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它非常重视顺应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来调养精神,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如《灵枢·本神》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金匮真言论》云:“五脏应四时,各有所受。”《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研究注重养生,以脾胃为本,从调养脾胃的角度,实现保养身体、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提出了饮食有节,固护脾胃;锻炼身体,健脾和胃;少思寡欲,调养心脾;顺应四时,起居有常的护脾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3.
养生,又称摄生。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1]。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的变化规律,强调顺应自然,合理的安排生活方式,以求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目的,通过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思想中,养生保健是比较重要的,"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生"就是生命、生长、生存。简单的说,养生的主旨就是健康的保养生命。在养生过程中,应该遵循阴阳五行的变化,然后融合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对养生进行指导,科学的调养身体,保持健康。在中国的养生理念中,非常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认为养生要顺着自然气候的变化,使得身体与自然达到平衡。中医是中国的瑰宝,中医养生更是驰名中外,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喜爱。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对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做了一些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寿命跟基因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日常保养。一些热爱养生的老年人,他们平时会研究一些长命百岁的法子,在健康养生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寿命跟基因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日常保养。一些热爱养生的老年人,他们平时会研究一些长命百岁的法子,在健康饮食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大量研究显示,唱歌对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德国奥格斯堡大学音乐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托纽斯蒂默曼说:经常唱歌的人长  相似文献   

6.
仁者寿     
孔子曰:“仁者寿。”这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潜心领悟人的品质与长寿的关系。明代名医张景岳也主张“欲寿,惟其乐;欲乐,莫过于善”。长寿者多是敦厚、为善之人。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难免发生冲突。如果能以“仁”之心对待矛盾,主动沟通感情,化解冲突,必将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忘却忧愁和烦恼,心身处于健康状态,焉能不长寿芽我们要宽以待人;关心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关心。据报载,美国有一诡计多端的大富豪,突然身患重病,多方医治无效,后听从他人劝告,将自己的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重病竟不治而愈。不管这事真实性如何,却反…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 ,同时 ,他在养生方面也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 ,从道德养生、心理养生、音乐养生、体育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劳逸养生、读书养生、旅游养生等方面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的养生文化。孔子养生理论的核心是致“中和” ;孔子养生理论的特色是“身心并修” ;孔子养生理论的精髓是“仁者寿”。孔子养生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重大贡献 ,也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从正是我国历代医家中杰出的攻下派代表。他的“百病皆邪论”“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其下法“不补之中,有真补者存焉”,以及“中病即止”,补法乃祛邪的辅助,并强调饮食调养,“养生当论食补”,养生防病的理论,在近代防治胆道疾病的临床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巨匠,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养生观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其思想观念闪烁着中国古代先人的高度智慧,研究庄子的养生观对现代人的健康仍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豆“少私寡欲”、“缘督为经”的养生观庄子从同生死、齐万物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生命是由自然变化所产生的,既然自然的造化赋予人以生命,人类就应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庄子·大宗师》开篇就指出:“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  相似文献   

10.
<正>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即保养生命之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是根据生命活动发展规律,采取能保护生命、保养身体、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的方法、手段而进行的自我保健方法。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征象,又是阴阳升降、寒暑更迭的标志。人出生在天地之间,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与人息息相关。养生应顺应四时变化,古代文献中对此也有较多的记载,现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中医顺势思维研究(续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顺势思维与养生养生即保养生命 ,增强体质 ,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形成了顺应自然、养性全神、固护肾精、慎事摄身、饮食调养、动静结合等养生原则及方法 ,顺势思维则贯穿于上述养生原则与方法的多个方面。3.1顺应天时自然之势《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各种生理功能与天地自然变化之间形成了近乎同步的节律性 ,故养生当顺应天时自然变化 ,特别是四时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 ,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理。对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已提出了根…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人有三宝″精、气、神″,即不同运动状态的精微物质能量,养生的目标是保养这″三宝″。中华艺术的瑰宝———书画无疑承担了这种养生期望。本期的做客《魅力人物》两位艺术家不但在书画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更愿以美的作品颐养自己和读者的健康生活———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难以保持心灵的宁静,易产生多种身心隐患。而书画艺术,不但能使人得到艺术追求的精进,还可以起到调节生命节律,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这是因为书画艺术静以修身,俭以养性,身性具养,内外兼修,抓住了健身的主帅。书画家在创作时摒弃世俗中的纷飞杂念,万念归一,心…  相似文献   

13.
《内经》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部古典医学论著,其内容之丰富,论述之精辟,是世界同期古籍医书所难以比拟的。《内经》的养生学说,是找国古代朴素的预防医学学说。何谓“养生”?简言之,就是指导人们应该如何调节生活节律、调养身心,使身体与自然环境互相协调,保持相对平衡,以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儒家为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学派,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在两千余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最官方也是最主流的学派。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其中对于养生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其思想也对中医养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该文讨论儒家的文化思想对于养生的影响,以及儒家的养生方法与特点。儒家的仁学重视人的生命,从孝道出发重视保持身体的健康平安,儒家的中庸思想对于中医的养生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儒家仁者寿的思想提出了道德养生的命题,儒家在饮食起居等方面非常重视养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养生以整体论指导养生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与神的融合,人与社会相适应。新安医家徐春甫对养生尤为重视,将儒、道、释三教中的养生思想与中医传统文化中养生思路相互融合,体现在其顺应自然、啬神养形的调养之理,以及慎医忌药、情志养生的调养之法这四个养生理法中。具体表现为,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养神甚于养形;生病要及时请医生就诊,但应慎用虎狼之剂;老年人通过自我调节使心情舒畅,而子孙敬老也很重要。徐春甫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和四时养生的理法值得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养生一词,早先于先秦诸子著作.作为养生学的“养生”,是保养身心的意思.《荀子·修身篇》:“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灵枢·本神篇》:“故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大凡有关养生的论述中,都是主张减少消耗,避免运动量过度:如在《庄子外篇·在宥》中黄帝和广成子的一段对话:黄帝:“闻吾子达于圣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在.必静必清,无劳汝形,  相似文献   

17.
头发与长寿     
养发护发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挫施,本文从养发的角度来看,古代医家的养生方法.古代医家认为,头发的润泽与枯槁,都与五脏六腑、气血精液有密切的关系.头发以血为本,五脏相关.以心主血脉,肺主皮毛,肾藏精,肝藏血,脾统血,精血同源.人体五脏六腑功能、精液、气血的盛衰都表现在头发上.因此我国古代医家把调养五脏功能,养发护发,作为重要的一种养生长寿方法.养发就是养生,保养头发就是保养了身体,拥入有了健康.满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是身体健康与长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令人惊讶:体弱多病者反而多长寿。其奥秘是:病弱者大多注意锻炼,善于养生。他们痛感自己有病,常珍惜和保养身体,一般能坚持健身运动,不敢懈怠,不像无病者自恃强壮而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新的健康定义,即:“保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目前,道德健康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养生重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今天,我们在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  相似文献   

20.
以中医治未病之养生内涵,根据四时、阴阳变化揭示中医治未病养生的相关理论及"治未病"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治未病干预防治的着眼点在于"消患于未兆""济嬴列以获安"。通过养生健体,消除未起之患的使动、促发因素,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体证合一,实施早起干预、治疗,防止其向疾病的转换。更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来调养精神情志和生活起居,使体健神旺,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最终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养生保健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