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D147 siRNA对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增殖及CD14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D147siRNA转染对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CD147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前期构建的重组质粒pSUPER/CD147 siRNA稳定转染至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D147 mRNA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转染pSUPER/CD147 siRN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转染了pSUPER/CD147 siRNA的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CD14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其在转染后24h、48h和72h的增殖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 siRNA转染能有效抑制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CD147的表达,且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2.
CD147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构建CD147siRNA表达载体,分析CD147在皮肤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基因库上的CD147 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64个碱基的寡核苷酸链。寡核苷酸链退火后用T4DNA连接酶连接到线性化的pSUPER质粒中,并对重组质粒(命名为pSUPER/CD147 siRNA)进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结果 PCR扩增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双酶切证实CD147 siRNA表达载体克隆构建成功,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siRNA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CD147 siRNA表达载体,CD147可为治疗肿瘤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转染CD147 siRNA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147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 将化学合成的CD147 siRNA通过电转染至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在转染96 h内CD147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噻唑蓝法检测转染CD147 siRNA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CD147 siRNA对T淋巴细胞活化标记分子CD25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未转染组比较,转染CD147 siRNA 24 h后,T淋巴细胞的CD14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5),至转染后48 h降低最为明显(P < 0.01),而转染后96 h恢复至接近转染前水平(P > 0.05);转染CD147 siRNA 24 h、48 h、72 h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显著下降,抑制率分别为(44.5 ± 3.13)%、(50.7 ± 3.5)%、(53.98 ± 4.15)%(P值均 < 0.01),CD25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值均 < 0.01)。结论 CD147分子与银屑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能力相关,可能是一种新的银屑病治疗靶分子。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CD147分子中存在着调节淋巴细胞活化的抗原决定簇,且细胞上CD147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的活化状态有关,活化的T淋巴细胞上CD147表达上调~([1]).有文献报道~([2]),活动性高的SLE患者易发生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现象,且其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上P糖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5.
CD147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明确CD147在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和鳞状细胞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分化水平的寻常疣以及良性、癌前和恶性表皮肿瘤中CD147的表达。运用免疫印迹法观察CD147在培养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鳞状细胞癌细胞(HSC-5)钙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观察高钙培养和CD147抗体对HaCaT和HSC-5细胞分化相关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寻常疣及脂溢性角化病的CD147表达方式与正常表皮相同。光线性角化病及Bowen病中部分病例阳性。鳞状细胞癌中CD147的表达随分化降低而显著升高。HaCaT及HSC-5细胞中CD147的表达均随钙诱导的分化过程而降低。CD147抗体可与高钙培养一样诱导HaCaT及HSC-5细胞的分化。结论 CD147分子是一种新的低分化角质形成细胞标志蛋白,并可能抑制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尖锐湿疣(CA)病理改变特点提示,其皮损中部分角质形成细胞存在增殖和分化状态的异常.CD147是一新的角质形成细胞低分化和高增殖状态的标志物,其在CA中的表达情况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在正常人皮肤和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检测银屑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中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的表达,用免疫反应强度分布指数(IRIDI)表示。结果 银屑病各组角质形成细胞中CD147和亲环素A的IRID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脓疱性银屑病组角质形成细胞、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CD147和亲环素A的IRIDI均显著高于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组(P值均<0.05)。寻常性银屑病组角质形成细胞中CD147和亲环素A的IRI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组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CD147和亲环素A的IRIDI均显著高于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组(P值均<0.05)。脓疱性银屑病组T细胞中亲环素B的IRIDI显著高于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组(P<0.05),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组T细胞中亲环素B的IRIDI显著高于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组(P<0.05)。所有组间角质形成细胞及银屑病组间中性粒细胞中亲环素B的IRI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以提高皮肤科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确诊.结果:颈后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中层血管附属器周围几大灶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核大,胞浆透明,异型性明显.瘤细胞表达CD2、CD3、CD5、CD7、CD8、GranzymeB、Ki-67,而不表达CD56,EB病毒( + ).诊断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C型淋巴瘤样丘疹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C型淋巴瘤样丘疹病.患者男,52岁.躯干、手腕出现丘疹及溃疡2年,反复发作,并能自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有结节或弥漫单一异形大细胞浸润,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D3、CD4、CD5、CIM5RO、CD30阳性,CD19、CD79a、CD68、CD15阴性.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和免疫表型,诊断为C型淋巴瘤样丘疹病.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9岁.躯干出现浅白色斑疹5年.查体见躯干和四肢近端有大小不等的色素减退斑.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及真皮上层淋巴细胞浸润,并具异型性;免疫组化CD4(+),CD7(-),CD8(2+),CD45RO(3+).结合临床与组织病理诊断为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1.
20 0 0 2 146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观察 /曾卫玲 (昆明医学院一附院 )…∥云南医药 .- 2 0 0 0 ,2 1(2 ) .- 9732例中 39~ 70岁占 2 7例。检查结果显示 :患病期 CD3 、CD4 细胞下降 (尤其以 CD4 细胞为著 ) ,差异显著 ;CD8 细胞百分率 ,CD4 / CD8 比值略下降 ,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方法的选择 ,宜兼顾辅助 CD4 细胞功能的免疫调节。表 1  (刘汉平 )2 0 0 0 2 147  30 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李学军 (青海省医院皮肤科 )∥皮肤病与性病 .- 2 0 0 0 ,2 2 (1) .- 10~ 11各个年龄段的发病率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随…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患者女,41岁.因左鼻翼皮肤红色斑疹半年来我院门诊就诊,既往曾多次被诊断为"毛囊炎"、"痤疮"等,但治疗效果欠佳.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深层血管及皮肤附属器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68(+)、CD3(+++)、CD45RO(+++)、CD20(+)及CD79a(-).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患者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存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半定量检测40例寻常性银屑病、15例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T细胞中,寻常性银屑病组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31±0.128、1.254±0.096和1.667±0.166,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0.983±0.105、1.084±0.070和1.386±0.152,P值均<0.01),且患者组三者表达水平均与其相应的PASI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4、0.643和0.668,P值均<0.01);脓疱性银屑病组三者表达水平分别为1.418±0.117、1.760±0.160和1.959±0.156,显著高于寻常性组(P值均<0.01).寻常性银屑病组中性粒细胞CD147 mRNA表达水平(2.118±0.278)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393±0.144,P<0.01),且与其相应的PASI积分呈正相关(r值为0.618,P<0.01);脓疱性银屑病组中性粒细胞CD147的表达水平(3.072±0.371)显著高于寻常性银屑病组(P<0.01).寻常性银屑病组亲环素A和亲环素B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127±0.086和1.081±0.124,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与其相应的PASI积分无线性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90和0.144,P值均>0.05).脓疱性银屑病组二者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16±0.075和1.096±0.133)与寻常性银倩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可能在银屑病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70827 银屑病患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表达;20070828 bFGF及其mRNA在银屑病皮损的表达;20070829银屑病患红细胞CD35定量与淋巴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及CD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20070830血热型,血燥型银屑病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编按]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5岁.右耳后结节半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组织内、皮肤附属器周围见大量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浸润,细胞轻度异型,背景可见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提示:CD4(+)、CD8(+,少数细胞)、CD20(+)、CD3(+)、CD2(+)、CD79a散在(+)、CD5(+)、CD7(+)、Ki-67(+,<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告1例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HV-like CTCL)患者并复习该病临床、组织病理、分子生物学及治疗和预后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1例HV-like CTCL患者的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特点,并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表现为全身丘疹、丘疱疹、坏死、溃疡、结痂和痘疮样瘢痕等多形性皮疹,并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脂肪小叶间隔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有异型性;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CD2、CD3、CD8、TIAI、GramB,CD20,CD30,CD56阴性.皮损基因重排示TCR-δ(+).原位杂交检测Epstein-Barr(EB)病毒(+).患者经干扰素治疗病情缓解.结论 HV-like CTCL临床表现特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确诊.目前该病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其预后与患病年龄、发病诱因(如血液EB病毒滴度、亚型和基因变异)及治疗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7岁.皮肤出现红斑4年,结节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萎缩,Pautrier微脓肿形成,真皮大片状单一核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浸润,呈肉芽肿样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LCA(+),CD2(+),CD3(+),CD4(+),CD8部分阳性,CD45Ro(+),CD68部分阳性,CD20(-).诊断为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伴皮肤慢性溃疡而长期误诊的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患者男,40岁.左臀部皮下肿块及溃疡5年伴疼痛,皱褶部位皮肤松弛1年.皮肤科检查:左臀部弥漫性暗红色斑块,其上多个大小不一的深在性溃疡,皱褶部位皮肤松弛明显.组织病理检查:单个核细胞移入表皮,真皮全层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弥漫性浸润,可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淋巴细胞CD3、CD43、CD45RO均阳性,CD20和CD790α阴性;多核巨细胞CD68阳性.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2岁,右侧胸背部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浸润性淡红斑半月余,皮疹缓慢扩大.皮肤科检查:右侧胸背部腋后线肩胛骨下方一5 cm×7 cm边界模糊的浸润性淡红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及中下部胶原纤维束间较多单一核细胞浸润,部分细胞侵入表皮形成Pautrier微脓肿,部分细胞有轻度异形.免疫组化染色:单一核细胞CD3、CD5、CD8、CD45Ro、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均阳性(+),CD4散在阳性(+),CD7、CD20、CD30、CD56、CD68、CD79α、粒酶B均阴性,Ki67阳性>20%,T细胞受体重排检测阴性.诊断:单一损害的间质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20.
报道2例以局部浸润性斑块为主要表现的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并复习相关文献.2例患者均表现为红斑、斑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真皮内淋巴样细胞及巨细胞浸润,患者1免疫组化示CD2、CD3、CD5、CD7阳性,患者2 CD2、CD3、CD4阳性及CD68组织细胞阳性.诊断: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者1口服阿维A及肿块局部浅层X线照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