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S)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2例发生内瘘侧中心静脉闭塞的患者,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行介入治疗,观察并统计手术情况、血管再通率及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成功行PTA治疗38例,再通率90.5%(38/42),其中30例因PTA术后造影提示狭窄程度仍大于30%,行狭窄段血管内支架置入,共放置血管内支架32枚。术后患者肿胀快速消退,内瘘可以正常使用。结论 PTA及PTS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侧中心静脉闭塞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起效快、保留内瘘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微循环学杂志》2020,(3):33-35
目的:探究踝肱指数(ABI)对糖尿病足Wagner3级创面预后良好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10月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足Wagner3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合并下肢缺血需要并同意手术的45例患者7天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依据入院7天后(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ABI指标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47),ABI≥0.7;B组(n=25),ABI<0.7。记录患者创面预后良好时间,并比较差异。结果:行PTAS或PTA治疗的45例患者术后ABI明显改善(0.41±0.09 vs 0.75±0.10,P<0.01),A组患者创面预后良好时间明显短于B组(0.56±0.24 vs 3.52±2.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患者ABI,ABI与糖尿病足创面预后良好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RAS)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3例大动脉炎、5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病变患者先行经皮腔内肾血管球囊成形术(PTRA),然后放置支架。结果8例患者PTRA 支架植入术均成功,血压完全恢复正常5例,部分下降3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TRA 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效果满意,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为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DSA血管造影汪实有颈内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72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3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癫痫发作;3例血管痉挛;2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5例出现其它部位出血。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冠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反复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当地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术后7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栓形成,使用球囊反复高压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开通血管,术后7d又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次血栓形成,查氯吡格雷抵抗试验阳性,改变抗凝方案7d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 冠脉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原因较多,但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抗凝治疗是减少介入术后血栓形成的关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所有患者均给予脑保护装置)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患者2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造影复查,所有患者颅内血管供血状况改善.术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20例术后随访1~18月,术后3月时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无脑梗死及脑出血发生,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介入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药物治疗,介入组采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观察比较2组术后12周、24周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无痛最大行走距离的变化情况。结果介入组在术后12周和24周的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无痛最大行走距离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24周与12周比较,各项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临床可行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闭塞,进行了一侧颈动脉闭塞病变再通术;1例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左侧颈动脉闭塞,对右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作为介入性治疗手段对动脉粥样硬化(AS)狭窄的病变进行扩张,尽管其临床成功率不断提高,但成功的PTA及术后6个月内原扩张部位出现的再狭窄(RS)的机制仍不甚清楚。本研究用家兔制做成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狭窄病变进行PTA,以探讨PTA及术后RS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FIR)照射对动静脉内瘘(AVF)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的远期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行PT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60.3岁。行PTA手术,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FIR照射。比较2组术后1、3、6、12个月AVF功能及通畅率,超声测量比较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狭窄处血管壁厚度及内径。结果 23例患者中22例手术成功,成功率95.7%。再排除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实际参与研究的患者对照组11例,观察组10例。术后6个月与12个月观察组血管通路通畅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0.0%vs 36.4%、70.0%vs 18.2%;P0.05)。术后1、3、6、12个月观察组狭窄处血管壁厚度及内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持续FIR照射可抑制PTA术后扩张的静脉血管收缩,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内膜增生,提升PTA术后AVF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1.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军  高涌 《解剖与临床》2009,14(2):116-11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40例(44条肢体),包括髂动脉病变18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PTA)6例,内置支架术(PTA+stenting)12例;股浅动脉病变13例,其中PTA5例,PTA+stenting8例;腘动脉病变2例,行PTA治疗;膝下动脉病变7例,单纯deep球囊扩张,不放置支架。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髂动脉18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股浅动脉13例,11例获得成功,1例致血栓形成取栓治疗成功,1例介入失败转为人工血管转流手术;腘动脉2例获得成功;膝下动脉7例中5例获得成功。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操作简单,短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及针刺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在高压氧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及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MMSE评分、脑电图变化。结果研究组简易智能精神量表评分及脑电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能明显改善MMSE评分且脑电图异常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在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及针刺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早期干预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早期干预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方法将32例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病例随机编号,分为二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都给予NBNA评分一次,两组均给予同样高胆红素血症常规治疗(包括光疗、药物或换血疗法等),治疗组同时配合婴儿高压氧舱治疗,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高压氧每完成一个疗程后即进行NB-NA评分,如于正常范围(〉35分)则终止高压氧治疗;如NBNA评分异常(≤35分),则继续高压氧下一个疗程,高压氧总疗程为1-2个周期。两组出院时均进行一次NBNA评分。结果早期配合高压氧治疗NBNA评分异常的高胆红素血症在咯咯声反应、红球的反应、围巾征、腘窝角4项与仅予高胆红素血症常规治疗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早期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行为能力影响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肢体创伤术后促进组织修复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268例肢体创伤术后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13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132例,采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73.48%,高于对照组的57.35%(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为22.72%,高于对照组的19.12%(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结论肢体创伤术后辅助高压氧治疗,可明显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及感染,改善微循环,减轻组织水肿,促进创伤肢体愈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机辅助高压氧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高压氧辅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求提高患者愈后效果,减少致残率。方法将152例不同类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其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时的病程时间不同分为A组(72例)和B组(80例)。A组于伤后1个月内行高压氧辅助治疗,B组于伤后1个月后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意识的恢复、伤残程度的改善和临床治愈率、好转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是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提倡早期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6.
崔阳 《解剖学杂志》2021,44(3):204-205
目的:探究高压氧治疗对癫痫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 达及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6 只成年健康SD大鼠进行编号,1 ~ 12 号 实验动物为空白对照组,剩余动物接受匹罗卡品建立癫痫模型,根据Racine 评分作为完成标准,随机选取12 只 接受高压氧治疗,利用ELISA 法检测实验动物血清IL-1β、IL-2、IL-8、TNF-α 表达水平,利用免疫印迹和免疫 荧光染色检测实验动物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蛋白Bax 和Bcl-2 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癫痫模型组大鼠 血清IL-1β、IL-8、TNF-α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IL-2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经过高压氧治疗后,与癫痫模型组相比, 实验大鼠血清IL-1β、IL-8、TNF-α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2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癫痫模型组促凋亡蛋白Bax 表达显著升高,而抗凋亡蛋白Bcl-2 表达显著下降,经过 高压氧治疗后,Bax 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而Bcl-2 蛋白水平显著上调。结论:高压氧治疗可减少癫痫大鼠血清IL- 1β、IL-8、TNF-α 的表达,增加IL-2 的表达, Bax 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而Bcl-2 蛋白水平显著上调,因此本研究可作 为高压氧治疗癫痫病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压氧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脂质过氧化物(LPO)、血管 紧张素转化酶(ACE)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高压氧组;模 型组和高压氧组行精索静脉曲张手术造模,假手术组仅手术而不造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手术或造模成功后 正常饲养,高压氧组采用高压氧进行干预治疗;取睾丸计重,行TUNEL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用免疫印迹 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睾丸组织中HIF-1α、LPO、ACE及其mRNA表达;用ELISA 检测试剂盒测定睾丸组 织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ACE表达水平。结果:高压氧组大鼠左侧、右侧和两侧 睾丸质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高压氧组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睾丸组织LPO表达水平明显低于 模型组,而SOD、CAT、ACE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高压氧组大鼠睾丸组织HIF-1α、LPO蛋白和mRNA 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ACE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高压氧对雄性SD大鼠精索静脉曲张干 预后可有效调节大鼠睾丸组织中HIF-1α、LPO和ACE的表达,进而减少睾丸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青岛市传染病医院65例非乙型、丙型肝炎急性肝损害重度黄疸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9.39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8.12岁。对照组32例患者只给予药物综合治疗,治疗组33例患者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性(PTA)、血常规、电解质及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的肝功能、PTA等并追踪近期转归。结果治疗组经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2周、4周较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下降明显(P〈0.01),PTA上升明显(P〈0.05)。治疗组4周治愈率39.40%,对照组4周治愈率12.50%(P〈0.05),治疗组8周治愈率66.67%,对照组8周治愈率40.63%(P〈0.05)。结论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急性肝损害重度黄疸患者能显著改善肝功能,阻止病情恶化,明显提高临床治愈好转率,特别适合于不宜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度黄疸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经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创面愈合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方法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7月25日烧伤患者皮瓣移植术后高压氧治疗的相关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并提取相关试验数据,纳入Meta分析。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实施文献筛选和数据收集。结局指标:皮片存活率、血氧饱和度、皮温、肿胀消退时间、皮肤红润时间以及皮瓣移植术后HBO的治疗时机。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纳入研究的12项研究偏倚风险均不确定。其中,对皮瓣移植术后HBO治疗与术后常规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纳入11篇文献,根据不同干预措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皮片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0, 95%CI(1.23, 1.37),P<0.0001];2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9.94, 95%CI(18.16, 21.72),P<0.0001];2组皮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3.27,95%CI (2.66, 3.89),P<0.0001];2组肿胀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76,95%CI(-4.43, -3.18),P<0.0001];2组皮肤红润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56,95%CI(-5.28, -3.84),P<0.0001 ]。对皮瓣移植术后HBO治疗时机的研究共纳入5篇文献,根据术后高压氧治疗开始时间,分为术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组,术后10~48 h内行高压氧治疗组与术后48 h后行HBO治疗组,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术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组皮瓣存活率高于术后10~48 h内行高压氧治疗组和术后48 h后行HBO治疗组[RR=1.07、1.23,95%CI(1.01,1.13)、95%CI(1.12,1.25),P=0.02、<0.0001];术后10~48 h内行高压氧治疗组和术后48 h后行HBO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 (1.03,1.27),P=0.01]。 结论烧伤患者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与传统的常规治疗相比,可以提高患者的皮片存活率,增强创面的血氧饱和度,保持创面皮温正常。同时还可以减轻创面红润时间,缩短肿胀时间,改善皮瓣的缺氧状态,增强移植皮瓣的生长活力,改善组织创面微环境。皮瓣移植术后立即内开始使用高压氧治疗,其效果优于24 h内和48 h后使用高压氧治疗。故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皮瓣存活率,术后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the incidence of wound complications after median sternotomy is less than 1%, it remain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procedures. We sugges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nd aggressive surgical approach improves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se patients. Between August 1997 and May 2002, 55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sternal wound infection and/or mediastinitis were qualified for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in connection to surgical management. Surgical procedure included wound debridment and/or sternum rewiring, omental pedicle flap plasty or sternectomy.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consisted of 20 to 40 expositions per patient and was carried before and after the surgery. RESULTS: There was no in-hospital death. The total time between the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 varied from 2 to 24 weeks (average 8 weeks). The infection has been cured in all patients treated for postoperative sternal wound infection. That has been confirmed by negative bacteriological tests, stabilization of the sternum and complete wound healing. CONCLUSIONS: The combinati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an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may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terno-mediastinis and poststernotomy wound infe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