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向牵引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粗隆下骨折病例先行纵向骨牵引,矫正缩短移位后,配合适当手法整复,并于患侧大腿加用双侧向牵引。结果:经治疗,52例对位对线良好,8例对线好,对位一般,60例均能骨性愈合。结论:三向牵引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25例,全部病例均随访9~2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10个月。术后Harris评分:治疗满意率96%。无感染或髓内钉断裂、股骨骨折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股骨重建钉手术固定技术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骨愈合率高、并发症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对于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 ,手术处理能够早期离床 ,减轻疼痛 ,预防髋内翻畸形 ,减少骨折后长时间卧床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科自1998~2001年期间共利用Richard钉治疗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病人24例 ,与同期保守治疗18例比较 ,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现报告如下。1方法和结果1.1一般资料本组共42例 ,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组24例 ,男性8例 ,女性16例 ;年龄最大78岁 ,最小51岁。其中粗隆间骨折14例 ,按Evcns分类Ⅲ型4例 ,Ⅳ型5例 ,Ⅴ型1例。其中5例伴有小粗隆骨折 ,损伤原因均为直接暴力所…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10月~2003年5月我科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部位的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主要并发症是老年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主要后遗症为髋内翻畸形。因此,术后护理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及预后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能量所致股骨近端复杂骨折越来越多,且临床治疗困难,术后患肢功能差。如何治疗及使病人早期下床,减少并发症,(文献报道该类骨折内固定术失败率约20%)。分析原因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相对骨折区域的生物学特性认识不足造成的.临床常用的钢板及髓腔针等虽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但从生物学角度上考虑有很多缺陷,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患者不能早期下床。Gamma钉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病人早期不能负重问题,我院自2002—2004年应用Gamma钉(进口及国产)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24例。  相似文献   

7.
股骨上段多发骨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上段多发骨折,是指同时合并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粗隆下骨折、股骨上段骨折二种以上的粉碎性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损伤复杂,尤其是老年患,全身情况不良,骨质疏松,基层医院处理棘手。作回顾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5例病人,探讨其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髋部常见的一种疾病,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近年来国内倾向手术内固定治疗。我科室自2000年以来采用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共3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是临床上多发于老年人的常见病。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手术治疗的优点已得到大部分骨科医生的肯定。但对于高龄患者特别是高龄Evans分型Ⅲ型以上不稳定性骨折,常因为固定需长时间卧床或不能进行有效锻炼而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危及生命。作者自2001年3月至2008年10月,采用zemer材料进行带大小粗隆重建,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种不稳定型骨折,非手术治疗可导致髋内翻,下肢旋转,短缩、畸形等并发症,故现多数医生主张手术治疗.但该处骨折为应力集中区,手术难度大,如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或术中操作失误,同样会造成内固定物不牢固或畸形愈合,导致手术失败.本科2004年1月~2008年6月采用95° DCS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型骨折2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发生在小粗隆上缘至股骨狭窄部之间的骨折。骨折线有时近端延续至大粗隆,远端延伸至股骨上1/3的狭窄部以下。骨折位于皮质骨区域,骨折端接触面较粗隆间骨折小,髋部外展肌群、髂腰肌、股内侧肌群对该部的影响,可导致骨折近端外展、外旋、屈曲移位,远端向内移位,致畸形愈合。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下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是髋部骨折中处理较困难的一种骨折.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以及早期活动的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内固定显得非常重要.Gamma钉(GN)与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内固定材料.作者自1999年5月至2002年12月采用Gamma钉及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就两种不同的内固定疗效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系指股骨颈基底以下至粗隆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包括大粗隆、小粗隆、粗隆间和粗隆下部分,是股骨头颈部和股骨干受力的转接区[1],又称转子间骨折,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增加,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日趋年轻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着多种治疗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及具体选择方法。方法:对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不同伤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资料总结,来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牵引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牵引效果可,并发症较多。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疗效良好,尤以加压套筒鹅头钉组明显。结论: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宜选牵引疗法。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宜选择内固定治疗,加压套筒鹅头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5例老年股骨粗隆周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DHS固定71例,PFN-A固定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4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随访3~12个月,对于3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情况和术后的患者髋关节评分做相关比较,不同的手术方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有其优点。结论稳定型、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选择DHS治疗。粉碎性、不稳定或反股骨粗隆、粗隆下骨折可以选择PFN-A治疗。高龄、机体基础条件较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内固定。对于不同类型的高龄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应根据骨折、年龄以及全身情况等临床资料,展开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5例老年股骨粗隆周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DHS固定71例,PFN-A固定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4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随访3~12个月,对于3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情况和术后的患者髋关节评分做相关比较,不同的手术方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有其优点。结论稳定型、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选择DHS治疗。粉碎性、不稳定或反股骨粗隆、粗隆下骨折可以选择PFN-A治疗。高龄、机体基础条件较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内固定。对于不同类型的高龄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应根据骨折、年龄以及全身情况等临床资料,展开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古波  高根平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132-1133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90%以上大于70岁),且绝大多数患者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非手术治疗死亡率高达34.6%[1].股骨粗隆下骨折因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粉碎严重,传统切开复位及钢板螺钉内固定困难,且并发症较多,目前这一方法已很少使用.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髓外固定系统(DHS等)和髓内固定系统(Gamma钉等).本科采用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21例均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0个月-3年,平均15个月,优良率达95.3%。结论:本法内固定牢靠,患者卧床时间短,避免了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下床活动后对骨断端有加压作用,促进了骨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股骨粗隆下骨折临床多种治疗方法并探讨最佳固定方式。方法:对我科2003年7月~2007年9月收治的49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采用DHS内固定,12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27例采用髓内钉固定,并予以中药辅助治疗,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根据术前、术后X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及行走等恢复情况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49例患者经6~24个月的随访,1例DHS内固定术后远端退钉、骨折移位,1例解剖型钢板固定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缓慢于11个月后发生钢板断裂,其余均获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7个月。结果优32例,良10例,差7例,优良率达85.7%。结论:股骨粗隆下骨折合适的内固定选择、术中良好的复位及生物学固定至关重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可作为首选方法,经中药辅助治疗,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附7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附70例报告)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科(570011)马业涛,姚伦龙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外展骨牵引(1)。随着人们对骨折治疗的高要求,采用手术治疗逐渐增多,我院从1986年1月至1994年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