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中心于1998年6月~1999年10月应用Q-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4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太田痣患者48例,男6例,女42例;年龄最大43岁,最小3岁;病程最长43年,最短2年;病变面积最大15 cm×10 cm,最小4 cm×2 cm.全部病例均发生于单侧面部,表现为眼眶周围、额、颞、颧和鼻部皮肤上的灰蓝、黑蓝、褐青色斑片.  相似文献   

2.
硫化硒治疗蠕形螨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共147例,均在面部皮屑或皮脂中镜下查到毛囊虫而确诊.男性32例,女性113例;年龄为15~61岁,平均34.3岁,20~40岁者占75.1%.主要表现为红斑、毛囊性丘疹.23例有脓疱性皮损.皮损分布:单纯额部11人,两颊处43人,下额14人,额、颧、颊处16人,两颧、颊及下颏22人;额、两颧、颊、下颏39人.伴睑缘炎7例,全部为女性,4例伴酒渣鼻表现.  相似文献   

3.
小型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面中份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例中份骨折用小型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有用头皮冠状切口和辅助切口,可充分显露颧骨,颧弓,眶底及上颌骨的骨折,有利于骨折片的精确复位和固定,小钛板坚固内固定为骨折固定提供了可靠的三维稳定。颧额缝和颧颌缝的固定是获得足够稳定的关键。在颧额缝上方至少需要两颗固定螺钉。  相似文献   

4.
魏栋辉 《当代医学》2013,(19):53-54
目的探讨额颞断颧弓扩大中颅窝底入路在鞍旁肿瘤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额颞断颧弓入路显微外科方法切除25例鞍旁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21例,3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短期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三叉神经感觉障碍2例,肢体轻瘫1例,3个月后均完全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颞断颧弓入路能够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及鞍旁结构,有助于该部位肿瘤的切除及神经功能保护,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5.
小型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面中份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例面中份骨折用小型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和辅助切口,可充分显露颧骨、颧弓、眶底及上颌骨的骨折,有利于骨折片的精确复位和固定。小钛板坚固内固定为骨折固定提供了可靠的三维稳定。颧额缝和颧颌缝的固定是获得足够稳定的关键。在颧额缝上方至少需要两颗固定螺钉。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造成颌面部复合伤 ,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报告12例的治疗情况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年龄为 2 0~ 45岁 ,平均年龄为 2 6岁。患者在伤后 1h内就诊者 2例 ,伤后 2~ 4h内就诊者 8例 ,伤后 4~ 8h内就诊者 2例。严重颌面部损伤指颌面部唇、颊、合、腭、鼻、副鼻窦、腮腺(面神经 )、上下颌骨、颧骨颧弓、额、颈部等软组织同时伴有 4个部分以上的损伤。 12例中合并颅骨骨折 4例 ,脑震荡 3例 ,胸部伤、肋骨骨折 1例 ,左股骨骨折并左胫腓骨骨折 1例 ,眼球贯穿伤 1例 ,下颌骨双侧额孔区骨折合并窒息 1例。2 治…  相似文献   

7.
额颞眶颧弓入路应用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额颞眶颧弓手术入路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共20侧,15例头颅干标本共30侧,对额颞眶颧弓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标志进行详细地显微解剖、观察、拍照、测量和统计。结果面神经额颞支与颧支存在变异的可能。与保留颧弓相比,离断颧弓后的骨窗下缘至中颅底可缩短15mm左右的距离,与干标本测量颧弓宽度的数据相当。结论额颞眶颧弓手术入路适合处理鞍旁区域病变,其手术空间和视角宽阔。  相似文献   

8.
敦煌美容痤疮膏治疗痤疮400例临床疗效观察王俭甘肃中医学院1、一般资料400例中男235人,女165人。年龄最大42岁,最小15岁,绝大多数在15~30岁之间。病程最短3月,最长20年,大多在3月至5年之内。好发部位为额部、鼻尖、下颌、颧颊部、颈颌部...  相似文献   

9.
中颅凹底颅内外沟通瘤1例患者,女性,40岁。因右额颞部隐痛反复发作伴右眼视力下降7年,于1993年8月13日入院。检查:神志清,对答切题,嗅觉无异常,右眼失明,眼球突出,视乳头原发性萎缩。左眼视力0.8,视乳头轻度水肿。右额面部浅感觉减退,右颞、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额颞颧部显微解剖结构。为临床额颞颧开颅术保护颞浅动脉主干及面神经颞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应用国人成人头颅防腐标本10例(20侧),模拟额颞颧入路对颞浅动脉和面神经颞支的走行及分布层次进行逐层解剖和分析。结果颞浅动脉主干位于耳屏前(8.1±2.4)mm。面神经额颞支位于耳屏前(14.9±2.1)mm,在颧弓上缘距离颞浅动脉起始部(6.8±3.1)mm。结论皮肤切口应位于颞浅动脉后紧邻耳屏前缘。在颧弓上缘切口深度应达到颧骨骨质表面,沿颧弓表面向前在颞深筋膜浅层下分离脂肪垫,取弧形切口并指向额骨颧突。  相似文献   

11.
周强 《广西医学》2003,25(11):2227-2228
太田痣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真皮黑色素细胞增生的皮肤病 ,约有一半的患者是在出生后发现 ,其余的一般在 10岁以后发生。 2 0 0 0年 8月起我们采用调Q激光治疗 6 2例太田痣 ,不留疤痕 ,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 6 2例疗效观察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1  6 2例太田痣来自我院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 6月的门诊病人 ,男性 30例 ,女性 32例 ,年龄 14~ 6 3岁 ,平均年龄约为 36 5岁。1 2  2 8例为出生后时发现。 34例中有 2例在 5~ 6岁开始出现 ,32例均在 12岁以后出现 ,31例从眼下颧部处出现 ,逐步向周围扩大 ,3例从颞部处先出现 ,后扩散。分…  相似文献   

12.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骨组织异常发育而引起的一种非肿瘤性自限性疾病,易发生于股骨、胫骨及肋骨,头面部少见。多于20岁以前发病.我院治疗1例中年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2岁。因右侧额项及颌面部弥漫肿起20余年,于1996年12月15日入院.患者12岁时右侧额面都曾有外伤史,当时无明显头部不适.之后右额面部逐渐隆起,发展缓慢,无疼痛.近来自觉右侧上列牙齿均有不同程度极动,右眼视物不适.体检一般状态好.右额项有一长约8cm,宽约5cm高出皮肤约2cm的包决.坚硬固定.边界不清,双侧面颇不对称.右侧鼻翼外缘至颧弓外经有一长约6cm,宽约3cm.高…  相似文献   

13.
颧骨颧弓骨折68例分析赵建伟,孙树文(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颧骨颧弓骨折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中较常见本文就68例颧骨颧弓骨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中组68例,男58例(85.3%)女10例(14.7%)年龄最大71岁,最小12岁,其中20-35岁发病率最...  相似文献   

14.
张志钢  袁贤瑞  赵杰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25-927
目的了解国人面神经额颞支在额颞区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手术预防额颞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国人成人头颅标本10例(20侧),模拟额颞颧入路对面神经额颞支及额颞区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并对其测量。结果面神经额颞支通常有1~4支,在颧弓上缘与颞浅动脉起始部距离为(0.8±0.3)cm,在颧弓表面行走于颞深筋膜浅层与结缔组织融合膜的浅层,向上行于颞区,位于颞浅筋膜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而在眶外侧角水平以上则行走于帽状腱膜浅层。结论为防止面神经额颞支损伤,切口应在颞浅动脉后,并采用筋膜间皮瓣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重庆及周边地区太田痣患者发病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整形美容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临床确诊的太田痣患者434例(男性74例,女性360例;平均年龄24岁),对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皮损颜色、分布及面积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调查患者男女比例为1∶4.86,后天患病者比例约为54.61%。后天患病者中,男性发病高峰出现在儿童早期(3~5岁),女性发病的两个高峰分别是5岁以前、10~14岁。近年来后天患者比例明显升高,病程长的患者黑色皮损比例较高。结论重庆及周边地区近年太田痣的先后天发病比例随患病时间推移出现变化,皮损颜色与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6.
颧上颌复合体骨折坚固内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理想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头皮冠状切口径路,采用三维结构复位,小型钛接骨折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颧上颌复合体骨折患者46例。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有1例面部畸形,1例咬合不正,1例张口受限,其余面部形态正常,无功能障碍。结论: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治疗仪颧蝶缝、眼下缘的及早复位和颧额支柱、1颧上颌支柱的坚固内固定万为重要。植骨和重建骨性眼眶能有效地减少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量100例成人干尸头颅骨眶额颧点(fmo)到鼻根点(n)的间距及面侧方宽度,分析并寻找两者相关性,为精确恢复面侧方宽度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成人男性、女性干尸头颅骨标本各50例,测量眶额颧点到鼻根点的间距和面侧方宽度,经统计分析后,回归建立数学模型。结果男、女眶额颧点到鼻根点的间距与面侧方宽度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分别为:男性为0.821,女性为0.809;男性回归方程为y=1.046x+14.413(P<0.01),女性回归方程为y=1.035x+13.662(P<0.01)。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测量眶额颧点到鼻根点的间距来推算出面侧方宽度,为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提供了有效的参照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选择性光吸收作用原理,观察紫翠玉宝石激光对太田痣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Q-开关紫翠玉宝石激光(755nm,100ns)治疗246例太田痣患者,二次间隔时间6周~6月。将每个患者治疗前后的照片独立比较观察,根据治疗部位的色素减轻的百分比进行评分。 结果246例患者色素消退>95%以上者共68例,其中51例治疗5~8次,10例4次,4例3次,3例2次。随访6~30月,未见局部色素加深或缺失,也未见增生性或萎缩性疤痕产生。结论Q-开关紫翠玉宝石激光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太田痣,而没有诸如疤痕、永久性色素紊乱等副作用,治疗间期应大于3~6月。  相似文献   

19.
吴钧  黄敏 《广州医药》1999,30(5):19-20
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男45例,女5例。年龄对岁以下2例,30-49岁11例,50-85岁月例,平均年龄58岁。血肿范围:均分布在额。颧、顶,右侧12例,左侧对例,双侧7例。血肿量单侧50-150ml,平均70-80"ilo双侧100-250nd,平均100-150Inl。有头部外伤史34例,其中无昏迷14例,脑震荡3例,颅底骨折1例,脑挫伤7例,昏迷9例C无明显头部外伤16例中昏迷5例,伤后发病7天一3个月。所有病例均经头颅r确诊。12手术方式:接头颅O片行简易定向,选择血肿最大范围与最厚层面定二点。局麻下手锥锥依,阻力减低时即停止前进,以脑针试行穿刺…  相似文献   

20.
痘疮样水疱病1例杨敬,杨淑华(北宁市第二医院)患儿男,5岁,面颊、耳部起疹子1年。1995年春季,患儿面颊及耳部自觉痒,相继出现红色小疹子,迅即发展成水疱,小如针头,大到黄豆。散在分布。尤其是易遭日光直接照射的部位如颧突、鼻梁、额、眉弓、上限睑、耳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