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断指再植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断指再植病人功能康复的效果,将断指再植病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16例),观察组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示,观察组功能康复优良率87.69%,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系统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断指再植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感觉障碍的恢复程度是衡量再植术成败的关键指标之一。为探讨感觉再训练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的影响,对1990年6月至1992年5月间,施行断指再植成活的36例47指,随机分组观察。结果提示:对照组与训练组在术后3个月的感觉功能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5个月的S_2、S_3级;6个月的S_3、S_3+级和12个月的S_3+、S_4级之间两组存高度显著差异(P<0.001或<0.001)。训练组12个月时,89.5%的再植指感觉恢复达S_3+以上,其中36.8%达S_4,而对照组仅31.8%达到S_3+,其中无1指达到S_4。认为感觉再训练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障碍的恢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再植指的感觉功能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肢再植后的功能评价 ,往往重视运动而忽略了感觉。感觉功能恢复不佳也会引起手功能障碍。因此 ,加强再植指感觉功能的训练就特别重要。我们对 10例再植示指进行了系统的感觉功能训练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0例 ,男 18例 ,女 2例 ;年龄 2 0~ 3 8岁。均为外伤引起的示指离断伤。指神经离断平面 :近节 8例 ,中节 12例。断指再植时以 11 0无创尼龙线缝合双侧指神经。再植示指成活后 ,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 2组 ,第 1组(感觉康复组 ) 10例 ,术后进行感觉康复训练。第 2组 (对照组 )10例 ,术后按常规处…  相似文献   

4.
特殊复杂性断指再植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特殊复杂性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及功能的恢复。方法 除常规采取逆行再植程序外,大部分病例是通过血管、神经、肌腱、皮瓣的转位或移植以及桥接等修复方式完成再植。结果 本组30例40指经过6个月-6年半的随访,再植指有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定:优13指,占32.5%;良14指,占35%;可8指,占20%;差5指,占12.5%,总优良率达67.5%。结论 特殊复杂性断指再植虽然处理上较困难,成活率较低,但经较细致的手术治疗,多数断指仍能恢复良好的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5.
断指再植726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适应证和手术技巧,以提高成活率,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及外形。方法 回顾1984年—2001年6月726例902指断指再植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726例902指总成活率94.6%。随访时间6—182个月,按国际手外科协会推荐断指再植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8.9%。结论 在掌握断指再植指征,提高血管吻合技术的同时,注重骨、肌腱、神经等组织的精细修复,加强系统功能锻炼,能进一步提高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种不同的血管吻合方法及缩短原位缝合对甲根平面以远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59指甲根以远断指吻合1~2条动脉+1~2条静脉13例15指,吻合1条动脉4例4指.短缩后吻合1条动脉12例13指,吻合1条动脉+动脉静脉化静脉15例18指,吻合静脉动脉化动脉5例5指,缩短原位缝合进行再植4例4指。结果再植成活57指,坏死2指,其中1指甲床坏死.均二次行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成活率96.6%,术后经4~20个月随访,外形、功能恢复满意,指体无明显萎缩,36指指甲生长平整,23指指甲呈脊样生长,接合神经及神经植入感觉恢复6~10mm.原位缝合指体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4例39指,艮16例18指,差2例2指,优良率96.2%。结论对甲根平面以远指体,根据血管损伤情况应用不同方法再植离断指体可以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甲钴胺在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断指再植术后患者45例(45指),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予甲钴胺1.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15天后改甲钴胺片0.5mg,口服,每日3次。A、B、C组分别连续用药2个月、4个月、6个月。术后6个月对再植指感觉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B、C组感觉评分明显高于A组;B、C组间感觉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甲钴胺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在一定期间内,用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其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末节断指再植的远期功能效果.方法对38例42指末节断指再植成功者进行了平均2年3个月(10个月~4年6个月)的随访.结果拇指指间关节与手指远侧指间关节的平均主动活动度分别为49°和52°,两点辨别觉平均7.2mm.根据Tamai标准评价功能结果,42指中优25指,良17指.结论应强调精确吻合指神经的必要性,仅吻合一根指神经或不吻合指神经者感觉恢复较差;对累及关节的离断以关节融合为佳;再植后的萎缩为充盈不良或失用所致.  相似文献   

9.
感觉训练对再植指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成活后促进再植指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方法 对21例30个成活的再植指(训练组),于术后4周开始进行专门的感觉再教育训练,共作16周。另选22例32个再植指作为对照组,不作任何感染再教育训练。两组术后平均随访9.3个月,均以最后1次随访昱测试患指指端的两点分辨觉(2-PD)为统计数据。结果 感觉训练组两点分辨觉的距离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再植指成活后进行专门的感  相似文献   

10.
软组织缺损断指再植的皮瓣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断指进行再植,自1989年1月-1993年12月,应用12处105块带蒡及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进行再植86例,共112指。再植成活率96.4%,皮瓣成活率98.1%。随访6-24个月,按中野与玉井断指再植的功能评价:优良率达85.9%。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皮瓣一期修复断指再植时皮肤、神经、血管、肌腱能最大限度恢复再术后的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探究显微镜下末节断指再植手术治疗手指末节断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 8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手指末节断指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1例) 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实施显微镜下末节断指再植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断指再植手术,比较两 组治疗效果、断指修复指标及断指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25% (P<0.05);观察组DIPJ大于对照组,断指指甲长度长于对照组,两点辨别觉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 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各维度断指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予以手指末节断指 患者显微镜下末节断指再植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可促进断指修复,提升断指功能。  相似文献   

12.
467例734个复杂性断指再植方法的选择与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复杂性断指的分型及再植方法。方法 对467例734个复杂性断指依照伤情和术式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类。对旋转性断指、脱套性断指、多节段性断指、伴皮肤神经血管缺损的断指、伴部分复合组织块缺损的断指、指尖离断及多指离断,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再植。结果 734个断指再植后存活721指,存活率达98.3%。术后随访到418例,共随访6~13个月。以最后1次随访结果为准,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84例,良95例,差39例,优良率达到90.7%。结论 复杂性断指的再植方法各异,正确判断伤情,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19指)近指间关节周围的断指,其中中节基底13指,近节远端6指,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重建骨支架.结果 术后平均7周达骨愈合,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5°~84°.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试用标准进行评定,本组中优15指,良3指,差1指,优良率为94.7%.结论 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法进行内固定,操作简便,有效固定的同时可允许早期开展关节功能训练,恢复良好的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末节手指复杂挫伤离断再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末节手指复杂挫伤离断再植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18例20指复杂挫伤的末节断指进行彻底清创、扩大末节指骨髓腔后以克氏针固定,显微镜下吻合1条指动脉及2根指神经.采用侧切口放血结合中小剂量肝素化治疗及髓腔通血方法建立血液循环. 结果 18指再植成活,2指坏死,成活率90%.14例15指获随访,时间6个月.10例11指外观良好,指腹饱满,浅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5 mm.4例4指因组织缺血,部分萎缩,其中1指截除.优良率93.3%. 结论复杂挫伤的末节断指采用吻合一根指动脉结合指尖侧切口放血及髓腔通血建立血液循环,提高了断指存活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断指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缺乏可供吻合静脉的指尖离断再植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缺乏可供吻合静脉的指尖离断再植方法。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对86例104指指尖离断患者进行再植,其中男64例,女22例;年龄2~64岁,平均26岁。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12h,断指缺血时间2.5~12h,术前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采用4种再植方法:①吻合双侧指固有动脉,指根部结扎一侧指固有动脉的断指再植,37指;②动-静脉转流方式的断指再植,27指;③只吻合指动脉的断指再植,24指;④去表皮囊袋法再植,16指。结果:86例104指,成活102指,伤指成活病例中75例(92指)获得随防,时间6~24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2例,良19例,差4例。结论:依据显微镜下清创所见离断指尖动脉损伤状况,选用不同的再植方式,有助于扩大指尖再植适应证,提高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再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的再植方法。方法:对9例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及动静脉桥接方法原位再植。结果:9例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年,9例手指长度同健侧相对指、外形满意,手指功能平均值比术前增加30%。结论: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内含有指固有动脉者宜用常规再植方法、组织块内指固有动脉缺损者宜用动静脉桥接方法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断指再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末节断指、小儿断指、撕脱性离断断指、多指离断及多段离断断指,采用不同的方法再植。结果共176例再植220指,成活214指,成活率97.27%。术后经2月~6年的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25指,良78指,差17指,优良率92.27%。结论特殊类型断指采用合适的方法再植,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及较好的外形与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逆行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吻合神经和不吻合神经两种方法的感觉恢复。方法:应用逆行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根据入院顺序,针对指端缺损指进行数字排序,奇数指吻合皮瓣内皮神经和受区指神经,偶数指不吻合神经,分别手术18指,术后1、2、3、6、9、12月检测两组皮瓣两点辨别觉。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月,吻合神经组感觉恢复在术后半年内优于未吻合神经组,术后9月时两组感觉无明显差别,但仍未达正常水平,术后1年感觉接近正常。结论:吻合神经对于修复指端缺损的筋膜皮瓣感觉的早期恢复有所帮助,远期效果上吻合神经与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特殊类型的断指再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报道特殊类型断指再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末节断指,1指多节离断断指,小儿断指,拇指撕脱性离断断指,双手多指离断断指及手指脱套性断指,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不同的方法再植。结果 1532例上述断指再植存活1475例,存活率96.27%。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 特殊类型手指离断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不同的方法施行再植,可获得较高的存活率,并能恢复较好的外形与功能。  相似文献   

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digital nerves sutured and sensory recovery was investigated in 50 fingers of 33 patients, with follow-up of more than five years after replantation of the amputated fingers. Items of investigation were measurements of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2PD) values and the threshold of touch sense. In cases of repair at the proximal phalanx, good sensory recovery was observed only with bilateral nerve repair. At the middle phalanx,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tion of repair on sensory recovery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number of digital nerves sutured. Sensory recovery was better in those cases with repairs at a more distal location. Modes of sensory recovery were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