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期梅毒疹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皮肤表现,由于其损害极不典型,易与其他皮肤病相混淆,造成漏诊、误诊。现对我中心皮肤性病科门诊2002年5月~2004年5月登记的75例二期梅毒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期先天梅毒无一期梅毒,生后即进入二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无特异性,骨梅毒虽然X线片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易与其他骨骼疾病混淆,易造成误诊.现将我们诊治的2例早期先天骨梅毒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早期先天梅毒无一期梅毒,生后即进入二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无特异性,骨梅毒虽然X线片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易与其他骨骼疾病混淆,易造成误诊.现将我们诊治的2例早期先天骨梅毒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男性梅毒的误诊情况及原因。方法:选择近年资料完整的35例男性患者,分析研究其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经过;对首诊误诊的15例梅毒进行了误诊分析。结果:一期梅毒男性易误诊为生殖器疱疹、疥疮结节等;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皮损易误诊为过敏性皮炎、玫瑰糠疹等;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扁平湿疣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病史、临床表现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长片试验(RPR)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一、二期梅毒,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疗效最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获得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20例儿童获得性梅毒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儿均为二期梅毒。19例患儿均有与现症梅毒患者密切接触史,20例患儿RPR和TPPA均(+),其皮损表现为外阴、肛周扁平湿疣,躯干、四肢、掌跖铜红色斑疹,头部虫蚀状脱发,齿龈、舌黏膜白斑。11例患儿被误诊为其他皮肤病。结论儿童获得性梅毒皮损表现与成人二期梅毒相似,未出现心血管梅毒,但临床易被误诊,传播途径主要是与梅毒患者的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6.
施建林 《中国性科学》2007,16(5):20-20,35
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而二期梅毒症状复杂易误诊。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曾被误诊的二期梅毒2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梅毒患者系2000年1月~2005年12月皮肤科门诊确诊且资料完整的病例。21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其中16岁1例,17~30岁9例,31~40岁5例,41~50岁4例,51~60岁2例。职业:工人5例,个体商户或无业人员8例,农民6例,公务员1例,学生1例。已婚者16例,未婚者5例,承认本人或性伴侣有性乱史7例。文化程度:中、小学文化程度者14例,大专以上3例,文盲4例。1.2误诊情况及临床表现21例二期梅毒患者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女性梅毒的发现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60例女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女性梅毒中3例为一期梅毒,55例为二期梅毒,2例为疑似梅毒.55例二期梅毒中23例为潜伏梅毒,误诊为其它皮肤病23例,精神病2例,初诊确诊二期梅毒7例.结论:女性梅毒的发现,是根据女性生理解剖特点,结合社会,心理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梅毒是南苍白螺旋体感染所致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近年来随着梅毒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以及二期梅毒皮疹形态的多样性和少见皮疹的增多,二期梅毒误诊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早期梅毒误诊39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了解梅毒误诊情况及原因,探讨组织病理学在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首诊误诊4 39例早期梅毒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12例做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一期梅毒男性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疥疮结节等,女性易误诊为急性女阴溃疡,软下疳等;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皮损易误诊为过敏性皮炎,玫瑰糠疹等  相似文献   

10.
24例早期梅毒被误诊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早期梅毒误诊情况,探讨误诊原因。方法 对误诊的24例早期梅毒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 一期梅毒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脓皮病等,女性还易误诊为急性女阴溃疡;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皮损易误诊为过敏性皮炎、玫瑰糠疹等;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扁平湿疣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 对早期梅毒采用暗视野梅毒螺旋体(TP)检查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PPR),可提高诊断质量,降低误诊几率。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 ,我院接诊的梅毒患者逐渐增多 ,且二期梅毒增长的速度较快 ,误诊情况亦很高 ,现将 1998年 1月~ 1999年 8月我院接诊的 14例二期梅毒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4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性病门诊患者。其中男 5例 ,女 9例 ,男女之比为 1:1.8;年龄 2 3~ 46岁 ,平均年龄 35 .1岁 ;已婚 9例 ,未婚 5例 ;传染来源 :男 5例均为暗娼传染 ,女 3例为配偶传染 ,5例为嫖客 ,1例原因不明。临床表现  14例患者均表现为二期梅毒疹形态各异 ,皮疹多样。男性 :丘疹 1例 ,丘疹鳞屑性损害 1例 ,斑疹 1例 ,单纯以包皮龟头细微鳞屑性损害 2例 ,…  相似文献   

12.
早期梅毒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文献报道,梅毒误诊者占3.4~30.6%,其中绝大部分误诊发生在早期梅毒。作者对彼得柴伏特斯克皮肤性病防治所1976~1988年98例早期梅毒误诊情况进行了分析:误诊患者中一期血清阴性梅毒2例,阳性18例,二期46例和二期复发32例。临床各科医生误诊情况:皮肤科误诊37例中,14例一期梅毒患者被误诊为生殖器疱疹、龟头包皮炎和滴虫性糜烂;23例二期梅毒患者被误诊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8例,银屑病2例,中毒性皮炎2例,疥疮2例,尖锐湿疣1例,龟头包皮炎5例,还有3例生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探讨组织病理学在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5例早期梅毒进行了临床分析,所有患者均作梅毒血清学检测,其中28例做了病理学检查。结果:一期梅毒81例,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阳性79例;二期梅毒361例,RPR及TPPA均呈阳性;隐性梅毒20例,RPR及TPPA均呈阳性。一期梅毒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疥疮结节、女阴溃疡等;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易误诊为玫瑰糠疹、过敏性皮炎等;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扁平湿疣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梅毒血清学检测对早期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理检查对硬下疳、扁平湿疣、鳞屑性丘疹皮疹诊断有一定意义,而斑疹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不具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误诊的二期梅毒的临床特点,探究误诊原因。方法对临床误诊的46例二期梅毒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检、实验室检查,分析并总结误诊情况及原因。结果二期梅毒的皮疹具有多形性,容易误诊为玫瑰糠疹、银屑病、手足癣、湿疹等多种疾病。结论二期梅毒误诊的原因多方面,病史、临床表现结合梅毒血清试验可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早期梅毒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30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岁性活跃的中青年组,传播途径主要为非婚性行为。潜伏梅毒12例,临床无任何症状,均为配偶确诊梅毒后来院检查被发现。一期梅毒就诊患者男性高于女性,其与女性发病部位较隐匿,不易察觉有关。二期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多种皮肤病混淆。结论普及对中青年人群的性病知识教育,是减少梅毒发生、传播的重要手段。早期梅毒表现复杂、多样,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减少梅毒漏诊、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早期梅毒215例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解贺州市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广西贺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确诊的 2 15例早期梅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结果 二期梅毒占 5 5 .3 5 % ;多发年龄为2 0~ 3 9岁 ;职业以农民和个体居多 ,干部职员比例增高 ;文化程度以中学居多 ;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一期梅毒皮疹以单一的溃疡为主 ;二期梅毒皮疹以斑疹型为主 ;同一患者可在不同部位出现多种皮疹 ,一期梅毒皮疹与二期梅毒皮疹可并存 ;治疗以长效青霉素加罗红霉素疗效较佳。结论 非婚性接触是贺州市梅毒流行的主要途径 ,早期梅毒皮疹可呈多形性、多部位出现 ,易误诊。  相似文献   

17.
对198例二期梅毒的一般资料、就诊原因、临床表现、误诊情况、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病年龄多为性活跃阶段,主要由婚外性行为和配偶传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非会阴部出现皮疹就诊者高于会阴部出现皮疹就诊者,易造成误诊,易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给予苄星青霉素或头孢三嗪治疗,全部治愈,有55例发生吉海反应;梅毒复诊率低,随访难.  相似文献   

18.
二期梅毒4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期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科诊断的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46例二期梅毒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被称为“摹拟大师”,能模仿许多疾病的特征,表现极为复杂;二期梅毒的皮肤黏膜损害更是变化多端,极易造成误诊。我们从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共接诊了在外院诊断和在我院初诊为其它皮肤病,最后确诊为二期梅毒的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376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37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之比为1.29:1;年龄以21~40岁最多,老年病例有所上升;以非婚性接触传染为主;以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为主,分别占42.0%和45.5%,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少见,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临床和血清学治愈率100%。作者认为,对各种STD患者行血清学检查RPR、TPPA是发现梅毒的重要途径;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应引起高度重视;青霉素治疗开始前第1~3日给予泼尼松15 mg/d,是预防吉赫氏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