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这是一项到2020年在全世界消灭可避免盲的全球行动。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人口的18%。每年在中国约有45万人失明,如果允许目前的趋势继续保持不变,到2020年预期中国的盲人将增加4倍。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白内障治疗中心主任郝进说:“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2.
为了尽快减少全球盲人负担,199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其目标是2020年前全球根治可避免盲。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防盲治盲工作对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我国现有13亿人口,盲人约有600万,占全球失明总数的18%,为全球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防盲治盲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根治可复明性白内障盲的进展缓慢。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出现了专业人才缺乏且分布不平衡、基层眼科服务能力低下、初级眼保健工作薄弱、群众防盲治盲意识不强等问题。防盲治盲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卫生工作和艰巨的社会工作,更是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将防盲治盲提高到人口健康素质高度,从提高人口健康素质高度来研究防盲治盲。协同各级卫生部门以及国际、国内民间防盲组织一道积极推动"视觉2020"在中国的开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益并与政府、社会团体联动的防盲治盲新体制、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仅在2006年,全球就有1000万个癌症新患者,其中有430万人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癌症的发  相似文献   

5.
李莉 《广西医学》2006,28(3):443-445
防盲治盲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眼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防盲任务较繁重的国家之一.1984年的全国眼病普查显示我国盲的患病率为0.43%~0.56%,估计全国至少有670万盲人[1],其中白内障是首要的致盲病因,约占各地盲人总数的41.1%[2],白内障盲的积存量约为300余万人.1987年我国政府对防盲治盲工作修订了计划,防盲治盲的重点为白内障盲的筛查和手术复明.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手术及人工晶状体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少健 《广西医学》2004,26(2):155-156
白内障占致盲原因之首,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千万患者因白内障而失明。我国的盲人中约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估计积存的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约200多万人。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盲人约为40万人,随着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目前白内障无特殊的预防方法,白内障致盲的人数还会增加。但通过手术治疗,可  相似文献   

7.
刘晓洁  王黎明 《重庆医学》2013,(22):2689-2690
中国目前盲人中约50%是由白内障引起的,每年新增白内障盲人约40万,随着人口增加和老龄化,这一数字还会增加。因此,根治白内障盲是中国开展防盲、治盲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应当尽快地实现大量、高质和低价治疗白内障盲的目标。要提高控制和消除白内障致盲的能力,不单追求手术数量,更要提高白内障盲手术质量和效率。除了要求先进的  相似文献   

8.
张惠成  张红旭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24-1326
青光眼是全球排第二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提示,到2020年,全球约有8000万青光眼患者,中国有2200万青光眼患者。广东斗门、新会;北京顺义等地区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非选择人群的原发性青光眼致盲率约为10%,由此计算,到2020年我国将有220万青光眼致盲患者,因此我国青光眼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估计为635万,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约各占一半,中国每年约有新病例l34万”。“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癌症,据八十年代中期部分省、市、县的资料估算,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约为90万人。  相似文献   

10.
今天,全世界估计有1.8亿人患有视觉残疾,其中有4 000万至45 000万人失明。按照定义,他们不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行走。他们通常需要职业和/或社会支持。就全球而言,盲症对世界经济造成损失约为250亿美元。失明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它也是各国面临的一个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因为世界上每10个盲人中就有9个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事实上,大约60%的盲人居住在南撒哈拉非洲、中国和印度。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手术及人工晶状体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占致盲原因之首,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千万患者因白内障而失明.我国的盲人中约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估计积存的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约200多万人.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盲人约为40万人,随着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目前白内障无特殊的预防方法,白内障致盲的人数还会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世界糖尿病日”(每年11月14日)来临之际,我们来讲讲有关糖尿病急症的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当今世界上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5000余万人。据WHO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将会有2.4亿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193万人被新确诊为结直肠癌,占全球新确诊癌症人数的9.7%。在2020年,中国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结直肠癌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因此,深入了解结直...  相似文献   

14.
管忠震 《广西医学》2005,27(4):461-461
当今全球每年新发肿瘤病人约1000多万,600多万人死于肿瘤。我国每年约130万人死于癌症。WHO预测:到2020年,全球每年还将新增2000万肿瘤患者,因此抗癌斗争仍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肿瘤是当今医学领域中重点研究的重要课题,各国医学家都在竭尽心机,苦苦探索和研究治疗“癌症”方法,都把攻克“癌症”列为一项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资讯窗     
声音 世界卫生组织: “制止慢性病的全球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预防慢性 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说,预防 慢性病的全球行动到2015年可拯救本 来将死亡的3600万人的生命。目前, 慢性病是世界上最首要的死亡原因, 其影响在稳步增大。报告预测,每年 约有1700万人因慢性病的全球流行过  相似文献   

16.
魏华莉  向阳 《中级医刊》2010,(10):26-29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列第二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则居首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有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每年死于宫颈癌的患者约20万人。我国每年死于宫颈癌的患者约5万人。近年发现宫颈癌有年轻化趋势,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1年报告,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资料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核病在全世界开始回潮并有蔓延之势头。发病率持续增加,目前全球约有结核病人2000万,新发病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97年为800万,2002年为950万,预计2005年将达到1100万。我国是世界结核病的主要受害国,结核病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高达到600万,年新发病  相似文献   

18.
基因芯片技术在分支杆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核病一直是发展中国家较严重的传染病 ,1 985年以来艾滋病的流行、结核感染者的涌入和贫困等原因使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结核病发病率呈回升趋势。目前全世界有结核病人约 2 0 0 0万 ,每年新增结核病人 80 0~ 1 0 0 0万 ,每年死亡人数约 3 0 0万。 1 993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史无前例地宣布处于“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 ,1 998年又重申遏制结核病的行动刻不容缓。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和耐药情况也相当严重 ,是全球 2 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结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印度。 2 0 0 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初步结果表…  相似文献   

19.
10月3日,在上海特奥会期间举行的智障人士福利全球政策高峰论坛上,中国残联理事长、上海特奥会组委会副主席汤小泉说,目前,全世界约有1.9亿智障人士,其中,中国有984万人。到2006年底,我国已有62万特奥运动员,全球的特奥运动员中国占近1/4。国际特奥会宣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特奥运动发展最快的国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俗称“痨病”,是人类长期的掠夺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随着抗菌素的发现。。白色瘟疫”不再肆虐人类,人类在结核病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然而,由于结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和社会因素。加之近20年来各国对结核病的忽视,使结核病的流行重新加剧。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决定将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史无前例的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1998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第一次作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世界卫生组织重申“遏制结核病的行动刻不容缓”。其目的旨在增强全世界各层次人群对结核病的关注,以期消灭结核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