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侧脑室内脑膜瘤少见,约占颅内脑膜瘤的0.5%~5%,由于位置深、体积大、血运丰富,质地坚硬,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我科自1996年5月~2005年6月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切除20例侧脑室脑膜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矢状窦旁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约占脑膜瘤的17.0%~20.0%,大脑镰旁脑膜瘤约占脑膜瘤的7.86%[1],且因瘤基底部附着在上矢状窦、大脑镰处,此处常有颈内外动脉的双重供血,手术难度及风险大.2004年5月~2006年1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镰旁脑膜瘤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脑膜瘤是指脑膜瘤被切除后,缓解和消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再复出现,影像学检查和手术发现原手术区又有脑膜瘤生长。本院自2000年3月~2006年5月,收治复发性脑膜瘤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沈潜  许明华 《新疆医学》1994,24(4):211-213
随着CT及MRI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普及,已使脑膜瘤的诊断由难变易。当前,改进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率,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任务。我院自1982年10月至1992年5月,共手术治疗脑膜瘤150例,现作一临床分析,并重点讨论手术问题。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50例中,男59例,女91  相似文献   

5.
前颅凹底脑膜瘤约占全部颅内脑膜瘤的40%,其中约25%为鞍结节脑膜瘤.由于肿瘤位置深在,且与视交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柄、下丘脑、三脑室底等重要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故手术切除难度大.自2000年4月~2008年5月.我院应用翼点人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 :对 1996年 6月至 2 0 0 4年 5月收治的脑膜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 5例脑膜瘤中 ,纤维细胞型 2 2例 ,上皮细胞型 12例 ,过渡型 6例 ,沙粒体型 2例 ,血管瘤型 2例 ,微囊型 1例。Vim ,EMA ,NSE ,PR ,ER呈不同程度表达。结论 :上皮型脑膜瘤可能增殖、分化能力较强 ,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脑膜瘤好发部位主要在矢状窦旁,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采用手术方法根治比较困难,其基底主要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因此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5月-2010年12月对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对1996年6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脑膜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5例脑膜瘤中,纤维细胞型22例,上皮细胞型12例,过渡型6例,沙粒体型2例,血管瘤型2例,微囊型1例.Vim,EMA,NSE,PR,ER呈不同程度表达.结论:上皮型脑膜瘤可能增殖、分化能力较强,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前颅凹底脑膜瘤约占全部颅内脑膜瘤的40%,其中约25%为鞍结节脑膜瘤。由于肿瘤位置深在,且与视交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柄、下丘脑、三脑室底等重要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故手术切除难度大。自2000年4月-2008年5月,我院应用翼点入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矢状窦旁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PSM)占颅内脑膜瘤的18%,虽然脑膜瘤在组织学上多属良性,但有局部浸润倾向,易侵犯上矢状窦壁及窦腔,因而手术根治颇为困难[1].我院1997年5月至2002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PSM 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少伟  吴全理 《广西医学》2006,28(1):101-102
囊性脑膜瘤发病率低,具有脑膜瘤的一般临床表现,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肿瘤的囊变而不是肿瘤组织的生长.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囊性脑膜瘤7例,均由病理所证实,现将本组病例的一些临床特点加以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为起源于蛛网膜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而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脑膜瘤,即异位脑膜瘤,临床罕见,仅占1%~2%。异位脑膜瘤是指正常情况下没有脑膜覆盖的组织中发生的具有脑膜瘤形态结构的肿瘤,由Winkler在1904年首先描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3 K27 me3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140例脑膜瘤患者的肿瘤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级别和组织学亚型脑膜瘤组织中H3 K27 me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3 K27 me3蛋白表达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比CT与MRI诊断脑膜瘤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5月我院诊断为脑膜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组患者都给予CT与MRI诊断。结果:CT与MRI对于脑膜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0.0%和95.0%,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O.05)。在动脉血流中,观察组CT检测的D、PS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与MRI诊断脑膜瘤的应用都有很好的价值.而CT能更好结合动脉血流情况判断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4例囊性脑膜瘤,年龄4~62岁,病程3个月~半年;CT扫描3例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囊性病灶,1例呈多房囊变,灶周均年伴有中-重度水肿带,影像学均误诊为“胶质瘤”。术中发现囊液10~50ml不等;病理结果;恶性脑膜瘤2例,纤维型脑膜瘤1例,细胞生长活跃脑膜瘤1例,其中1例病理切片拟为星形细胞瘤,后经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脑膜瘤,作者结合文献讨论了囊性脑膜瘤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指出其临床症状及CT扫描缺乏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在脑膜瘤病理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2006年3月本院36例脑膜瘤患者行术前磁共振灌注成像,计算肿瘤实质平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及最大相对脑血容量值(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最大rCBV).根据术后病理分为3型(上皮型脑膜瘤,14例;纤维型脑膜瘤,15例;恶性脑膜瘤,7例),分析比较三种类型脑膜瘤rCBV.结果:脑膜瘤肿瘤实质灌注均较正常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增高,上皮型脑膜瘤的rCBV大于纤维型及恶性脑膜瘤(P<0.05),纤维型脑膜瘤、恶性脑膜瘤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能够评价脑膜瘤微血管生成情况并对脑膜瘤分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描述脑膜瘤体视学特征,分析MRI影像上侵袭性脑膜瘤与非侵袭性脑膜瘤体视学参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在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膜瘤的患者影像中,以随机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出126例患者影像,统计分析脑膜瘤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分布;选择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37例磁共振增强扫描影像,其中侵袭性24例(男:女=9:15),非侵袭性13例(男:女=2:11),采用体视学方法测定瘤体体积V(cm~3)、全脑体积V(cm~3),求得瘤体体积分数(%)。结果 侵袭性脑膜瘤体积介于(3. 210~78. 630) cm~3,平均体积为26. 2002cm~3,平均体积分数为2. 246%;非侵袭性脑膜瘤体积介于(1. 206~20. 336) cm~3,平均体积为8. 3638cm~3,平均体积分数为0. 732%;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瘤体体积与体积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脑膜瘤瘤体体积、体积分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侵袭性脑膜瘤瘤体体积及体积分数均大于非侵袭性脑膜瘤;瘤体体积可作为临床医师判断脑膜瘤是否具有侵袭性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探讨大脑凸面小型脑膜瘤瘤周水肿与脑膜瘤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4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35例.46例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本组46例大脑凸面小型脑膜瘤磁共振表现多为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增强T1WI多为明显均匀强化.本组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发生率为50%.但是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不同.其中瘤周水肿的最大径值自高而低排序的脑膜瘤病理亚型分别是:血管瘤型、微囊型、纤维型、上皮型、混合型和砂粒体型.横纹肌型、脊索型及乳头型脑膜瘤未见瘤周水肿.结论 磁共振成像能准确显示脑膜瘤瘤周水肿,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瘤周水肿发生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2年11月~2001年8月共收治5例侧脑膜瘤,占同期脑膜瘤的5%。右侧侧脑室2例,左侧侧脑室3例。4例位于三角区,1例位于侧脑室体部且突入三脑室。手术病理证实3例为纤维型脑膜瘤,1例为纤维细胞型脑膜瘤,1例为低度恶化性脑膜瘤外,其余4例至今仍能工作,生活情况好.最长已达19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局限于眶内的视神经鞘脑膜瘤,结合文献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很少见,占全部脑膜瘤的1%,本例患者女性,2002年手术,病理回报视神经鞘脑膜瘤,于2006年复发行放射治疗。结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的类型、生长状况,还取决于患者的视力,有些患者为保存视力,只能做肿瘤部分切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