急救治组,二类是延期治疗组,三类是期待治疗组。采取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3种基本形式,可避免伤员多所致工作忙乱、救治效率低的问题,为地震灾害中大批伤员分类急救提供一种程序、规范、高效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急预警系统对成批伤员来院后急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3月救治的成批伤29批次,采用应急预警系统,通过护理流程的改造,完善绿色通道等措施,观察29批成批伤员的救治效果。结果:成批伤员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80%。结论:在应急预警系统联动模式下医院急救人员能在伤员未到达医院时,急救人员快速进入岗位,为急救成批伤员赢得了时间,因此应急预警系统的联动应用能提高成批伤的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5-03-2007-10问进人我院急诊抢救室的1692例伤员的资料,根据是否为网络内单位伤员,分为网络组和非网络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伤后至就诊的时间间隔、致伤原因、送院工具、通讯联络、院前及院内处置.结果 网络组1 h内入院率明显高于非网络组.网络组伤员送院前417例(89%)有预报,非网络组108例(13%)120送院前有预报.结论 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性创伤在急诊室的急救护理过程.方法:对2010年7月28日南京发生的一起群体性爆炸案,快速启动应急预案,采用检伤分类、分区间救治、开通绿色通道,成立物资筹备组、做好离院患者的病情评估等急救措施.结果:在出现首例伤员至最后1名伤员急救耗时2 h 45 min,共救治伤员124例,无1例发生漏诊、延治的现象.结论:在群体性伤员的抢救过程中,完善的组织管理、充分的资源利用、有力的后期保障,能最大限度地抢救伤员生命,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罗羽  杨雅娜  刘秀娜  何孝崇 《全科护理》2008,6(33):3066-3068
重大灾害爆发后由于现场急救、医疗条件有限,根据紧急援助的原则需要在现场紧急处理后快速转运至适当医院而确保其得到更有效的专科治疗和护理,批量伤员的后送转运工作的快速、高效对伤员救治成功意义重大。批量伤员的转运救护工作既是对专业救援人员,更是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急救组织管理能力的严峻考验。结合国内外多次重大灾害伤员后送转运实例,  相似文献   

13.
简单回顾近年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可以发现武器装备的毁伤效应倍增、损伤范围广、损伤严重。正因如此,现代战伤救治的重点已被放在阵地首次急救上,强调在阵地对伤员的呼吸、循环支持。一般认为,如能在现场进行早期有效的急救,可挽救20%~30%伤员的生命。而要实施战场救护,必须有先进的适合作战环境的急救器材。小型化、智能化、便携式和多功能组合是战伤伤员抢救对急救器材与装备的需求。本文就战场急救器材与装备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雅安地震伤早期急救方法,探讨处理重大灾难发生后的急救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地震发生后24h内早期收治的伤员救治情况。结果:地震发生后我院早期救治伤员107例,无一例死亡。结论:平战结合,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利用远程会诊系统指导震后早期伤员救治是提高救治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河南省5次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组织管理.方法: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人员共同参加现场急救,保持通讯和道路通畅,维持现场秩序,保证现场急救和顺利转运伤员到医院.应急医疗救治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和救治伤员的医院,指导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结果:5次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共死亡259人,181例伤员送入院治疗,其中危重伤员26例.仅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179例康复出院.结论: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需要公安、消防、医疗急救等多系统的协调合作,急诊医学专家指导大批伤员的分类急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64例车祸创伤伤员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祸发生率以及其附带的创伤致死、致残率均有日益增长的趋势,针对其急救逐步成为当前院前急救的主要部分。本文分析了车祸创伤急救过程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及时、高效的救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急诊护士必须拥有良好的素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整个救治链中出色发挥,以期提高车祸创伤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大批车祸伤员院内急救护理及组织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批车祸伤员院内的急救护理及组织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6批重大车祸救治临床资料。结果:105例病人救治中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7.2%。结论:及时的急救护理和科学的组织管理是抢救大批车祸伤员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一线三甲医院汶川地震急救护理组织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强急救护理组织管理对地震灾难救援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5月12日~21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冶的地震伤员资料,分析本次救援过程中急诊护理组织管理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在震后10天内该院急诊科共接诊地震伤员1766例,救治工作的及时有效,急救流程的畅通,人员调配的合理,急救物资管理措施的完善,以及伤员信息的完整、准确和护理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力地保证了伤员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结论高效的急救护理组织管理是灾难救援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军队医院除担负日常救治工作和突发救治工作外,还是实施平时和战时卫生勤务的主要力量。医院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成批伤员的救护更是整个救治体系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如何快速、有序、安全、高效的救护成批伤员是医院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为适应平战时卫勤保障和突发事件成批伤员的救治需要,本科依托120院前联动救治、院内开展急救技能和  相似文献   

20.
护士在急诊成批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通过总结19批285名创伤伤员抢救经验,探讨急诊科护士在成批伤员救治中的作用。认为,统一协调指挥、迅速启动成批伤员救护程序是确保伤员迅速分流、及时救治的重要保证;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实施救命性和有预见性的救护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先进的通讯设施、护理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成批伤员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