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在尿激酶引流的配合下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血肿周边水肿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我院2007年94至2010年104神经外科手治的84例脑出血后周边水肿的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立体定向手术组与对照组,其中手术组42例患者采用定向手术抽吸治疗,同时给予尿激酶引流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通过神经营养类以及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后的1个月以及6个月血肿周边的水肿变化,同时观察术后6个月的致残情况随访结果。结果通过分析立体定向手术组治疗后的1个月以及6个月血肿周边的水肿比内科治疗缩小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前蛆恢复较好,定向手术治疗后的致残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手术结合尿激酶引流能够促进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症状减轻,而且对于患者后期的致残率的降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姜子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29-633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抽吸联合尿激酶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发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高血压脑出血伴发脑水肿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手术组(n=58)和保守治疗组(n=58).立体定向手术组患者在三维立体定向下行血肿抽吸术,同时注入尿激酶50 kU进行引流;保守治疗组给予降压、降颅压、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2、4周血肿周边水肿消散情况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后1、2、4周血肿周边水肿体积立体定向手术组分别为(8.9±1.8)、(7.1±1.6)、(5.6±0.9) ml,保守治疗组分别为(16.6±2.8)、(14.9±1.8)、(6.6±1.2) ml,治疗后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4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立体定向手术组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抽吸联合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出血伴发脑水肿可明显减轻早期血肿周边水肿,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手术治疗、微创钻颅抽吸引流治疗和内科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手术治疗38例,微创钻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45例,内科治疗48例,外科治疗为去首瓣血肿清除减压治疗,由神经外科进行,微创钻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则根据CT血肿定位,局麻,钻颅,置入硅胶管抽吸血肿,注入尿激酶并引流,由神经内科医师进行;内科治疗为常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均辅以内科药物治疗。治疗后一个月对生存病例进行神经缺损功能评分,6个月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微创钻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组,死亡率低,1个月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低于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生存者,外科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重残率高于微创钻颅治疗组,但与内科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钻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出血量在50~80ml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内科治疗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手术治疗、微创钻颅抽吸引流治疗和内科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手术治疗38例,微创钻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45例,内科治疗48例,外科治疗为去首瓣血肿清除减压治疗,由神经外科进行,微创钻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则根据CT血肿定位,局麻,钻颅,置入硅胶管抽吸血肿,注入尿激酶并引流,由神经内科医师进行;内科治疗为常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均辅以内科药物治疗。治疗后一个月对生存病例进行神经缺损功能评分.6个月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微创钻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组,死亡率低,1个月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低于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生存者,外科治疗组,13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重残率高于微创钻颅治疗组,但与内科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钻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出血量在50~80ml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内科治疗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35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术后3个月时对患者行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结果 3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基底节血肿均在1周内基本消失.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Ⅰ级10例,Ⅱ级17例,Ⅲ级6例,Ⅳ级2例.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简易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联合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总结应用简易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对不同手术时机的病例进行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风险比较.结果 简易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穿刺准确率82%(82/100),血肿清除率<12h为(50.3±20.4)%,≥12h而<24h为(54.3±19.6)%,>48 h为(53.2±22.4)%,均明显高于24~48 h的(40.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手术时机术后发生再出血的风险并没有增加,应用尿激酶治疗后血肿清除率分别为<12h为(80.3±4.5)%,≥12h而<24 h为(75.9±6.4)%,24~48 h为(80.9±5.4)%,>48 h为(81.2±4.8)%,与单纯简易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简易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而不同手术时机并不会增加再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在海洋石油总医院收治的7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30 m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手术组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各35例,手术治疗组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清除血肿;保守治疗组仅给予内科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后NIHSS评分。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11.4%vs 22.9%,P〉0.05)。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19.6±4.2)d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的(23.3±5.3)d,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手术治疗组治疗后2周、1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经额钻孔引流尿激酶溶凝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内血肿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立体定向、沿长轴穿刺引流、骨窗开颅等方法~([1-3].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采用刘振川等~([4])经额钻孔引流尿激酶溶凝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内血肿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探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方法随机抽取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GCS评分、出血量等临床资料,随机分成立体定向组和大骨瓣开颅组,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GCS评分、手术出血量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GCS评分为7~12分、血肿量在40~60ml时,立体定向组临床疗效及预后优于开颅手术组(P﹤0.05),对比差异显著。结论 GCS7~12分、基底节区或丘脑血肿量在40~60ml适合开展立体定向手术。此外,无论立体定向抑或开颅手术,手术开展越早越利于术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壳核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性壳核血肿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小骨窗开颅治疗的术后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定:治愈7例,好转13例,中残8例,重残1例,死亡1例.本组优良率66.7%(20/30),病死率3.3%(1/30) .其中破入脑室患者优良率12.5%(1/8),未破入脑室患者优良率86.4%(19/22).结论 在有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性壳核血肿的病例中,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小骨窗式人路行定向穿刺引流结合隧道式镜下血肿清除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直视下保护术区内正常血管及脑组织,更加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其预后与壳核血肿量及部位、是否破人脑室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亦为一种值得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清除血肿,术后随访6个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死亡19例,存活86例(81.9%)。存活的86例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按照日常活动能力(ADL)分级:Ⅰ级13例;Ⅱ级22例;Ⅲ级26例;Ⅳ级19例;Ⅴ级6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清除血肿,术后随访6个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死亡19例,存活86例(81.9%)。存活的86例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按照日常活动能力(ADL)分级:Ⅰ级13例;Ⅱ级22例;Ⅲ级26例;Ⅳ级19例;Ⅴ级6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赵耀 《健康大视野》2007,15(6):71-71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多见,出血量多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而此类患者多为高龄,多伴有心肺功能障碍,若行开颅手术治疗则存在全麻危险性大,脑损伤重,并发症多等许多不利因素。立体定向或徒手穿刺抽吸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则可避免上述不利因素,但两者在临床上应用又各具有其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脑出血破入脑室进入汕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试验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4、8 d的血肿清除程度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4、8 d血肿清除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是世界人口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后血肿破入脑室,其预后差,死亡率高.为了探讨脑出血血肿破人脑室后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了单纯内科治疗、内科治疗加血肿碎吸术、内科治疗加血肿碎吸及侧脑室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块三种方法治疗5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段绍兴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108-3109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早期采用微创手术(6h以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通过CT定位,使用穿刺针穿刺,并注入尿激酶稀释液引流。结果 6h以内实施微创手术的患者的死亡人数为8人,死亡率12.3%;6-48h实施微创手术的患者死亡人数为13人,死亡率22.8%。早期治疗(6h以内)的患者致残率仅有后者的30%左右。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且早期治疗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效果,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研究70例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其中35例行立体定向抽吸术,35例行开颅术。另外70例非手术保守治疗病人作为对照。所有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立体定向组和开颅手术组的死亡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立体定向组和开颅手术组的ADL相近,但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年龄不是决定是否手术的主要指标,手术应是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同时还对GCS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出血量、血肿的部位与预后、术后再出血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2015年在某医院被诊断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11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显微组与引流组,各55例。显微组手术方法由同侧翼点入路,经外侧裂-岛叶进入基底节区清理血肿;引流组采用穿刺定位后置管引流颅内血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指标、血清学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显微组患者术后7 d和21 d SNSS量表评分、术后30 d GOS评分及术后3个月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引流组,手术时间、术中引流(出血)量、脑血肿体积变化率、术后3 d和5 d脑水肿体积变化率较引流组明显增加,再出血发生率、血肿残留率、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引流管置管时间明显低于引流组,术后血清CRP、IL-6水平上升幅度小于引流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可以有效清除基底节区脑内血肿,降低患者血清学炎性反应水平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减轻出血区周围脑组织水肿程度,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高,而脑出血后血压升高特别常见,血压升高不仅使血肿增大,而且使脑水肿程度加重.Kase[1]研究发现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生与发病24 h内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病史独立相关,收缩压(SBP)≥16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发生血肿增大的风险高于SBP≤150 mm Hg患者,研究认为降低脑出血后升高的血压可减少血肿,减轻血肿周围水肿,改善临床转归.Qureshi等[2]研究显示脑出血72 h内强化降血压治疗能阻止血肿增大,但对血肿周围水肿无明显效果.因此本研究在脑出血发病后对SBP升高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硝普钠早期强化降血压,以明确对72 h后血肿、血肿周围水肿的治疗效果,以及90 d时临床结局的改善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通道对口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对42例高血压脑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依据脑出血的量、形态及单、双侧继发脑室出血,行立体定向软通道脑室、血肿对口引流术。结果 42例患者出院38例,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7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9.4%。结论应用微创多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继发出血能充分清除引流原发灶及脑室血肿,能充分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畅通脑脊液循环,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二次脑损伤小,临床医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