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疮的一种病证,属于内痈之一。西医学称为肺脓肿,是机体发生感染后,肺组织坏死形成脓腔,并可能发生支气管阻塞、肺栓塞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是临床中较重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赵坤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分析认为,生黄芪具有补气生血、固表排脓的作用,小儿肺痈中气大虚不能排脓者,用之可补气生肌,透脓促敛。小儿肺痈特点小儿肺痈,临床以咳嗽、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  相似文献   

2.
肺脓肿中医称肺痈 ,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 (肺炎双球菌多见 )。其治疗原则是 :一要消炎 ,二要排脓 ,且整个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至关重要 ,根据其病理演变过程 ,临床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 ,现将护理体会简述如下。1 初  期本期为风热初期犯 ,致卫表失和 ,肺失宣肃而成。因邪在肺卫 ,尚未深入 ,治疗原则应是清肺解表 ,防邪深入。护理应注意 :①观察发热与咯痰情况。本期应是恶寒发热同在 ,热势不剧 ,咯吐白色黏沫痰 ,量由少渐多。若出现高热不退 ,咯吐浓痰 ,则提示进入成痈期。治疗上宜加强清热解…  相似文献   

3.
夏云 《河北中医》2008,30(11):1220-1220
肺痈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风热火毒,壅滞于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痈.西医学中肺脓疡、支气管扩张感染、化脓性肺炎等与本病相似.  相似文献   

4.
<正> 肺痈是肺内形成痈肿脓疡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咳嗽、胸痛、咳痰量多、气味腥臭甚至咳吐脓血为特征。重者可危及生命。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经临床以黄豆或鱼腥草验证早期诊断肺痈50例,符合率为100%。早在《寿世保元·肺痈》就有“肺痈,吐脓腥臭,用黄豆一粒,予病人口嚼,不觉豆之气味,是肺痈也”。《张氏医通·肺痈》说:“肺痈初起,疑似未真,以生大豆绞浆饮之,不觉腥味,便是真候。”《红炉点雪·肺痿肺痈》也有“口啖生豆不腥”的记载。故用此方法对肺痈的早期诊断有其特定意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邹德琛教授肺痈治验一则黑龙江中医学院王非,杨旭,赵文静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邹存清黑龙江省绥绫县中医院李淑琴肺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脓肿。临床多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脓疾为主要表现。笔者随邹师临证,曾见邹师治愈肺痈一例。现报告如下:严XX,男,62...  相似文献   

6.
中医所称肺叶腐溃、剧咳、嗽吐脓血的肺痈,大致上与西医所说的腐败性或称恶臭性枝气管炎、肺坏疽、肺脓疡等一类化脓性疾患相接近,不是肺痨.盖肺痨由于结核桿菌感染所致,肺痈则由于化脓球菌侵袭,其症状亦因之各异,如肺痈之痰黄而浓如脓,或泛绿色,具有特殊的腥恶臭味,有时痰内夹血,不成丝而成点滴,甚  相似文献   

7.
通腑法治愈肺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特征。在治疗上常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法。然喻昌对此病的认识则另有创见:“凡病治肺痈病,以清肺热……而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浊秽脓血日渐下移为妙,若但清解其上,不引之下出,医之罪也。”余师其言,以通腑法为主,辨证施治,拟大黄牡丹汤治疗此病一例而获痊愈。  相似文献   

8.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归肺脾、胃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笔者以薏苡仁为主,自拟“排痈保肺汤”治疗肺痈获显效,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中药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根。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辛、平,归肺经。有宣肺祛痰、排脓消痈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或咯痰不爽、胸膈满闷、咽痛嘶哑及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等。桔梗是临床上常用的止咳化痰平喘中药之一。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外,桔梗还被广泛用于慢性咽喉炎、感冒、音哑声带息肉、鼻窦炎、肺梗塞、肺脓肿、肺心病、  相似文献   

10.
苇茎汤出自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千金方》。该方由苇茎、桃仁、薏苡仁、冬瓜仁4味药物组成,为治肺痈的名方。方中苇茎甘寒清肺泻热,系治肺痈之主药;薏苡仁、冬瓜仁甘淡微寒,合用有清热、利湿、滑痰、排脓之功效;桃仁微寒,为行瘀活血、润燥通便之常用药。此方组成看似平淡,其清热化痰、行瘀排脓之功,历来为医家所公认。《金匮要略》关于肺痈证候的描述,“咳而胸满,阵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唾脓如米粥”,颇似后世西医所称之肺脓疡,故此方也是西医治疗肺脓疡时的常用方。本人根据此方的组成与功  相似文献   

11.
肺痈的临床特征为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病因为风热犯肺,或痰热素盛,以致热伤肺络,热壅血瘀,血败肉腐,成痈化脓。病变部位主根在肺,属实热证候。故以清热解毒、化痰、排脓为主。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可分为初期、痈期、溃脓期、恢复期。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病之初未成脓时予大剂清热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按照有脓必排的原则解毒排脓,脓毒消除后再予以补虚养肺,本病不可滥用温补保肺药,切记发汗损伤肺气,因此,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法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肺痈治验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痈治验一得湖南怀化地区第一人民医院(418000)金卫平郭华莹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属于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肺痈,疗效满意,录病例二则,供同道参改。...  相似文献   

13.
吕铭 《江西中医药》2007,38(5):30-30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于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肺痈一症,亦是很难治疗的一种疾病.中医治疗肺痈的原则是:未成者消散,已成者宜排脓解毒.临床上所遇到的大都是脓已成的肺痈,其特征是浊痰腥臭,所以在治疗上只有以排脓解毒的方法为主,根据症情,宜寒宜热,或吐或下,随机应变而辨症论治.排脓解毒的方剂,桔梗汤是很好的,桔梗能  相似文献   

15.
对肺痿肺痈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痿、肺痈,是临床常见病,肺痿有虚热与虚寒两种病情,前者是上焦有热,因咳为肺痿,后者是肺中冷,气沮为肺痿,肺痈又为实证,分发病初期、痈脓成期、痈脓溃破期三个阶段。如尤在泾:“痿者,萎也,如草木之痿而不荣,为津烁而肺焦也;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溃也。”此肺痿肺痈之辨也。兹将笔者临床治疗体会略述如下: (一)肺痿的临证体会: 1.肺痿虚热型: 肺热叶焦,耗伤阴液是形成虚热型肺痿主要病机,陆渊雷说:“肺痿类似后世虚嗽、劳嗽”。说明是由于正气虚损,外邪乘虚而入,又误汗、吐、消、利、下,重亡津液所致。其是损于肺阴,累及肾阴,肾阴不  相似文献   

16.
肺痈之探讨     
肺痈是因感受风热邪气或风寒郁而化热致使肺受邪热薰灼,郁而成痈,形成肺叶发生脓疡的一种疾病。它以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证。该病最早记录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已对肺痈的病因、病机、脉症、治疗及预后都有比较全面的叙述。我在临床工作中,对肺痈的诊断仍以脉症为主,辅以X线胸部检查。就现代医学观点看,肺痈除肺脓肿外,尚有部份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  相似文献   

17.
《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是张仲景用以治疗“肺痈喘不得卧”的方剂。近人据“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豚反滑数”及“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的记载,认为这是肺脓肿。葶苈大枣泻肺汤,药仪苈、枣两味,而主药为葶苈,其味辛、苦,性寒。辛则善行,苦能降泄,寒可除热。故“破坚逐邪、通利水道,治咳嗽气喘”(《本经》),  相似文献   

18.
肺痈西医称之为肺脓肿。根据其病理演变过程 ,临床可分为初期、成脓期、溃脓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护理中应注意把握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期施护。1 初期本期为风热初犯 ,致卫表失和 ,肺失宣肃而成。因邪在肺卫 ,尚未深入 ,护理原则应是清肺解表 ,防邪深入。护理应注意 :1.1 观察发热与咳痰情况。本期应是恶寒发热同在 ,热势不剧 ,咯吐白色粘沫痰 ,量由少渐多。若出现高热不退 ,咳吐脓痰 ,则提示已进入成痈期。1.2 病室宜安静整洁 ,寒温适宜。患者应注意多休息 ,慎起居 ,避风寒 ,防外邪侵袭 ,加重病情。1.3 汤药为辛凉解表之剂 ,不可久煎 ,…  相似文献   

19.
《新中医》1999,31(10)
1 肺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肺痈是由风热邪毒蕴滞于肺,热壅血瘀,血腐化脓而成。以发热,胸痛,咳吐腥臭脓血痰为主要症状的肺化脓症。11 诊断依据 ①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气粗。②咯吐大量黄绿色脓痰或脓血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气味腥臭。③局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或增强,语颤音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罗音。④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⑤痰培养有致病菌。胸部X线摄片,肺部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亮区及液平面。12 证候分类 ①初期:恶寒发热,咳吐白色粘痰,胸痛,咳时加…  相似文献   

20.
刘霞 《四川中医》2009,(12):120-121
肺痈是内科的常见病,西医称肺脓肿,是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本文运用中医辨证的观点,从分期施护,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养生与调摄几方面对肺痈加以施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