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晶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298-2299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罕见遗传性心肌病,以右室心肌细胞逐渐被脂肪和纤维组织代替[1,2],造成右心室壁变薄,心室腔扩大,患者以心律失常表现为主,包括室早、持续性和非持续性的室速。病变可累及双侧心室,导致心功能不全[3-5],  相似文献   

2.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年或运动员猝死的报道呈上升趋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其最重要原因,以右心衰竭、快速右室心律失常及猝死为共同表现,现就ARVC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 ,ARVC)又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ar 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dysplasia ,ARVD)、右室发育不良性室速、孤立性右室心肌病、右室扩张型心肌病、右室室壁瘤等 ,是一种主要累及右心室心肌组织的疾病。过去国内报道较少 ,与对该病认识不足有关。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该病的研究 ,特别在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上有很大进展。1 溯源与发展   1961年…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6岁,反复心悸、胸闷10+年,再发伴双下肢水肿3 d。体格检查: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心界扩大心率81次/min,律不齐,脉搏短绌,肺动脉瓣区闻及2/6舒张期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7年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58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RVc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MRI、电生理检查等,评价ARVC的检查手段及治疗方法。结果:58例患者多表现为反复胸闷、心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MRI均有特征性改变。治疗以药物为主,需长期维持治疗。结论:ARVC临床表现隐匿,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常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Epsilon波和右胸导联QRS间期延长两者结合有助于ARVC的筛选和诊断。右室心尖部和流出道均为ARVC病变的好发邵位。射频消融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6.
颜怀荣  陈和平 《临床荟萃》2002,17(8):485-486
患者 ,女 ,5 6岁 ,农民。发作性心悸胸闷 1天于 2 0 0 1年 8月 16日急诊入院。 2 0 0 1年 5月中旬劳动时患者突感心悸、上腹部绞痛 ,休息后缓解 ,后多次短暂头昏眼花、胸闷发作 ,多能自行缓解。 13小时前再次发作不能缓解入院 ,检查 :体温35 .1℃ ,脉搏细弱扪不清 ,呼吸 2 4次 /min ,血压为 0。神萎懒言 ,皮肤四肢湿冷 ,心率 190次 /min。心电图示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心室率 190次 /min。使用心律平 70mg ,12分钟后恢复窦性心律 ,心电监护显示 :窦性心动过缓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形态与心动过…  相似文献   

7.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性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以室性心律失常和右室特殊的病理改变为特征一种疾病,j临床较为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超声结合心电图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检查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方法。方法:总结7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CG)和体表心电图(ECG),分析两种常规检查的特异性改变。结果:患者UCG改变主要为右室弥漫性或局部扩大并室壁运动减弱;心电图改变主要为:室性心律失常、右侧胸导联QRS波增宽、T波异常、Eps ilon波和晚电位。结论:UCG和ECG能从不同方面提示该病,两者结合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女, 43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 9个月,加重 2个月第 1次入院。查体:体温 36 4℃,脉搏 90 /min,呼吸 20 /min,血压100 /60mmHg。精神差,被迫高枕卧位。全身高度水肿,颈静脉怒张,肝 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慕缦蛄讲嗬┐?心率 90 /min,律齐,心音低钝,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分裂,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听诊区可闻及 4 /6级收缩期杂音,A2 相似文献   

10.
李炜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709-711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为主要表现的非炎性非冠状动脉性心肌疾病,多见于青少年时期。患者右心室常存在功能及结构异常,以右室心肌,特别是右室游离壁心肌逐渐被脂肪及纤维组织替代为特征。尽管心力衰竭是疾病晚期的重要并发症,但ARVC主要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SCD)。交感刺激是已知的心律失常促发因素,而过度的机械负荷可加重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6岁,病案号498998,以“反复心悸27年,下肢水肿5年,腹胀3年”于2006年2月27日入院。17年前因Ⅲ。房室传导阻滞(AVB)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有AVB家族史。入院查体:T37.1℃,P66次/分,R18次/分,BP106/72mmHg;自动体位,慢性病容,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唇绀,颈静脉怒张,肝颈征(+),胸廓无畸形,左下肺可闻及少许细湿鸣,心脏叩诊为临界值,心率66次/分,律齐,A2〉P2,无亢进,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膨隆,肝脾未满意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正常,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12.
梁伦昌 《临床医学》2008,28(9):14-15
目的 提高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并提出今后课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以室性心律失常起病常见,心电图、心脏彩超为主要诊断方法,治疗可选择药物、介入或手术,预后不佳.结论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临床、心电图有一定特征,心脏彩超为主要诊断方法,目前尚未有哪一种治疗手段显示其优越性,较多问题有待今后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以脂肪或纤维脂肪进行性替代右室心肌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是青年人和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该病不单局限于右室,部分患者左室也有不同程度的受累。目前,ARVC的诊断基于标准修订版(revised task force criteria,rTFC)的多学科综合评估。心脏磁共振是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它提供了心脏组织学、功能及形态学等信息,在ARVC的早期诊断和定性、定量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心脏磁共振在ARVC的诊断价值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2年,双下肢水肿1年,劳力性气促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心悸、心慌不适,突发突止,持续20~30min/次左右,感头昏、乏力、出冷汗,伴晕厥1次,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血压测不到,心电图(ECG)示:宽QRS心动过速,心率200bpm以上,静推心律平可终止心动过速。近2个月间断口服胺碘酮治疗上诉症状有所缓解,1年前患者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1个月前开始出现劳力性心累、气短不适,夜间喜高枕卧位。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查体:体温36.3℃,  相似文献   

15.
16.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青年猝死的常见原因,自19世纪70年代末至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断加深、更新,本文通过对ARVC疾病的定义、在心肌病分类中的发展以及诊断标准等的梳理,重点综述了近年ARVC心血管磁共振评价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查阅2002-2005年20例诊断为ARVC患者入院病例资料,常规行临床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24h动态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的资料分析。结果:20例ARVC患者中有晕厥发作(65%)、心悸(100%)、频发室性早搏(100%)、右心室源性短阵室速(85%)。2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中15例(75%)有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12例(60%)电轴右偏,7例(35%)出现Epsilon波,17例(85%)胸前导联V1~V3T波倒置,13例(65%)V1导联QRS波时限≥110ms,12例(60%)(V1+V2+V3导联QRS波时限之和)/(V4+V5+V6导联QRS波时限之和)比值>1.2。在无RBBB时,18例(90%)胸前导联V1~V3均可见延长的S波升支≥55ms。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径为(48.00±8.81)mm,右心室内径为(50.90±10.30)mm,右心功能减退,射血分数为0.301±0.090。结论:ARVC多有发作性晕厥,心电图上可出现频发室早及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速,窦性心律时伴RBBB型或电轴...  相似文献   

18.
患者1,男,30岁。因反复心悸8月伴黑朦3次入院。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显示右胸导联(V1-V3)出现E波。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24h室性期前收容19872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28次,最长16跳,室性心动过速形态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相似文献   

19.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对1993-2001年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14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观察ARVC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电生理检查等表现,评价ARVC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4例患者均以室性心律失常起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是正确诊断的重要方法。随访中有3例死亡,2例出现右心衰竭。1例在射频消融治疗后无须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其余均需药物长期维持治疗。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常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治疗以药物为主,射频消融未显示优越性。晚电位阳性、有过阿斯综合征、右室整体收缩功能异常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旧称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其特征为右室心肌进行性被纤维脂肪组织所置换,早期呈典型的区域性,逐渐可累及整个右心室甚至部分左心室,而室间隔很少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