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 ,妇人以血为本 ,血赖气行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 ,气带血动 ,气血调和 ,则五脏安康 ,经脉通畅 ,冲任充盛。若气血失调 ,则影响冲任为病。因此 ,理气活血药在治疗妇科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用理气活血治疗妇科疾病 ,首先要分辨病在气分还是在血分 ,然后确定其治法和要选择的药物。1 病在气分者 ,应用理气药为主 ,并佐以养血活血之药临床常见的有气虚、气陷、气郁、气逆之不同 ,用药原则应当虚者用补气药 ,陷者用升举药 ,郁者用行散药 ,逆者用平降药治之。1.1 气虚者 ,症见身体虚弱 ,四肢无力 ,倦怠 ,胸…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常用中药,如按中药性能分类,除理气开郁药外,还有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湿利湿等类药物。另一方面,一些降逆止吐、收敛固涩药在急腹症手术前后亦颇为常用。我们在前一部分实验中曾证示,一些常用理气药大多有降低离体肠管紧张性和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本工作运用同样的实验方法,继续就通里攻下(包括导滞、攻下、逐水)药和活血、清热、利水药对离体兔小肠运动的影响进行观察。在对通里  相似文献   

3.
理气药在方剂中的增效作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配入活血剂,气行以助血行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充于脉,赖气以行。气滞则血凝,血瘀则气滞。故治瘀血病证,既不可纯事活血化瘀,又不宜单行其气。法当活血化瘀与行气并用,使气行则血行,以助祛瘀之力。如血府逐瘀汤,方以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药为主,配伍理气宽胸之柴胡、枳壳、桔梗疏畅气机,诸药相合,相辅相成,气血并调,行气以助活血祛瘀之力,加速瘀血消除。临床用于胸中瘀血所致的胸痛、头痛、心悸、  相似文献   

4.
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外而肌腠,内而脏腑,周行全身,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若气之升降失常,则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从而产生多种疾病。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因此,如何灵活应用好理气药,是临床上一个重要的问题。理气药大多气香性温,其...  相似文献   

5.
冯前进 《陕西中医》2001,22(3):189-190
近年来,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若能配合调气理气的方法治疗,效果更佳,现总结如下: 1 理气活血法:“气行则血行,”主要通过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以行血中之滞,因肝主疏泄主藏血,是气机和气血调整的中心,故病变多为气血郁滞之证;此型常见于冠心病新发病且轻型患者。临床症见:胸中闷塞疼痛,或上腹胀痛,两胁不舒,脉弦等症状,每因情志不舒引发或加剧,可用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理气配合活血以治疗。 2 行气祛瘀法:《医宗金鉴》中指出:“血之凝结为瘀,必先由气,…  相似文献   

6.
四气五味理论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概括了中药的功用特征,阐释了中药功效的作用机制,指导着中药的学习与应用。基于四气五味理论探析临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性味特点,结合各医家经典活血方剂阐释活血化瘀药之间不同的活血机理,以此作为活血药组方的重要依据。深入理解活血化瘀药的性味特点,为形成活血化瘀药的用药思维及药象思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泻下药具有滑利大便、促使排便的作用。除通利大便外,可排除胃肠积滞,水饮及其他有害物质,还能调整胃肠功能,促进血液运行,加快新陈代谢。笔者现就泻下药的配伍应用谈一下自己的认识。1 与行气药配伍增强泻下作用泻下药配伍行气药,可行气宽肠,排荡积滞,增强泻下之力;还可使气机通畅,平息气滞所致诸症。药理实验表明:理气药可降低肠管紧张度,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增强肠管对内容物的推动,使泻下  相似文献   

8.
心可舒片组方配伍钧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可舒片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主要由丹参、葛根、三七、山楂、木香组成,药简而力著,其组方配伍方法值得探讨。 1活血药配木香 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范畴,瘀血的发生贯穿其发病的全过程,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通则,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  相似文献   

9.
心可舒片组方配伍钩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可舒片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主要由丹参、葛根、三七、山楂、木香组成,药简而力著,其组方配伍方法值得探讨。1活血药配木香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范畴,瘀血的发生贯穿其发病的全过程,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通则,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木香辛散、苦降、温通,芳香气窜,可升可降,通行胃肠、三焦气机,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且能健脾和胃。在《药鉴》中言:“盖苦入心,辛入肺,故入心而调诸气。胸腹中壅滞及冷气,并经络中气滞痰结者,皆当用之”。在临床常用的活血行气的中成药中,木香的应用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放等 《陕西中医》2014,(4):108-109
目的:阐述补阳还五汤中配伍化瘀药的实质。方法:通过对原方作者论述的分析提出,方中应用大量化瘀药的目的不是为了化瘀血。结论:方中配伍了量微、味多活血药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活血,而是为是形成软化日久之干血、老血的松解之力;和形成推动坚固难行之干血、老血的启动之力。提示:因对补阳还五汤中大量应用活血化瘀药的真正目的认识不清,导致今之医者临证应用补阳还五汤时多有重用活血药的时弊,则有形成再次偏瘫之害。  相似文献   

11.
总结张伯礼教授运用乳香-没药对药治疗顽痹的临证经验。认为顽痹以脉络瘀滞、痹阻不通为基本病机,乳香、没药相须为用可理气宣痹、活血定痛,除瘀滞之气血,通痹阻之经络,尤适用于顽痹之脉络痹阻。临证用乳香-没药对药配伍行气活血药物治疗胸痹,以逐瘀宣滞、散寒通脉;配伍益气活血、通经达络药物治疗中风病后期偏枯痿废日久,以疏利脉络、燮理气血;配伍四妙勇安汤治疗脉痹以行气化瘀,另对于迁延日久之脉痹可内外合治,在外洗中药中加乳香-没药对药以芳香透痹。同时强调乳香-没药对药的应用适应病症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桂枝活血机理及配伍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桂枝功能与活血的关系,以及相关的配伍。认为桂枝的活血功效是通过调节机体血、气、水发挥,根据证候配伍活血药、养血药、温里药、理气药、补气药而在临床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刘丽宁 《陕西中医》2009,30(10):1390-1392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应用中"动力药"的体现。方法:本文从人体"气"的理论阐述及实质出发,结合现代动力药的特点,提出中药动力药。通过具体中药及常见方剂的例证进一步证实中药动力药的合理性及重要性。结论:在中药及其复方的临床应用中,主要与"气"有关的药物,如益气与补气、行气与理气等药物大多可称得上传统中药中的"动力药"。  相似文献   

14.
戴薇 《江西中医药》2008,39(7):24-25
慢性肝病的病因为湿热疫毒之邪久羁不除,深伏血分,肝为藏血之脏,血之运行赖肝气疏泄,肝病则气失条达,久之络脉阻滞而成瘀。而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活血药可改善肝脏循环,防止肝组织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故活血药在慢肝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同仁们的关注,而在众多活血药中如何合理使用更是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活血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王清任所创诸活血化瘀方中,血府逐瘀汤是其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方剂,其配伍特点有三:一为活血与理气相伍,二为祛瘀与养血同施,三为升降兼顾。在血府逐瘀汤及其衍生方中,活血药与理气药的配伍具有核心意义,现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药理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证活血药与理气药的配伍在血府逐瘀汤中的核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气活血法治疗痛经46例临床小结岳阳铁路医院(414000)方再荣主题词痛经/中医药方法,理气,活血祛瘀功能性痛经为育龄妇女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尤以青年妇女居多。笔者根据中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难经》云:“气主响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无论气病或血病,两者均可互相影响,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阻。临床治疗中,只要调理气机,疏通气血,诸证皆可减轻或消失。故理气活血法,在外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现举常见病证七种的治疗体会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虽非气机郁滞之病,但也存在气机不调的表现。;合理地运用理气药,巧妙组合,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笔者浅述如下。1痰证《景岳全书》曰;“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然而痰为有形之物,痰浊内阻,必然阻碍气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故化痰宜配用理气药。化痰代表方二陈汤,以陈皮理气化痰,意在气顺痰消之意。陈皮、枳壳、枳实、厚朴、莱菔子、沉香等理气药为化痰方中常用药物。如寒痰宜配伍干姜、细辛(小青龙汤);热痰宜配伍黄芩、瓜萎、黄连(清气化痰丸);痰热内扰、…  相似文献   

19.
李铁教授在多年的临证中,总结提炼出很多活血中药"药对"配伍,常用活血药对有桃仁配伍红花、当归配伍川芎、当归配丹参、丹参配伍桂枝、香附配伍郁金、乳香配没药、三棱配伍莪术等。在运用活血中药药对治疗胸痹心痛同时,或兼行气,或兼补气,或兼养血,或兼泻热,或兼温阳,或兼破血等,辨证论治,权衡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清热化瘀药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颖 《国医论坛》1999,14(5):19-20
药对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其中的清热化瘀药对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从清热化瘀药对的源流,机理,组成,应用等方面对其作出分析,清热化瘀药对针对热与瘀两个致病因素,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协同作用。其配伍形式有同类增效及异类增效两种,以活血药及清热药为主,涉及其他类药物。清热化瘀药对不仅在清热凉血及活血化瘀方中应用,而且在清脏腑热,清虚热,理气乃至温通的方剂中都有应用,体现了中医灵活思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