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普及,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逐步增多,但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失败的病例也在增多.为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最终失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我们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翻修的40例(40髋)患者的翻修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患者,取出内固定物,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析其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1~3年,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3分提高到80.3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挽救性治疗措施,能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首次手术失败处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首次手术失败的18例病例,并分析治疗方法。方法 310例施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18例首次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败。其中全髋置换7例,人工股骨头(半髋)置换11例。发生髋臼松脱者4例,假臼断裂2例,假体松动下沉2例,假体穿出股骨外2例,早期髋关节脱位4例,髋关节感染3例,术后1d内死亡1例。17例中除1例行假体柄修整,1例假体取出和病灶清除外,其余均行全髋或半髋翻修术。结果 17例再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月~4年,除1例不能行走、1例需扶拐行走外,其余患者均无特殊不适,生活基本能自理。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强化手术规范操作及术后管理,是减少手术失败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1996年11月~1999年4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35例(36髋),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并分析。结果 根据病例统计,在同一失败病例中,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止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共24例次,其次为人工股骨头引起髋臼磨损7例次,假体置入位置不良6例次,人工髋关节脱位3例次,术后感染3例次,假体股骨西柄断裂2例次。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长期可靠的疗效与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假体的适当选择和手术中正确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溶解和骨丢失,如果能够用药物抑制或延缓骨溶解和骨丢失,远期假体松动将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进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松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等髋关节严重病损的有效手段[1],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例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降低假体使用寿命及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导致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两大类,力学因素包括:假体设计、术中操作、应力遮挡等;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假…  相似文献   

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方法]1998年3月~2009年11月共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2例(62髋),根据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类并分析。[结果]根据病例统计,常见的失败原因与手术中正确操作与否有关,其次为骨折、麻醉、骨质疏松、糖尿病合并脑出血。共5例,其中术中猝死1例,股骨骨折1例,双下肢不等长1例,假体脱位2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长期可靠的疗效与手术中正确操作、术前准备工作,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本院在1992年1月~2002年3月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的1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病人中,有9例属软组织松弛,张力失衡所致,占75%。[结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张力失衡是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完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可降低术后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放射学观察与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疗效的确切性及可预期性,使更多的髋关节疾病患者乐于接受。人工关节长期使用最终导致的无菌性松动是THA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通过放射学检查,观察分析假体松动的表现与过程,对人工关节松动的...  相似文献   

9.
背景: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失败病例也相应增加。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行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194例(208髋)的失败原因。结结果:失败原因中,无菌性松动135髋(64.9%),感染46髋(22.1%),不稳定13髋(6.3%)、假体周围骨折6髋(2.9%)、内衬磨损和假体相关原因各4髋(各1.9%)。结论:无菌性松动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  相似文献   

10.
32例国产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国产人工髋关节翻修原因。方法:回顾总结32例人工髋关节翻修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翻修原因。结果:32例中术前诊断松动16例,脱位4例,深部感染2例,白磨通3例,断柄2例,髋周及股部疼痛4例,股骨柄穿通皮质1例。26例取出假体顺利,6部部分骨长入珍珠面而取出假体困难。25例作全髋置换翻修,4例臼怀松动或位置不良致脱位仅翻修髋臼,1例股骨柄穿通皮质更换双动头,2例因深部感染严重而作单纯假体取出、清创术。全组病例经6个月-5年随访,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术后平均81分,平均增加38分。结论:目前翻修病例仍以国产人工关节为主。翻修原因主要是:人工关节质量因素和手术技术因素。造成假体过早松动或种种其它并发症,最终失败。提示国产人工关节质量需改进,需相应配套器械,手术操作技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旋转中心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手术前后对髋臼旋转中心的X线测量,探讨髋臼旋转中心的变化对髋关节平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追溯调查近年本院收治120例155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比术前术后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比较术后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HJC1)与解剖髋臼旋转中心(HJC0)的符合率。[结果]旋转中心恢复者98髋(63.23%)(A组),未恢复者57髋(36.77%)(B组);A、B两组中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脱位、髋部痛等行髋关节假体翻修术分别为6髋(6.12%)、17髋(29.82%)。[结论]髋臼旋转中心的恢复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股骨偏心距及髋臼旋转中心手术后测量,探讨其变化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随访本院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87例(92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年1个月,测量手术后双髋关节X线片,比较术后假体股骨偏心距、旋转中心与解剖股骨偏心距、旋转中心符合率,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股骨偏心距及髋臼旋转中心均恢复(A组)27例(29.35%),(B组)仅FO恢复23例(25.00%),(C组)仅HJC恢复31例(33.70%),(D组)FO及HJC均未恢复11例(11.96%),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96.30%,B组为73.19%,C组为74.19%,D组为27.27%,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与B组(P=0.039),A组与C组(P=0.029),A组与D组(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偏心距及旋转中心的恢复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选择方法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对本科于1985年5月~2003年12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138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了随访。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及THA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者分别为29例(31髋),90例(107髋)。所有手术均采用后外侧人路。[结果]早期使用的国产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86.7%的股骨柄假体出现松动。全骨水泥THA,50%髋出现了髋臼杯似体松动,62.5%髋股骨柄似体松动,25%髋行全髋人工关节翻修术:混合型(Hybrid)THA,未出现髋臼杯及股骨柄似体的松动,非骨水泥THA,除1例外无髋臼杯及股骨柄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应慎重选择,可适用于老年、日常活动量小的患者;而对于年轻患者,非骨水泥型THA为最佳选择;对于股骨侧出现骨质疏松或不适合使用生物固定型股骨柄假体的患者,混合型(Hybrid)THA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疗效;全骨水泥犁THA应很少使用。  相似文献   

14.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 have reported success rates of greater than 95% in many series with a longer than 10-year follow-up.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due to such factors as increased high-activity levels, younger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procedure and increasing life expectancy has become more prevalen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and timing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ailure can direct efforts aimed at reducing revision rat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dications for revision hip arthroplasty and relate these to the time after the index primary hip arthroplasty. A review of all revision hip arthroplasties at two centres over a 6-year time period identified 22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237 revisions. The overall mean time to revision was 83 months (range: 0-360 months). The cause of failure was aseptic loosening in 123 hips (51.9%), instability in 40 hips (16.9%) and infection in 37 hips (5.5%). When stratified into two groups (less than 5 years, more than 5 years after the index primary hip arthroplasty), 118 of 237 (50%) revisions occurred in less than 5 years, with 33% due to instability and 24% resulting from infection. The majority of the causes of failure within 5 years in these early revisions were instability and deep infection. The success of hip arthroplasty is likely to be compromized if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surgery for appropriate component positioning and critical protocols to minimise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 are not given the proper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5.
7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72例(74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49例(50髋)获得8-89(38.8±18.6)个月的随访,23例失访。49例随访期内3例死亡,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人工髋关节脱位3例,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髋臼磨损2例。无术后感染病例。按照Harris髋评分系统对未翻修的45例(46髋)进行评分:优25髋,良12髋,中6髋,差3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完善术后康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Salter手术及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6例年龄2~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应用改良Salter截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均采用改良贝氏石膏固定,不固定髋关节.采用X线评定标准和Mackay 临床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2~9年,平均7.2年.疗效优24例,良1例,并发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半脱位l例.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术前为40.05°±5.6°,术后为13.28°±5.06°;CE角术前为-0.12°±8.01°,术后为40.12°±5.58°;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百分比:术前组为45.05%±14.07%,术后为106.06%±11.55%.上述各项指标经两两配对t检验,P<0.05,各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3%.[结论]改良Salter手术对2~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疗效显著,结合改良贝氏石膏固定,患儿能早期活动髋关节,可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下外展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内翻的长期疗效。[方法]对17例(2l髋)先天性髋内翻行股骨转子下外展截骨术,术后平均随访13.6a。[结果]所有股骨头骺板早期闭合,平均10.6(5~13)岁;股骨颈部三角骨块于术后5(3~10)个月闭合;14髋股骨大转子过度增长,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股骨颈短缩;1例术后6a发生膝外翻。[结论]手术促进股骨近端骺板和三角骨块早期闭合,稳定髋关节,但引发髋关节周围形态的畸形。截骨同时行股骨大转子骺阻滞是防止股骨大转子过度增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大粗隆滑囊炎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的疗效及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随访2003年3月~2009年4月本科收治的术后股骨大粗隆滑囊炎患者24例27髋的治疗情况,并结合临床特点分析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经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后,21例股骨大粗隆滑囊炎疼痛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Ribbed股骨柄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后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9年6月~2002年5月,采用解剖柄HA涂层Ribbed髋假体施行非骨水泥固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26例,获平均11年4个月随访24例26髋,男14例,女10例;年龄43~68岁,平均59.4岁。术前疾病:股骨头缺血坏死13例(双侧2例),股骨颈骨折9例,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术后7~10d,术后6个月和每年1次随访X线片,对髋关节功能依末次随访状况行Harris评分。[结果]依末次随访Harris评价法,获85~100分16例18髋,75~84分8例8髋。轻微大腿痛1例1髋,X线片显示轻微骨吸收1例1髋,无一患髋需行翻修术。术后6个月~3年X线片显示于HA涂层部位近段骨吸收于Gruen5,6区和2,3区1例1髋。所有病例的骨锚固和松质骨、皮质骨骨密度轻度增高,显示髋假体-骨固定良好。[结论]Ribbed髋假体的初始固定能促进早期骨长入达到生物固定目标,并阻碍聚乙烯磨屑髓内迁徙致大腿痛和骨吸收,其长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