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胎儿侧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发育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脉络丛上皮细胞发育特点.方法在光镜下对43例胎儿侧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进行观察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脉络丛柱状上皮细胞占脉络丛上皮细胞总数71.2%和52%;柱状上皮细胞高度分别为17.4±0.7μm和16±0.8μm,宽度分别为8.6±0.9μm和9.5±0.5μm.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脉络丛立方上皮细胞占脉络丛上皮细胞总数分别为28.8%、47.8%和100%;立方上皮细胞高度分别为15.6±0.9μm、10.4±0.6μm和8.6±0.7μm,宽度分别为14.2±1.7μm、10.5±0.5μm和8.4±0.9μm.结论侧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1)从柱状上皮细胞分化成立方上皮细胞;(2)随着胎龄增大,细胞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2.
解脲支原体对胎儿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脲支原体 (UreaplasmaUre alyticum ,UU)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因子 ,为了解UU是否对人输卵管粘膜上皮具有粘附作用 ,从而探讨UU对人输卵管粘膜的致病作用 ,采用人输卵管粘膜上皮体外粘附模型进行评价。选择因病引产的 6~ 7个月龄女性胎儿 ,而孕母无UU感染病史 ,孕期宫颈分泌物UU培养和UU DNAPCR检查均阴性 ,此次引产是因母体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心脏病等要求终止妊娠。在无菌的条件下取胎儿输卵管组织 (自宫角部切断 )共 8条 ,纵行剪开输卵管 ,暴露输卵管的粘膜面 ,并展平于木板上 ,用1…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活体输卵管形态、长度、管径及其与身高的关系,笔者进行了一些观察与测量,旨在积累国人体质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本文观测了安徽省宁国、旌德、绩溪3县农村510例接受输卵管结扎术的健康育龄妇女的输卵管,年龄22~42岁,平均27.68岁。术前测量身长,行全身体格检查与妇科检查,以排除禁忌症。局麻下常规进腹,提出输卵管,用艾利氏钳固定并观察形态,术者以食指触及子宫角部,用硬膜外导管,沿食指与输卵管间子宫角部,用游标卡尺测得子宫角部至伞端的距离(即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三部之长度)。采用抽芯包埋法将切下之卵管(约1~1.5cm)用1%福尔马林固定,供活检及输卵管峡部之直径测量。  相似文献   

4.
胎儿输卵管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胎儿输卵管进行了形态这观察和测量,为国人胚胎学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用泰安市的9~38周胎儿标本373例,观察输卵管的形态特征,测量其长度和重量,结果和结论:胎儿早期输卵管管径近似,15周始三段形态特征十分明显,20周后壶腹部常发生弯曲,测量的各数值均随胎儿的发育而增大,长度每月增加3~5mm,重量4个月前每月增加2~3mg,5个月始每月增加40~50mg。  相似文献   

5.
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10~38周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特别是纤毛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光镜下10周胎儿输卵管壶腹部管腔狭小,上皮为较原始的单层柱状上皮,12周粘膜上皮出现小的皱褶,16~17周形成短的绒毛样突起,19~32周渐形成复杂的粘膜皱襞,至38周粘膜皱襞已接近成体.电镜下17周上皮中偶见单纤毛细胞,胞质内细胞器较发达,糖原含量丰富,19周出现少量纤毛细胞,胞质细胞器发达,可见溶酶体,此时纤毛较短,不具9×2+2微管结构,非纤毛细胞也有各种细胞器,但不含溶酶体.20周~30周纤毛细胞仍稀少,至32周以后纤毛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其胞质中细胞器发达,糖原丰富,纤毛具有典型的9×2+2微管结构,36~38周可见形态分化较完好的纤毛细胞,非纤毛细胞顶端明显突向管腔,甚至落入管腔中,胞质内未见膜包的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6.
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培养、纯化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在输卵管中进行,与输卵管微环境相互作用,并按其特定的程序逐渐发生[1,2]。因此,输卵管在人类生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及功能研究已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3~5],但对妊娠早期输卵管的功能的研究尚不完全[6],在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人胎儿子宫内膜上皮的结构时,我们发现以下新的形态特微:1.在胎龄4—5孕月的子宫内膜已有腺体出现。2.上皮组织在妊娠的过程是一个成熟的过程。在妊娠晚期时其形态与育龄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增殖晚期时的的内膜上皮相似。3.核体出现在各个不同胎龄阶段的上皮细胞。4.核仁管道系统出现在胎龄9.10孕月的一些样品。5.与内分泌细胞形态相同的细胞出现在胎龄9.10孕月的内膜上皮底部。本文对这些形态特微的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胎儿子宫发育过程细胞核质变化规律。材料与方法利用体视学原理,对 33 例胎龄 14~35 周人胎儿子宫内层及肌层厚度、细胞核平均体积、核浆比、粗面内质网表面积密度等体视学参数进行测算。结果在胎龄 14~25 周期间,胎儿子宫内层随胎龄增长,其组织厚度、细胞核浆比以及粗面内质网表面积密度均无显著变化,细胞核平均体积显著增大。胎龄 26~29 周,内层组织厚度增长迅速,细胞核浆比显著降低,粗面内质网表面积密度迅速增加,细胞核平均体积显著减小,肌层随胎龄增长细胞核浆比逐渐降低,粗面内质网表面积密度显著增加,细胞核平均体积无明显变化。结论胎龄 26~29 周是胎儿子宫发育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晓林  蔡文琴 《解剖学报》1998,29(3):317-321,I020
为观察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发育。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1.以颈段脊髓,脑干,海马和小脑蚓部于胚胎25周其GFAP染色强度,细胞密度接近出生时水平。而此时期大脑皮层Ast密度约为出生时的四分之一。2.在同一胎龄CNS的不同部位,GFAP阳性Ast分布不均匀。3.Ast不仅在毛细胞血管周围,而且在小血管周围密度大染色深,环绕血管呈辐射状排列。  相似文献   

10.
胎儿晶状体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  陆富生 《解剖学杂志》1999,22(4):367-368
1材料与方法依王有琪坐高数据将收集的胎儿按月分组,5~10月共六组,经福尔马林固定后,摘出眼球246只,沿其赤道径附近剖开,取出晶状体。除去损伤外,共取晶状体239个。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专人测量其矢状径和赤道径,并观察其形态,然后用计算器统计处理其数据。2结果5~10月胎儿晶状体的统计结果列表如下。胎儿晶状体的形态@张毅$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洛阳471003@陆富生$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洛阳471003@郝春杰$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洛阳471003@李伟$洛阳医学高等…  相似文献   

11.
人胚胎睾丸生殖细胞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与电镜技术,对15例7至28周人胚胎睾丸生殖细胞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1)据时间,位置及形态结构特点,将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初步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生殖细胞阶段,生殖母细胞阶段和前的细胞阶段。其中前精原细胞阶段又经历了早,中,晚三上时期各期出现的时间有交错。(2)14周是胚胎生殖细胞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利用H-E和Nissl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法、Golgi镀银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转化而来。未分化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在对硝酸银的嗜染性、免疫细胞化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特征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别。神经细胞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主要有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篮状细胞等。星形胶质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未分化细胞体积小、球形、胞质少,为NSE及GFAP阴性,硝酸银镀染也不着色;透射电镜下未分化细胞核异染色质丰富,胞质内缺乏特化的细胞器,但糖原含量丰富。胚胎早期室管膜神经上皮细胞及由此迁徙而来的中间层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构成。星状胶质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出现较早,第11周开始出现于室管膜下的室床及海马伞部;随胎龄增加,单位面积垦状胶质细胞数量增加,17周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并且均匀分布于海马各个部位与区域。15周后中间层细胞陆续开始分化为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到足月胚胎锥体层及颗粒层不再有未分化细胞。  相似文献   

13.
胎儿消化器官发育中的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对10例不同胎龄肥儿消化器官的胎大细胞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胎儿发育接近成熟时,其肥大细胞根据颗粒的超微结构可分TC肥大细胞和T肥大细胞两型;胎儿发育后期以大细胞有分泌活动呈活化状态;胎儿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血管,神经等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胎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波形蛋白(VIM)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发育。方法:不同孕龄的人胎16例,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视网膜SOD和VIM免疫阳性细胞,结果:(1)SOD免疫阳性细胞:E15w节细胞层开始出现SOD免疫阳性细胞;D20W和E28W SOD免疫阳性细胞排列较整齐,分布于视网膜的外核层,内核层,节细胞层,其数量增多,其中内核层SOD免疫阳性细胞增多明显。(2)VIM免疫阳性细胞的发育:E15w内界膜开始出现Muller细胞的VIM免疫阳性终足,并见VIM免疫阳性突起伸向外界膜;E20 人VIM免疫阳性物质集中于内界膜,并见VIM免疫阳性突起伸向外界膜;E28wVIM免疫阳性物质的数量较E20w以前各孕龄明显增多,除色素上皮和视杆视锥层外均有VIM免疫阳性物质出现,除伸向外界膜的VIM免疫阳性突起外,还内网层,内核层,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还可见水平走行的细胞突起,结论:(1)视网膜发育基本成熟后,视网膜SOD可能主要来源于内核层的SOD免疫阳性细胞。(3)视网膜神经纤维髓鞘是从内向外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PAP免疫组织比学法和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对60例8~38周胎儿胃肠粘膜中胃泌素细胞(G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的发生进行了研究。这两种细胞最早出现于8~9周胎儿十二指肠上皮中,但在固有膜及肌层未观察到。12周后,D细胞出现在胎儿胃肠全长粘膜,G细胞则只见于胃窦及小肠粘膜。本文还对各时期胎儿胃肠粘膜中D细胞和G细胞的分布、数量,以及二者比例变化等进行了观察。胃窦中G细胞与D细胞一样,基底部伸出突起,可能具有旁分泌功能。除胃底腺外,其余部位的D细胞和G细胞多为开放型细胞。本文对这两种细胞在胎儿胃肠发育中的可能功能进行了讨论,并与成人胃窦和十二指肠上部粘膜中G、D细胞的比例进行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6.
人胚胎肾小体系膜细胞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  姜叙诚 《解剖学杂志》1996,19(5):440-442
对28例(8 ̄28周)人胚胎肾小体的系膜细胞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原始期肾小体内无系膜细胞,发育期肾小体系膜细胞形成,成熟期肾小体系膜细胞数量增多。胚胎系膜细胞可能来源于原始期肾小体的间充质细胞。系膜细胞具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以及大小不等的溶酶体和吞噬体,在胚胎期具有合成系膜基质,参与基膜形成和维护滤过膜通透性的功能,并对毛细血管起支持作用。文内描述了系膜细胞的形态结构并对其功能  相似文献   

17.
卵巢组织发生中间质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12-38周38例胎儿卵巢组织发生中间质细胞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第12周胎儿卵巢髓质已出现少量散在的间质细胞,第15-16周其向皮质内侧份的生卵索周围延伸,数量增多;19-30周数量减少,仅存在于皮质外侧份;第36周后少见。间质细胞同毛细血管具有密切关系,并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它们可能在胚胎时期已具有分泌功能,本文对间质细胞的来源及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胚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光、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6~38周人胚胎视网膜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及超微定位。结果显示:1.人胎14周突触囊泡蛋白才出现在早期视细胞的胞质中,随后,内网层及节细胞的胞体也相继出现,且由视网膜的中央区向周边区发展;2.随着胎龄增长,神经细胞发育长大,突触囊泡蛋白的含量也逐渐增加,并从核周质中转移至突触前末梢,32周时基本与成人相似;3.突触囊泡蛋白主要定位于突触前终末的突触小泡,核周质及轴突中  相似文献   

19.
5-HT能系统在人胎儿脑干内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PAP法或ABC法对胎龄11.5至36周的人胎儿脑干的5-HT能系统的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发现5-HT神经元由最初的上(吻侧)、下(尾侧)二群通过增殖、迁移定位和分化最终分布于各中缝核簇和网状结构的有关区域。通过对不同胎龄材料的同一部位(中脑中缝两侧)5-HT样轴突的系统观察,首次证明5-HT能纤维的发育规律,即最早由胞体发出的轴突发展为终末前样分支,继之与胞体相续的部分分化为细的轴哭(串珠状)支,最后形成的为轴突干(非串珠状),并逐渐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