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66岁,安徽省阜南县人。主诉:四肢关节间断肿胀5年,加重130天余。现病史:患者于2001年夏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指关节、双膝、双踝关节肿胀痛、展伸不利,伴晨僵约90分钟,就诊于当地医疗单位,未确定诊断,给予消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剂量不详)口服20余天,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略有好转。2002年6月再次出现上述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更加明显。就诊于阜南县人民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风湿性关节炎片8片/日,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1](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及关节外症状为主要表现,其基本病理变化为多种因素导致免疫细胞活化、炎性因子和炎性介质产生,进而引起滑膜的炎症、增生、血管翳的形成,并逐渐累及软骨和软骨下骨,如不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凡构成关节的各部分组织均可受到侵犯.主要侵犯滑膜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 关于本病的具体分型尚未完全统一,各个学者多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分证治疗。商氏等提出本病常见证候有6型:①风寒湿痹型,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②风湿热痹型,治宜清热祛风、利湿通络,方用白虎汤合宣痹汤加减;③寒热错杂型,治宜祛寒清热、散风除湿、通经活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④痰瘀凝滞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⑤肝肾亏虚型,治宜补益肝肾、强壮锦罟.仿以祛风散寨、除湿诵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中医辨证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经中医护理后,其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RA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甲组采用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乙组采用西医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乙组的75.0%(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压痛和肿胀评分、握力值、晨僵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甲组临床指标的变化更明显(P<0.05).③与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比较,甲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更低(P<0.05).结论 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非常显著,且可以根据患者疾病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RA的病证特点,属于中医"痹证"中"历节风"、"骨痹"、"顽痹"、" 痹"等病证的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肝肾气血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在此内因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因,致使经络痹阻、气血不畅、痰淤互结而成.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将其归入"痹症"范畴,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指导的效果与中医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和中西医结合及康复锻炼中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对两组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日常活动能力在住院3周以后,均较以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在护理后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中医调护,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和及时的健康教育来实现,患者的关节活动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恢复,提高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现在把“痹证”也称为“痹病”。“痹”有“闭”的意思,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古代医籍中有关“风湿”、“历节”、“痛风”、“鹤膝风”等病的描述也与本病相似,同属于“痹证”的范畴。痹病是人体的正气不足,感受外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重着、麻木、酸楚、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僵直、畸形的一种疾病。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RA的主要病因:①感受外邪,是本病发生的外在因素。感受外邪主要是感受自然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直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外用中药薰洗.结果 本组35例,临床缓解3例,占8.57%;显效4例,占11.43%;有效25例,占71.43%;无效3例,占8.57%.总有效率91.43%.讨论笔者运用扶正蠲痹汤配合外用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在中药外敷治疗、穴位注射治疗、穴位埋线治疗、火针治疗、针刀治疗、针灸治疗、针药并用、灸法、中药熏蒸的研究概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当前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学规律。方法对2006~2010年间云南不同地区的1120例RA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伴随症状、体征等进行调查,用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120例患者中,求诊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RA患者存在明显的的性别差异;职业与工作强度调查结果是相对应的;体质中平和质最多(32.50%),虚性体质构成比之和为36.43%,湿热质11.16%,痰湿质9.29%,瘀血质(3.21%)最少;发病诱因主要以受寒为多见,最常见的症状与体征依次为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痛处拒按、冷痛而肿等。结论当代社会条件下RA发病学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阴阳受损、营卫不和、气血亏虚是疾病发病的内因;六淫邪气是RA发病的外部因素;过劳、饮食不节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痰浊瘀血是内源性致病因素。在辨证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要点。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给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RA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且无根治方法,因此早期防治是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多项研究表明体质与RA的发生关系密切,尤其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优势。文章对RA的中医体质特征做一综述,以期为防治RA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疾病,因伴有关节外症状而得名--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以综合征出现,以累及小关节为主,产生关节腔滑膜炎症、细胞增殖、渗液、肉芽肿形成等系列病证。现将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和优势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固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7.
彭全利 《当代医学》2010,16(4):150-15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本病为多种因素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可侵犯多关节,常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呈对称性,以肿胀,僵硬,关节变形为主。病理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袭,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功能的丧失,病变非局限于关节组织。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主要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1例RA患者进行调查,并研究中医证候与主要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不同证型间病程与关节肿痛数、畸形数等基本无关联,P〉0.05或呈散点状分布;5个证型与关节肿痛数、畸形数、RF、CRP、ESR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主要证候分布及病情反复发作与其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病理特征关系密切,早期以邪气痹阻之肿胀疼痛为虐,中后期则以瘀滞不通之功能障碍为患。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于1997年5月~2004年7月,采用顽痹汤治疗RA患者122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都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提出的RA诊断标准,并另加以下条件:①停用皮质激素;②女性患者非妊娠期;③合并有其他器官系统病变者分在治疗组;④完成半年治疗。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中医组20例,用清痹汤中药组方为主进行治疗;西医组20例,常规用雷公藤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0例,清痹汤中药组方加小剂量雷公藤片治疗;疗程4~65个月。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0%,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5.71%,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6.67%,中西医结合组疗效分别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结论:清痹汤能有效改善活动期RA患者的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数目,血沉、C反应蛋白等),增强抗炎镇痛、缓解病情的作用,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具有增效减毒作用,说明对活动期的RA患者可以作为一种用药的模式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