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例尿激酶溶栓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丽芬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904-1905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临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2010年11月我科1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在给予尿激酶溶栓时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抢救后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尿激酶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6-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和尼莫地平组各40例。全部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尿激酶组还给予尿激酶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尿激酶+尼莫地平,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及30d采用NIHSS、BI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14及30d尿激酶组、尼莫地平组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尼莫地平组在治疗后30d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治疗后14d、30d尿激酶组的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1),且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莨菪碱治疗速发型过敏性休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弘光 《临床荟萃》1994,9(22):1040-1041
莨菪类药物用于过敏性休克,是临床医学新课题。虽已广泛用于休克治疗,但过敏性休克应用莨菪碱除有少数报道外。经典著作未列入规范性治疗,可查资料甚少。笔者于1964年一次偶然机会用阿托品一种药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成功,开始探索莨菪碱对过敏性休克的治疗作用,30年积累25例,现报告并对其作用机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萍 《现代护理》2007,13(2):102-103
目的通过对德洛好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案例进行分析以增加医护人员对过敏性休克诊治护理的经验,更好的进行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患“支原体肺炎”的9岁男孩应用德洛好(主要成分为更昔洛韦)治疗后出现休克的临床表现,对其病情变化进行临床分析,鉴别心源性休克及过敏性休克,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及时积极治疗,总结诊治过程的经验和教训。结果确定患儿突然病情变化为德洛好导致过敏性休克后,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抢救,患儿脱离危险。结论德洛好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应该及时准确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抢救,保证患儿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量效关系和手术时机。方法:尿激酶3万IU治疗的82例,6万IU治疗的96例;伤后3d开始行钻孔引流的85例,5d开始行钻孔引流的93例。对比伤后3d和5d手术组,比较不同尿激酶用量的疗效;同样,将同样尿激酶用量下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作比较分析。结果:尿激酶注射次数1~2次的130例,3~4次的48例。伤后5d手术组尿激酶注射次数明显少于3d手术组;而尿激酶用量对注射次数无明显影响。结论:硬膜外血肿开始液化时手术引流可明显减少尿激酶注射次数,缩短治疗时间。而尿激酶的用量对治疗时间无明显影响。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致过敏性休克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27岁,困倦怠、乏力4个月余于2011-08-20入院,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予以CAG预激方案治疗7d.复查骨髓象提示:NR,化疗后出现肺部曲霉菌感染,停止化疗,予以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2周后肺部真菌感染好转.2011-10-20患者由于右侧肘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液体滴注不畅,考虑为PICC管内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其疗效。比较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3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剂量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治疗后24h、7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中等剂量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间评分相近(P>0.05)。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90.80%vs63.33%,P<0.05;93.33%vs63.33%,P<0.01),不同剂量溶栓2组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出现脑出血2例、再灌注损伤1例、血尿1例。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与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相当,且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结论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脉冲磁场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给予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18例给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患肢肿胀程度变化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患肢肿胀程度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组疗效改善较单纯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组更为显著.结论 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优于单纯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德洛好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案例进行分析以增加医护人员对过敏性休克诊治护理的经验,更好的进行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患"支原体肺炎"的9岁男孩应用德洛好(主要成分为更昔洛韦)治疗后出现休克的临床表现,对其病情变化进行临床分析,鉴别心源性休克及过敏性休克,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及时积极治疗,总结诊治过程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确定患儿突然病情变化为德洛好导致过敏性休克后,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抢救,患儿脱离危险.结论 德洛好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应该及时准确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抢救,保证患儿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尿激酶、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尿激酶100万^u加100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用1d或尿激酶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连用3d,在用尿激酶4h-6h后肝素每12h1次,脐周注射与常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激酶肝素联用是目前治疗脑梗塞的良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 60岁以上AMI患者随机分为链激酶组 (5 4例 )和尿激酶组 (4 3例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冠状动脉血管开通率链激酶组 75 .9% ,尿激酶组 5 5 .8% ;并发症中 ,血痰 :链激酶组 5 .6% ,尿激酶组 4.7% ;血尿 :链激酶组 1.9% ,尿激酶组2 .3 % ;局部出血 :链激酶组 7.4% ,尿激酶组 4.7% ;低血压 :链激酶组 3 .7% ,尿激酶组 4.7% ;过敏反应 :链激酶组 1.9% ,尿激酶组2 .3 % ;5周预后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国产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血管开通率较尿激酶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后者无显著性差异 ,可作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方法 入选病例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尿激酶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尿激酶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分析对普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尿激酶和重组链激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A组患者使用尿激酶治疗,B组患者采用重组链激酶治疗。经过1个疗程之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使用尿激酶和重组链激酶进行治疗均有突出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而重组链激酶的治疗效果比尿激酶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各43例,分别应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比较2组溶栓治疗后2,4h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溶栓治疗后2,4h血管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P〈0.05);病死率、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脑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及是否有微血栓形成,尿激酶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的方法使大鼠心跳呼吸停止5~8min后开始行心肺复苏,同时给予尿激酶,观察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及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和神经系统缺陷情况。结果:窒息5~8min后脑组织内可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微血栓形成。尿激酶治疗组和未用尿激酶治疗组比较,尿激酶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及神经系统缺陷评分均低于未用尿激酶治疗组。结论:心跳、呼吸骤停5~8min即可造成脑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及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复苏早期应用尿激酶可以降低脑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药物过敏性休克是导致过敏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各个科室均可能发生,如果不迅速采取抢救措施,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可能受到威胁,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对于药物过敏性休克的识别以及抢救不及时等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关于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相关报道,对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阐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局部注射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血栓形成时间、血栓长度、再通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12例内瘘再通,5例无效。治疗成功者血栓形成时间及尿激酶用量显著少于未成功者。结论:局部注射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血栓形成疗效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加自体血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激酶加自体血清溶解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对 5 0例脑内血肿分别采用尿激酶加生理盐水和尿激酶加自体血清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尿激酶加生理盐水和尿激酶加自体血清于治疗后第 3天和第 7天的平均血肿清除率分别为 6 5 2、83 2 %和 75 6、90 5 %。结论 尿激酶加自体血清能加速脑内血肿的溶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尿激酶(天普洛欣)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124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冲击治疗的尿激酶组(68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56例)。结果尿激酶组治疗后24小时、3天和15天内TIA发作的控制率分别为67.6%、89.7%和97.1%,均高于对照组的14.3%、76.8%和85.7%(P<0.01)。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冲击治疗能迅速控制频发TIA发作,明显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