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性输液器胶管口径小,弹性差,输液过程如茂菲氏滴管(以下称滴管)下有长段空气时较难排出。在I临床上,通常采取以下排法,既分离针头,将空气从输液管末端排出,再接上针头,为探讨较理想的排出方法,现进行体外模拟试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玉媛  长梅 《护理研究》2002,16(5):306-306
在输液过程中 ,当更换液体不及时 ,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时 ,可立即把调节夹推到与头皮针的连接处并夹紧 ,更换下一组液体后 ,将调节夹以上的输液管由下而上用力缠在手指上 ,把输液管内的空气挤向茂菲氏滴管 ,再挤捏茂菲氏滴管使空气进入瓶中 ,液体快速流入茂菲氏滴管 ,当茂菲氏滴管中的液体达1/ 2时 ,再松开手指上的输液管 ,调整滴速即恢复正常输液。  该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 ,既减少了分离头皮针排气造成的液体及药物浪费又减少了分离衔接的次数 ,降低了污染的机会 ,避免了在与头皮针衔接过程中处理不当偶尔将少量空气带入头皮针内的弊…  相似文献   

3.
在输液过程中时有空气下降到莫非氏滴管下的输液管内,而现在使用的输液管管腔细、管壁硬,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将空气排出;用分离输液管和头皮针,然后从输液管下端排气的方法易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污染。现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排气法,只要空气未下降到输液管的一半以下时,此方法即有效:(1)将活塞快速移到输液管的最下端,并关闭活塞。(2)将输液架降至离床面10 cm处。(3)将输液管从紧贴活塞上端开始紧紧地缠在左手食指上,迫使空气上升到莫非氏滴管里。(4)当空气  相似文献   

4.
在护理实践中,静脉输液是重要内容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当穿刺成功后打开调节器时.常会看到微量空气随着液体顺输液管进入血管;在输液过程中间,需静脉再给药或临时更换注射器或连接输液器时,也可见到微量空气进入血管。其结果是:给病人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埋下了医疗纠纷的隐患。经过观察和思考及实践,笔者对微量空气的产生和解决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在此提出,愿与护理同仁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一种基础操作,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更换输液瓶不及时,会出现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下方的输液管内的现象。近几年,笔者经过对该现象各种处理方法效果的观察,总结了一种较实用的排气方法,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淑兰 《家庭护士》2009,7(9):823-823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因更换液体不及时导致空气下降到莫菲氏管以下.传统排除空气法费时,小气泡多,难以排尽或造成药液的浪费,且有可能污染输液管接头处.现介绍一种简易、快速的空气排除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理过程中因为病情需要,往往要给正在输液的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或进行静脉滴注,护士一般从病人输液管道的乳头处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进行静脉注射,这种方法是临床上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但是此时往往会有空气进入,现介绍一种防止空气进入静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为及时给药并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经常采用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静脉推注药物后再将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继续输液。在此过程中,经常会有少量气泡通过头皮针的软管而进入体内。在此,笔者介绍一种防止空气进入体内的方法。传统方法是将无菌注射器抽吸好药物后,排尽空气,将输液调节器关闭,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推药后再将输液器排气后与头皮针相连,这样,经常会有少量空气进入接头处。新方法则是将无菌注射器抽吸所需药物后,排尽空气,将输液调节器关闭,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推药后,左手持头皮针管末端…  相似文献   

9.
输液过程茂菲氏滴管下长段空气的排出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章术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54-54,64
  相似文献   

10.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更换液体均可导致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以下简称滴管)内液体滴完,空气下滑至滴管下,引起患者紧张、恐慌,若不及时处理,有造成空气栓塞的危险。临床上常根据下滑空气段长短采取上排法(将<60 cm的空气段上排至滴管内[1])或下排法(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衔接处将>60 cm的空气段从下排走)。  相似文献   

11.
周春梅 《护理研究》2008,22(34):3164-3164
静脉输液排气是临床上最常见、最普通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能否及时、正确地输液,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痛苦程度甚至安危,进针前首先是要解决输液管的排气问题.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输液前输液器管道排气不能一次成功,这是有缺陷的操作方法导致的.传统的排气方法是挤压、弹击输液管或者分离输液接口重新排气[1].  相似文献   

12.
输液过程茂菲氏滴管下长段空气的排出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次性输液器胶管口径小 ,弹性差 ,输液过程如茂菲氏滴管 (以下简称滴管 )下有长段空气时较难排除。在临床上普遍采取下排法 ,即分离头皮针 ,将空气从输液管末端排除 ,再接上头皮针。为探讨较理想的排出方法 ,进行体外模拟实验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实验装置10 %葡萄糖溶液 5 0 0ml,注入 2 %红汞 10ml,用一条长约 3 0cm透明细软硅胶管 ,一端接 9号针头并扎紧 ,插入瓶内 ,另一端接 5 0ml注射器 ,从瓶内抽吸 5 0ml液体 ,再用 9号头皮针插入瓶内作通气管 ,将葡萄糖瓶平放固定 ,实验排气时用自动助推器将注射器内的液体从硅管缓慢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误诊学杂老》编辑部:输液患者在拔针时(前),往往会因各种原因使输液管内产生负压而引起血液回流致输液管前端的头皮针管内,致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担心等心理。为了探讨避免此问题的方法,我们2006-03~2006-09对门诊输液区560例患者中采用消除负压的方法拔针,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操作。输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液面降至莫菲氏滴管以下,更换液体后,输液管中残留大量气体,以往排气时常采用放出剩余液体,重新排气,或用手指弹动输液管,分批将残留气体排出,在此过程户产生三个不利因素:①不能一次性将残余气体排出;②头皮针与输液管断开后,易回血.③浪费时间和药液,易污染。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拔针技巧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拔针时间是莫非式管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拔针前先以左手食指压住针柄,右手将胶布逐一撕开,只留压针眼棉签一条胶布不分离,同时使患者身心放松,分散其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简单易行的常规操作,更换输液瓶不及时或其他原因,可能造成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内或下端输液管充满了大量空气。以往当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内乃至下端输液管8—20cm中存在空气时,护理人员一般先将茂菲氏滴管内挤满1/3~1/2的液体,然后再将茂菲氏滴管下端的空气向上即向茂菲氏滴管内挤压或将空气向输液器上端弹,直至空气排尽;如果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内充满空气乃至空气已延续至茂菲氏滴管下端40-60cm或更多时,因空气量多且由于时间限制,已无法将空气弹送至茂菲氏滴管内,我们一般会将头皮针与输液器末端脱开,使空气排出直至排尽,然后再将头皮针与输液器末端连接好再继续输液。  相似文献   

17.
李翠萍 《护理研究》2007,21(11):3065-3066
密闭式静脉输液是医护人员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静脉输液时常会出现输液管内进入空气的现象,如发现莫菲氏管下段输液管中有气泡则立即关闭输液器开关,并挤压莫菲氏管使其有液体后再关闭输液器开关。当莫菲氏下进入少量空气时,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前提下,一手捏紧输液管气泡段下方,另一手轻弹输液管数次,便可将气泡轻松排出莫菲氏管。当莫菲氏管下不慎进入大量空气时,传统排气方法(下排法)即是分离头皮针,将空气从输液管末端排出,再接上头皮针,此种方法会造成药物剂量的丢失,易造成污染。现就另一种排气方法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临床上连续输液时常会遇到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致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若不及时处理会增加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甚至气体进入病人体内产生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精细过滤输液器除了具备普通一次性输液器的作用外,由于在产品中配置了高精度终端药液过滤器,能有效预防异物杂质进入血管,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保障病人静脉输液的安全;其“Y”型注射件可方便临床推注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中更换液体时,在茂菲氏滴管以下输液器管道内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空气,少量空气采用指弹、缠绕输液管等方法即可排除,长段空气则不易排除,因终端药液过滤器内的核孔膜将过滤部件分为上下两层,这些空气一旦进入其中,将无法排除,只能更换新的输液器。否则,当空气随药液进入病人血管后.轻则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重则引起空气栓塞,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