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进展概括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进展。结果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抗茵作用以外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结论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茵谱扩大,半衰期延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对CAP常见病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特点、耐药性以及各国指南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的规定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与结论:应根据当地CAP病原体及耐药菌流行病学资料,合理选择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肺炎链球菌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尤为严重。从流行病学现况、耐药原因分析、耐药机制、耐药的临床意义,以及多重耐药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肺炎链球菌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前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对577例住院治疗的CAP患儿住院前后应用抗生素的种类、药物更换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77例患儿中,住院前231例(40.0%)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326例(56.5%)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0例(3.7%)应用其它种类抗生素;住院后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儿中有118例(51.1%)更换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74例(32.0%)更换为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患儿中有236例(73.3%)更换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39例(11.9%)更换为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57例(27.2%)患儿联合应用了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67例(11.6%)患儿抗生素的更换过早.联合应用抗生素组的住院天数、临床治愈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CAP治疗中,院内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受院前抗生素使用种类的影响,未获得病原学证据前,应避免频繁更换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慢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的干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晓艳  周向东 《中国药业》2004,13(11):25-26
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慢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的干预机制.方法:利用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对其进行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持续给药干预,采用底物检测法、 ELISA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气道黏蛋白5AC(MUC5AC)含量和 MUC5AC mRNA的表达.结果: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干预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阿奇霉素的作用又弱于红霉素和克拉霉素(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黏液抑制性调理作用可能是由于其内在化于中性粒细胞抑制 NE释放而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仅次于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1993年作者等曾综述其梗概,本文仅就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最近的进展做一简要评述。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1.1 与其他抗生素、抗菌药相比,大环内酯 类抗生素具有以下特征 (1)对一般细菌引起的呼吸器官感染很有用。 (2)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的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军团菌(Leogionella)等有效。  相似文献   

7.
杨奕  张峰  毕小玲 《药学进展》2012,36(2):49-56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导致其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对其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设计出抗菌活性更强且不易诱导耐药性的新型抗生素。综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机制及构效关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菌种选育,发酵和生物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以大内酯环为骨架,连有1~3个糖分子的抗生物质,主要由链霉菌、小单孢菌和糖多孢菌产生。从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用于临床至今已有40多年,在这期间已发现了近百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最重要且已商业化的品种(不包括半合成产品)只有红霉素、螺旋霉素、泰乐星、吉他霉素、麦迪霉素和交沙霉素等。本文重点就已工业化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菌种、发酵和生物合成方面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张涛  姜凤超 《药学进展》2006,30(4):150-157
综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发展及作用机制以及氮杂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研究进展。作为新一代半合成大环内酯类衍生物,氮杂内酯具有抗菌谱广、药物动力学性质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最为有效的药物[1-3]。肺炎链球菌属于CAP的重要病原体,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有很高的耐药性,并且耐药问题日渐明显[4-9],近10余年十分突出,应加强重视。为此,有必要加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链球菌(Macrolide-resistant Streptoco-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的有效辅助治疗,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320例患者,依随机的原则分为4组,A组共80例,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B组共80例,术后辅以放疗,C组共80例,术后辅以化疗,D组共80例,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观察各组的疗效及术后生存率。结果术后1年随访,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别;术后2年随访,D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A、B、C组;术后5年随访,D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A、B、C组,B、C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进行放、化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中可以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完善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相关方法和拟定标准方法,对复方乙酰水杨酸片拟定的质控项目进行检验,建立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HPLC同时测定HPLC鉴别(1)、游离水杨酸、溶出度、含量均匀度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同时以3个主成分为目...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患者自杀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的相关问题。方法调查80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记录自杀相关问题及相应临床资料。结果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意念、自杀意图、自杀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8.7%、52.5%和27.5%。女性患者自杀行为明显多于男性。精神疾病家族史、自杀家族史均与自杀行为关系密切。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多的自杀问题,特别对病程长、多次住院、具有精神疾病或自杀家族史者,更是自杀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研究   总被引:72,自引:6,他引:72  
目的 建立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 )和模型组 (n =2 0 )。对照组喂普通饲料 ,模型组喂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灌胃 (10ml·kg-1)。动态观察一般情况和血清TG、TC、ALT、AST、MDA、SOD和肝脏TG、TC、MDA、SOD的变化 ,并行病理检查。结果  1wk后 ,模型组血清TG和TC明显高于正常组 ,形成了高脂血症模型。 2wk后 ,随机处死模型中的 10只 ,与正常组相比 ,发现血清TG、TC、ALT和肝脏MDA均明显升高 ,而肝脏SOD则明显降低 ,病理显示有 2只轻度脂肪变性。在第 3wk处死剩余动物 ,发现肝指数、血清脂质、ALT、AST、MDA和肝脏TG、MDA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而SOD则明显降低 ;光镜下所见模型组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 ,并有炎症病灶。结论 通过 1wk脂肪乳剂的喂养 ,形成了高脂血症模型 ;继续给予脂肪乳剂 ,2wk后形成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培养病原菌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常规方法收集2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痰液,采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70份标本分离出细菌162株,G-杆菌96株占59.26%,G+球菌56株占34.57%,真菌10株占6.17%。在G-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性高,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本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病因以G-杆菌感染为主,G+球菌次之。G-杆菌对亚胺培南普遍敏感,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鼓室内注入庆大霉素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 ( Meniere病 )远期疗效。方法 :对 40例患者 ( 4 5耳次 )的症状、检查结果、术后随诊 2 a~ 10 a的疗效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典型三症同时出现者 2 0例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者 12例 ,耳聋 8例。听功能检查 :纯音测听中、重度受损者 3 4例占 85 % ,Ecoch G— SP/AP≥ 0 .3 7者占 77.5 % ,甘油试验阳性者 72 .5 % ;患侧半规管功能低下者占 87.5 %。结果 :眩晕完全控制 3 2耳 ( 71.1% ) ,次完全控制 9耳 ( 2 0 .0% )。听力好转者 0耳次 ,不变 3 0耳次 ,恶化者 15耳次。结论 :手术治疗控制眩晕有效率为 91.1%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翟晓波  卢爱国 《中国药师》2004,7(8):575-577
目的: 探讨5-Fu联用MMC治疗大肠癌的体外药敏性及与临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用MTT法测定联合化疗方案5-Fu MMC对96例Dukes B,C期大肠癌的体外敏感性,统计其协同、相加、拮抗作用的发生率,用双盲法调查临床联用5-Fu和MMC 治疗大肠癌的疗效,统计术后3 a复发率.结果: 88例大肠癌中联合用药方案体外检测结果存在拮抗、相加、协同作用.42例联合用药中,有15例体外检测结果发生拮抗作用,其中8例3 a内复发;有27例体外检测结果发生协同、相加作用,其中仅有5例3 a内复发,前者复发率大于后者,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5-Fu与MMC体外发生协同或相加作用组的联合化疗疗效优于体外发生拮抗作用组.  相似文献   

18.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和进展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建华  舒跃民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43-1744
目的探讨影响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和进展的主要因素。方法初次收治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共150例,获得随访120例,对可能影响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因素(如病理特点、治疗方案等)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84.7个月。3、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7.5%和36.7%,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肿瘤数量、肿瘤复发情况,而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和肿瘤复发情况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3、5年的进展率分别为9.2%和17.5%,影响进展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肿瘤数量、肿瘤复发情况,而肿瘤病理分级是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肿瘤数量、肿瘤复发情况均是影响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泽降脂颗粒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取雄性青紫蓝杂种健康家兔100只,体重1.5~2.5 kg。实验前,将家兔用普通饲料喂养7天,随即自家兔耳缘静脉取血,分别测定其TC、TG、LDL-ch和HDL-ch含量,并推算出VLDL-ch及TC/HDL-ch比值。根据家兔血脂水平及体重,将家兔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始终给予家兔固体饲料。其它各组换用高脂饲料(含胆固醇0.5%、猪油5%、家兔固体饲料94.5%)。第3~5组于改用高脂饲料的同时,分别掺饲低、中、高三个剂量的葛泽降脂颗粒,每日一次,共用4周。第6~8组于改用高脂饲料的第5周起开始掺饲低、中、高三个剂量的葛泽降脂颗粒,第10组同步掺饲阳性对照药非诺贝特30 mg.kg-1,每日一次,共用4周。第9组于改用高脂料的同时掺饲阳性对照药非诺贝特30 mg.kg-1,每日1次。第3~5组及第9组为用药4周,然后停药,继续观察4周。第2组持续掺饲给予高脂饲料作为高脂血症模型组。于改换高脂饲料的第2、4、6、8周末,禁食12 h后自耳部取血,分别测定TG、TC、LDL-C、HDL-C及推算出VLDL-C及TC/HDL-C比值。结果 对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模型,葛泽降脂颗粒不仅在预防给药时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升高,提高HDL-c含量。在治疗给药时,对高脂血症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葛泽降脂颗粒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2017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变迁及流行特征,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采用Vitek 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测定,使用Whonet 5.6软件及SPSS 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2和blaNDM-1;对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目的产物经基因测序和BLAST网上比对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2015-2017年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菌株4076株。其中,CRKP 831株,占比为20.4%,CRKP主要来源为痰、尿、血,以腹腔引流液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为22.4%~55.5%;3年间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9.3%、24.2%和22.4%,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8.5%、23.1%和21.2%。CRKP对所测试全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氨基糖苷类、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替坦对CRKP相对敏感,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90%,CS-KP对所测试全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40%;2016年神经外科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由2015年3%上升至8%,集中在重症监护室(ICU),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均为blaKPC-2型,选取神经外科ICU 10d内分离的5株CRKP进行MLST分型,均属于STll型。结论 3年间我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的变化及2016年在神经外科ICU病房出现的克隆传播,提示我们需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控制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