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3月-2011年6月12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80例患者Hp感染744例,感染率为58.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率为43.9%、慢性萎缩性胃炎为63.8%、慢性胃炎为48.4%、十二指肠溃疡为94.7%、胃溃疡为72.1%、复合性溃疡为100.0%、消化性溃疡为86.1%、胃癌Hp为60.7%,其中消化性溃疡Hp感染最高,慢性胃炎最低.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临床应注意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关系更引起了高度重视.为了解浙江省慈溪市上消化道疾病伴Hp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特点,笔者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643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伴Hp感染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型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提高Hp根除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将Hp分为Ⅰ型和Ⅱ型。取胃粘膜组织进行Hp细菌培养;采用Kirby-baner药敏纸片法对培养出的Hp进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性检测。结果Ⅰ型Hp感染组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Ⅱ型Hp感染组(P0.05);Ⅰ型Hp在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组中的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Ⅰ型Hp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Ⅱ型Hp(P0.05);Ⅰ型与Ⅱ型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都比较高,分别为82.9%和77.8%(P0.01),但2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Ⅰ型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致病因子,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尤其是甲硝唑具有耐药性。Ⅱ型Hp感染少见,且只对甲硝唑耐药明显。根据Hp分型来选择有效药物,有助于临床根除Hp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关系,并比较Hp在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结果 9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感染565例,感染率为57.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癌患者Hp检出率分别为92.5%、40.0%、60.0%,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Hp检出率最高,为92.5%,慢性胃炎患者Hp检出率最低,为40.0%;Hp在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为56.5%,高于其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同时低于其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为40.6%与在胃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率较高,其中消化性溃疡感染率最高,临床应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基因型与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258例胃肠疾病患者,其中慢性胃炎患者112例(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消化性溃疡组)、胃癌患者48例(胃癌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p基因型并分析其在胃肠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基因型与胃肠疾病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消化性溃疡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PGⅠ、PGⅡ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低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G-17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PGⅠ、PGⅡ、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而G-17水平高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消化性溃疡组Hp感染基因型cagA、iceA、baba2占比低于慢性胃炎组(P<0.05),而vacA占比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vacA占比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而iceA占比低于慢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P<0.05);胃癌预后差患者中vacA基因亚型m2占比高于慢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P<0.05)。结论 Hp感染基因型可能影响胃肠疾病病变程度,其中Hp感染基因型vacA亚型m2可能与胃癌不良预后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素E2(PGE2)可以促进局部血流,增加黏液合成,抑制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幽门螺杆菌(Hp)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因子损害胃黏膜,是胃部疾病中首要的致病因子。本实验主要研究了Hp如何通过对PGE2水平变化的影响,而进一步损害胃黏膜,以寻找治疗胃部疾病的新途径。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2~2004年间在本院因胃部疾病就诊并行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为他们检测Hp,选出Hp阳性40例,阴性4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2.5±18.4)岁,其中慢性胃炎54例,消化性溃疡26例。2.检测方法:(1)Hp:14C-呼吸…  相似文献   

7.
1983年Warren Marshall首先从胃炎患者的胃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确认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最受关注和研究最热门的课题,随着抗生素在Hp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耐药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以至Hp根除的难度越来越大.老年患者为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疾病高发的一个特殊群体,进一步了解舟山群岛地区老年患者Hp感染率及其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4C-UBT法检测Hp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1],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预防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2],然而,如何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选择简便、合理、有效的Hp检测方法,仍无一致意见。因此,本研究选择310例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探讨14C-尿素呼吸试验(14C-UBT)法检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Hp感染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胃癌I类致癌原[1]。中国是Hp高感染国家,不同地区人群感染率差异明显。明确H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对防治Hp相关疾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Hp不仅是成人,还是小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用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二联疗法治疗Hp感染,对Hp感染有一定的根治作用,虽花费较低,但疗效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临床推荐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加两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对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临床实践效果和研究中药半夏泻心汤是否能缓解和避免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恶变。方法针对该院收治的200例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随机把他们分成2组,分别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100例患者,中药组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西药组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口服。经治疗3~5周之后,针对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质相对比,2年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结果中药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达92.61%,而西药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仅为86.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缓解和避免消化性溃疡恶变、慢性胃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能够显著缓解PU、CG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能减少Hp感染的发生的几率。而且,分析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对缓解和避免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恶变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行Hp根除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因素对Hp根除率的影响.结果 115例患者中79例患者Hp根除成功,Hp根除率为68.7% (79/115).年龄、吸烟习惯、CYP2C19基因多态性、治疗依从性、阿莫西林药敏、克拉霉素药敏与Hp根除率密切相关(P<0.05),而性别、病变类型、饮酒习惯与Hp根除率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习惯、CYP2C19基因多态性、治疗依从性、克拉霉素药敏是影响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吸烟习惯、CYP2C19基因多态性、治疗依从性、克拉霉素药敏是影响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之为消化性溃疡。近年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其中十二指肠溃疡Hp的感染率90%-100%;胃溃疡感染率80%-90%。因此根除Hp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自2007年3月-2009年1月,观察了由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新三联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1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幽门螺杆菌(Hp)最初称为幽门弯曲菌,是一种含大量尿素酶、呈革兰阴性、弯曲状或螺旋状的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50%的人感染了Hp,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在儿童期获得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疾病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具有共同的致病因素即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但是反流性食管炎中Hp阳性的患者,其病情却较轻。目前,"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模式已经得到多数临床学者认可,在这一系列演变过程中,Hp的感染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起着促进作用。本文从Hp的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方面,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口腔炎症和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与Hp阳性的关系,上述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Hp感染的根除等方面进行综述。本文综述目的是预防Hp的感染,感染后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止其病情反复发作和恶化。而且Hp被根除后慢性胃炎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减轻或恢复正常,消化性溃疡患者愈合加快、复发率降低,随之胃癌的发病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81-98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及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采用四联药物根治性治疗后辅助铋剂模拟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复方铝酸铋颗粒四联根治性治疗10 d,研究组在根治性治疗后给予铋剂模拟剂继续辅助治疗21 d。比较两组患者的Hp根治率、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Hp根治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头晕、黑便药物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患者采用四联药物根治后采用铋剂模拟剂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Hp根治率和临床疗效,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p)的分型以及Hp分型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构成比,评价Hp分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89例确诊消化性溃疡(胃镜确诊)且伴有Hp感染患者血清中与Hp感染相关的抗体.根据检测到的细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等其他Hp抗体,将患者分为Ⅰ型或Ⅱ型Hp感染.结果:在8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Ⅰ型感染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Ⅱ型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9例HpⅠ型感染者中,CagA+VacA双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个CagA/VacA抗体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免疫印迹法对消化性溃疡进行分型,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高发病,其中幽门螺杆菌(Hp)是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1].泮托拉唑是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 PPI)之一,适用于联合用药,而且其不良反应很轻微,易耐受.本研究旨在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 (He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 ,但临床上只有少数 Hp感染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近年来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Hp的 Cag A、Vac A这两个致病基因上。国外文献报道 Vac A基因表达产物为能使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的空泡毒素 ,其中又以 Va-c A s1/ m1型毒素活性最强〔1〕 ,Vac A阳性 Hp菌株感染不仅与溃疡病相关 ,而且可能与溃疡病的治疗效果、预后有关〔2〕。检测了 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 Hp Vac A抗体水平 ,旨在探讨 Vac A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在门诊或病…  相似文献   

20.
<正>幽门螺杆菌(Hp)如今可说是"声名大噪",家喻户晓。对一些疾病阳性者,如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手术后、胃淋巴瘤及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缩、糜烂,不用多费口舌,患者很容易接受Hp根治,甚至主动要求治疗。和10年前比较,不但看到医学知识的普及,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