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调查深圳市各类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流行情况及宫颈感染(淋病和衣原体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索阴道分泌物病征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分别针对深圳市三种不同类型的育龄妇女共4744名(其中3895名一般人群。438名有症状的妇科和性病门诊就诊者和411名高危人群)进行了妇科检查和各种RTI的实验室诊断调查,其中淋球菌和衣原体用PCR方法检测,同时使用结构式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婚育史,生殖道感染相关行为等,分析宫颈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症状和体征,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阴道分泌物的病征处理方案的形成和可行性。结果 深圳市一般人群中有27.6%的妇女患有至少一种生殖道感染。宫颈感染率为5.0%,分析发现近3个月有新性伴(OR=1.6,95%CI:1.1-2.4),有人工流产史(OR=1.6,95%CI:1.1-2.4)。年龄小于25岁(OR=1.6,95%CI:1.1-2.4),有人工流产史(OR=1.6,95%CI:1.1-2.4)。年龄小于25岁(OR=1.6,95%CI:1.1-2.4)。有人工流产史(OR=1.6,95%CI:1.1-2.4)。年龄小于25岁(OR=1.6,95%CI:1.1-2.4)和不使用避孕套(OR=1.7,95%CI:1.1-2.4)是宫颈感染的危险因素,危险评估和阴道分泌物异常体征对宫颈感染的灵敏度为63.8%,特异度为55.1%。阳性预测值为7.0%。结论 深圳市三类育龄妇女RTI感染均较多,其中高危人群的患病率最高,其次是门诊就诊人群。宫颈感染病征处理在一般人群中使用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妇女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南圆  于红  王蓓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520-3522
[目的]了解妇女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 hominis,Mh)的致病力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生物学特征及其他相关情况;妇科检查阴道、宫颈情况,取相应分泌物分别进行相关病原体实验室检查;用SAS8.2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判断. [结果]妇女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达85.2%,支原体与妇科常见病原体的合并感染率达90.7%,各年龄组均有较高的支原体感染率;阴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中支原体感染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25岁、性生活频率高. [结论]妇女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Uu,尤其是Mh对妇女生殖道感染的致病作用不容忽视.防治支原体感染,应加强卫生宣教,保护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女性阴道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生理盐水涂片法、生化检测428例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统计阴道感染率及其感染类型,分析清洁度分级、年龄、流产与否、初次性交年龄等对阴道感染的影响和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阴道感染280例,感染率65.42%。混合感染占12.50%;单一感染中细菌性阴道病(BV)最多,占34.28%;其次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VVC),占28.57%。阴道清洁度Ⅰ~Ⅱ度感染率显著低于Ⅲ~Ⅳ度(P<0.05);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0岁、初次性交年龄≤23岁、流产次数≥2次、分娩次数≥2次、性伴侣≥2个、不使用避孕套。结论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率较高,其中细菌性阴道病比较常见,其发生与女性初次性交年龄小、流产次数多、不使用避孕套等有关,需加强健康宣教及阴道感染普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类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本院HPV感染检测患者2 042例,依据检测结果分为宫颈癌组(1 164例)、宫颈癌前病变组(444例)、宫颈细胞学正常组(434例)3组。统计分析3组一般资料、HPV感染类型,并统计分析3组不同年龄、民族患者的HPV感染情况,分析3组主要感染类型分布情况,统计分析宫颈癌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HPV感染类型。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年龄≤35岁比率低于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细胞学正常组,>35岁比率高于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细胞学正常组(P<0.05)。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组患者的HPV感染率均高于宫颈细胞学正常组(P<0.05),其中宫颈癌组患者的HPV多重感染率低于宫颈癌前病变组(P<0.05),高于宫颈细胞学正常组(P<0.05)。宫颈癌组年龄>35岁患者的HPV感染率高于≤35岁患者(P<0.05),宫颈细胞学正常组年龄>35岁患者的HPV感染率低于≤35岁患者(P<0.05)。宫颈癌组患者的主要感染类型为HPV16、HP...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阴道残端感染的影响因素和防控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8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和统计所有研究对象阴道残端感染率,并引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阴道残端感染的危险因素且制定相应预防对策。结果 282例研究对象中阴道残端感染者18例,感染率为6.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者感染率为3.57%,≥60岁者感染率为7.58%)、合并糖尿病(合并者感染率为13.56%,未合并者感染率为4.48%)、合并宫颈HPV感染(合并者感染率为9.52%,未合并者感染率为6.13%)、宫腔侵入操作史(有宫腔侵入操作史者感染率为25.00%,无宫腔侵入操作史者感染率为4.33%)、阴道准备状况(良好者感染率为4.83%,未合并者感染率为38.46%)、手术时间(<1 h者感染率为4.67%,≥1 h者感染率为24.00%)、术中出血量(<300 ml者感染率为4.20%,≥300 ml者感染率为18.18%)及阴道清洁度(正常者感染率为3.53%...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甘肃省宫颈癌高发区妇女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05年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0~49岁、有性生活史的农村女性人群进行HPV感染状况调查、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测及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所有女性按年龄分层入组,进行问卷调查、宫颈脱落细胞采集、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HPV。结果:2 052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7.89%(168/2 052),其中,宫颈正常人群HPV感染率为5.49%(108/1 968),CINⅠ妇女HPV感染率为47.06%(16/34),CINⅡ及以上病变的妇女HPV感染率为78.13%(25/32)。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增加,HPV感染率明显上升(χ2=17.996,P<0.001)。HPV感染与丈夫婚外性行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尿路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武都区30~49岁妇女中HPV感染率为7.89%;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的增加,HPV感染率增加;影响HPV感染率的危险因素有丈夫婚外性行为、妇女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尿路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并分析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宫颈病变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2016年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0例宫颈病变和80例正常宫颈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正常宫颈人群和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差异,分析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类型差异,并对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宫颈人群的HPV感染率(21.25%)显著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型、CINⅡ型、CINⅢ型、宫颈腺癌、宫颈鳞癌及其他病变类型的宫颈病变患者的感染率(P0.05);CINⅠ型、CINⅡ型、CINⅢ型、宫颈腺癌、宫颈鳞癌及其他病变类型的宫颈病变患者的单一型HPV感染率显著高于混合型HPV感染率(P0.05);年龄、文化程度和初次性生活年龄是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各种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且病变程度越严重患者感染率越高,年龄、文化程度和初次性生活年龄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防治宫颈病变应重视HPV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重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全市各区的抽样点的居民进行华支睾吸虫、广州管圆线虫血清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华支睾吸虫血清学阳性者加做病原学检查。结果共检测血清1 671份,总感染率为14.18%;男性感染率为17.00%,女性为10.94%;31~40岁人群感染率最高为19.71%,20岁以下年龄组最低为7.89%;个体私营人群感染率最高为20.25%,学生及儿童感染率最低为8.28%;初中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最高为18.1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最低为10.0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男性、文化程度较低、吃鱼生是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生熟砧板分开、饭前便后洗手及知晓寄生虫病健康危害为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深圳市居民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有上升趋势,文化程度和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要发挥现代传媒手段,大力倡导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人群宫颈病变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的病人,进行宫颈脱落细胞、阴道镜、宫颈组织病理等诊断方法,分析宫颈疾病的类型、发病年龄、HPV感染率以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患病率。结果: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人群高发的宫颈炎性病变2 719例(其中含HPV感染386例),宫颈良性肿瘤56例,宫颈畸形2例,CIN 206例,宫颈癌23例。宫颈良性病变的HPV感染率为14.20%,CIN和宫颈癌HPV感染率为60.70%,经χ2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宫颈良性病变者平均年龄31.68岁,宫颈癌平均年龄为44.9岁,CINⅠ为31.82岁,CINⅡ为32.32岁,CINⅢ为34.56岁。宫颈HPV感染以20~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高峰年龄为31~44岁,相对HPV感染推后约10~15年。结论:积极诊治宫颈炎性病变,HPV阳性者进行严格的宫颈癌筛查,31~44岁年龄段是宫颈门诊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跨境婚姻人群HCV的感染状况以及相关因素。  方法  横断面研究。2017年5月1日―2018年6月30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并抽5 ml血72 h内检测HCV抗体。  结果  共调查35 188人,其中31 948人接受了HCV抗体检测,阳性770人,阳性率2.41%,其中中国籍调查对象HCV感染率为3.42%(518/17 150),缅籍调查对象的感染率为1.50%(252/16 798)。男性HCV感染率为3.64%,高于女性的1.33%。景颇族男性的感染率高于其他民族,为7.08%。男性静脉注射吸毒者HCV感染率高达85.23%。有过非婚非商业性行为的女性HCV感染率为29.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跨境婚姻人群男性感染HCV的危险因素为:年龄≥30岁、少数民族、吸毒史、非婚性行为史以及HIV感染,女性感染HCV的危险因素为:年龄≥30岁、景颇族、吸毒史、非婚非商业性行为史和HIV感染。  结论  德宏州跨境婚姻人群HC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需要进一步加强吸毒人群HCV检测与丙型肝炎知识宣传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未婚女性流动人口性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未婚女性流动人口性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取1854名未婚女性流动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应用统一的"外来务工未婚女性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性行为发生率为12.4%,其平均年龄为(24.2±4.5)岁。其中人工流产率为29.9%。发生过性行为者其自我报告的生殖道感染症状、阴道炎,盆腔炎的比例高于未发生者,分别为46.8%、37.0%和9.2%。结论:全社会及有关部门应重视未婚女性流动人口的性健康状况,为其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以降婚前性行为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18 569例城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1年1月~2002年6月对18569例妇女进行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为47.75%;生殖道感染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密切相关,而且影响妇女妊娠结局。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对妇女要加大卫生、保健、避孕等知识宣传,定期进行普查普治,以降低生殖道感染率,促进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3.
谭唯  刘少础  赵锦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09-14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AIDS病例经异性性传播方式的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深圳市2016—2018年新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18年,深圳市新报告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共2 935例,平均年龄(38.1±12.7)岁,男性病例占79.5%,未婚占46.7%,流动人口占83.7%。异性性传播方式中非商业非婚性传播占61.8%,商业性传播占30.7%。不同性别、年龄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的HIV/AIDS病例经异性性传播感染HIV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深圳市异性性传播方式以非商业非婚性传播为主。今后应重点关注非商业非婚性传播,扩大艾滋病宣传教育范围,并对不同特征的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HIV经异性性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居民死亡原因,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罗湖区2001年的死因资料。结果:2001年罗湖区年死亡率为25.09/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莽代谢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这五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64.4%。结论:深圳罗湖区居民健康状况良好,死亡率较低,应注重加强对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宝安区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现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生殖健康水平的因素,为进一步制订生殖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3所工厂内未婚女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0.7%的未婚女工知晓1种或以上避孕方法,19.2%的女工知晓3种或以上避孕方法,避孕方法的知晓与年龄、学历、是否有男伴以及外出务工时间有关;对性病的知晓率为58.5%,影响未婚女工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的因素有学历、外出务工时间及是否有男伴;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50.6%的女工持反对态度,态度影响因素有年龄、外出务工时间及是否有男伴;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6.1%,与年龄、务工时间及是否有男伴有关。结论未婚女工缺乏相关生殖健康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不良性行为发生率较高,相关部门应开展综合干预措施,提高未婚女工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生殖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 254例孕前妇女进行生殖保健相关知识及病史调查,同时进行生殖系统疾病检查。结果:南京地区计划怀孕前妇女避孕知识、性保健知识、优生优育知识得分较高;生殖器官疾病防治相关知识有待提高;不良孕产史发生率较高,为11.16%,年龄大、文化程度高、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及有家族遗传史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定期体检、计划妊娠是保护因素;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患病率为37.40%,年龄大、有RTI自觉症状、怀孕次数多、丈夫有其他性伴为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和卫生习惯好为保护因素。结论:加强孕前妇女健康教育,普及生殖卫生知识,纠正城市女性卫生防护的误区;定期体检、计划妊娠、强化心理保健,预防生殖道感染,可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妇女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其发病特点是性从业者为性传播疾病的高危群体。一般群体中,农村人口集中的西部地区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民工的流动性增大了西部农村妇女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几率。有些疾病则难以治愈,甚至产生耐药,如淋球菌的感染即属于此类。国外难治性淋球菌感染的报道资料较多,西欧地区12个国家首次淋球菌联合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及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城市均有报道,但目前有的疾病甚至无治愈手段,如艾滋病。因此,研究者从阻断性传播疾病传播环节的预防方面提出设想并进行试验,并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考虑出发,提出了妇女性传播疾病的综合防治干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丽珠  杨振发  房思宁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1014-1014,1018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我市罗湖区某中学,随机选择高二级中学生2个班进行无记名自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在104份有效问卷中显示,艾滋病答对率平均为79.9%,除了属非传播途径的个别问题外,3个传播途径的认知正确率达到73.1%~88.5%;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较高;但仅有50.2%和46.3%对婚前性行为和网恋持反对态度。结论:深圳市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有某些不足,性观念持较开放态度。提议今后对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对有关信息加以全面系统改进,结合生殖健康内容教育学生如何避免性途径的AIDS感染。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流动人口生殖道感染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流动人口生殖道感染相关就医行为,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深圳市盐田、罗湖、福田3个区采用三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6~49岁有性生活的流动人口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运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956人,17.68%对象自述近1年出现过生殖道感染症状;出现症状时64.50%对象"直接到医院诊疗",21.30%对象"自己到药店买药治疗",其他为到私人诊所或不处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象的生殖道感染知识得分、性伴总数、安全套使用及接受生殖道感染相关宣教服务等与就医行为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知识得分<60分者比较,知识得分>60分者去医院就医的比例较高(OR=2.44,P=0.0088)。与只有1个性伴者相比,≥2个性伴的对象就医比例较高(OR=3.32,P=0.0214);与不使用安全套者相比,使用安全套的对象就医比例较低(OR=0.65,P=0.0175);与未接受过宣教服务的对象相比,接受过相关宣教服务的对象就医比例较高(OR=2.18,P=0.0145)。结论及建议:深圳市流动人口中,自述生殖道感染后就医行为不容乐观,建议今后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流动人口中进行生殖道感染以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咨询与服务,提高这一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从而改变其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