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喂养不耐受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共61例,根据是否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奶,经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联合疗法,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每天大便次数、胃残留奶量、呕吐消失天数、每天奶量。结果治疗组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残留奶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呕吐消失天数、奶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返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减少患儿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适宜口饲喂养方式。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儿科新生儿区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83例,胎龄30~34周,体质量1001~1499 g。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推注喂养组),开始奶量1 ml/kg,每2 h胃内注奶1次,持续时间为5 min,每天递增1ml/kg;B组(持续输注喂养组),采用电子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喂养,奶量0.5 ml/(kg.h),持续时间24h,每天递增0.5 ml/(kg.h);C组(间歇持续交替喂养组),先采用间歇输注法,采用电子输液泵持续胃管喂养2 h,奶量1 ml/(kg.h),1次/2 h,每天递增1 ml/kg,注奶3次后改用持续输注法,采用电子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喂养,奶量0.5 ml/(kg.h),每天递增0.5 ml/(kg.h),持续10 h停止2 h再改用间歇输注法,间歇与持续法交替进行。所有患儿根据体重计算每天所需能量,胃肠喂养不足部分由外周静脉营养补充,观察3组恢复出生体重、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3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呈逐渐减少趋势,C组短于B组(P〈0.05),B组短于A组(P〈0.05)。喂养不耐受共发生31例:其中A组17例,B组9例,C组3例;其中A组发生较多且重。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采用间歇持续交替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最低,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最短,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可尝试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46-148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抚触法和非营养性吸吮法联合应用的"三管齐下"护理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标准纳入100例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每天定时定量给予氨基酸、葡萄糖等胃肠外营养,同时经胃管逐渐增加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至足量肠内喂养。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喂养基础上,在生后第4天开始实施音乐疗法、抚触法和非营养性吸吮法结合的"三管齐下"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所用时间、每天体重增长量、胃肠外营养时间、达到足量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儿每天体重增长比对照组的大,恢复出生体重所用时间、胃肠外营养时间、达到足量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抚触法和非营养性吸吮法的"三管齐下"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能力,完善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改善患儿的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早期非营养性吸吮(NNS)对其胃肠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需经间断鼻胃管喂养(intermittent nasogastric feeding,INGF)的早产适于胎龄儿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单纯给予INGF,观察2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发生的情况、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及生后14 d时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不耐受的发生率为23.1%,对照组胃肠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达全肠道喂养的时间较对照组短,其生后14 d时体重增长大于对照组,且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能减少早产儿胃肠不耐受的发生,缩短达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需鼻饲母乳喂养的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及对照组。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及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减少,达全胃肠喂养以及恢复出生时体质量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泌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泌素分泌,缩短静脉营养以及达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并可以有效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适于胎龄儿,体质量<2500g,胎龄<35周,随机分为干预组(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及对照组(单纯予间歇鼻胃管喂养)各34例。干预组在鼻胃管喂养间歇期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8~10min/次,8~10次/d。同时给予全身抚触3次/d,每次15min。对照组单纯给予鼻胃管喂养,两组不足热量给予部分肠外营养。观察胃残留,喂养不耐受情况。肠道营养达418.4kJ(kd·d)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14d时头围,身高增长情况,平均住院日。结果干预组胃残留、喂养不耐受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生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头围、身高增长、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非营养吸吮联合抚触,能更好地促使胃肠激素的分泌,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还能加快吸吮反射的成熟,加快体格生长,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3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喂养。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而血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一例出现腹胀、呕吐,无吸入性肺炎发生。对照组患儿发生呛奶2例,呕吐咖啡色样物1例,腹胀4例。结论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可激活肠道酶系统,提高肠道防御机制,减少胃肠道不耐受,缩短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时间,并且可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以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出生的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早产儿配方奶粉以及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非营养吸吮,观察两组早产儿营养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7.9±.8)d,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d)的时间为(11.6±.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2±.9)d和(14.8±.8)d(P均〈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1.11%)(P〈0.05);gL察组摄入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残奶量、呕吐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营养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9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喂养。结果治疗组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胃潴留跃30%奶量、腹胀、呕吐跃3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用于早产儿能提高其胃肠喂养的耐受性,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素与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与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0.1-0.3mg/(kg·次)]与左旋甲状腺素[3-5mg/(kg·d)],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奶量增加、残余奶量、增至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胃管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配合甲状腺素与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三种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喂养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的优劣性。方法将91例VLBW进行随机分组,A组:间歇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ml/kg.次,q2h,每天增加1ml/kg;B组:持续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ml/kg.h,每天增加泵速1ml/kg.h;C组:间歇持续鼻饲喂养,先用输液泵持续鼻饲喂养2h,奶量1ml/kgh,间歇2h后再继续交替进行,每天增加1ml/kg。所有的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完全肠道内营养。对比VLBW的喂养不耐受性、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停止静脉补液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间歇持续鼻饲喂养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最少,黄疸持续时间短,静脉补液时间短,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最短。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间歇持续鼻饲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最低,达到完全胃肠营养时间最短,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不成熟的消化道功能的促进作用,以增加胃肠道耐受性,尽早达到满足营养的足量喂养。方法出生后24h内按体质量的不同从小剂量开始实行微量喂养,逐渐增加奶量并伴以奶前非营养性吸吮。结果两组从4个指标做标准,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量喂养可激活肠道酶系统,提高肠道防御机制,减少胃肠不耐受,缩短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时间,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谭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53-454
目的探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早产儿辅助喂养方式。方法将本院出生的10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NNS)组和无非营养性吸吮组(N-NNS),NNS组和N-NNS组早产儿均给予保温、体位疗法、口胃管给予早产儿配方奶粉、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措施,NNS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增加非营养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肠道营养达418.4kJ/(kg d)时间等营养指标,平均住院天数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结果 NNS组的营养指标显著优于N-NNS组,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N-N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胃管喂养的基础上增加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显著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减少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喂养不耐受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鼻胃管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3~5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滴注,同时在每次喂养前15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10min,对吸吮力欠佳者用橡皮奶头缓慢、辐轻地来回刺激口腔,或用手指轻轻刺激口角、口唇,诱发吸吮反射出现。两组疗程均为5—7d。结果治疗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程、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相近(P〉0.05)。治组患儿用药前后肝功能无变化。结论非营养性吸吮纪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能提高肠道喂养的成功率,避免完全静脉营养的弊端,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留置胃管,采用间断重力管饲喂养,同时予非营养性吸吮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重力管饲喂养,同时予非营养性吸吮(NNS),对照组予常规注射器推注管饲喂养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残奶及误吸的比例28.6%、35.7%、50.0%、7.1%,与对照组(比例分别为50.0%、66.7%、85.7%、23.8%)比较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量(17.2±5.16)g/(kg·d)及实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PMA(35.59±1.76)周均优于对照组(10.2±4.28) g/(kg·d)、PMA(36.76±1.86)周(P<0.05).结论 经口留置胃管,采用间断重力管饲喂养,同时予非营养性吸吮(NNS),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完全实现经口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早期微最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ILBWI)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实施早期喂养干预策略的30例VLBWI作为观察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的39例VLBWI作为对照组,记录胃管留置时间、胎粪排完时间和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记录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并观察其临床表现;每天测定婴儿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和体重达到2000g出院标准所需时间;检测婴儿血浆总蛋白、血尿素氮、血清总胆红素、胆固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婴儿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和胎粪排完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婴儿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婴儿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时间和达到2000克出院体重标准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以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实施早期喂养干预策略的30例VLBWI作为观察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的39例VLBWI作为对照组,记录胃管留置时间、胎粪排完时间和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记录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并观察其临床表现;每天测定婴儿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和体重达到2000g出院标准所需时间;检测婴儿血浆总蛋白、血尿素氮、血清总胆红素、胆同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婴儿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和胎粪排完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婴儿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婴儿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时间和达到2000克出院体重标准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以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0.2mg/kg,q8h,于喂奶前30min喂人,疗程5-7d。结果应用西沙比利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增加(47±26)ml/kg,胃潴留量减少(3.14±1.39)ml,体重增加(0.59±0.11)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且价廉、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和对照组。监测体质量,胎粪排出,排尽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及胃肠功能紊乱情况。结果体质量NNS组增长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胎粪排尽,鼻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NNS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105)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NNS组33%对照组60%。结论NNS可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加,缩短胎粪排尽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有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陈青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14-115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减少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出的早产儿,选出76例早产儿,以盲分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口胃管喂养与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喂养,对比两组的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胃残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表现总计5例,与对照组的20例相比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达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1.86±1.29)d、平均住院时间为(18.34±2.04)d,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有效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减少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