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降压或不降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卒中时的降压问题是个临床上很棘手的问题,应当视卒中的性质、血压升高的程度等具体情况而决定是否降压和降压的速度和幅度。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压极度升高时,即当SBP≥200mmHg,和/或DBP≥120mmHg,和/或MAP≥125mmHg时(MAP=SBP 2DBP/3),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4例无高血压史(未服用降压相关药物)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初诊收缩压(SBP)分为3组,理想血压组(SBP≤120 mm Hg,1 mm Hg=0.133 kPa)42例,例,前期高血压组(140mm Hg≥SBP>120 mm Hg)33例,轻度高血压组(160 mm Hg≥SBP>140 mm Hg)29例.维持原治疗不变,应用岁格列酮4 mg/d,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评估一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vWF、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结果 用药12周后,轻度高血压组治疗后SBP及DB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期高血压组治疗后SBP 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BP虽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3组FBG、HbAlC、HOMA-IR、TC、LDL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vWF、WBC及CRP也较治疗前下降,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SBP及DBP,对于基础血压高者降压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还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发挥保护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何发现和防治隐匿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24 h动态血压变化大,偶测血压只能反映测压当时的血压水平.在偶测血压正常的受检者中,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发现其中有些受检者白天SBP≥135 mm Hg和/或DBP≥85mm Hg,即患有"隐匿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血压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1月山西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和低龄老年组,分析两组高血压病人的一般情况、入出院的血压水平、降压药物的服用情况及临床事件发生率;按入院时的收缩压水平将两组病人分为A组(≥150 mm Hg)、B组(150 mm Hg)。分析各组高血压病人入院、出院的血压水平及降压药物的服用情况。结果与低龄老年组的基线资料比较,高龄老年组高血压病史较长,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较低,更多病人合并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肾功能不全及房颤/房扑。高龄老年组和低龄老年组入院时收缩压(SBP)分别为(140.38±19.51)mm Hg、(139.22±17.71)mm Hg,舒张压(DBP)分别为(74.36±10.15)mm Hg、(76.40±11.13)mm Hg,出院时SBP分别为(129.79±14.31)mm Hg、(128.55±10.79)mm Hg,DBP分别为(72.27±8.16)mm Hg、(72.86±7.76)mm Hg,两组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使用降压药物的种类相近,高龄老年组和低龄老年组分别为2.14±1.06、2.13±1.03(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临床事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组和低龄老年组入院时SBP≥150 mm Hg的病人分别占34.97%、31.01%,住院期间SBP、DBP变化幅度较入院时明显(P0.01),高龄老年组和低龄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SBP≥150 mm Hg的病人高龄老年组、低龄老年组分别占13.19%、3.58%,较低血压水平SBP1 3 0 mm Hg,高龄老年组和低龄老年组分别占4 1.2 1%和4 5.5 8%,DBP≤6 0 mm Hg,高龄老年组和低龄老年组分别占1 3.1 9%、11.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对高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比较积极,降压达标率高,但在治疗中未根据年龄及一般状况进行细化区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正>(1)对年龄60岁的一般患者,当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时考虑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舒张压限值要基于高度可靠证据获得。(2)对年龄≥60岁的一般患者,当收缩压≥15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时开始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目标血压为150/90 mm Hg。(3)对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启动药物治疗的血压阈值为140/90 mm Hg。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4)对非黑人患者,起始降压药物应包括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对反杓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收缩压(SBP)<180 mm Hg,舒张压(DBP)91~109 mm Hg,年龄>45岁的反杓型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不同时给药组:晨服替米沙坦40 mg、氢氯噻嗪10 mg,晚服左旋氨氯地平5 mg;同时给药组上述3种药物均晨服。治疗前及治疗后8 w行动态血压监测检查。结果治疗8 w后两组24 h SBP/DBP分别降低30.28/13.12 mm Hg和29.98/13.87 mm Hg,日间SBP/DBP分别降低24.26/10.39 mm Hg和26.69/12.24 mmg,夜间SBP/DBP分别降低37.50/17.71 mm Hg和32.94/15.41 mm H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24 h SBP/DBP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给药组日间SBP/DBP较同时给药组高(P<0.05),夜间SBP/DBP较同时给药组低(P<0.05)。不同时给药组的逆转率为61%,高于同时给药组的为31%(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两种服药方法均能有效控制24 h血压,不同时给药能更好地逆转杓型血压。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年龄≥65岁、血压持续升高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 Hg(1mm Hg=0.133kPa),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 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本文围绕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综述如下。1老年的定义2006年WHO全球人口健康报告中建议根据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动态血压检测评价酒石酸美托洛尔合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青年新发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78例入选患者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12.5 mg,每日2次,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每日1次,并逐渐加量至诊室血压达标或最大量美托洛尔150 mg/d、马来酸依那普利20 mg/d,服用3周.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血压检测.结果 治疗前24 h平均SBP为(162.4±9.8)mm Hg,DBP为(94.2±7.5)mm Hg,治疗后SBP为(128.3±5.8)mm Hg,DBP为(73.2±6.1)mm Hg,均显著降低(P<0.01),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增加(P<0.01),总有效率97.43%.结论 对新发青年高血压,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能达到24 h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9.
<正>隐匿性高血压(MH)是指诊室血压正常,诊室外血压异常升高的一种临床现象。Pickering于2002年首次提出了MH的概念。目前国际上多数指南将MH定义为:在未行降压治疗的个体中,诊室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24h平均血压≥130/80 mm Hg和(或)日间平均血压≥135/85 mm Hg和(或)夜间平均血压≥120/7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坐位和卧位血压测量值的差别,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坐位血压和降压药物分别与坐、卧位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差别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1487例,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柯氏音听诊法分别进行先坐位后卧位两种体位血压测量,同时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并行年龄段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卧位测量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坐位测量的血压值,卧位SBP增高(2.9±7.8)mm Hg,DBP增高(0.9±5.4)mm Hg。女性高血压患者坐位和卧位DBP测量值的差别高于男性(P<0.01)。在各年龄段,卧位SBP增高以30~39岁和80岁以上的年龄组明显,分别增高(3.6±6.8)mm Hg,(5.3±7.9)mm Hg。而DBP在30~59岁年龄组坐位和卧位血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60岁开始,卧位DBP显著高于坐位DBP(P<0.01),以80岁以上组明显,增高(2.5±4.6)mm Hg。坐、卧位SBP和DBP血压值的差别与相应的坐位血压呈负相关关系(SBP:r=-0.31;DBP:r=-0.39。均P<0.01)。治疗组卧位SBP比坐位增高(3.5±8.1)mm Hg,DBP增高(1.5±5.0)mm Hg,坐、卧位SBP和DBP血压值的差别均高于非治疗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坐、卧位SBP差别有影响的自变量是年龄;对坐、卧位DBP差别有影响的自变量是性别、年龄,而BMI对坐位和卧位血压测量值没有影响。结论高血压患者坐、卧位血压测量值是不同的,其不同既存在性别的差异,也与年龄、坐位血压相关;而且与所服用的降压药物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为刚刚发表的一篇有关降压药物初始治疗时机及收缩压降低水平的综述文章,以下为主要结论。 (1)主要指南建议所有SBP至少在140 mm Hg以上或DBP至少在90 mm Hg以上的患者应开始降压治疗,甚至包括那些伴有低危或中危因素的Ⅰ级高血压患者及伴有糖尿病或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发生过心血管事件者)而血压在正常高值范围的患者。目前发现这些建议更多依赖于推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在高血压病人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术前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术中应用硝酸甘油降压;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组(实验组):术中应用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降压.于血压稳定后降压前即刻(T1),降压30 min(T2)、60 min(T3)、停止降压后15 min(T4)4个时间记录血压(SBP、DBP、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ETCO2的变化及晶胶体输入量、尿量、输血量和出血量.同时记录两组病人开始降压时间,停药后血压回升时间.结果 两组病人开始降压时间分别为(2.8±1.3)min和(5.6±2.0)min,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实验组血压回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实验组在降压后30、60 min时HR,SBP和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用于高血压病人手术中降压,如果术前能很好地稳定病人的血压,降压时根据MAP情况,适量用药,短时间降压还是比较安全、平稳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睡前服用氨氯地平的降压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高血压患者经2周安慰剂导入期,服安慰剂末诊室舒张压(DBP)在95 mmHg~115 mmHg(1 mmHg=0.133 kPa)者入选,于21:00予5 mg氨氯地平治疗,两周后降压不满意者加至10 mg,继续服药4周后结束试验.服安慰剂末、试验结束日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T/P、收缩压(SBP)峰值、DBP峰值、夜间SBP和DBP下降值、夜间SBP和DBP下降百分率,以及24 h、白天及夜间的平均SBP、平均DBP、SBP负荷、DBP负荷和心率(HR).结果 服药后总有效率为100%,SBP、DBP的T/P分别为82.08%和71.62%,平均SBP、平均DBP、SBP负荷、DBP负荷均较前明显降低(P<0.01).夜间SBP、DBP的下降值和下降百分率、平均HR指标服药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每日1次、睡前服用氨氯地平能安全、有效地控制24 h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当前可获得的证据系统性总结和评估弱强度激光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的降压疗效。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主要中英文电子数据库自198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弱激光治疗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发表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和Meta分析,并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6篇研究文献合计417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弱激光治疗组与弱激光安慰对照组比较:收缩压(SBP)变化及舒张压(DB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相对基线降低11.31 mm Hg(95%CI:-17.93~-4.68)和6.77 mm Hg(95%CI:-7.81~-5.73);(2)弱激光治疗组与降压药物对照组比较:降压药物组降压疗效优于弱激光治疗组;弱激光联合药物治疗降压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其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1.00 mm Hg,95%CI:-27.73~-14.27);(3)弱激光治疗组与非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其SBP、DBP及MAP指标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97 mm Hg(95%CI:-3.81~-0.13)、-1.22 mm Hg(95%CI:-1.88~-0.57)及-1.39 mm Hg(95%CI:-2.03~-0.75)。结论弱激光治疗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疗效。但本研究纳入试验数有限且多数文献质量较低,需设计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患者高血压自我管理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相关性研究报道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纳入移动互联网支持的综合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 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篇,总样本量4 0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干预组较常规组显著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SBP下降3. 41 mm Hg(1 mm Hg=0. 133 k Pa),(95%CI:3. 49~3. 32 mm Hg; I~2=100%,P<0. 001),DBP下降1. 5 mm Hg(95%CI:-2. 2~-0. 8 mm Hg; I~2=62%,P<0. 001)。按照干预周期进行亚组分析,干预时间在1~6个月之间,干预组较对照组SBP和DBP分别下降2. 6 mm Hg和1. 32 mm Hg,干预周期在6~12个月之间,干预组较对照组SBP和DBP分别下降3. 0 mm Hg和1. 73 mm Hg。结论:利用集成3G/4G无线网络实时数据传输,加密云存储和手机APP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的综合管理模式有较好的高血压管理效果,期待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方面评价互联网模式长期管理效果的研究,尤其是在我国社区,并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汉族,52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视物模糊1周”由门诊收住院.患者于10多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约为17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开始口服洛汀新(10 mg,Qd)降压治疗,自述血压控制尚可,在:130~140/95 mm Hg.3年后血压逐渐控制欠佳,波动于140~160/90~100 mm Hg,降压方案改为洛汀新20 mg/d,血压仍有波动.约5年后患者间歇头晕、头胀发作,自测血压波动于140~170/80~100 mm Hg.门诊复诊后降压方案改为洛汀新20 mg/d+络活喜5 mg/d,此后一直按此降压方案降压治疗,期间血压波动于130~180/70~95 mm Hg.2012年2月1日突发右眼视物模糊,于外院行眼底镜检查提示:右眼底出血,给予治疗(不详)后,视物模糊较前稍好.  相似文献   

17.
国外动态     
“很老”的老年高血压病人(年龄≥80岁)血压太低会使死亡率增加J Am Geriatr Soc,2007,55:383-388.该文系回顾性研究10所退伍军人医院5年资料,包括4071名年龄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人。研究发现血压较高的(SBP达139mm Hg,DBP达89mm Hg)者,比血压较低者死亡较少。SBP每增加10mm Hg(达139mm Hg),DBP每增加10mm Hg(达89mm Hg),危险比分别为0·82与0·85。过度控制血压对这些“很老”的高血压病人,可能是有害的。学者们认为研究结果与目前指南规定符合,即达标血压为140/90mm Hg。“很老”的老年人如出现低血压应密切注意直立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颅内出血(ICH)时,若血压升高则与其血肿扩散、神经功能退变等诸不良预后明显有关,而降压治疗则可降低诸种风险。然而降压过程中可能存在每日血压变异,迄今关于每日血压变异与接受降压治疗的急性ICH近期不良预后间关系尚不清楚,现就此进行分析。受试对象为205例急性ICH患者,平均年龄65岁。均于急性ICH超急期(发病3 h内)接受降压治疗,且初始收缩压(SBP)均180 mm Hg(1 mm Hg=0.133 3 k Pa),降压靶标均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血压水平的预后。方法选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首次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7例,其中男111例,女86例,年龄43~81岁,平均(63.71±8.54)岁。依据入院血压水平进行分组,A组(47例)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k Pa);B组(99例)收缩压(SBP)141~160 mm Hg,舒张压(DBP)91~100 mm Hg;C组(36例)SBP161~180 mm Hg,DBP 101~110 mm Hg;D组(15例)血压180/110 mm Hg。患者入院时、入院10 d和30 d分别进行血压监测和NIHSS评分。结果入院时4个组的NIHSS评分比较,C、D两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当SBP160 mm Hg时,NIHSS评分明显升高。入院10 d后,197例患者中死亡20例,死亡率10.15%。D组死亡率较A组、B组和C组升高,分别为(53.33%vs.4.26%),(53.33%vs.7.07%),(53.33%vs.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IHSS评分比较,C、D两组的NIHSS评分仍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A、B两组患者的血压逐渐恢复至正常。入院30 d后,4个组的NIHSS评分比较,D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增高,预后较差。应合理降压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学基础十分复杂。尽管多种基因的变异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与高血压相关 ,但在另外的研究人群中常常得不出相同的结果。作者通过检测多个基因同时变异的作用 ,观察其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加纳人 ,按血压分组 :收缩压 (SBP)≥16 0 mm Hg (1mm Hg =0 .1333 k Pa)及 /或舒张压 (DBP)≥95 mm Hg或既往诊断为高血压者为高血压组 ,共 12 6例 ;SBP和 DBP分别≤ 139mm Hg和 <90 mm Hg且既往未诊断为高血压者为正常血压组 ,共 5 1例 ,介于上述血压之间者不作基因分析。两组年龄匹配。应用标准的 PCR或 PCR/ 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