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3项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辅助诊疗价值。方法分别检测36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D、FDP及CRP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D-D、FDP及CRP水平与恢复期患者及对照组血浆D-D、FDP及CR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D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浆FDP检测阳性率。结论血浆D-D、FDP与CRP的实验室联合检测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hemerin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78例ACI患者(ACI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hemerin水平。同时测量其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其升高水平与体质量指数、CRP、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NIHS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CI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chemerin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参与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机制在脑梗死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评价CD64对诊断细菌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将11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浊度法和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D64指数的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CRP)含量、白细胞(WBC)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Neu%)。结果败血症组CD64指数(5.12±2.1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局部感染组(2.51±1.64)与病毒感染组(1.354±0.39)、正常对照组(1.0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WBC、Neu%呈正相关(r=0.81、0.46、0.43,P均〈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CD64指数临界值取1.34时,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9.8%。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对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评价CD64对诊断细菌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将11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浊度法和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D64指数的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CRP)含量、白细胞(WBC)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Neu%)。结果败血症组CD64指数(5.12±2.1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局部感染组(2.51±1.64)与病毒感染组(1.35±0.39)、正常对照组(1.0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WBC、Neu%呈正相关(r=0.81、0.46、0.43,P均<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CD64指数临界值取1.34时,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9.8%。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对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首次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Cys C和hs-CRP浓度,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并分析其与血清Cys C和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的Cys C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Cys C和hs-CRP水平随着相关治疗逐渐降低,均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ys C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Cys 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hs-CRP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入院时的Cys C、hs-CRP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关系(P<0.01)。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Cys C、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Cys C、hs-CRP水平与治疗3个月后的NIHSS评分也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Cys C和hs-CRP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测定这两项指标有助于预测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病情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65例ACI患者、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的含量,观察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的血清hs-CRP含量变化.结果 ACI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16.12±5.21)mg/L与健康对照组(1.93±0.93)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增高,ACI越严重,脑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其血清hs-CRP含量越高.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对判断AC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是一个有效指标.应该注意的是,hs-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需在排除了引起hs-CRP变化的其他原因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脑梗死中的变化及其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85例及对照组813例(其中非脑梗死249例,健康体检者564例),分别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循环酶法检测hs-CRP、Hcy的含量并观察其结果。结果 985例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为(12.62±41.75)mg/L,Hcy含量为(18.52±11.34)μmol/L;健康体检者hs-CRP含量为(6.20±8.79)mg/L;非脑梗死患者Hcy含量为(14.40±7.64)μmol/L。脑梗死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脑梗死患者hs-CRP、Hcy增高,联合检测动态观察对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Hcy和hs-CRP水平检测,并与8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与梗死灶面积呈正相关(P〈0.05),经治疗后2周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按照其血浆Hcy增高程度不同分为3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血浆hs-CRP、vWF及Hcy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并对hs-CRP与Hcy、vWF与Hcy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vWF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vWF升高水平与Hcy升高水平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组Hcy、hs-CRP、vW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hs-CRP、vWF、Hcy可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这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为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白细胞动态测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动态测定白细胞计数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白细胞计数采用日本SYSMEX NE1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完成,同时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白细胞升高组患者病死率高于正常组;各意识状态组的白细胞计数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患者的意识障碍越重白细胞计数越高。结论脑梗死发病早期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的机制是脑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引起的应激反应所致,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可作为判断脑梗死预后的良好指标。动态测定白细胞计数可提高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静脉血CD133+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梗死体积的相关性;评估CD133+在预测脑卒中高危因素中的价值。方法总检测90例样本,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脑梗死组),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但无脑梗死发生的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以CD133+细胞作为内皮组细胞(EPC)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病72 h以内的EPC数量,并分别记录脑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病灶体积。根据TOAST病因分型将患者分为5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A)、其他明确病因型(SOE)、不明原因型(SU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CD133+细胞百分比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患者外周CD133+细胞百分比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787,P<0.01);与梗死病灶体积呈负相关(r=-0.746,P<0.01),脑梗死各病因分型的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AA型中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高于LAA型、CE型(P<0.01),LAA型与CE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缺血急性期,患者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且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体积有关。CD133+水平具有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60例ACI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Hcy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 ACI组血清 Hcy含量为(22.98±9.31) μ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Hcy含量为(11.87±3.28) μmol/L.经统计学处理,两组Hcy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血清 Hcy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血清Hcy对于脑梗死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在(HCC)细胞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4例HC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14例HCC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测定结果比较发现: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明显降低,CD3^+CD56^+则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均小于0.005)。HCC患者CD3^-CD56^+(NK)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小于0.05)。结论CD3^+CD56^-T细胞在HCC患者外周血中增生活跃,提示高表达的CD3^+CD56^-T细胞在肝癌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年龄40~49岁)、B组(年龄50~59岁)、C组(年龄60~69岁)、D组(年龄70~79岁)和E组(年龄80~89岁)。分析各年龄段患者血浆Hcy水平、伴随疾病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关系。结果:各年龄段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A组和E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的升高与各年龄段急性脑梗死发病均有关,与40~49岁和80~89岁的患者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6.
王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6):3798-3799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糖升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4-06/2008-06收治首次脑梗死患者921例根据入院第一次空腹血糖的高低,分为高血糖组(观察组)323例和非高血糖组(对照组)598例,对两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两组在梗死灶、神经功能缺损、病死率方面、急性期预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随血糖水平的增高而增加。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估计脑梗死范围及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组57例和对照组30例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血小板CD62p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脑梗死时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监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对预测病情轻重及指导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动态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瘦索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h内入院,分别在入院后第1、3、7天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动态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及瘦素的水平,采用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水平在发病后第1、3、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ESS评分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r=0.286,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8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急性脑梗死存在高瘦素血症和瘦素抵抗,瘦素水平增高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检测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探讨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vWF和血清VEGF进行检测,观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7、14天血浆vWF和血清VEGF含量,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第2、7、14天血浆vWF和血清VEGF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面积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vWF和血清VEGF含量明显增高,提示vWF和VEGF参与了脑梗死早期的损伤与修复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气和酸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表明:(1)25.2%(23/91)患者PaO2〈8.00kPa(1kPa=7.5mmHg);40.6%(37/91)患者PaO2〈9.33kPa,其中11例死亡,病死率明显高于PaO2〉9.33kPa者(P〈0.05)。PaO2〈8.00kPa的11例患者中9例死亡,病死率明显高于PaO28.00~9.33kPa者(P〈0.01)。(2)91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