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DNA(HBV-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O-PCR)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A组(大三阳)、B组(小三阳)、C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阳性]、D组(HBsAg、抗-HBc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7.3%、57.8%、100%、54.3%,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HBV-DNA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DNA与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HBV-M)联合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HBV复制情况,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定量测定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HBsAg阳性的少见模式表现为6种模式,以HBsAg(+)HBsAb(+)HBeAb(+)HBcAb(+)模式检出率最高,占58.59%(75/128);在各少见模式中均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阳性率介于28%-100%之;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者有119例,检出率达92.97%(119/128);HBeAg阳性组肝功能异常率和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5)。结论在HBsAg阳性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的阳性组合中,除常见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外,还存在多种其它模式,其中一些已成为常见模式。各种模式均存在病毒的复制。探讨HBV—M各种阳性组合模式及其HBV—DNA、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关系,对了解HBV病毒的免疫学变异,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对1139名公务员进行两对半定量检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相同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性检测;日常门诊和住院病人3745人用ELISA进行两对半定性检测。结果公务员TRFIA定量检测HBsAg阳性(〉0.5ng/ml)率6.4%;ELISA定性检测相同标本HBsAg阳性率6.2%;公务员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10mIU/m1)率62.3%;日常门诊和住院病人ELISA定性检测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11.8%、44.1%。结论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更高,临床意义更广泛,尤其是HBsAg和HBsAb。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与乙肝DNA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与各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50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两对半)。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5.7%),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4.0%)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应用乙肝血清标志物来判断HBV是否在体内复制,更要结合PCR检测技术来测定HBV—DNA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乙肝表面抗体(HBs—Ab)单项阳性时HBV—DNA含量及其复制情况,明确其是否具有传染性,探讨其可能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1486例,然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HBV—DNA,同时常规检测肝功能。结果 共检测出单项HBs—Ab(+)72例,HBV—DNA阳性率为22.22%(16/72)。14例既往有乙肝疫苗注射史,HBV—DNA阳性率为0%;58例未注射乙肝疫苗,HBV—DNA阳性率为27.59%(16/58)。HBV—DNA(+)的16例中定量小于105cop/mL占68.75%(11/16),105—107cop/mL的占31.25%(5/16),〉107cop/mL的为0。结论 注射乙肝疫苗组单项HBs—Ab(+)确为机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未注射乙肝疫苗组单项HBs-Ab(+)病例中大部分HBV复制停止.HBs—Ab也确为机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但有少数病例HBV仍呈低、中度复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能成为隐匿感染源,在选择血源和器官移植供体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乙肝两对半(HBV—M)、前S1(PreS1)及HBV—DNA检测的相关性。[方法]HBV—M和PreS1采用ELISA法检测,HBV—DNA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131例慢性乙肝病人的HBV—M检测中,HBsAg(+)、HBeAg(+)、抗-HBc(+)(1.3.5阳性)俗称“大三阳”,HBsAg(+)、抗-HBe(+)、抗-HBc(+)(1.4.5阳性)俗称“小三阳”,HBsAg(+)、抗-HBc(+)(1.5阳性)3种典型感染模式为126例,占96.2%;其中72例1.3.5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DNA阳性分别为60例和72例,阳性率分别为83.3%和86.1%,而42例1.4.5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DNA阳性分别为12例和28例,阳性率为28.6%和66.7%;在78例PreS1阳性病人中HBV—DNA阳性占68例,其阳性率为87.2%,48例PreS1抗原阴性的病人中HBV—DNA阳性为32例,其阳性率为66.7%。[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M检测“大三阳”模式中PreS1与HBV—DNA均表现高阳性率,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而“小三阳”模式中PreS1阳性率较低,但HBV—DNA仍有较高的阳性率,表明在慢性乙肝患者“小三阳”模式中HBV—DNA检测比PreS1检测更有价值(P〈0.01)。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观察中PreS1阳性和阴性病人均有较高的HBV—DNA阳性率,二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而,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中HBV—DNA可作为检测“金标准”,而PreS1检测时PreS1阴性的病人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7.
HBV血清学标记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BV血清学标记物(HBV-M)定量与HBV-DNA定量检测的相关性及其对肝病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CMIA)和荧光定量PCR(FQ-PCR)对186例患者的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肝两对半进行定量检测。结果186例患者的血清学模型包括下列4种:组合IHBsAg(+)HBeAg(+)HBcAb(+)83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5.18%,DNA平均含量为1.01×10^8拷贝/mL。组合ⅡHBsAg(+)HBeAb(+)HBcAb(+)93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9.46%,DNA平均含量为8.11×10^5拷贝/mL。组合ⅢHBsAg(+)HBcAb(+)3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3.3%,DNA平均含量为5.37×10^2拷贝/mL。组合ⅣHBsAb(+)HBcAb(+)7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0%,DNA平均含量小于5.0×10^2拷贝/mL。在组合Ⅰ中HBeAg定量〉1000的e抗原均值为1287.77,血清HBV—DNA含量对数均值为7.480,HBeAg定量〈1000的e抗原均值为329.22,血清HBV—DNA含量对数均值为4.913。两小组的HBeAg含量与荧光定量PCR结果进行独立性检验、差异性检验P值〈0.05,4种组合DNA阳性率为组合Ⅰ〉组合Ⅱ〉组合Ⅲ〉组合Ⅳ。4种组合HBV的ELISA的阳性模式与荧光定量PCR结果进行独立性检验、差异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结论HBV—DNA含量与e抗原具有显著相关性,选择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标志和HBV—DNA定量检测,对于临床乙肝感染、复制及其传染性和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含量HBV-DNA与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的结果,为乙肝的确诊治疗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收集的158例住院病人血清同时做HBV DNA定量检测和乙肝两对半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 DNA,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158例疑似患者血清标本中,检测到HBV-M模式13种,最常见的是'大三阳'、'小三阳'、'HBsAg(+)和HBeAg(+)'、'HBsAg(+)和HBcAb(+)'四种模式,阳性模式的标本有149例,阳性率为93.94%;所有标本中HBV DNA阳性的有87例.阳性率为55.06%.结论 HBV-DNA阳性率为模式2、4>模式3>模式1、5、6和7,HBV-DNA强阳性率为模式2、4>模式3>模式5>模式HBV DNA阴性或者弱阳性患者血清中仍存在有意义的血清学免疫学标志物;HBV-M阴性患者也有可能为HBV-DNA阳性,因此同时用两种方法对乙肝病人进行检测,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为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指导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ELISA检测HBsAg结果阴性而HBV-DNA检测阳性标本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对5222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检测,核酸检测方法对51797例HBsAg检测阴性标本进行HBV-DNA定性检测,83例HBV-DNA定性检测阳性标本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52224例献血者HBsAg检测阴性为51797例;51797例检测HBsAg阴性标本而HBV-DNA定性检测阳性共83例;83例HBV-DNA定性检测阳性标本经定量检测53例为阳性;83例HBV-DNA定性检测阳性标本乙肝两对半检测有10种模式,HBcAb阳性占87.95%; HBcAb和HBeAb同时阳性占56.63%; HBsAg阳性占22.89%.结论 由于经济原因核酸检测暂不适宜全面推广情况下,为减少经输血传播乙肝,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好的ELISA试剂检测HBsAg;体检征询发现献血者HBcAb、HBeAb同时阳性时暂缓献血.  相似文献   

10.
乙肝产妇乳汁 HBV-M和HBV-DNA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肝产妇乳汁中HBV—M和HBV—DNA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正确指导乙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乳汁HBV—M的含量,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汁HBV—DNA。结果 根据HBV的复制情况和传染性再指导乙肝产妇是否采用母乳喂养方式。在乳汁HBV—M阳性的807例中,HBV—DNA阳性177例.占21.9%;HBV—DNA阳性构成主要为HBsAg( )抗HBe( )模式(即大三阳组),占66.1%,高于其他模式;807例乳汁中检得大三阳157例,其中HBV—DNA阳性117例,占74.5%,高于其他模式。结论 不同模式HBV—M阳性的乳汁中均存在HBV—DNA阳性,乳汁。HBV—DNA阳性者无论处于何种感染模式均建议采用人工喂养较为安全,临床应同时检测HBV—M和HBV—DNA以指导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检测在乙肝病毒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585份HBV—M不同阳性模式及35份HBV—M全阴性模式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PreS1,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和HBV—DNA检测。结果在585份HBV—M不同阳性模式标本中,其中在107份“HBSAg(+)+HBeAg(+)+HBcAb(+)”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92.5%,HBV—DNA阳性检出率100%;在167份“HBSAg(+)+HBeAb(+)+HBcAh(+)”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42.5%,HBV—DNA阳性检出率64.7%;在19例HBSAg(+)和HB—cAb(+)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47.4%,HBV—DNA阳性检出率68.4%;在15例“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13.3%.HBV—DNA阳性检出率6.7%:在252例HBSAb(+)和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0.4%.HBV—DNA阳性检出率0%:在245例HBV—DNA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79.2%;在35份HBV—M全阴性模式中,PreS1阳性检出率0%,HBV—DNA阳性检出率0%。结论PreS1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及HBV—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出阴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S1检测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五项联合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或变异的HBV感染者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定量、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与前S2抗原对乙肝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荧光定量PCR(FQ-PCR)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CMIA)对141例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前S2抗原(Pre-S2)、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两对半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检测. 结果 137例HBsAg阳性患者中Pre-S2阳性119例,HBeAg阳性69例,HBV-DNA阳性84例,阳性率Pre-S2>HBV-DNA>HBeAg.结论 联合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HBV-DNA定量及Pre-S2,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临床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检测在评价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价值。方法对湛江市妇幼保健院肝病专科306例慢性乙肝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结果125例HBeAg阳性标本中HBV DNA含量超过10^3copy/mL的有108例,占86.4%;181例HBeAg阴性标本中HBV DNA含量低于10^3copy/mL有101例,占55.8%。结论HBeAg阳性一般可以认为病毒在体内复制,但HBeAg阴性不能认为病毒在体内处于静止状态。HBV DNA定量测定是评价乙肝体内复制最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FQ-PCR)对39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进行检测,分析检出率及相关性。结果391例HBsAg阳性血清共检出7种模式,以HBV DNA含量大于5×10^2copy/mL为阳性。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模式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为96.9%,HBV DNA含量也较高,其中大于10^7copy/mL的血清为53.8%。HBsAg(+)、抗-HBe(+)、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为25.3%,171例(74.7%)HBV DNA含量小于5×10^2copy/mL。HBsAg(+)、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为65.4%。结论HBsAg和HBV DNA联合检测,更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的应用价值。方法225例疑似乙肝患者分别采用ELISA与274例Q—PCR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LISA的检出率为88.9%,Q—PCR的检出率为94.2%,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LISA与Q—PCR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符合率高,结果基本一致,但是Q—PCR法快速简单,更适合于急诊检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方法对850例临床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测定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标本中的HBV—DNA,并依据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归类分组。结果302份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26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6.4%,其PCR定量拷贝数为(2.21±0.76)×10^7/ml;321份HBsAg(+)、HBeAb(+)、HBcAb(+)标本有96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29.91%,PCR定量拷贝数为(1.69±0.98)×10^6/ml;32份HBsAg(+)、HBcAb(+)标本中有9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28.13%,28份HBeAb(+)、HBcAb(+)标本有4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14.29%;11份HBcAb(+)标本有6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为42.9%;74份HBsAb(+)、HBeAb(+)、HBcAb(+)标本有5份HBV—DNA阳性,阳性率6.75%;13份HBsAb(+)、HBeAb(+)阳性标本有2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4.3%;12份HBsAb(+)、HBcAb(+)标本有1份HBV—DNA阳性,阳性率7.69%;4份HBsAb(+)的标本HBV—DNA均为阴性,PCR定量拷贝数为〈1.00E×103;24份HBsAg(+)、HBsAb(+)、HBeAg(+)、HBcAb(+)标本中有2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7.50%;1份HBsAg(+)标本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10份HBsAg(+)、HBsAb(+)、HBeAb(+)、HBcAb(+)标本有3份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30.00%,其余38例全阴性结果和各少见模式基本见有HBV—DNA的检出。结论PCR定量测定HBV—DNA可以真实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及病毒载量情况,更有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少见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几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少见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可能原因。方法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定性检测(两种试裁)为少见模式的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5项指标测定,HBsAg弱反应性标本应用中和试验进行检测,同时参考聚合酶链反应(PCR)HBV DNA检测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ELISA法检浸5标本0.22%为少见模式,ELISA、TRFIA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ELISA法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高于TRFIA法。5例HBsAg弱反应性标本中和试验确认阳性2例。结论机体免疫的自然进程、检测方法本身的局限性、HBV变异株再感染都可能导致HBVM检测结果出现少见模式,应使用不同的方法和中和试验进行进一步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小三阳患者前S1抗原(Pre—SlAg)与HBV DNA含量在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方面的相关性,了解检测Pre—SlAg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re—SlAg和HBV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结果482例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患者中Pre—SlAg阳性率为39.2%(189/482),HBV DNA阳性率为44.4%(214/482)。结论检测Pre—SlAg可了解乙肝小三阳患者是否存在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含量检测的结果及其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IK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700份乙肝患者血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00例HBV-DNA定量检测阳性355例。阴性345例;大三阳检出共254例,阳性检出率98%,平均拷贝数4.38E+06/ml;小三阳检出共333例,阳性检出率19.5%,平均拷贝数3.98E+04/ml;表面抗原(HBs一般)和核心抗体(HBc—Ab)阳性检出共100例,阳性检出率33%;平均拷贝数2.71E+04/ml;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检出共13例,阳性检出率61.6%,平均拷贝数6.21E+06/ml。结论:乙肝患者两对半检出的各种类型中均有病毒复制和无复制现象,大三阳中以复制为主,但也有少许无复制患者,小三阳以无复制为主,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制现象,一般处于低复制状态。纵观所有,HBe-Ag在阳性的情况下HBV-DNA检测出的阳性率也高,二者呈正相关嘲,鉴于这些情况运用PCIK技术定量检测HBV-DNA能准确反映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两者联合检测在临床乙型肝炎诊断、治疗、顸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了解近年来乙型肝炎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结果2546例体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全部阴性的有1028例,占40.38%;单项抗-HBs阳性有1166例,占45.80%;抗-HBs和抗-HBc阳性有94例,占3.69%;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有52例,占2.04%;HBsAg、e抗原、抗-HBc阳性有14例,占0.55%;HBsAg、抗-HBe、抗-HBc阳性有146例,占5.73%;HBsAg、抗-HBc阳性有32例,占1.25%;其他14例,占0.55%。结论51.5%的受检人群保护性抗体(抗-HBs)阳性,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40.38%的受检人群未受HBV感染,且无保护性抗体,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提高免疫力;另有7.53%的受检人群呈阳性模式,需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定期检查,控制乙肝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