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QT离散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又称QT间期离散度,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反映了心室电活动复极过程在各个局部的不均一性,可以用来评价心肌电活动状态和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1985年Campbell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证实QT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QTd代表了心室肌的不稳定性,是反映心脏电生理状态的一项无创性指标。目前在心血管病,尤其是在冠心病(CHD)具有诸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在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的意义。 方法观察了 12 0例正常人、14 4例冠心病患者在常规体表同步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时的QTd及相关指标。结果正常人的QTd(39.94±12 .13)ms <冠心病组 (5 0 .85± 18.4 4 )ms,冠心病组中有心肌梗死病史者的QTd(5 6 .0 6± 19.30 )ms>无心肌梗死病史的 (48.2 5± 17.5 2 )ms。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增加 ,尤其是患过心肌梗死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增加的临床意义,本测量了AMI和正常对照组的QRSd,QTcd和JTcd,结果发现AMI组QTcd(JTcd)为78.86±19.76ms(78.14±19.03ms)显大于对照组的37.80±10.49mg(38.57±14.24ms)(P<0.01),QTcd值越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部位梗塞和死亡率越高,提示QT离散度是判断AMI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春安 《医学争鸣》2002,23(4):367-37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QT离散度(QTd)及校正心率后 QT离散度 (QTcd)的临床意义及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测量分析 92例 AMI患者的 QTd和 QTcd,其中男 62例 ,女 30例 ,年龄 42~ 80 (平均 54.3)岁 ,与 60例无心脏病者 QTd和 QTcd对照分析 ,其中男 39例 ,女2 1例 ,年龄 40~ 75(平均 52 )岁 .结果  AMI入院时 QTd(66± 30 ) ms,QTcd(75± 36) ms明显高于对照组 (39± 1 6) ms,(42± 1 7) ms (P<0 .0 0 1 ) .死亡组 QTd(1 0 5± 2 5) ms,QTcd(1 2 2± 33) ms明显高于生存组 (54± 1 8) ms,(60± 2 0 ) ms(P<0 .0 0 1 ) .QTd≥ 80 ms患者死亡率 62 .5% ,多部位梗死56.3% ,室心律失常 53.1 % ,泵功能 (Killip分级 )≥ 级2 8.3% , - 度房室传导阻滞 1 2 .5%明显高于 QTd<80 ms的 3.3% ,2 5.0 % ,1 1 .7% (P<0 .0 1 ) ,6.7% ,5.0 % (P<0 .0 5) .生存患者出院时 QTd(45± 1 3) ms,QTcd(48± 1 4 )ms较入院时 (66± 30 ) ms(P <0 .0 1 ) ,(75± 36) ms(P<0 .0 5)明显缩小 .且最长的 QT间期 92 %见于缺血区或梗死区导联 ,而最短的 QT间期 95%见于非缺血区或非梗死区导联 .结论 临床上可通过 QTd及 QTcd测量来判断 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 .  相似文献   

5.
探讨QT离散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Q-T离散度(Q-Td)及其心率校正值(Q-Tcd)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心电学参数,与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有关。分析了贵阳医学院附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及非心肌梗死患者40例Q-Td及Q-Tcd的变化,并与4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 4 8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电图QTd进行分析 ,以 10 0例正常人心电图为对照组。结果急性心梗早期QT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0 1) ,死亡的 6例心梗QTd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1) ,表明QTd可能是评价近期预后的标志。观察溶栓有效的 36例QTd发现溶栓后 4 0min开始下降 ,一直持续至 2h ,较溶栓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而溶栓无效者QTd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表明观察溶栓后 2h内QTd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溶栓再通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45 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测量其QT 离散度(QTd) ,并与32 例正常对照相比较,发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 离散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1) 。结果提示QT 离散度延长可作为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15例正常者,19例急性心梗(AMI)4周内无室速,及20例AMI4周内合并室速室颤的AMI后24h左右心电图,进行QT离散度分析。结果:正常组QTd为(192±62)ms、QTcd为(2367±1598)ms,AMI无室速者QTd(5842±226)ms、QTcd(5856±2587)ms,AMI合并室速室颤者QTd(1005±261)ms、QTcd(1042±3291)ms,三组间有显著差异。并以本组资料正常者的QTcdx+3s为正常上限,预测AMI是否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80%、特异性789%、准确性80%。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QT间期离散度(QTd)增加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1~2〕。本文对6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伴室性心动过速(VT)与无VT(NVT)病人QTd和JT离散度(JTd)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心肌缺血与QTd,JTd增加和VT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冠脉3支或3支以上病变需行旁路移植术患者,采用12 导联多功能心电图监测仪,测定术前1 d、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7 d的心电图QTd的变化.结果:术前1 d的QTd平均为(56.32 ±2.25) ms,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 d内的QTd均比术前增加,以术后2 d最高,为(63.28±2.80) ms(P<0.01),QTd在术后4 d开始下降,术后7 d QTd已低于术前水平,达(48.63±1.54) ms(P<0.01).结论:冠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心电图QTd增加可持续3 d,表明心室肌复极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同步性,术后4~7 d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QT间期校正和QT离散度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QT间期校正方法和心率、QRS时间、描记纸速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1)对比分析 5 0例纸速 2 5mm·s-1和 5 0mm·s-1描记时QT间期和QTd;(2 )对比分析 5 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时和发作前QT间期 ,并比较QTC、QTLC、QTFC三种方法校正结果 ;(3)对比分析 5 0例SVT发作时与发作前QTd;(4)对比分析 2 0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消融旁路前后QTd。结果  (1)在SVT时QTC 出现假性延长 ,QTLC、QTFC有助克服上述假象 ;(2 ) 2 5mm·s-1与 5 0mm·s-1纸速QTd、SVT发作时与发作前QTd、显性预激射频消融前后QTd,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QT间期受心率影响 ,但QTd 不受心率影响 ;对QT间期校正建议应修改QTC,试用QTLC或QTFC。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和JT离散度 (JTdispersion ,JTd)的影响。方法以 4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患者组 ,测定其成功行直接PTCA术前、后QTd和JTd ,同时以 4 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①患者组直接PTCA术后QTd和JTd显著减小 (P <0 .0 1) ,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QTd和JT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与对照组比较 ,患者组直接PTCA术前QTd及JTd显著增大 (P <0 .0 1) ;术后患者组QTd及JTd虽高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直接PTCA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再灌注 ,逆转心肌缺血 ,缩小QTd及JT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特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其治疗后的改变.方法测量8例特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首诊时心电图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并分析其治疗后的变化;检测15例健康小儿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做对照.结果8例患儿首诊时QTmax、QTd、QTcd分别是(0.58±0.06)s、(136.12±16.14)ms和(142.38±18.67)ms,其中6例经普萘洛尔治疗2~4年后QTd为(112.13±12.82)ms(P>0.05),2例未用药物治疗QTd自动缩至72ms和63ms,1例发现发生尖端扭转室速时QTd增大为172 ms,经利多长因治疗后缩小至106ms.15例健康儿童心电图QTmax、QTd、QTcd分别是(0.35±0.03)s、(28.32±8.52)ms和(35.66±11.45)ms,与长QT综合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心电图QT离散度明显延长.β受体阻滞剂治疗QTd无明显缩短.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长QT间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指标,并可预测其危险性发生.  相似文献   

15.
蔡少娟 《广东医学》2005,26(9):1252-125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急性期QT离散度(QTd)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研究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周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比较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颤动(Vf)患者及无室速/室颤患者的QT离散度。结果在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室速/室颤患者的QT离散度(83±26)ms显著大于无室速/室颤的QT离散度(63±18)ms,P<0.01。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进行QT间期测量和QT离散度分析时,应选择在胸前V1~V3导联测量最大QT间期。而心肌梗死急性期QT离散度增加可作为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6.
QT离散度在心肌缺血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12导联心电图中,QT间期的不同可反映复极的不均匀,是室性心律失常的电学基础,此是与心肌缺血有关的、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在冠心病轻度心肌缺血时QT离散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QT离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QT间期离散度(QTd)的应用已涉及到QT延长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等心脏病领域。本文根据测定35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QTd及有关心电图指标,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5例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电解质紊乱及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1)室性心律失常组(35例):为心电监护或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室性心律失常,男24例,女11例;年龄42~80岁。其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1例,成对室性期前收缩5例,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9例。(2)对照组(4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男28例,女12例;年龄50~72岁。1.2方法采用光电8340K型三导心电图机,纸速25mm/s。对两组均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专人测量各导联QT间期及各项数值。T波终点以T波下降支滑八基线交点位置为准。除外TU分界不清的导联。每一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以不同导联的最大QT间期减去最小QT间期(QTmaxQTmin)得出QTd〔1,2〕,用Bazet公式QTc=QT/R-R算出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冠心病患者程序刺激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方法 :选择 4 0例接受心脏导管手术的患者 ,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2 0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2 0例。术前测定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 ,术中在右心室起搏刺激以诱发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探讨Q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2 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共有 6例诱发出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2 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无 1例诱发出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冠心病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较阵发性室上速患者明显增大 (85 .7± 2 4 .6msvs 34.8± 11.3ms,P <0 .0 1) ;冠心病患者中诱发出持续室性心动过速者 ,其QT间期离散度较未诱发出持续室性心动过速者亦明显增大 (98.7± 5 6 .2msvs 70 .4± 2 8.5ms,P <0 .0 5 )。取QT间期离散度≥ 110ms,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有一定价值。结论 :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相关性 ,取QTd≥ 110ms对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发病48h内、第7天、第21天分别对52例病人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加做右胸及V7-9导联,按QTd=QTmax-QTmin,JTd=JTmax-JTmin计算。结果 与48h内相比较、第7、21天QTd和JTd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第7、21天QTd和JTd值明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在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猝死组QTd和JTd增加,QTd和JTd在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察5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和52例老年健康者QTd,并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与其QTd关系。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均明显大于老年健康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与梗死部位无关。结论:动态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QTcd可以获得疾病的转归信息,对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