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等离子消融术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中的作用.方法:鼻腔表麻和下鼻甲局部浸润麻醉后,在鼻内镜下对52例PAR患者的下鼻甲进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总有效率为96%(50/52),显著有效率84%(44/52).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治疗PAR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糠酸莫米松联合盐酸氮卓斯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为选择安全及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及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4例经我院检查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糠酸莫米松联合盐酸氮卓斯汀进行治疗,以鼻痒、喷嚏、鼻涕、鼻塞、眼耳咽痒为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分析药物的疗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服药治疗14天后鼻痒、喷嚏、鼻涕、鼻塞症状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联合盐酸氮卓斯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确切,使以往单一口服药物效果不明显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90例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特点.结果:90例变应性鼻炎中,间歇性AR54例,持续性AR36例.治疗4周、3个月、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2.5%、88.9%、87.0%;91.6%、88.9%、86.1%.结论:临床医生需要提高皮肤点刺实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客观诊断AR的比例,无论是间歇性AR还是持续性AR,药物治疗仍旧是重要手段.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给予手术切除病变或微波凝固治疗也不失为治疗AR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施以鼻内窥镜下选择性射频热凝筛前神经、蝶腭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对照组46例服用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治疗。结果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3.18%和91.31%(P>0.05),远期有效率为70.37%和39.13%(P<0.01)。结论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已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在治疗上目前多主张全身治疗为主,临床观察发现不少变应性鼻炎早期常常被当成感冒,不予重视.我科自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15%硝酸银局部应用治疗此类轻度变应性鼻炎患者58例,疗效满意,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体化健康管理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对239例以变应原尘螨过敏为主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按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07例和观察组13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诊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诊疗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学科联合一体化诊疗护理健康管理模式,电话随访两组1年内治疗脱落率及漏服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1年内治疗脱落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60%(P0.01);观察组漏服药物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多学科联合一体化诊疗护理健康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免疫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比较手术组(60例)和免疫组(60例)疗效.结果:手术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免疫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于免疫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份到2010年5月份来我院治疗的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患者65名,随机分为观察组32名和对照组33名,观察组按照经典的手术步骤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对照组常规运用激素以及抗过敏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87.5%,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6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手术对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伴变应性鼻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现察鼻内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1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在鼻内镜直视下,使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对鼻丘及相对应的鼻中隔黏膜表面进行分点热凝.结果:显效85例(68%),有效36例(28.8%),无效4例(3.3%),总有效率为96.8%.结论:鼻内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无并发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常年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集150名常年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平行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持续治疗3周。治疗第1天、第1周、第2周、第3周观察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它辅助药物。结果从治疗效果看,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两种药物都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西替利嗪的治疗有效率为89.43%,氯雷他定的治疗效果为81.02%,两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对两种药物的满意度评价来看,患者对西替利嗪的评价高于氯雷他定;观察疗效参数,西替利嗪也优于氯雷他定。结论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两种药物均能有效地控制常年型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治疗效果良好,而西替利嗪的治疗效果更优越。  相似文献   

11.
腺样体肥大是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变应性鼻炎是导致腺样体肥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深入了解变应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的关系,我们调查了腺样体肥大患儿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和变应性鼻炎患儿中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对两组患儿过敏原谱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腺样体肥大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具有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为主要特征的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模型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及病理改变。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10只,变应性鼻炎对照组10只,变应性哮喘组10只,变应性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和变应性哮喘模型鼻黏膜及肺组织中EOS、MC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哮喘组大鼠卵清蛋白激发后出现了典型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症状(评分〉5分),鼻黏膜和肺组织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且两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EOS、MC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卵清蛋白致敏SD大鼠能够成功建立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有望为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工作提供有效方法及组织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分析.方法:对7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用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行筛前神经切断、下鼻甲打孔消融、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随访6月以上,总有效率93.6%,显效83.3%.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安全简便、手术损伤小,副作用小、近期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变应原的分布状况.方法:回顾分析49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10种吸入性变应原和8种食入性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分析本地区常见变应原的分布特征.结果:纳入调查的49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432例(86.75%)变应原测试呈现阳性反应.吸入性变应原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反应率较高,分别为82.319%和84.52%,其次是花粉,为12.67%.食入性变应原中,小虾、蚌类阳性反应率较高,分别为23.33%和22.85%.结论: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吸入性爱应原是尘螨、花粉,最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是小虾、蚌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补肾温肺方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34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孟鲁司特,观察组患者服用孟鲁司特后加服补肾温肺方。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气道反应性、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支气管哮喘症状评分及感冒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采用孟鲁司特联合补肾温肺方进行综合治疗,可取得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对78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给予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7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未出现鼻中隔穿孔、血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的治疗有效率为89.74%(70/78),术后12个月的有效率为85.90%(67/78)。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硝酸银局部烧灼治疗变应性鼻炎65例空军襄樊医院冯勃,张小青襄樊一汽运公司客运站医务室徐红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据统计占各类鼻炎的40%。本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通常认为是由IgE抗体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鼻副交感神经活性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通化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探讨气传性变应原的地区差异及产生原因.为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NHD)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实验,进行气传性变应原检测.结果:268饲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94.4%(252例),以藥属花粉最高75.3(202例),蒿属植物次之43.2%(116例),其后依次为杨树26.5%(69例),榆树24.6%(66例),柳树10.4%(28例),豚草9.3%(26例),粉螨8.5%(23例),尘螨8.5%(23例),白色念珠茵5.2%(13例)等.268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其中158例(58.9%)患者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花粉类.藥属类最明显、阳性强度占过敏人数的50%.结论:藥属和花粉类为我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变应原,在治疗过程中对这种变应原性鼻炎患者可争取有效的避、忌、移等措施,明确变应原后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儿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120例以尘螨过敏为主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儿采用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按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按常规诊疗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及定期随访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鼻部症状总体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儿舌下免疫治疗期间,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性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其鼻部过敏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尘螨是引起过敏性疾病最重要的常年性变应原.能引起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异性皮炎等疾病。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笔者应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7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治疗;同时与皮下脱敏治疗(SIT)的126例进行对比,借以探讨SLIT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