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对400例因心律失常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左右两侧锁骨下静脉穿剌时首次穿剌成功率及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右侧锁骨下静脉首次穿剌成功率明显高于左侧,并发症也明显低于左侧,影响因素除操作者的经验外,尚包括两侧锁骨下静脉的结构特点、患者的体位、年龄以及合并的疾病等,但左侧穿剌利于冠状窦电极的放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52人次)资料,探讨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在我院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分析52人次介入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心内电生理及导管射频消融成功率、术后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结果52人次介入操作总体时间62.80±8.03分钟,X线曝光时间27.05±4.94分钟,心内电生理检查成功率达100%,4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导管消融,总消融效率为96.0%(48/5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我院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效率指标与我国2000年左右的报告基本一致,说明我院能高标准成功开展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3.
4.
经食管心电生理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3):36-36,2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 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开展,对PSVT类型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临床上常用的无创伤性电生理检查主要有体表心电图(ECG)和经食管心电生理(Transesophagel atrial pacing,TEAP).本文结合586例PSVT的临床及电生理分析,探讨TEAP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内电生理检查不仅使我们对心律失常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已经由原来单纯的检查方法发展成为能指导临床上进行电学治疗的工具。我科从2001年1月开始,对心电图(ECG)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1例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治疗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某医院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患者100例,采用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结果:100例中一共出现并发症20例,占20%,其中出现误穿锁骨下动脉2例,占2%;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占1%;出现下肢动脉血栓栓塞3例,占3%;出现导引钢丝掉入血管2例,占2%;出现心房纤颤4例,占4%;出现二/三尖瓣返流3例,占3%;出现股动脉出血2例,占2%;出现气胸3例,占3%。结论: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预防和处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右房房速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的方法及结果进行了探讨。方法:对20例右房房速患者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房速的标测采用最早激动点标测并且进行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20例右房房速中4例为自律性增高,16例为非自律性增高。消融靶点,右房游离壁12个,希氏束旁2个,房间隔4个冠状窦口旁2个;复发2例。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房房速有较高的成功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本组病例以右房游离壁较多,希氏速旁房速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窄QRS心动过速是常见病 ,由于其原因及发病机制不同 ,临床上出现的心动过速类型也不同。明确其心动过速的机制 ,对指导临床用药 ,特别是对心动过速的急症处理尤为重要。尤其是现在射频电消融术 (RFCA)作为一种根治性的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 ,因而更有必要对其发病机制加以明确和区分 ,这对于适应证的选择、准备方案、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估等 ,对指导RFCA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心内电生理检查是最精确的诊断方法。本文对 30例窄QRS心动过速患者以及 1例无发作时心电图只有反复心悸病史的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按检查结果确定射频消融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关Brugada综合征发生室颤的机制。方法对6例窦性心律下呈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病人进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分别在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行心室刺激。结果完整的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未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只有一例病人在S1S2S3S4程序刺激中诱发了室颤。结论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常规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室速,大部分病例不能诱发室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202例因快速性心律失常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将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与心内电生理进行检查对比。结果以心内电生理结果为准,食管电生理诊断符合率为94.06%;食管电生理与心内电生理对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性心动过速(AT)、心房颤动(Af)、分支型室速(VT)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电生理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诊断准确率高,且能明确疾病分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经食管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食管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差异,以确定经食管电生理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将142例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患者的术前食管电生理与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体表心电图V1导联P波-经食管心电图P波(PVI-PE)〉25ms、心电图R波(R)-PE〉70ms为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PVI-PE≈0、R-PE〉70ms为右间隔旁路;PVI-PE〉25ms、R-PE〉150ms,且R-PE〉PE-R为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RT);PVI-PE〈25ms、R-PE〈70ms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结论:经食管电生理的PVI-PE和R-PE对PSVT的类型及旁路定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在射频消融术(RFCA)前行食道心房调搏(TEAP)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心内电生理检查(IEPS)拟行RFCA的140例S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是否行TEAP诱发分为对照组(n=78)和试验组(n=62),对两组IEPS时间、射频消融时间、手术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完成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IEPS时间、手术总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射频消融时间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完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T患者在RFCA前行TEAP可缩短IEPS时间及手术总时间. 相似文献
13.
患,女,33岁。因阵发性心悸18年入院,无诱因突发突止,发作时心率170—180次/分,压眼球可缓解。入院后查体及辅助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根据窦律与心动过速时心电图特征图1、图2,临床初诊为: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15.
食管与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对192例SVT患者的食管电生理检查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2种电生理检查对房室结双径路(DAVNP)、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常见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左侧房室旁道(LAP)、右侧房室旁道(RAP)的诊断率相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食管电生理检查对间隔旁道(SAP)参与的AVRT与房性心动过速(AT)的诊断率较心内电生理检查低(P<0.05)。结论食管电生理对常见SVT的诊断及分型与心内电生理有相似的价值,且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进展和射频消融术(RF-CA)在心律失常中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对以前提出的Mahaim纤维的电生理表现及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提出了新的观点。目前认为在Mahaim纤维参与的心动过速中,以房束纤维引起者最为常见,递减传导的房室纤维相对少见,结室(或结束)纤维是否参与心动过速仍存在争议。Mahaim型预激综合征是预激综合征的特殊类型,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报道2例分别由房束纤维和房室纤维构成的Mahaim型预激综合征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8.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速的常见类型。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射频消融方法治疗AVNRT,使得AVNRT的治疗获得了明显改观。本文仅对AVNRT的电生理特性、导管消融治疗的技术和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一文献综述。1 AVNRT的电生理特征AVNRT的最常见类型是慢—快型即慢经前传快经逆传形成的,这种类型约占全部AVNRT的病例近90%。因为心房和心室激动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类型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是以P波或看不到或出现在QRS复合波的终末部分。极少情况P波出现QRS波前。用心内电生理记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AT)的电性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的治疗效果,方法:程序和分级递增刺激发AT,并且单个或双大砂消融是电极导管于AT时标测心房最早激动点(EAA)放电消融。结果:12例符合折返性AT的电生理特点,3例系自律发生性增高所致,起源倍位在冠状静脉窦口附近10例,左心房侧壁3例,右心耳部1例,左心房右上肺静脉口1例,15例AT经RFCA治疗全部成功,无并发症,随访2-42个月,仅1例位于右心耳部AT并于术后1个月复发,结论:AT最常见的起源部位是冠状静脉窦口附近,其次是右心房侧壁,RFCA治疗AT安全,有效,具有根治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0例心动过速病人射频消融术(RFCA)进行分析。方法:全部病人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准确找到靶点后行RFCA。结果:诊断室速(VT)2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2例,右侧旁路(RAP)1例,左侧旁路(LAP)5例。7例消融成功无复发,1例LAP术后3月复发,2例VT不成功,但长期随访比术前状况改善,随访7月所有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结论:准确靶点定位和导管操作技巧是RFC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