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庆大霉素溶液与生理盐水对手外伤清创效果的差异。方法 对102例急诊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庆大霉素组(45例)和生理盐水组(57例)两组,分别由同一名医师进行常规清创,术后口服头孢氨苄胶囊预防感染5d,每3~4d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情况,于术后12d拆线,对伤口做出评价。结果 伤口愈合情况:庆大霉素组,甲级愈合20例,乙级愈合17例,丙级愈合8例;生理盐水组,甲级愈合24例,乙级愈合20例,雨级愈合13例。感染率:庆大霉素组17.78%,肥皂水组22.81%,平均为2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P〉0.05)。结论 使用庆大霉素溶液对伤口进行冲洗,并不能降低手外伤清创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清创缝合术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方法:对近几年来诊治的180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施行清创缝合手术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果:180例患者中,162例伤口甲级愈合.占90%;13例乙级愈合,87.2%;5例伤口感染,占2.8%。结论:清创缝合术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对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伤口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勇刚 《当代医学》2014,(15):82-83
目的对比分层缝合与全层缝合对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1例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随机分成甲组(n=26)和乙(n=25)。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清创和伤口修整,甲组实行分层缝合,乙组实行全层缝合。对比2组伤口I期愈合率以及感染、瘢痕、硬结的发生率。结果甲组伤口I期愈合率及感染、瘢痕、硬结发生率依次为96.15%、0、0、0,乙组依次为72%、16%、20%、28%,2组之间具有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而言,分层缝合更具微创性,比全层缝合更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手术切口皮内内缝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姿 《吉林医学》2008,29(11):918-919
目的:改进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提高伤口甲级愈合率。方法:将剖宫产术采用手术切口皮内内缝的产妇随机抽取60例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方法采用三针间断褥式缝合手术切口的病例60例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薇乔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手术切口能有效避免无感染性伤口愈合不良,提高伤口甲级愈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腘绳肌取腱部位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U”形皮下间断缝合组、普通间断缝合组及皮内缝合组,分别于手术结束时采用相应方法缝合腘绳肌取腱部位切口。以伤口甲级愈合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率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术后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36月,平均11.5月。皮下间断缝合组、普通间断缝合组及皮内缝合组的伤口甲级愈合率分别为100%、93.2%、97.7%,各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4d、13.8d、12.5d,患者对切口愈合的满意率分别为100%、77.3%、88.6%。结论“U”形皮下间断缝合法处理鹅足取腱部位伤口操作简便,可缩短住院时间,伤口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科门诊外伤缝合的疗效,总结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外科门诊治疗的56例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外伤缝合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预后。结果 56例外伤患者均一期愈合,无一例行二次手术。甲级愈合51例(91.1%),乙级愈合5例(8.9%),丙级愈合0例。5例乙级愈合患者外伤缝合后出现红肿等炎性反应,经加强换药及口服消炎药治疗后愈合。结论处理外伤时应格外注意对伤口的清洗消毒、对伤口彻底的清创、术中探查异物和术后伤口换药等,避免外伤缝合术后切口感染、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7.
彻底清创术对手外伤感染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太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37-138
目的 探讨彻底清创术对手外伤感染及愈合的影响。方法对87例手外伤病人在彻底清创前、后做细菌培养,总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阴性率及伤121愈合率。结果清创术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95.4%、4.6%,术后分别为8.0%和92.0%。伤口Ⅰ期愈合率97.7%(85例),Ⅱ期愈合率2.3%(2例)。经卡方检验,x^2=132.9,P〈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彻底清创术是降低手外伤术后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原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术后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10年间3571例妇产科下腹部手术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皮下脂肪厚度和缝合方法进行分组分析。结果皮肤皮下脂肪全层缝合甲级愈合率高于古典皮下脂肪单独缝合法。前者脂肪液化发生率低于后者,但脂肪液化、伤口裂开程度大于后者;皮下脂肪厚度≥5cm,切口采用立“8”字缝合皮肤皮下组织比传统缝合皮下脂肪层方法甲级愈合率高(96.02%),可有效减少脂肪液化所致伤口裂开。结论对皮下脂肪较厚的手术切口,缝合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伤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取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行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8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采用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方法;对照组8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采用传统的腹壁缝合方法。结果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为(9.5±2.6)min;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者2例,占2.5%;切口甲级愈合79例,占98.8%;而对照组中切口缝合时间为(16.4±3.2)min;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者68例,占85%;切口甲级愈合72例,占90%。两组腹壁切口缝合方法在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甲级愈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法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切口周围红肿反应,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此方法安全、有效、简便,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宝  郭宏君  肖兵  崔峥 《河北医学》2003,9(12):1073-1075
目的:探讨术后伤口裂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例伤口裂开各种发病因素,提出合理预防措施。本组9例全部裂开急诊二次缝合;2例全部裂开放弃缝合,行切口腹带保护 换药治疗;2例部分裂开行切口腹带保护治疗:1例部分裂开行急诊二次缝合。结果:伤口裂开与机体基础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腹压增高;伤口感染;切口保护不力等因素直接相关。本组10例急诊二次缝合,9例伤口愈合。1例术后10d二次裂开,行伤口腹带保护换药4月后愈;2例全部裂开放弃缝合,1例切口保护换药80D后方愈;1例因高龄病重放弃治疗死于全身衰竭。结论:有术后伤口裂开倾向者,围手术期应加强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缝合伤口时预见性增加减张缝合。术后加强伤口有效保护及护理指导。腹部切口一旦发生伤口裂开,只要情况允许均应及时二次缝合.避免切口疝及伤口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腹壁切口三种缝合方法的优缺点,将72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依据切口缝方式随机分为三组,用不同的方法缝合后观察甲级愈合率,结果:不穿皮组甲级事率965,穿皮组甲级愈合率88%,免缝胶组甲级愈合率80%,经统计学处理三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三种缝合方法各有优缺点,以侧不穿皮外番缝合法优点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时跨膝外固定器治疗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意义。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8例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对其先行急诊清创缝合、跨膝外固定器固定,伤口愈合后Ⅱ期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9~28个月,急诊清创缝合、跨膝外固定器固定术后2例出现伤口并发症,换药后治愈,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均甲级愈合,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优良率87.5%。结论在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治疗中,跨膝外固定器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结合使用,发挥了两者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缺点,伤口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运用微创美容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急诊外科诊治的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患者,运用微创美容技术进行修复,大多数伤口运用细针细线进行分层缝合,对于存在皮肤缺损的伤口可运用植皮或者局部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文所选的136例患者中,132例患者面部伤口为甲级愈合,2例患者伤口边缘皮肤严重挫伤,修剪不足,一些出现坏死,伤口部位裂开,需要再次实施手术。2例患者皮肤缝合张力过大,缝合间距过密,一些皮肤浅层出现坏死,通过换药2周以后伤口愈合。进行局部皮瓣修复因植皮修复的患者,都良好成活,未见坏死。对其进行6-18个月的随访观察,未见疤痕增生、挛缩,无需进行Ⅱ期整形。结论: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患者运用微创美容技术修复的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何种冲洗液更有利于会阴伤口的愈合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将在本院产科住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5例与对照组145例。实验组:先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阴道壁及会阴伤口,然后行缝合术,产后5d继续用生理盐水冲洗外阴,2次/d;对照组:先用0.03%碘伏溶液彻底冲洗阴道壁及会阴伤口,然后行缝合术,产后5d继续用0.03%碘伏溶液冲洗外阴,2次/d。分别评估、比较术时术后5d内,产妇在伤口疼痛程度、感染率及愈合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伤口疼痛程度、感染率及愈合情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生理盐水代替0.03%碘伏溶液冲洗会阴伤口可减轻产妇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社会对助产士及医院的认可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了Dexon线在腹部纵形切口皮内缝合中的效果,探讨其使用方法,资料及方法:采用美国氰公司产品4-0DexonⅡ行连续皮内缝合78例,其中剖宫产61例(78.4%)子宫切作术8例(10.2%)附件切除术4例(5%)腹部疤痕者5例(6%),78例均为下腹正中纵形切口,结果:78例皮内缝合腹部伤口均甲级愈合,结论:由于DexonⅡ行腹部纵形切口皮内连续愈合,腹壁不留针眼,切口对合良好,外观美观  相似文献   

16.
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外伤的方法。方法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止血后,应用整形美容外科微创原则修剪伤口,一般的伤口用细针细线分层缝合,有皮肤缺损的伤口应用局部皮瓣或植皮修复。结果本组共治疗82例患者,79例伤口甲级愈合,随访6~18个月,无疤痕增生、挛缩,不需Ⅱ期整形。结论应用微创美容技术对面部外伤修复,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牵拉代替缝合处理小伤口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翠荣  李爱英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51-1652
目的探讨胶条牵拉代替缝合处理小伤口的方式在基层医疗单位使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7例受伤24h内,伤口长1~4cm,伤口深达皮下、创缘较整齐、较清洁的患者中31例(牵拉组)采用胶条牵拉创伤部位,36例(清创组,受伤不超过8h)采取清创缝合,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牵拉组中29例伤口甲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伤口平整。清创组中31例伤口甲级愈合,3例乙级愈合,2例丙级愈合,伤口均显"蜈蚣脚"状瘢痕。两组愈合情况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χ2=1.09,P>0.05)。结论牵拉与清创缝合相比,伤口愈合情况相似。胶条牵拉法处理小伤口,受伤8h以上仍能应用,操作简便,不增加创面的附加损伤,能够粘合裂开的伤口,利于伤口愈合,便于基层医生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新的缝合方法对腹壁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术262例及妇科良性病变行妇科手术98例为观察组,采用皮下脂肪层不缝合,皮肤层用可吸收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的方法,与同期相似情况的剖宫产术260例及妇科手术108例采用传统方法缝合腹壁切口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除2例因止血不彻底伤口愈合不良外,其余均为甲级愈合,对照组中有10例伤口愈合不良,主要为脂肪液化或局部有化脓性病灶存在,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u=2.289);两组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u=0.074)。结论腹壁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彻底止血,皮肤层用可吸收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术,切口血运好,利于伤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骨折的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折的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A组术前FPG≤6.9mmol/l,B组术前FPG〉7.0mmol/l,C组为急诊手术组,观察糖尿病患者手术后FPG、2hPG、尿酮体、低血糖、使用抗菌素的天数,伤口愈合天数等。结果:(1)术后空腹血糖:A组和B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低于c组患者,P分别〈0.01和〈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术后酮症的发生:A组58例病人中,有一例患者出现尿酮体阳性,占1.72%;B组44例病人中,4例患者出现尿酮体阳性,占9.1%;C组9例病人中,有4例患者出现尿酮体阳性,占44.44%;A组和B组术后酮症的发生低于C组,P分别〈0.01和〈0.05。(3)术后低血糖反应:A组58例病人中.有3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占5.17%;B组44例病人中,2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占4.55%;C组9例病人中有1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占11.11%;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4)术后抗炎时间和伤1:7愈合时间:A组患者术后抗炎时间明显短于C组患者,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伤口愈合时间,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B组和C组各有1例伤口不愈合。结论:糖尿病患者除非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急诊手术外,应尽可能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实施限期和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张宁 《大家健康》2016,(5):171-171
目的:通过比较会阴侧切不同缝合技术,了解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方法:选择160例试验组即实施会阴侧切改良式连续缝合的产妇对其会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等进行研究,并随机抽取160例对照组即实施会阴侧切常规连续缝合的产妇与之对照。结果:试验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伤口裂开率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采取会阴侧切改良式连续缝合技术,切口愈合率高,裂开率小,对合较好,值得在产科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