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臂逆行筋膜皮瓣与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自1981年Poten首创筋膜皮瓣,已广泛应用临床。我们于1988年以来,相继使用前臂逆行筋膜蒂皮瓣和前臂逆行筋膜蒂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应用解剖前臂皮肤的血供来自桡动脉、尺动脉和骨间前、后动脉发出的直接皮支...  相似文献   

2.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2种不同类型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60例。皮瓣类型:虎口背侧筋膜蒂皮瓣25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0例,指背筋膜蒂皮瓣9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23例,前臂骨间背动脉岛状皮瓣28例,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15例,桡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12例,足底内侧逆行皮瓣3例,足背动脉逆行皮瓣5例。其中血管蒂皮瓣104例;筋膜蒂皮瓣34例;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2例。结果145例逆行岛状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完全坏死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6例。术后随访,成活的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结论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皮瓣较薄,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比较接近等优点,是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拇指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利用8具尸体16只手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了拇指背动脉、第1掌背动脉及食指桡侧指背动脉。临床上分别以拇指背动脉、示指桡侧指背动脉为蒂于手背侧设计岛状皮瓣进行应用。结果 拇指背动脉外径0.24~0.46mm,平均0.37mm,示指桡侧指背动脉0.26~0.56mm,平均0.44mm,血管恒定。临床应用拇指背血管蒂逆行皮瓣、示指桡侧指背血管蒂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12例;皮瓣带人桡神经指背支形成有感觉皮瓣,效果更满意。结论 以指背血管为蒂的手背侧皮瓣是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逆行指背动脉皮瓣修复邻指指背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道应用逆行指背动脉皮瓣修复邻指指背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6例指背皮肤缺损应用邻指逆行指背动脉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6例皮瓣5例成活,1例失败。结论 应用逆行指背动脉皮瓣修复邻指指背皮肤缺损方法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皮瓣。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可以其为蒂,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皮瓣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超长蒂颞浅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缺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介绍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式。方法29例外伤性鼻缺损,其中采用颞浅动脉额支筋膜岛状皮瓣修复12例,颞浅动脉顶支筋膜岛状耳后皮瓣修复14例。预制颞浅动脉顶支筋膜耳后皮瓣3例。结果27例皮瓣的颜色、质地和形态良好。疗效满意;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需再次修复手术。结论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治疗鼻尖、鼻小柱及鼻翼缺损,供区损伤小,受区颜色形状好;并且预制的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耳后皮瓣血运可靠,可一次解决衬里问题,此皮瓣是修复鼻尖、鼻翼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鼻尖缺损的手术方法,以提高鼻缺损畸形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自1997年3月以来,设计以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鼻面部皮下隧道转移至鼻尖,对11例鼻尖缺损畸形行鼻尖再造。结果:10例皮瓣色泽、质地和形态良好。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结论: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色泽形态良好,供区皮瓣组织量充足且隐蔽,是修复鼻尖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前臂皮肤的解剖特点,形成较大面积的前臂逆行筋膜皮瓣,解决手部较大创面的修复。方法 利用前臂远端桡动脉皮支血管网供血,设计前臂逆行筋膜皮瓣,蒂部转折点在茎突近端3~5cm 处,皮瓣远端至肘横纹上方3 ~5cm ,皮瓣要覆盖手背、手掌较大创面。结果 采用前臂桡动脉皮支血管网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42 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18 例,其外形及手功能的恢复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前臂桡动脉皮支血管网逆行筋膜皮瓣可取皮瓣面积大,不损伤桡动脉主干,为手部皮肤缺损找到了简单、安全,损伤小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臂桡动脉皮支血管网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前臂皮肤的解剖特点,形成较大面积的前臂逆行筋膜皮瓣,解决手部较大创面的修复。方法利用前臂远端桡动脉皮支血管网供血,设计前臂逆行筋膜皮瓣,蒂部转折点在茎突近端3~5cm 处,皮瓣远端至肘横纹上方3~5cm,皮瓣要覆盖手背、手掌较大创面。结果采用前臂桡动脉皮支血管网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42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18例,其外形及手功能的恢复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前臂桡动脉皮支血管网逆行筋膜皮瓣可取皮瓣面积大,不损伤桡动脉主干,为手部皮肤缺损找到了简单、安全,损伤小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有效的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第1掌背动脉联合指背动脉为蒂设计轴、旋转点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一期修复示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28例。结果本组2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7例皮瓣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皮瓣暗红、青紫、肿胀、表面张力性水泡,予及时处理后,皮瓣血运好转。随访4个月后24例示指上述皮瓣外观良好,感觉稍减退,运动良好,8个月~1年后感觉基本恢复,运动功能良好。结论第1掌背动脉联合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解剖相对固定,走行及交通吻合支比较恒定,皮瓣存活率高,修复面积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证实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浅动脉岛状筋膜皮瓣 ,逆行移转修复 15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面积 10cm× 8cm ,最小 5cm× 4cm。结果  15例筋膜皮瓣全部成活 ,经 6~ 18个月的随访 ,效果良好。结论 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血供可靠 ,不牺牲知名动脉 ,操作简便 ,为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use of a distally based thir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 island flap to resurface three-fourths of the proximal phalanx of the ring finger is report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远端蒂皮瓣或逆行岛状皮瓣蒂部设计减张皮瓣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9例,胫后动脉小腿内侧穿支远端蒂皮瓣修复2例,腓动脉外踝上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8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例,掌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例.蒂部减张瓣呈梭形或圆形,面积为1.0 am×1.0 cm~5.0 cm×3.5 cm.结果 28例皮瓣术后血运良好,无肿胀、淤血,全部成活,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外形美观,供区均一期愈合,疗效满意.结论 在远端蒂皮瓣或逆行岛状皮瓣蒂部设计减张皮瓣是可行的.可有效地防止蒂部血管受压或血管网破坏而影响皮瓣的血运,是一种可靠的预防远端蒂皮瓣或逆行岛状皮瓣血供障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组病人共12例,其中肘部外伤性皮肤缺损之例,腕部皮肤缺损4例,面部外伤性皮肤缺损和恶性肿瘤各1例,手背及虎口外伤3例,拇指再造1例,2例顺行设计,10例逆行岛状转移。皮瓣切取最大范围12.0cm×10.0cm,最小6.0cm×5.0cm,平均7.8cm×65cm。经2~4年随访,皮瓣均生长良好,供瓣区功能无任何异常。在解剖和手术中发现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穿骨间膜部位有26%稍靠上,设计皮瓣时应稍向上一点,防止蒂部过短转移不到位。在分离蒂部血管时要注意保护好骨间背侧神经。以骨间后动脉和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为血管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既可以顺行设计修复前臂和肘部的皮肤缺损,也可以逆行转移修复远端的手部和腕部的皮肤缺损。设计灵活、供皮区损伤小,且血管位置表浅,手术操作简单,是小面积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5.
岛状皮瓣修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修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主干动脉岛状皮瓣和穿支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不同部位的体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遗留皮肤和软组织缺损,共修复5例,其中2例在面部,2例在四肢,1例在胸壁。结果5例中,采用主干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1例,采用穿支血管岛状皮瓣移植修复4例,5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5年,除1例肿瘤切除后5年复发外,其余没有复发。缺损修复部位形态和功能良好,岛状皮瓣供区无功能缺损和障碍。结论选择主干动脉岛状皮瓣,尤其选择穿支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是一成功率高,术后功能和形态良好,供区损害较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扩张皮肤软组织修复缺损中菱形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菱形皮瓣设计对扩张皮瓣中问松弛部分的充分利用.方法扩张后的皮肤软组织在设计旋转皮瓣修复缺损时,如果中间松弛部分不能充分利用.在旋转皮瓣上再次设计菱形皮瓣来充分利用扩张后的皮肤软组织,菱形皮瓣的尖部设计在扩张最充分部分,皮瓣蒂部设计在旋转皮瓣的切口侧,要注意保证菱形皮瓣与旋转皮瓣形成的复合皮瓣的长度与蒂的宽度比例在2.5:1.0.结果 11例在旋转皮瓣上再次设计菱形皮瓣,复合皮瓣的长宽比例最大达到3:1,多数在2.5:1.0.皮瓣全部存活,有1例皮瓣尖部小面积血运障碍,1例菱形皮瓣尖部早先轻度淤血.结论 该设计较充分、合理的利用了扩张后的皮肤软组织,最大可能的修复了缺损.复合皮瓣设计,一是注意长宽比例,二是尽量选择蒂部有知名血管的轴型皮瓣以策安全.只要设计合理,该方法是安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颞浅血管顺行与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各种颢浅血管顺行与逆行岛状轴型皮瓣在眶区皮肤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颢浅血管的解剖分布及其与眶上血管、滑车上血管、耳后血管等的吻合情况,制备额部、头皮、耳前及耳后等各种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移转至受区,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眶区皮肤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共22例,顺行岛状轴型皮瓣13例,逆行岛状轴型皮瓣9例。其中,1例逆行耳后岛状皮瓣术后早期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积极处理,皮瓣远端仅有小片表皮坏死。术后因皮瓣臃肿行二次修复者6例,余形态及功能良好。结论 根据颢浅血管分布情况及其与眶上血管、滑车上血管、耳后血管等有丰富的吻合支的解剖特点,可制备各种顺行或逆行岛状轴型皮瓣用于眶区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8.
颏下动脉蒂岛状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6例多种病变切除后所造成的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6例被修复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对术区外观感到满意,无再度挛缩显现发生。结论:颏下动脉蒂岛状瓣具有下颜面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中5例为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为晚期乳腺癌。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时间20.1个月。4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切除原发病灶后,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0 cm×15 cm^21 cm×31 cm,单独采取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或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胸壁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患者对侧乳房体积较大,同期行乳房缩小和乳房成形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复发。结果6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切取范围为5 cm×12 cm^10 cm×23 cm,其中3例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进行修复,两叶皮瓣每叶面积范围为5 cm×15 cm^7 cm×18 cm,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背部供区因张力稍大,出现皮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后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17个月,平均7.5个月,术区皮肤平整,皮瓣外观良好,对肩关节及腰部活动无影响,肿瘤均无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结论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后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无需血管吻合,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眶下血管皮下蒂鼻唇沟皮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内眦动脉与面动脉损伤时,可采用眶下血管皮下蒂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面部小面积缺损,本组5例,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